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他为父母撑起爱的天空

合集下载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张明,是一位孝顺的儿子,他经常为父母着想,尊敬、关心他们的生活,是社会上的道德模范之一。

张明的父母都是退休的教师,他们的退休金虽然能够维持生活,但还是有些拮据。

为了让父母过得更好,张明坚持孝敬父母,他不断从自己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慷慨解囊,为父母购买药品、生活用品等,只为了让他们生活更加舒适。

有一次父亲生病了,张明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赶回家照顾父亲,为他送药送饭,关心备至。

父亲病情好转后,张明并没有恢复自己的生活状态,而是留在家中帮助做家务,照顾母亲,体现出真正孝顺的精神。

除了孝顺父母,张明还积极关心社会,他参加志愿者服务队,每周末到社区、学校等地做志愿服务。

他帮助老人砍柴、扫雪,与小孩子玩耍,给予他们关心和陪伴;他还参加了环保活动,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在工作中,张明尽职尽责,工作认真负责,很受领导和同事的欢迎。

他时刻体现着诚信、正义、尊重、公正的精神,是一位具有道德操守的人。

在工作时张明对待客户和同事都非常的热情和真诚,总是微笑着对待前来咨询的客户,不论是好的建议或者是不太合适的意见张明总是耐心地倾听,用最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客户,为公司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张明的身上,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兴家立业,报国亲民”的家国情怀,是广大人民爱戴的道德模范。

他的孝顺、爱心、公德心
让人们深受感动,成为了我们的榜样和榜样。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社区和国家。

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通用7篇)

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通用7篇)

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通用7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1小时候,都是爸爸妈妈为我做事,如穿衣服、吃饭、刷牙、洗脸等种种事情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下一点一点地做好。

那时,爸爸妈妈不但要照管我,家务事也少不了,加上每天还要上班,可想而知有多辛苦……爸爸妈妈是把生命给我们的人,从我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到成长为今天的五年级学生,爸爸妈妈牺牲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用世上最无私的爱养育我们,使我们长大成人。

现在我长大了,慢慢谅解到了父母的辛苦,体会到他们对我无私的爱。

他们每天的操劳、工作,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更是应当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精神去报答我们的父母。

但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难,不需要华丽的礼物,也不需要过于奢侈的物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孝心。

自己亲手做的一张小贺卡、一枝康乃馨或者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就足以表达内心的语言。

但我们最好是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例如,考试时候,考了好的成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平时多帮妈妈做家务;帮爸爸妈妈捶捶背;在他们下班回来的时候泡上一杯清香可口的茶端到他们的面前……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不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所以现在,我尽可能多孝敬父母,因为妈妈工作忙,我没有很多的时间和妈妈在一起。

但是,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尽我的绵薄之力:父母过生日,我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小礼物,让他们开心;为实现他们对我的期望,在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工作繁忙的时候,我就会煮饭,做些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我会像他们关心我一样,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茶送水,驱寒温暖;当我做错事情或顶撞父母后,就会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时常会跟父母讲些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情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

直机关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先进个人事迹

直机关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先进个人事迹

直机关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先进个人事迹近年来,社会上涌现出了许多涌现出了许多在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先进个人事迹。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

另一位孝老爱亲的典范是王女士。

王女士是一名离退休干部,一心希望能够照顾好年迈的父母。

虽然工作繁忙,但她每天都坚持给父母做饭,陪他们聊天,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

每逢父母生日或节日,王女士都会精心准备礼物,为他们办一场小型的家庭聚会。

父母生病时,王女士总是不辞辛劳地陪伴他们,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王女士的孝心感动了周围的人,成为了社区孝老爱亲的楷模。

再举一个例子,王先生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他不仅有文明从业行为,还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一次,王先生开车途中看到一个身体残疾的老人在街头摔倒,立即停车下来,帮助老人起来并送他回家。

这样的事情在王先生身上屡见不鲜。

他还经常为老弱病残等需要帮助的乘客提供方便,帮助他们上下车,热情回答他们的问题。

王先生的善举在公交车上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乘客的广泛赞誉。

这些先进个人事迹的背后,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美德的不朽价值。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孝老爱亲、道德行为的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出了一种美好的社会风尚,引领着社会向着更加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这些先进个人事迹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们不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还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孝老爱亲、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他们的故事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正能量,启发了更多人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大对这些先进个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事迹,向他们学习。

总之,这些先进个人事迹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他们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引领着我们向着社会文明和谐的方向不断前进。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争做自己身边的道德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97她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

