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茶诗词

合集下载

咏黑茶的古诗句

咏黑茶的古诗句

咏黑茶的古诗句:
1.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出自:唐代: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译文: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出自:唐代:白居易《琴茶》译文:和老朋友听着琴声喝着茶,茶的故乡在蒙山。

3.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出自,唐代: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文: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4.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出自:宋代:黄庭坚《满庭芳·茶》
译文: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

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

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5.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译文: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6.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出自宋代: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译文: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十首最出名的采茶诗

十首最出名的采茶诗

十首最出名的采茶诗中国虽然有很多著名的文化传统,但是其中之一就是茶文化,茶文化包括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茶,比如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等等。

那么自然地,人们在品茶的时候也会感受到一些诗意,于是拥有了很多关于采茶的诗歌。

在这里,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十首最出名的采茶诗。

1、《茶山行》——黄巢芳草才离路,微雨又飘洒。

地遥行路难,风景旧人家。

茶炉未煮水,船堤空草花。

夜船吹笛雨,小楫远江家。

这是唐朝时期的黄巢所作的采茶诗歌,黄巢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喜欢在写诗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注入其中,这首《茶山行》就是表达了他在采茶途中的所见所闻。

诗中描述了茶山的景色及采茶过程中的场景,朴实自然,寓意深刻。

2、《梓州花》——王之涣三月春风似剪刀,如今采尽梓州花。

天边雁声满寒江,绿水人家绕征蓬。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在这首诗中,他描述了采茶者在春天到梓州采摘花蜜的场景。

诗歌中的“绿水人家绕征蓬”的景色极其美丽,表达了王之涣在采茶途中对风景的情感认知。

3、《采茶诗》——朱彝尊上上高山,下下茶园,采得一朵初开呈。

红牙伴我来,绿蚁随谁去,一年不用炉火煮。

这是明朝朱彝尊所写的采茶诗歌,以简约的文字叙述了大自然的独特美感,以及采茶者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真挚情感。

一年一度的茶采季节是一个美妙而神奇的时刻,在茶山上采摘、品尝、享受茶香,也成为了诗歌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4、《茶屋》——陆游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彩笔新题壁,乱花入小楼。

卧听松风吹,清愁常在心。

宋代文学家陆游在这首诗中,以茶屋为题,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留恋。

有人说,“生活的轨迹有时候就是古诗文字的投影”,可以说,这首《茶屋》反映了当时大众对茶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理解与情感,流露出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祈愿。

5、《草堂静修》——曾慥夏夜在草堂静修,蒸茶一壶以劝美。

松韵响过窗前月,溪流声透石上泉。

虫鸣近似横箭矢,鸟舞相如弄簇钿。

酒瓶经过蒲团暖,借得文翁高谈味。

和茯苓相关诗词

和茯苓相关诗词

和茯苓相关诗词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古代文人雅士们常用的诗词题材之一。

茯苓的药性温和,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利水的功效,被誉为“脾胃之宝”。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茯苓的诗词吧。

1.唐代杜甫的《茯苓饮》
神农尝百草,茯苓最为神。

脾胃久泻痢,苏气起形神。

苓水煎成酒,果味可餐人。

固养已入药,时见玉人巾。

这首诗词以茯苓的药用价值为主题,描述了它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的独特功效。

杜甫以简洁的文字,传达出茯苓作为中药材的珍贵之处。

2.宋代晏殊的《饮茯苓醒酒》
茯苓饮妙极,醒酒妙绝伦。

魂飞魄丧后,顷刻复鲜神。

上苍何曾泣,人间乐自真。

唯有醒酒药,知君重深仁。

这首诗词以茯苓作为醒酒药的功效为主题,表达了喝茯苓饮后能使人恢复精神、醒酒解酒的作用。

晏殊以优美的词句,赞颂了茯苓的独特魅力。

3.明代杨慎修的《茯苓酒》
昔时曾饮茯苓酒,误饮杯中夜夕秋。

往事不堪回首望,成人何必记残忧。

茯苓酒作千杯酒,美酒佳人共一舟。

明朝乘兴发南去,笑对红尘不再愁。

这首诗词以茯苓酒为主题,抒发了对往事的不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杨慎修以豪放的情感,展示了茯苓酒的美好与畅快。

茯苓作为中药材,不仅有着良好的药用价值,还成为了古代文人雅士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这些与茯苓相关的诗词,不仅展示了茯苓的
药用功效,更反映了文人对茯苓的赞美之情。

