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07)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一、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经济周期的概念。
具体包括: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包括哪些要紧时期、各个时期具有哪些特点?2.经济周期的类型。
把握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和库兹涅茨周期的概念。
并能总结出不同经济周期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经济周期的缘故。
把握经济周期从缘故上的两种划分方法:从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源是否与经济体系本身有关,可划分为“内因论”和“外因论”;依照观点所属理论派别,可划分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和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另外还需了解几种典型的有关经济周期根源的理论观点,如消费不足论、投资过渡论、创新周期论、政治性周期理论等。
4.乘数—加速数模型。
重点把握加速原理的定义及作用方式、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差不多方程及其含义、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引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的。
(二)难点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差不多方程及其含义,如何依照这些差不多方程推导出描述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公式,并说明该公式如何反映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相互作用。
二、关键概念经济周期政治性经济周期乘数-加速数模型加速数实际经济周期康德拉耶夫周期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三、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依照经济周期的一样定义,经济周期是指()。
A.人均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B.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C.GDP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D.以上各项均正确2.朱格拉周期是一种()。
A.短周期B.中周期C.长周期D.创新周期3.康德拉耶夫周期是一种()。
A.短周期B.中周期C.长周期D.创新周期4.下列各项中属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投资过度周期理论B.心理周期理论C.创新周期理论D.太阳黑子周期理论5.下列各项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纯货币危机周期理论B.消费不足周期理论C.乘数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周期理论D.政治性周期理论6.下述有关经济波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经济波动在衰退时期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表现为GDP值的下降B.乘数作用导致总产出的增加,加速作用导致总产出的减少,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C.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波动是围绕长期的经济增长趋势而上下波动D.假如政府不进行政策调控,经济波动将无限地扩张和收缩7.加速原理说明()。
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周期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波动。
宏观经济周期理论是一套试图解释经济周期起伏的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提供了对经济活动的解释框架,以及对政策干预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周期理论,包括逆周期政策、供给冲击以及周期的可能原因。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分为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是由于投资需求的波动引起的。
在经济繁荣期,投资需求增加,企业扩大产能,创造就业机会。
而在经济低迷期,投资需求下降,企业减少产能,导致失业率上升。
凯恩斯还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逆周期政策来缓解经济周期的冲击,即在经济低迷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然而,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对凯恩斯理论进行了扩展和修正。
新凯恩斯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中的波动不仅仅是由于投资需求的波动引起的,还受制于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指的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变化,如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等,导致商品和劳动力供给的变化。
供给冲击可以引起经济的价格和产量波动。
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认为,逆周期政策在应对经济周期波动时并不一定总是有效的,因为政策干预可能对经济供给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经济周期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导致信贷供应的变化和金融风险的增加,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稳定。
此外,外部冲击也是经济周期的重要原因,如国际油价的波动、国际贸易关系的改变等。
这些外部冲击会直接影响国内经济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经济周期对个体和整个社会经济都有重大影响。
在经济繁荣期,人们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增加,市场活跃。
而在经济低迷期,人们可能失去工作,收入减少,企业利润下降,市场需求萎缩。
经济周期的波动还可能导致资源和财富的重新分配,加剧社会和经济不平等。