97她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

她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张学琴申报自治区“感动校园人物”事迹材料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事让我们唏嘘感慨。

在伊犁师范学院家属区一个破旧的老式单元楼里,经常会传来锅碗瓢盆的叮当声,大声说笑的交谈声,一会儿又是电视节目里的唱歌声……可谁又知道,这么热闹的场面,主角只有两个人:妈妈和女儿。

暗黄的灯光只能蜷缩在狭小的屋子里,而欢乐的笑声却穿过门檐,飘荡很远。

就是在两年前,这里住进了一个既平常又特殊的两口之家,发生了一个让我们眼睛湿润的故事。

“妈妈,您还有我!”“妈妈,您还有我!”泪眼汪汪的张学琴,紧紧握着母亲的手说。

06年的正月,一场大病残忍地夺走了张学琴父亲的生命,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

由于母亲是一级残疾人,下肢瘫痪,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就是她那年迈的父亲,可是命运又偏偏要捉弄这个苦命的孩子。

父亲的去世,犹如晴天霹雳,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母亲看着勤奋好学的女儿刚上高中的,现在家里却失去了主心骨,仿佛整个世界就要坍塌了。

可是懂事的张学琴却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安慰妈妈:“妈妈,您还有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张学琴坚强地扛起照顾家庭的担子,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照顾母亲。

班上的同学很照顾张学琴,都把自己的学习资料借她用,帮她收集废品,攒学费和生活费。

班主任还经常把张学琴接到家吃好吃的,把自己女儿的衣服送给她。

周末,张学琴就回家料理家务,准备好母亲一周需要的生活用品和食物,另外还要照看地里的庄稼,别看她小,锄头却舞得像模像样。

日子虽然过得很心酸,但却充满了欢乐,所以无论什么时候看到张学琴,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通过高中三年的艰苦奋斗,张学琴于2008年六月参加高考,并以579分的成绩被伊犁师范学院外语系录取。

按理说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可是,家里却拿不出一分钱供张学琴上大学。

邻居都劝张学琴:“出去打工吧,都十八岁了,找点现实的钱,农民嘛,读那么多书没啥用……”句句都刺得张学琴生疼。

正当张学琴和母亲一筹莫展的时候,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高县慈善总会,还有社会企业家都向张学琴伸出了援助之手,一起捐款,帮助学琴到新疆求学。

人民日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候选人事迹

人民日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候选人事迹

人民日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候选人事迹人民日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候选人事迹一、背景介绍人们常说,爱是一种情感,孝是一种美德。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老爱亲一直被视为道德的重要标准。

而在当今社会,鲜活的孝老爱亲事迹更是能够感染人心,激励人们向这些榜样学习。

近日,人民日报公布了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候选人事迹,他们的感人事迹让人感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二、候选人事迹介绍1. 张三:三十年如一日,照顾患病父亲张三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他的父亲患有严重的疾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

三十年来,张三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照顾父亲,并且从未抱怨过。

他始终如一地尽孝,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美德。

2. 李四:自强不息,悉心照料患病母亲李四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残疾,需要全天候的照料。

李四辞去了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对母亲的无私关爱和孝顺。

3. 王五:把孝心延伸至社区王五是一名退休教师,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组织志愿者为社区的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提供慰问和帮助。

王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身边的人,传播着孝老爱亲的美德。

三、深度评价这些候选人的事迹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孝老爱亲的伟大。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父母的孝敬和爱护,展现了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的生生不息。

通过他们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社会中,孝老爱亲并不是一种陈旧的观念,而是永恒的价值。

四、总结回顾通过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候选人事迹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孝老爱亲不仅是传统的美德,更是当代社会需要弘扬和传承的重要品质。

我们要向这些榜样学习,从自身做起,关爱父母、关爱家人,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个人观点对于这些候选人的事迹,我深感敬佩。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让人感叹孝心无价、爱心无边。

我深信,只要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践行孝老爱亲的美德,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助人为乐模范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

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

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

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

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

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

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

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

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

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

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

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

”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林秀贞,女,61岁,中共党员,河北省枣强县南臣赞村农民。

30多年来,林秀贞义务赡养孤寡老人,救危济困,被人们称为“好人林秀贞”。

她义务赡养本村和邻村的6位散居孤寡老人,使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其中一位已在林秀贞家生活了26年。

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他为父母撑起爱的天空_事迹材料_

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他为父母撑起爱的天空_事迹材料_

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他为父母撑起爱的天空,男,出生于1978年5月,中专毕业,化工总厂一名普通倒班劳务工。

xx年分配到油建工作,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照顾生病的父母,xx年调入化工总厂倒班。