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的同时,也为茯苓的独特之处点赞。

咏茶古诗七律

咏茶古诗七律

咏茶古诗七律1. 《七律·茶》- 原文:神农尝草茶仙品,陆羽传经始著文。

嘉木清芬生鲜嫩,玉壶温润泡氤氲。

明前龙井三杯滤,开面观音四季薰。

一盏香泉喉舌爽,松风竹雨诵声闻。

2. 《咏茶·七律·三首(一)品茶》- 原文:半缕清泉注小塘,泥杯浅饮齿留香。

神农有意栽名树,陆羽无端写华章。

昙现一时残日短,茶茗三昧烂柯长。

世人不解其中味,何事纷纷说汉唐。

3. 《咏茶》- 原文:曦催薄雾霜华散,云赶清风细水流。

不问世间凡俗事,常邀仙鹤吐春秋。

神农试毒知其性,陆羽吟诗解尔愁。

唯敬一杯君子饮,闻香透肺尽无忧。

4. 《七律·茶(六首)其一》- 原文:龙脉蜿蜒沐醉霞,逢春滴翠又萌芽。

和风涤尽新园秀,峻岭摊开展物华。

雾锁香芯蝶梦蕊,霁浇俏梗蜜蜂花。

采摘趁嫩欣然待,邀友斟泉敬雅茶。

5. 《七律·茶(六首)其二》- 原文:修行问道有缘无,灶上唯欣雪一壶。

闲看烟波萦辗转,轻斟泉水入沉浮。

高谈阔语风云涌,聊雅吟诗躁恼除。

莫论尘嚣多锦绣,品来良悟笑糊涂。

6. 《七律·茶(六首)其三》- 原文:本是青山一缕春,采时何必问光阴。

三翻五炒耘香梦,百煮千斟润雅心。

总敬清泉成好友,也携墨客做知音。

杯中天地红尘匿,笑饮豪情入浅深。

7. 《七律·茶(六首)其四》- 原文:烹泉煮雪溢芬芳,约友欢谈聚谊长。

举盏囫囵君莫笑,斟春慢品客痴狂。

豪亭饮尽风花美,烫手拨开雅韵扬。

醇月何须浓酒好,茗香也醉到天光。

历代经典咏茶古诗词100首,字里行间透着茶香

历代经典咏茶古诗词100首,字里行间透着茶香

历代经典咏茶古诗词100首,字里行间透着茶香历代经典咏茶古诗词100首,字里行间透着茶香!(一)《夜宿天心》明·胡滢云浮山际掩禅院,月涌天心透客居。

幽径石寒竹影下,红袍味里夜可无?-(二)《满庭芳·茶》北宋·黄庭坚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三)《水调歌头·咏茶》南宋·白玉蟾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云堆。

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

井汲新泉,烹活水、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四)《试院煎茶》宋·苏轼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峨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情相随。

不用撑肠挂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六)《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皎然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七)《饮茶歌》唐·卢仝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安化黑茶^最美十首茶诗,字里行间透着茶香!

^安化黑茶^最美十首茶诗,字里行间透着茶香!

^安化黑茶^最美十首茶诗,字里行间透着茶香!我国既是“茶的国度”,又是“诗的国家”,因此茶很早就渗透进诗词之中,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年,为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已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茶叶诗词。

《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

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皎然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遗”同“为”音:表赠送的意思;“剡”同“善”音:“剡溪”,水名,位于浙江东部;“爨”同“窜”音:此处当烧、煮茶之意。

僧皎然首标“茶道”,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

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

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古人赞美普洱茶的诗句

古人赞美普洱茶的诗句

古人赞美普洱茶的诗句引言普洱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人在品味普洱茶的同时,也用诗句来表达对这种茶的赞美之情。

本文将探讨古人对普洱茶所赋予的诗意,从不同角度解读这些诗句,揭示普洱茶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古人对普洱茶的赞美之诗诗句一:舍不得家中茶,多加饭匙普洱好。

这句诗表达了古人对普洱茶的珍视之情。

普洱茶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滋味,古人愿意用家中宝贵的一饭匙来换取这种珍品的味道。

这句诗也体现了古人对普洱茶的高度评价,认为它优于一般家庭常饮的普通茶。

诗句二:红枝紫脉润千年,调饮尽是人间甘。

古人为普洱茶赋予了浓郁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红枝紫脉是普洱茶独有的特征,代表了历经千年的沧桑与积淀。