为了应对经济周期的冲击,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逆周期政策来刺激经济,在经济繁荣期提高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以稳定经济增长;而在经济低迷期则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和支出,刺激需求。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单元经济周期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种类; 2.经济周期的原因;3.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4.乘数-加速数模型一、单项选择1.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 b.繁荣和衰退; c.萧条和复苏; d.繁荣和复苏。
2.下列对经济周期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b.复苏,繁荣,萧条,衰退;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复苏,衰退,萧条,繁荣。
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4.下列哪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b.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c.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
5.下列哪种说法没有表达加速原理()。
a.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支出的变化;b.消费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投资支出更大的变化;c.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d.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6.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b.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品,因而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c.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加;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地减少。
7.经验统计资料表明,在经济周期里,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a和c。
8.所谓资本形成是指()。
a.净投资; b.总投资; c.更新投资; d.存货的投资。
9.假定某经济连续两年的国民收入都是1200亿美元,在资本-产量比率等于2的条件下,净投资等于()。
a.1200亿美元; b.2400亿美元; c.2000亿美元; d.0。
10.已知某经济某一年的国民收入是1000亿美元,净投资为零;第二年国民收入增至1200亿美元。
第七章__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生产过剩性经济危机,以后每隔10年左右就有一次这样的危机,面对危机时期生产锐减、物价暴跌、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的状况,人们将这种危机称为“恐慌”或其他令人生畏的名称。
同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冷静地分析这种现象。
就在大多数经济学家仍把危机作为一种孤立的现象时,法国一位原来行医的学者C·朱格拉提出,危机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经济中周期性波动中的一个阶段。
从那时以来,经济周期就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主题之一。
现代宏观经济理论把经济周期作为以国民收人为中心的经济活动的短期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动态化。
本章介绍经济学家对经济中周期性波动这种现象的解释。
第一节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学家给经济周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收缩,接着是进一步扩张。
这类周期随着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曾作了这样的描述:“在繁荣之后,可以有恐慌与暴跌。
经济扩张让位于衰退,国民收入、就业和生产下降。
价格与利润跌落,工人失业。
当最终到达最低点以后,复苏开始出现。
复苏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
新的高涨可以表现为长期持续的旺盛的需求、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增长的生活标准。
它也可以表现为短暂的价格膨胀和投机活动,紧接而至的是又一次灾难性的萧条。
简单说来,这就是所谓‘经济周期’。
”从萨缪尔森的这种描述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人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
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
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起来,是从三个市场、四个经济部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均衡及政府对此采取的政策措施。
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部分。
经济周期理论则是研究国民收入的变动所呈现的周期波动及其原因的。
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基本理论。
在分析方法上,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属于短期、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
“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则同属于长期、动态分析。
宏观经济学分析是以国民收入决定和变动为中心课题的,经济周期研究短期波动,而经济增长探索长期发展。
凯恩斯之后,西方经济学家加强了对经济周期的研究,特别是在数量化和模型化的分析上有新发展,出现了许多经济周期理论和模型。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介绍经济周期的特征、类型和几种主要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说:“宏观经济学有两个不变的基本命题。
其一是说明经济活动中的短期波动,有些人将这种变动称为周期,这种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变化,总合起来形成繁荣或衰退,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其二是说明长期经济趋势,即某一经济在几十年内的增长率。
”显然,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中不变的基本命题之一。
1825年英国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以普遍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表现为物价跌落、商品积压、开工不足、失业增加。