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对父母的爱却是朴素而真挚的,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他常说:“母亲常年患病,是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地把他们兄弟二人抚养长大,现在是回报父母的时候了。

”他数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生病的父母,用细心和坚持为父母撑起爱的天空,用爱延续父母的生命,用行动点亮道德灯塔。

以孝为先,赡养父母尽孝道。

百善孝为先。

为了照料父母的生活起居,学会了许多女人做不了的活。

母亲患精神病30多年,幼年时他就跟着父亲学烧饭、做简单的针线活,现如今,父亲也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为了便于清洗,他缝制了一些小棉垫,床上铺的、椅子上垫的,每次带父母看病他都会拿上自己缝制的小棉垫,为的是减轻父母坐车的劳累。

父母喜爱吃米饭,疯疯癫癫的母亲常常蒸米忘放水、炒菜忘放油,有时还会用手抓把盐放在炒菜锅里。

他不但不训斥母亲,还耐心地把母亲叫到身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父母年龄大了,喜欢吃软一点的饭菜,每顿饭他都做两种,一边是妻女爱吃的硬米饭,一边是父母可口的“软”饭菜。

尤其是xx年6月,他的老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他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医院和家之间,一方面要照顾生病的父亲,一方面又要照顾精神失常的母亲,那一段时间,母亲因为找不到父亲变得愈发的疯癫了,每天的生活起居必须让两个儿子守候在身边,拒绝儿媳、孙子(女)的帮助。

住院治疗期间,他们哥俩不停地帮父亲按摩、翻身,用吸管给父亲喂饭、喂水,有时遇到父亲痰多、咳嗽,就口对口帮父亲吸痰。

那段时间,连医生都说他父亲可能会失语,可能连路都走不了。

他哥俩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每天帮父亲按摩、抱着父亲“走路”、不厌其烦地陪父亲“说话”,慢慢地他父亲可以跟随他的指令有意识地迈步了;经过锻炼,又可以扶着人走50米了,父亲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全家欣喜不已。

邢台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人聂书星:用爱撑起半边天_1500字

邢台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人聂书星:用爱撑起半边天_1500字

邢台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人聂书星:用爱撑起半边天_15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聂书星是一名五年级学生,2011年春节,最疼她的妈妈因患胃癌不幸离世。

从此,她成了爸爸的“小帮手”,洗衣、做饭、照顾弟弟……,她用羸弱的双肩撑起了半边天。

聂书星为爸爸洗衣服在2010秋天,她的母亲被查出身患胃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

当得知这一不幸消息时,年仅7岁的她擦干了脸上的泪。

在妈妈去邢台化疗的日子,她哄着弟弟,吃住在大伯家。

妈妈出院后,她和爸爸一起承担起照顾妈妈的重任。

白天,她带着弟弟去学校上课;晚上,她打好洗脚水,蹲在地板上,用小手为妈妈洗脚。

爸爸含着泪劝孩子早点儿休息,可她使劲摇头,安慰爸爸:“您劳累了一天,早点儿休息吧!让我来照顾妈妈,您放心吧!”尽管她精心照顾妈妈,可无情的病魔还是带走了年仅36岁的妈妈。

聂书星正在做饭当时,她才8岁,正上二年级。

姐姐马上就要参加中考,看到年幼的她在家中操劳着,说什么也不去上学。

为了让姐姐安心读书,她流着泪,拉着姐姐的手承诺:“姐姐,你千万不要退学,妈妈离开了我们,还有爸爸啊!你放心吧!我会替妈妈好好照顾弟弟的。

”小小的她说到做到,在学校,每当下课铃敲响时,她准会及时赶到弟弟的教室前。

等弟弟从教室门口出来,她就会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游戏,用欢快的笑声驱走丧母之痛。

放学后,她放下书包,就走进厨房,跟伯母学习炒菜、做饭。

有几次,她因为够不到灶台而摔倒。

还有几次,因为力气太小,没有端稳锅,把烧好的饭洒在身上,烫伤了手。

伯母心疼地流下了泪,劝她跟着她们一起吃饭。

书星摇摇头,说声:“谢谢伯母,日子还长着呢,我们总不能跟着您一辈子吧!”聂书星喂爸爸吃点心妈妈刚去世时,因为弟弟年龄太小,不太懂事,有时候放学回家看到姐姐书星还没有做好饭,就会大吵大闹,甚至动手打她。