这句诗描绘了普洱茶的美丽之处,并将其与人间甘美的味道相比较,表达了古人对普洱茶馥郁口感的称赞。

诗句三:上云楼,凭栏含晴处,仰望飞鸟古所在。

却将心事付瑶池,从此波谷尽伤怀。

这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古人在品味普洱茶时所感受到的宁静和思考。

上云楼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的地方,与品味普洱茶相得益彰。

这句诗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将普洱茶与古人寻求心灵宁静和放空思考的场景相结合,表现出对普洱茶尽情沉醉的情感。

普洱茶的历史与文化1. 普洱茶的起源普洱茶起源于云南,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味道而闻名。

据史料记载,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的唐代。

当时,普洱茶种植和制作技术就已经相当成熟,成为贡品和国礼,备受朝廷和贵族喜爱。

2. 普洱茶的发展与繁荣在宋代,普洱茶的制作和销售开始逐渐兴盛起来,赢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尤其是元代,普洱茶由于其特殊的制作方式和独特的口感,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明代时,普洱茶已经成为中国各地茶商争相购买和销售的茶叶。

3. 普洱茶的文化内涵普洱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普洱茶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普洱茶被誉为”茶中之王”,被古人赞美为”润肠通便、消食去腥”的上品。

益阳的茶歌

益阳的茶歌

益阳的茶歌、茶诗、茶文一、茶诗《咏安化茶》四首并序陶澍消寒第六会,吴兰学舍人、陈石士编修、朱兰友侍讲、谢向亭编修、胡墨庄侍御、钱衎石农部同集印心石屋,试安化茶,成诗四首。

今岁足衎乐,春来事云适。

长安诸故人,颇能盛筵席。

席设每见招,终日但为客。

今朝客忽来,例我具肴核。

冷盘三五陈,下箸无所获。

匪徒少羔羊,亦乃乏鸡跖。

斗酒兴未阑,四座欢弥剧。

旋闻蟹眼鸣,中有云腴碧。

我家茱萸江,乡物旧所积。

虽无甘露兄,犹足清两腋。

煮茗况家风,庭前馀雪白。

芙蓉插霞标,香炉渺云阙。

自我来京华,久与此山别。

尚艺茶始犁,时维六七月。

山民历悬崖,挥汗走蹩薛。

培根阅冬初,摘叶及春发。

冻雷一夜鸣,蓓蕾颖欲脱。

是名雨前香,采之日一撮。

未几淅蒙茸,卓立针抽铁。

是名谷雨尖,香气弥勃勃。

毛尖如鹤毳,挨尖类雀舌。

黄茶号晚出,味厚亦非劣。

方其摘取时,篮筐遍山岊。

晨穿苦雾深,晚焙新火烈。

茶成与商人,粗者留自啜。

谁知盘中芽,多有肩上血。

我本山中人,言之遂凄切。

“宁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

宋时有此语,至今犹能道。

斯由地气殊,匪籍人工巧。

迩来地利尽,所产日以少。

变化及荃茅,夹杂或荼蓼。

遂令东家施,貌作西邻娇。

时俗但鹜名,讵易初终保。

臭味慎差池,我谓茶犹小。

茶品喜轻新,安茶独严冷。

古光郁深黑,入口殊生梗。

有如汲黯戆,大似宽饶猛。

俗子诩《茶经》,略置不加省。

岂知劲直姿,其功罕与等。

气能盐卤澄,立足回邪屏。

我欲不敢逞。

我闻虞夏时,三邦列荆境。

包匦旅菁茅,厥贡名即茗。

著号材所长,自昔功已迥。

历久用弥彰,闇然思尚褧。

因知君子交,味淡情斯永。

二、答董琴南诗一首并序陶澍董琴南修编以事未与品茶之会,翼日诗先成,且索茶为赠,辄致头纲一饼,次原韵奉酬。

我茶君未尝,和诗独先作。

妙语出清新,评骘且确。

笔迅电飞腾,辞成珠错落。

固知胸怀间,自具有邱壑。

著纸即烟云,一字不须酌。

拜贶岂寻常,翻觉琼瑶薄。

忆昨煮茗时,刚趁春雪渥。

人从一口分,趣比字题酪。

差堪润喉吻,未是劳辅齶。

坐中六七豪,意气殊脱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次韵曹辅寄源试焙新茶汲江煎茶苏轼苏轼仙山灵草湿行云,洗谝香肌粉末匀;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寄茶与平甫观化十五首(选一)王安石黄庭坚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

