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验试题汇总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验试题汇总(总1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阶段测验一(绪论~第1章)?一、单项选择题1、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的口号。
A.民主科学B.建立共和国C.民族独立D.自由发展【正确答案】:B2、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着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C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着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D4、列宁在()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A.《国家与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我国革命》D.《论我国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正确答案】:B5、列宁的论文()中,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A.《论欧洲联邦口号》B.《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C.《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D.以上均错【正确答案】:C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政治立场B.公然申明了自己的阶级性C.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D.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正确答案】:A7、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为基础的。
A.创新性B.实践性C.与时俱进D.人类劳动【正确答案】:B8、党的()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验试题汇总

阶段测验一(绪论~第1章)一、单项选择题1、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的口号。
A.民主科学B.建立共和国C.民族独立D.自由发展【正确答案】:B2、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C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著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D4、列宁在()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A.《国家与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我国革命》D.《论我国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正确答案】:B5、列宁的论文()中,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A.《论欧洲联邦口号》B.《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C.《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D.以上均错【正确答案】:C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政治立场B.公然申明了自己的阶级性C.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D.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正确答案】:A7、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为基础的。
A.创新性B.实践性C.与时俱进D.人类劳动【正确答案】:B8、党的()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正确答案】:C9、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
A.长期理想、近期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B.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长期理想、近期理想C.生活理想、长期理想、近期理想、社会理想D.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正确答案】:D10、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为根本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单选题1.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答案:A解析: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有: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即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2 .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D. 识记.联想.假说答案:B解析: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3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答案:D解析: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反之亦然。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的,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4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际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答案:B解析: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5.辩证唯物之一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D.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主义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B.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直接经验C.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要用实践去检验和发展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可靠知识的答案:C解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取知识的方式。
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不包括()。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完成性因素【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准备性因素。
参见教材P129。
2、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参见教材P129。
3、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指()。
A、教育B、决策C、自然科学D、劳动资料【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参见教材P129。
4、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下列不属于这三个层次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精神世界【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参见教材P133。
5、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B、物的依赖性社会C、人的独立性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参见教材P136。
6、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与阶级构成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参见教材P140。
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技术革命D、社会改革【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参见教材P140。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随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记录>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随机】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随机】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参见教材P103。
2、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参见教材P103。
3、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二者割裂开,就会犯()的错误。
A、经验论或唯理论B、实践论C、唯书论D、可知论【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割裂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参见教材P111。
4、“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统一的是()。
A、具体的、历史的B、抽象的、历史的C、具体的、阶段性的D、抽象的、阶段性的【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参见教材P114。
5、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这种观点属于()。
A、相对主义B、绝对主义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助学阶段测验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社会基本矛盾
B.阶级斗争
C.技术革命
D.社会改革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参见教材P140。
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形成,使社会过渡到( )。
【您的答案】:B【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参见教材P148。
11、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A.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解放思想就是要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参见教材P96。
19、实事求是是( )的目的。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答案正确】
A.《国家与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我国革命》
D.《论我国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答案选B。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参见教材P45。
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不包括()。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完成性因素【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准备性因素。
参见教材P129。
2、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参见教材P129。
3、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指()。
A、教育B、决策C、自然科学D、劳动资料【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参见教材P129。
4、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下列不属于这三个层次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精神世界【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参见教材P133。
5、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B、物的依赖性社会C、人的独立性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参见教材P136。
6、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与阶级构成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参见教材P140。
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技术革命D、社会改革【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参见教材P140。
马原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

马原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最后得分:100 分做题时长:39分57秒测验时间: 2018-09-09 09:58:42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叫做()。
A、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参见教材P124。
2、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这是以物质实体形式相对独立存在的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参见教材P128。
3、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参见教材P129。
4、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指()。
A、教育B、决策C、自然科学D、劳动资料【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参见教材P129。
5、下列不属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人类历史上有五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依次占统治地位,因而人类历史就相应地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参见教材P135。
6、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技术革命D、社会改革【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生产力系统得要素不包括( )。