可书星擦干泪后,还是面带微笑,耐心地哄着弟弟吃饭。

如今,妈妈去世已经三年多,弟弟也长大了,懂事了。

晚饭后,她总是陪着弟弟一起做老师留下的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他为父母撑起爱的天空
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他为父母撑起爱的天空
xx,男,出生于1978年5月,中专毕业,xx化工总厂一名普通倒班劳务工。

xx年分配到油建工作,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照顾生病的父母,2005年调入xx化工总厂倒班。

xx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对父母的爱却是朴素而真挚的,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他常说:“母亲常年患病,是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地把他们兄弟二人抚养长大,现在是回报父母的时候了。

”他数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生病的父母,用细心和坚持为父母撑起爱的天空,用爱延续父母的生命,用行动点亮道德灯塔。

以孝为先,赡养父母尽孝道。

百善孝为先。

为了照料父母的生活起居,xx学会了许多女人做不了的活。

母亲患精神病30多年,幼年时他就跟着父亲学烧饭、做简单的针线活,现如今,父亲也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为了便于清洗,他缝制了一些小棉垫,床上铺的、椅子上垫的,每次带父母看病他都会拿上自己缝制的小棉垫,为的是减轻父母坐车的劳累。

父母喜爱吃米饭,疯疯癫癫的母亲常常蒸米忘放水、炒菜忘放油,有时还会用手抓把盐放在炒菜锅里。

他不但不训斥母亲,还耐心地把母亲叫到身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父母年龄大了,喜欢吃软一点的饭菜,每顿饭他都做两种,一边是妻女爱吃的硬米饭,一边是父母可口的“软”饭菜。

尤其是2010年6月,他的老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他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医院和家之间,一方面要照顾生病的父亲,一方面又要照顾精神失常的母亲,那一段时间,母亲因为找不到父亲变得愈发的疯癫了,每天的生活起居必须让两个儿子守候在身边,拒绝儿媳、孙子(女)的帮助。

住院治疗期间,他们哥俩不停地帮父亲按摩、翻身,用吸管给父亲喂饭、喂水,有时遇到父亲痰多、咳嗽,xx就口对口帮父亲吸痰。

那段时间,连医生都说他父亲可能会失语,可能连路都走不了。

他哥俩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每天帮父亲按摩、抱着父亲“走路”、不厌其烦地陪父亲“说话”,慢慢地他父亲可以跟随他的指令有意识地迈步了;经过锻炼,又可以扶着人走50米了,父亲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全家欣喜不已。

回家后,他为父亲买来了轮椅、自制了双杠,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做饭、为两位老人穿衣,饭后喂药、陪父亲锻炼,渐渐地父亲能在别人的搀扶下能外出活
动了。

后来,父亲的病情时好时坏,有时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xx不但没有嫌弃老人,还经常给老人擦洗身体,由于父亲拒绝使用纸尿裤,xx只好买来坐便椅和便盆,不分昼夜地扶着父亲随时方便,即便如此,父亲还是经常把大小便弄到床上和裤子里,xx和妻子及时为父亲更换被褥、清洗床单,随着时间的推移,xx的一双手严重变形,粗糙不说,十个手指的关节已严重突起。

赶上父亲神志不清时,别说喂饭,就连水都喂不进去,xx就买来针管,一点点往父亲嘴里灌,有时好不容易灌下一针管,父亲一声咳嗽将水喷到xx脸上,xx 用手摸一下脸继续喂。

xx为了给父母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常常是放下饭碗抓起拖把,每天里里外外拖上若干次,每逢换季时节,xx都会给父母更换新的被褥、衣服。

有人建议xx给父母请个保姆,让妻子出来打工补贴家用,xx担心没人愿意照料,更怕
保姆照顾不周。

“养儿方知父母恩”,随着女儿的一天天长大,xx
更加体会父母亲养育他们哥俩的不易,索性让妻子辞去工作,专心帮自己赡养父母,父亲那点退休金别说补贴他们,连每年看病吃药都不够,还得小哥俩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些接济父母,父母长期患病,让这个小家愈发的拮据了,可xx深知如果能用生活的艰辛换回父母的健康、延续父母的生命,那再苦再累也值得。

