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诊疗流程

合集下载

肝癌治疗一线二线方案

肝癌治疗一线二线方案

摘要: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早期肝癌的治疗效果较好,而晚期肝癌的治疗则相对困难。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和二线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综合治疗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肝癌一线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小、单发、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手术切除包括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

根治性切除是指切除肿瘤及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肝组织,以减少复发风险;姑息性切除则是对肿瘤较大、多发或伴有血管侵犯的患者进行切除,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

外照射适用于肿瘤较大、多发或伴有血管侵犯的患者,通过精确的放射剂量和范围控制,减轻肿瘤负荷。

内照射是将放射性物质注入肿瘤组织或周围血管,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3. 药物治疗(1)化疗:化疗是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分裂。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奥沙利铂、顺铂、多西他赛等。

化疗适用于肿瘤较大、多发或伴有血管侵犯的患者。

(2)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靶向药物有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

靶向治疗适用于肿瘤较大、多发或伴有血管侵犯的患者。

4.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将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以提高肿瘤切除率和降低复发风险。

二、肝癌二线治疗方案1. 放射治疗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肝癌患者,放射治疗仍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通过调整照射剂量和范围,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

2. 药物治疗(1)化疗:化疗作为二线治疗方案,适用于一线治疗失败、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

化疗药物的选择与一线治疗相同。

(2)靶向治疗:靶向治疗作为二线治疗方案,适用于一线治疗失败、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

靶向药物的选择与一线治疗相同。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生长。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本身的上皮细胞。

由于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原发性肝癌的准确诊断与有效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指南将首先概述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学特点,以便读者对疾病有整体认识。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学诊断等方面,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诊疗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动脉栓塞化疗等)、全身治疗(如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

我们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指南还将关注原发性肝癌的预后评估与随访管理,以及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等方面,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指南,为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

诊断过程需要谨慎,以确保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史和临床表现: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长期饮酒等肝癌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如肝区疼痛、乏力、消瘦、黄疸等,对诊断肝癌有重要参考价值。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可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如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的变化。

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有助于肝癌的诊断,但需注意其特异性不高,需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具有简便、无创、经济等优点。

CT和MRI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一、概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为了提高肝癌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南,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及康复等全过程。

二、诊断1. 临床表现肝癌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肝大等。

2.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AFP)等。

(2)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用于评估肝脏状况、肿瘤位置、大小等。

(3)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肝癌诊断。

3. 诊断标准依据我国《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指南》,肝癌的诊断标准如下:(1)具有肝癌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的特征。

(3)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AFP升高(>400ng/ml),或持续升高不降。

(4)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癌。

三、治疗1. 治疗原则(1)根据患者病情、肿瘤分期、治疗方法等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

(3)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并发症风险。

2. 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等。

(2)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

(3)靶向治疗: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

(4)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

(5)综合治疗:结合不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3. 治疗策略(1)早期肝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以放疗、化疗等。

(2)中期肝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局部消融、介入等治疗。

(3)晚期肝癌: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姑息性治疗,注重患者生活质量。

四、康复与随访1. 康复治疗(1)肝功能支持治疗:保肝药物、营养支持等。

(2)疼痛管理: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关注患者疼痛程度。

(3)心理支持:针对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

肝癌中医诊疗方案

肝癌中医诊疗方案

肝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参考《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1)病理诊断:肝内或肝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临床诊断:① 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等,并能触及肿大、坚硬及有结节状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

② 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等,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性占位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AFP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 -gT同工酶Ⅱ、α-L-岩藻糖苷酶及CA19-9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

③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远处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Child-Pugh肝功能改良分级法临床与生化检测指标异常程度计分1 2 31.肝性脑病(分级)无1~2 3~42.腹水无轻中度以上3.胆红素(μmol/L)<34.2 34.2~51.3 >51.34.白蛋白(g/L) ≥35 28~34 <28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T)(秒)1~4 4~6 >6特殊: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红素)<68.4 68.4~170 >1701.A级为5~6分;B级为7~9分;C级为10~15分。

2.Child分级出处: Child. C. g(1964), The Liver and Portal Hypertention, p50. Philadephia: Saunders3.Child-Pugh分级出处: Brit. J. Surg. 1973; 60(8):646~6494.Child-Pugh分级是在Child分级上改进,区别在于: 增加了PT, 忽略了身体营养的评估。

5.肝性脑病分期(可参考教科书):Trey C, et al. New England J. Medicine. 1966; 274(3):473-4812.临床分期:参照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标准。