A、独立得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得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完成性因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得要素包括:独立得实体性因素、运筹性得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准备性因素、参见教材P129、2、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得()。
A、独立得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得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运筹性得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参见教材P129。
3、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得渗透性因素,主要指()、A、教育B、决策C、自然科学D、劳动资料【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参见教材P129、4、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下列不属于这三个层次得就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精神世界【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参见教材P133。
5、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得社会形态得就是( )、A、人得依赖性社会B、物得依赖性社会C、人得独立性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得社会【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三种社会形态:人得依赖性社会、物得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得社会、参见教材P136。
6、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得矛盾根源于(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得矛盾B、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得矛盾C、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得矛盾D、上层建筑与阶级构成之间得矛盾【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得矛盾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得矛盾。
参见教材P140。
7、社会发展得基本动力就是()、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技术革命D、社会改革【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得基本动力。
参见教材P140。
8、第一次揭示了阶级得本质得就是()、A、马克思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揭示了阶级得本质、参见教材P141。
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三个重要支点不包括()。
A、改革B、发展C、稳定D、科学【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改革、发展、稳定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三个重要支点。
参见教材P147、10、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三个重要支点中,( )就是动力、A、改革B、发展C、稳定D、科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改革就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得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得保障。
参见教材P147。
11、古希腊得思想家中,()提出“人就是万物得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得重要地位。
A、普罗泰戈拉B、德谟克利特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普罗泰戈拉提出“人就是万物得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得重要地位。
参见教材P148。
12、我国古代,()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A、孟子B、荀子C、杨雄D、董仲舒【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参见教材P148。
13、下列不属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得作用表现得就是()。
A、人民群众就是物质财富得创造者B、人民群众就是精神财富得创造者C、人民群众就是实现社会变革得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BC就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得作用表现。
参见教材P151、152。
14、马克思主义政党得根本观点就是()。
A、群众观点B、英雄观点C、名人观点D、伟人观点【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群众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得根本观点。
参见教材P153。
15、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
A、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B、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C、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得需求、新得研究课题,推动认识得发展。
参见教材P99。
16、如下对认识主体得性质与特点描述错误得就是( )、A、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B、认识主体具有超越性C、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D、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认识主体得性质与特点、首先,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得物质基础。
其次,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
再次,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
最后,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就是认识主体得突出特点。
参见教材P101、17、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就是对事物()反映。
A、间接得B、全体得C、概括得D、表面得【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区别:感性认识就是对事物表面得、直接得、具体得、个别特性得反映,因而就是不深刻、片面得认识;理性认识就是对事物本质得、全体得、间接得、概括得反映,因而就是深刻得、全面得、相对稳定得认识。
参见教材P107。
18、真理得价值具体表现在它得()上。
A、适用性B、有限性C、内容D、功能【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真理得价值具体表现在它得功能上。
参见教材P117。
19、真理( )得功能就是真理最突出得价值,因为它就是最能获得成功得,这种成功能使人得需要得到满足、A、指导实践B、再认识C、教育D、激励【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真理指导实践得功能就是真理最突出得价值,因为真理指导下得实践就是最能获得成功得,这种成功能使人得需要得到满足、参见教材P117。
20、下面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得就是()、A、富强B、民主C、文明D、法治【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得凝练。
参见教材P117、21、人类社会得基本矛盾就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得矛盾B、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得矛盾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得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得矛盾【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得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得矛盾就是人类社会得基本矛盾。
参见教材P124。
2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得总与叫做()。
A、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存在就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得总与,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物质生活资料得生产方式。
参见教材P124。
23、下列不属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得社会形态得就是()。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类历史上有五种不同性质得生产关系依次占统治地位,因而人类历史就相应地划分为依次更替得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它得第一阶段)、参见教材P135、24、革命与改革得最深刻得根源就是( )。
A、社会基本矛盾得尖锐化B、阶级斗争得尖锐化C、技术革命得巨大推进D、社会政治制度得完善【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得尖锐化就是革命与改革得最深刻得根源。
参见教材P140。
25、从历史上瞧,社会革命得基本形式就是()。
A、与平演变B、会议选举C、暴力革命D、与平交接【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从历史上瞧,暴力革命就是社会革命得基本形式。
参见教材P144。
26、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三个重要支点中,( )就是前提、A、改革B、发展C、稳定D、科学【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改革、发展、稳定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三个重要支点。
稳定就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参见教材P147、27、我国古代,( )主张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A、孟子B、荀子C、老子D、董仲舒【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孟子主张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参见教材P148、28、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还就是个别英雄人物就是历史得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得决定力量,( )在对这个问题得瞧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A、朴素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与历史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还就是个别英雄人物就是历史得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得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得瞧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参见教材P151。
2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得主体就是()。
A、一切有感觉能力得人B、一切有生命得人C、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得人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得现实得、具体得人【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得主体就是指认识与实践活动得承担者,就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得现实得、具体得人。
参见教材P101。
30、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辨证关系,就会导致()得错误、A、经验论或唯理论B、实践论C、唯书论D、可知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就是不可分割得,如果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割裂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得错误。
参见教材P107。
31、从主体方面来瞧,认识具有反复性得原因有( )。
A、事物本身得复杂性B、人得认识受到其立场、观点、方法得限制C、任何事物都就是存在于特定得社会历史环境中得D、事物得本质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B项就是从主体方面来瞧得,所以选B、参见教材P109、32、人得认识就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得,但永远不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人们对世界得认识已经完毕,除了望着已获得得正确认识出神外,就再也无事可做了。
这段话强调得就是人类对世界得认识( )、A、具有曲折性B、具有反复性C、具有无限性D、具有有限性【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每个时代得人得每一次具体得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得限制,都就是有限得;整个人类无止境得世代更替得认识,则具有无限性。
因此,上面这段话强调得就是人类对世界得认识具有无限性。
参见教材P109。
33、坚持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就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得客观性,也就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
A、唯心论B、辩证法C、唯物论D、实用主义【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坚持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就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得客观性,也就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参见教材P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