辛勤的付出和真挚的爱温暖着父母的心、延续着父亲的生命,这种爱流淌在老人的心里,父亲虽然言语不清,但逢人便会拉着xx的手咿咿呀呀地流眼泪。

此时,xx总会用手拍拍父亲的胳膊、握握父亲的手,就像小时候父母爱他一样。

倾其所有,带着父母去旅游。

为了陪父亲散心,他学会了驾驶。

父亲生病后很不习惯窝在家里,整天叽里咕噜地哭喊着要出去,他刚开始用轮椅推着父亲到原来的单位走走,熟悉的库房、场地,同事间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声音让他父亲慢慢恢复了意识,xx为了唤起父亲更多的意识,每逢倒休他就推着父亲外出散心,工作单位、菜市场、老年活动中心,但凡人多的地方,xx都会推着父亲前往,父亲说话虽然含糊不清,但看到熟人都会咿咿呀呀地又是摆手,又是打招呼。

为了让父母开阔视野、换换心情,xx拿出多年的积蓄添置了一辆二手面包车,当刮风下雨时就带着父亲在近处遛弯,当天气晴朗时他还带
着父亲到总部的公园坐坐,今年暑假,他为了完成父母亲看海的愿望,硬是开着那辆二手面包车,带着父母、妻女游览了日照、长岛,据xx说,父母亲看到大海的一瞬间,高兴的像个孩子,尤其是父亲,手扶轮椅,整个上身使劲,xx见状立刻扶起老父亲,与妻子搀着父亲跌跌撞撞低走到海边,踩着海水的父亲脸上绽放着灿烂的微笑,后来,他又先后开车带父母亲回老家探望叔伯姑姑,送父亲去四川换换环境。

xx的父亲患糖尿病,牙齿大部分脱落,对许多食物忌口,他与妻子买来了高压锅、微波炉和养生保健书,每天对照食谱精心烹制高汤,用汤汁煮面条、搅面糊糊,变着戏法为父母改善生活。

后来他从电视上看到每天泡脚对老人身体好,第二天他就买来了泡脚盆,天天给两位老人擦澡、泡脚,父亲生病三年多身上没长一块褥疮,连负责复查的大夫都夸他照顾的好。

兄弟协力,为父母撑起爱的天空。

父亲住院期间,哥哥从普光赶回来一起照料,父亲出院后,为了不耽误哥哥的工作,xx就催促哥哥返回工作岗位,自己与妻子肩负起照顾父母的重担。

很多时候,妻子只能负责喂饭、喂药,别说照顾不了父亲的生活起居,就连母亲犯病时妻子也不敢靠近母亲半步。

去年7月份父亲肺部感染住进了医院,见不到父亲的母亲每天吵闹着找父亲,把火撒在xx妻子身上。

一天,xx妻子刚侍候完母亲小便,还没等转过身来,母亲端起便盆将尿水泼到她头上,她略微愣了一下,顾不上擦洗满头满脸的尿水,双手将母亲架到床上换衣换裤,母亲便将被单撕成条状,边不停地喊叫,最后还是xx妻子拨通电话,xx好生安慰后才将母亲哄睡。

而此时xx
的父亲虽然说不出话,但心里明白,头脑清醒,当听到xx母亲发病时也跟着着急,不时闹着要出院。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那段时间xx父亲的不配合,连续高烧,体温半个月不见下降,医生连续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书。

最后xx哥俩将父亲接回家中,嘴对嘴吸痰,每半小时一次,连续吸了三天,xx父亲呼吸畅通了,体温也随之下降,哥俩硬是从死亡线上拉回了父亲。

为了工作,xx当班期间,狠心地将父母“捆绑”在家,为了父母的安全,他将父母床的四周安装上了“栅栏”,父母躺在床上像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对待父母又何尝不是像对待婴儿一样呢?他们兄弟协力,为父母撑起爱的天空。

有风有雨有阳光,有汗有泪有欢笑,这是他三年来照顾父母的亲身体会。

经受了许多困苦,遭遇了种种磨难,但xx始终隐忍坚强、无怨无悔。

面对众人的不解,他叹口气、摇摇头,一笑了之。

如今,xx
的父亲已能拄着拐杖稍走片刻。

随着意识的慢慢恢复,他父亲喂饭、喂药时也很配合,看着日渐消瘦的儿子,崔父逢人便会“啊啊”地大哭,嘴里含混不清的喊着“累,累”,每逢此时,xx总会淡淡地说“这么多年,我父亲跟随油田转战南北,母亲身体不好,老爷子是既当爹又当妈,拉扯我们哥俩不容易,现在父母老了、病了,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我没有多大本事,只想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哥哥在四川工作,在经济上给予了不少帮助,我们夫妻守在老人身边,照顾他们也是份内的事,相信谁赶上都会这么做的。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