红罗步障三十里,忆得踯躅南溪花。

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马上春风吹梦去,依稀人摘雨前茶。

南宋back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陆游一州佳处尽裴回,惟有东丁院未来。

雪芽近于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

身是江南老桑苎,诸君小住共茶杯。

旋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

临安春雨初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伯坚惠新茶茶灶刘著朱熹建溪玉饼号无双,双井为奴日铸降。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忽听松风翻蟹眼,却疑春雪落寒江。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元back西域从王君玉乞茶(选二)耶律楚材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

笔阵阵兵诗思勇,睡魔卷甲梦魂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精神爽逸无余勇,卧看残阳补断霞。

喜春来*赠茶肆(选三)李徳载茶烟一缕轻飞扬。

兔毫盏内新尝罢,金芽嫩采枝头露,搅动兰膏四座香,留得余香在齿牙,雪乳香浮塞上酥,烹煎妙手胜维扬,一瓶雪水最清佳。

我家奇品世间无。

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君听闻,声价彻皇都。

明back采茶词伯自子惠虎茗谢之高启徐渭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虎丘春玟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题《品茶图》送茶僧唐寅陆容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新芽。

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香竹里茶。

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朕自嘉。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清back采茶歌余姚瀑布茶陈章黄宗羲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

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

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

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鱼前。

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两筥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

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

竹枝词谢南浦太守赠雨前茶叶郑燮袁枚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四银瓶锁碧云英,谷雨旗枪最有名。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嫩绿忍将茗碗试,清香先向齿牙生。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茯茶李白刘言史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粉细越笋芽,野煮寒溪滨。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恐乖灵草性,事皆手亲。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敲石取鲜火,撇泉腥鳞。

根柯酒芳津,采服润肌骨。

荧荧风铛,拾得堕巢薪。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举世未见之,其名谁定传。

宛如摘山时,自指下春。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此游醒趣,可以话高人。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卢纶皎然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与赵莒茶宴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钱起灵一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喜园中茶生白居易韦应物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喜随众草长。

得与幽人言。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峡中尝茶白居易郑谷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吴僧漫说鸦山好,述叟休夸乌嘴香。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蒲酒对病眠人。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昼偶作和韦开州盛山茶岭柳宗元张籍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题禅院谢山泉杜牧陆龟蒙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决决春泉出洞霞,石坛崶寄野人家。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草堂尽日留僧坐,自向前溪摘茗芽。

茗坡湖州贡焙新茶陆希声张文规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风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西陵道士茶歌茶诗温庭筠郑邀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仙翁白扇霜鸟翎。

拂坛夜读《黄庭经》。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北宋龙凤茶尝茶和公仪王禹称梅尧臣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

都篮携具上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

烹处岂期商岭水,碾时空想建溪春。

汤嫩水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

烹北苑茶有怀尝新茶林逋曾巩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次韵曹辅寄源试焙新茶汲江煎茶苏轼苏轼仙山灵草湿行云,洗谝香肌粉末匀;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寄茶与平甫观化十五首(选一)王安石黄庭坚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

红罗步障三十里,忆得踯躅南溪花。

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马上春风吹梦去,依稀人摘雨前茶。

南宋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陆游一州佳处尽裴回,惟有东丁院未来。

雪芽近于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

身是江南老桑苎,诸君小住共茶杯。

旋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

临安春雨初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伯坚惠新茶茶灶刘著朱熹建溪玉饼号无双,双井为奴日铸降。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忽听松风翻蟹眼,却疑春雪落寒江。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元西域从王君玉乞茶(选二)耶律楚材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

笔阵阵兵诗思勇,睡魔卷甲梦魂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精神爽逸无余勇,卧看残阳补断霞。

喜春来*赠茶肆(选三)李徳载茶烟一缕轻飞扬。

兔毫盏内新尝罢,金芽嫩采枝头露,搅动兰膏四座香,留得余香在齿牙,雪乳香浮塞上酥,烹煎妙手胜维扬,一瓶雪水最清佳。

我家奇品世间无。

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君听闻,声价彻皇都。

明采茶词伯自子惠虎茗谢之高启徐渭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虎丘春玟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题《品茶图》送茶僧唐寅陆容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新芽。

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香竹里茶。

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朕自嘉。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清采茶歌余姚瀑布茶陈章黄宗羲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

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

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

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鱼前。

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两筥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

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

竹枝词谢南浦太守赠雨前茶叶郑燮袁枚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四银瓶锁碧云英,谷雨旗枪最有名。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嫩绿忍将茗碗试,清香先向齿牙生。

宋代苏轼《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该诗又称《七碗茶诗》。

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

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