肝癌多学科诊疗实施方案

肝癌多学科诊疗实施方案

肝癌多学科诊疗实施方案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针对肝癌的多学科诊疗实施方案,是为了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地对肝癌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首先,对于肝癌的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确诊肝癌的位置、大小、浸润范围、转移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包括穿刺活检和手术标本检查,确定肝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其次,根据肝癌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肝癌,可以考虑手术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对于晚期肝癌,可以采用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在制定治疗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包括外科、肝胆胰脾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介入放射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充分利用各学科的优势,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肝癌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治疗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也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康复医学科、营养科、心理科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肝癌的多学科诊疗实施方案,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和共同努力,以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多学科诊疗模式,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XX7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XX7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肝细胞癌占到85%-90%以上,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肝细胞癌。

二、筛查和诊断(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

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3。

(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1.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 US):腹部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灵活直观、无创便携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常规超声筛查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可疑占位性病变,准确鉴别是囊性或实质性占位,并观察肝内或腹部有无其他相关转移灶。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不仅可以观察病灶内血供,也可明确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揭示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帮助鉴别和诊断不同性质的肝肿瘤,凭借实时显像和多切面显像的灵活特性,在评价肝肿瘤的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优势。

肿瘤患者的诊疗流程

肿瘤患者的诊疗流程

肿瘤患者的诊疗流程
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

下面将介绍肿瘤患者的诊疗流程。

1.初步筛查
患者需要进行初步筛查,以确定是否患有肿瘤。

这一步通常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问诊和体格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则可以确定是否有肿瘤存在。

2.确诊
如果初步筛查结果显示可能患有肿瘤,那么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这一步通常包括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

组织活检是通过取出患者体内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种类和恶性程度。

细胞学检查则是通过取出患者体内的细胞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癌细胞。

3.分期
分期是确定肿瘤的严重程度和扩散范围的过程。

这一步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分析来完成。

分期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4.治疗
治疗是肿瘤患者最为重要的环节。

治疗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手术是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来治疗肿瘤。

放疗和化疗则是通过辐射和药物来杀死癌细胞。

治疗方案通常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确定。

5.康复
康复是肿瘤治疗的最后一步。

在治疗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营养调理。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营养调理则可以帮助患者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

肿瘤患者的诊疗流程需要经过初步筛查、确诊、分期、治疗和康复等多个环节。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战胜疾病。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一、定义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位年纪为40~50 岁,男女发病比例为 2~5:1。

我国肝癌年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

二、诊疗1.临床体现1) 病史: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毒性、酒精性)病史。

2)症状:(1)肝区痛:为最常见症状,多为胀痛、钝痛或刺痛;可为间歇性,亦可为持续性。

病变侵及横膈或腹膜后时,可有肩背或腰部胀痛。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发热、消瘦、无力、上腹部不适,食欲下降,多为中、晚期体现。

(3)某些全身性反映:是癌组织产生某些内分泌激素物质所引发,如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映、高血钙症等。

(4)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突发右上腹疼痛,可有循环系统变化。

3) 体征:(1)肝肿大: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体征。

呈进行增大,不规则、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结节状,可有压痛。

(2)黄疸:可见于弥漫型肝癌或胆管细胞性肝癌。

(3)自发破裂出血时出现腹膜刺激征。

(4)晚期出现腹水呈进行性增加,恶病质,黄疸多由于胆管受压及肝实质破坏所致。

(5)其它肝实质损害的体现,如皮下出血、肝掌、蜘蛛痣等。

2.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肝功效:多呈慢性肝功损害体现。

(2)甲胎蛋白(AFP)测定:是诊疗肝细胞癌的相对特异性指标。

AFP 肝癌诊疗原则是:①AFP≥400µg/L,排除活动性肝炎、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妊娠等;②AFP 由低浓度逐步升高,持续不降;③AFP 在中档水平200µg/L 持续 8 周,阳性率 70%左右。