此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活动便一直在繁荣与萧条、衰退与扩张的交替中循环往复。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W·米契尔(Wesley Mitchell)和A·伯恩斯(Arthur Burns)研究了美国经济数十年的数据资料,写了一本重要的著作《衡量经济周期》。
在书中他们给经济周期作了一个经典的定义:经济周期是一种基于按商业企业来组织活动的一国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
一个周期包括许多经济活动的同时扩张,然后同时衰退、收缩和复苏,复苏是下一轮周期扩张阶段的前奏,这一变化次序是重复发生的,但并不是阶段性的。
从时间上说经济周期从1年到10年或12年不等,他们无法划分成具有同样特征同样波幅的若干个短周期。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80年代~1842年,为“纺织机时代” 第二个长周期:1842年~1897年,为“蒸汽机和钢铁时代” 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1956年,为“电气化和汽车时代” 第四个长周期:1956年~ 2020年, 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 第五个长周期:21世纪20年代~ ,为“ 生物工程和遗传基因时代”
第四阶段 D(第8年):生产规模缩小, 总投资为零。
以上例子说明:
第一,投资具有一次完成,在折旧期内反复使用的性质。因此投资不 是产量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
第二,在产量变动的临界点,投资变动的幅度远远大于产量的变动, 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第三,要使投资增长率维持不变,产量就必须按一定比率持续增长。 第四,加速的含义是双重的,当产量停止增长或下降时,投资水平下
6 7500 15000 300
C 7 7500 15000 300
D 8 7350 14700 0
0 0 0 3000 3000 3000 0 -300
300 300 300 3300 3300 3300 300 0
— 0 0 3000 0 0 -3000 -300
第一阶段A(1-3年):生产维持原有规 模不变,每年销售额都是3000万 元,每年补充折旧需300万元重 置投资,没有新增的净投资,因 而总投资也保持不变。
降也是加速的。 第五,加速原理实现的条件是没有闲置生产设备。如果设备闲置,产
量扩大只需动用闲置设备,不必增加投资。
2. 乘数—加速数模型 Yt = b·Yt-1 +I0+ v(Ct - Ct-1)
经济周期理论解读

经济周期理论解读经济周期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经济活动的波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在这个理论框架内,经济的增长和衰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周期的形式反复交替,形成了一系列波动。
这篇文章将全面分析经济周期的定义、不同类型、成因,以及其对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的影响。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总产出(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相对水平以及其他经济指标之间的波动。
这种波动通常表现为扩张与收缩两个阶段,分别对应着经济繁荣与衰退。
从广义上看,经济周期可以被视为市场与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1. 繁荣期繁荣期是经济周期的一部分,在这一阶段,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就业率上升,消费者信心强劲,投资活跃。
企业利润提高,消费支出增加,从而推动了更高的产出和进一步的投资。
这一阶段通常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资源需求上升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2. 高峰期高峰期标志着经济活动达到顶峰,这个时期产出处于最高点。
然而,此时经济活动的过热迹象也开始显现,例如劳动市场紧张和消息可能预示着供应链瓶颈等。
这一阶段如果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便可能进入下一个衰退阶段。
3. 衰退期衰退期是指GDP下降的一段时间。
此期间消费需求降低,企业开始减少投资,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
信贷市场收缩,消费者信心减弱,可能引发一连串负面效应,加重整体经济疲软。
4. 低谷期低谷期是经济周期中的最低点,此时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
虽然此阶段极其艰难,但通常意味着衰退接近尾声。
在低谷期后,政府和中央银行可能采取一些刺激措施,包括降低利率和增加公共支出来促进经济恢复。
5. 复苏期复苏期是指脱离低谷后,经济重新开始增长并逐渐加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就业市场逐渐好转,消费者信心回升,投资活动越来越频繁。
这一过程往往预示着新一轮繁荣的开始。
三、经济周期的成因分析1. 内部因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能够提高生产力,推动产品更新换代,使得企业在装备更新和生产优化上进行大量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第七章 经济周期理论教材

2019/6/12
21
(8)真实商业周期理论 20世纪80年代,基德兰德(F.E.Kydland)等人
提出了真实商业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
主要是由一些对经济持续的实际冲击引起的。
实际冲击包括大规模的随机技术进步或生产率的
第一个周期是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即产业 革命时期,以纺织工业的创新活动为主导;
第二个周期是从1842年到1897年,即以“蒸汽机和钢铁 工业的创新活动为主导的时期”;
第三个周期是1897年以后,以“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 的创新活动为主导的时期”。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的五个长波
第一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770一1830年) 中心国:英国 产业:纺织业
二、真实经济周期
(一)真实冲击 语言表述:从索洛到货币主义再到新古典宏观
经济学I都把经济增长看作一个能够自动向均衡 状态调整的过程,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是平滑 的。货币(需求)冲击会暂时偏离增长趋势, 但很快又会回复。
24
公式表述
yt gt yt1 t (3 1) gt a t
28
(二)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商业周期:产出波动、就业波动
实际商业周期理论:平衡增长路径为或,研究与 平衡增长路径的偏离或的决定因素。
Walrasian模型下展开——含义: 没有外部性 没有信息的不对称性 没有缺失的市场 没有其他不完善性
问题提出
Ramsey模型符合Walrasian模型的特征。 Ramsey模型的扩展:家庭因应外部冲击改变行
It (Ct Ct1) Yt1 (Yt1 Yt2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