(3)HBsAg 多为阳性。

2)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能发现直径 2cm 或更小的病变。

(2)CT 检查:可检出直径约 1.0cm 左右的早期肝癌,应用增强扫描有助于与血管瘤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于控制局部疼痛、出血以及栓塞动静脉瘘;
用于肝癌术后的预防性介入治疗
禁忌 肝功C、门静脉主干被癌栓栓塞侧支循环少、肿瘤占肝体积 >70%。外周血白细胞级血小板显著减少。
放疗
3D-CRT IMRT SBRT 局部处理,否则会产生并发症(胆管梗阻-先引黄再放疗、 门静脉和肝静脉癌栓) 肿瘤局限,KPS>70、肝功A级、肾脏和脊髓功能正常; 术后残留; 治疗远处转移灶,减轻症状。 常规分割:2Gy/次,每日一次,5f/w,总剂量50-62Gy。
3无远处转移 肿瘤可切除
手术治疗(根治性肝切除 姑息性肝切除) 消融(不能或不愿手术的) 介入(TACE) 放疗
疗效评估
完全缓解
肿瘤消失,并持 续1个月以上
部分缓解
肿瘤一的两个最大相互垂 直的直径乘积缩小>50%, 且持续1个月以上
病情稳定
肿瘤一的两个最大相互 垂直的直径乘积缩小 <50%或增大<25%,持续 1个月以上
肝癌的诊疗流程
晋中三院 肿瘤放射治疗科 张婷婷
流程图
一 初诊: 1、中老年患者主要因肺特异性肝病症状就诊。 2、因其他疾病求真或进行常规体检发现提示肝癌征象 3、肝癌高危患者常规筛查发现AFP、彩超发现异常
临床评估 临床特影像是否提示肝癌?
否-------给予患者适当诊治 肝癌高危患者继续给予间隔6月 筛查 AFP和肝脏超声检查
消瘦、其他
体征 肝肿大、质地坚硬、进行性、表面不规则、 常有触压痛;慢性肝病的体征:肝病面容、 肝掌、蜘蛛痣、静脉曲张、腹腔积液等肝硬 化体征;脾肿大;锁骨区淋巴结转移;病理 性骨折
文本
•文本
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
>400ug/l 且持续大于4周,或进行性升高; AFP >200ug/l 且持续大于2个月,排除其他后高 度怀疑肝癌(大约30-40%正常) 以确定肝功能的代偿能力,是否有并发症 或共存疾病。(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 酸酶、Y-GT的升高,白蛋白降低) 可发现相应的病毒学或血清学的指标异常
恶化
肿瘤一的两个最大相互垂直 的直径乘积增大>25%,持 续1个月以上。(新病灶、 肝外转移灶)
处置
疗效评估后处置
复发或进展者 -根据病情进展情况调整杉树 综合治疗的方案 -酌情姑息治疗
病情缓解或稳定者 -完成治疗方案的疗程 -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 -定期随访复查影像学检查
临床评估
病史 注意了解乙肝/丙肝病史;长期大量饮酒、 合并糖尿病史、有肝癌家族史者为肝癌高 危人群 肝区持续性或间歇疼痛 常见症状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部终肿块等
是-----诊断并评估病情 治疗方案的选择
流程图
诊断 病情和评估

1无远处转移 肿瘤 不可切除
手术 消融 介入 放疗 抗肿瘤药物治疗 (靶向、细胞毒) 姑息 (止痛、止吐、营养支持)
2有区域淋巴结 或远处转移 或PS3-4分
PS3-4分药物治疗 如:索拉菲尼 PS0-2分、有转移或 血管侵犯的治疗 靶向治疗或FOLFOX4化疗, 或亚砷酸
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瘤栓;
多次TACE等介入术后复发
药物治疗
全身化疗禁忌: PS 3-4分,childpugh>7分; 有骨髓抑制,血小板或白细胞有明显减少,或有明显的贫 血;
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转氨酶大于5倍正常值,胆红素大于2 倍正常值,血清白蛋白<28g/l,肌酐大于正常值上限;
具有感染发热、出血倾向、中或大量腹腔积液和肝性脑病。
靶向治疗
索处拉菲尼适用于晚期HCC的一线治疗,不能手术或有 远处转移,肝功能为A或B级的,可与肝动脉介入治疗或系 统化疗合用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适应征 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患者无严重肝功能障碍; 肝肿瘤切除术前应用可使肿瘤缩小,有利于二期切除,同 时能明确病灶数目;
小肝癌但不适合或者不愿意进行手术、局部射频或微波消 融治疗者;
肝功能的血清学 检查
有病毒性肝炎的患 者
文本
•文本
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50、CA724、 CA242等下滑道肿瘤标志物升高
Child-Pugh分级
评估指标 肝性脑病 1分 无 2分 1-2 3分 3-4 >51.3umol/l >171umol/l
腹水

轻度易消退 重度难消退
血清胆红素 <34.2umol/l 34.251.3umol/l 无肝硬化 血清胆红素 <68.4umol/l 68.4171umol/l 伴有肝硬化 28-34g/l 血清白蛋白 >35g/l 凝血酶原时 <14s 间 15-17s
谢谢支持~么么哒~(づ ̄ 3 ̄)づ
<28g/l
>18s
Child-Pugh分级
A级:5-6分
Child-Pugh分级
B级:7-9分
C级:10-15分
药物治疗
全身用药: 单药或联合化疗,对于没有禁忌的晚期患者系统化疗优于 一般性支持治疗。 指征:
合并有肝外转移;
虽为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或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故 肝脏弥漫性病变或血管变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