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背篇之第40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安乡一中 龚德国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诗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诗摘要:一、诗歌背景介绍1.诗人范仲淹简介2.诗歌创作背景二、渔家傲秋思全诗原文三、诗歌主题及意境解析1.秋思主题2.渔家傲的意象与意境四、诗歌艺术特点1.范仲淹的写作风格2.诗歌的表现手法五、诗歌影响及意义1.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对后世的影响及意义正文:一、诗歌背景介绍《渔家傲·秋思》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范仲淹(989 年-1052 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渔家傲·秋思》创作于北宋仁宗年间,时值秋日,范仲淹登高远眺,见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船晚唱,触发了他对故乡和逝去岁月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二、渔家傲秋思全诗原文塞上长城空自许,临风三唱泪先流。
北望青楼,不尽长安,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诗歌主题及意境解析1.秋思主题《渔家傲·秋思》以秋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范仲淹对故乡和逝去岁月的思念之情。
诗中以“长城”、“临风三唱”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坚定的报国之志,以“青楼”、“长安”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2.渔家傲的意象与意境诗中的“渔家傲”是一个意境优美的意象。
渔家傲代表了诗人在世俗纷争中保持高洁品质、坚守理想的品格。
同时,渔家傲的意象还传达出诗人身处逆境,仍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四、诗歌艺术特点1.范仲淹的写作风格范仲淹的诗歌风格独特,他擅长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在《渔家傲·秋思》中,他运用了长城、临风、青楼、长安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将诗人的理想、抱负、思念等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诗歌的表现手法《渔家傲·秋思》采用了抒情、写景、叙事等多种表现手法。
诗中既有对秋日景象的描绘,又有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使诗歌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和韵味。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欣赏及翻译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欣赏及翻译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欣赏及翻译《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范仲淹的词曲,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下面就是小编介绍《渔家傲·秋思》原文欣赏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渔家傲·秋思》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翻译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声音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孤单单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之日无法预料。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出征的人不能入睡,将军连头发都白了,战士们流下眼泪。
《渔家傲·秋思》注释1.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2.塞下:边境险要之地。
3.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4.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等声音。
5.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6.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7.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9.勒(lè):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0.燕然未勒:此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11.羌管:羌笛。
12.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渔家傲·秋思》赏析这是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
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
下阕是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真实感人。
《渔家傲秋思》知识点归纳

《渔家傲·秋思》知识点归纳1.了解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2.内容介绍(1)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写景以一“异”领起,描绘了“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
分别写了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了西北边塞荒凉萧瑟气氛。
(3)下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最后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忧国的情怀。
3.作品主题《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4.重点字词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征夫:出征的士兵5.考点归纳(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4)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
(5)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睡觉(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古诗文评析-渔家傲

古诗文评析-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望亭)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幼年丧父,家境贫苦,却勤苦好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仁宗时,累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康定元年(1040)以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庆历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提出改革朝政弊病的“十事疏”,被仁宗采纳,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但是不久即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次年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历知邓州、杭州。
皇祐四年徙知颍州,卒于途中。
谥“文正”。
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富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在其散文名篇《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行为准则,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
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传世。
评析这首词题为“秋思”,是范仲淹在延州守边之时所作,既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也写出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以及思念家乡的凄苦之情。
上片描绘边地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
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特点,“秋来”这一特定时间,并以一个“异”字,概括写出延州与内地大不相同的秋景,既突出自然原因形成的“差异”与“奇异”,同时也写出了作者主观上的“惊异”。
接下来具体表现延州秋景之“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避寒,没有丝毫留恋之意;边地特有的各种声响,和着军中号角,从四面八方响起;崇山峻岭间,长烟弥漫,落日将尽,孤城紧闭城门。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语句,写雁飞、边声、号角、千嶂、孤城这些具有边地特征的事物,绘声绘色地展现了塞下秋景寥廓荒僻、萧瑟悲凉之“异”,也暗示出征人心中的百感交集:塞下寒秋令人心惊,大雁径去,人却不能归去……下片写征人的矛盾心情,既思念相隔万里的家乡,又慨叹功业未成,欲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
以晏殊词《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原文】渔家傲——[宋]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
双调六十二字,仄韵。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塞下:边界险要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儿向衡陽飞去。
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湖南衡陽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留意:留连之意。
四面边声:四面八方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一声。
连角:紧随着军中的号角。
连,紧随。
千嶂里:在重重高山环抱中。
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未彻底击溃敌军,取得全面胜利。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在石头刻字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无计:没有办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笛声悠扬,寒霜满地。
羌管,笛子出自于羌(古代少数民族)地,故称羌管。
不寐:睡不着。
【翻译】边境上的秋天风景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向衡陽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紧随着号角响起。
在重重高山的环抱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年老酒,思念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想回家也毫无办法。
夜里,羌人的笛声忧怨绵长,寒霜像月光一样的撒满大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将军的头发白了,战士泪流干了。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4篇)1.《论语》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睢》诗经18.《蒹葭》诗经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间欢》李虞40.《渔家傲》范仲淹41.《浣溪沙》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苏轼44.《水调歌头》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51.《劝学》荀子52.《逍遥游》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55.《赤壁赋》苏轼56.《氓》诗经57.《离骚》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李煜6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

这是_____的泪,依据是__________ 这是思乡的泪,依据是和家乡迥然不同的景象难免勾起 思乡浓愁,想要借酒消愁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是忧国忧民的泪,依据是:诗人写到燕然未勒归无计, 尽管诗人戍边艰辛、思乡情切,但他清楚,在他未像窦宪那样 勒功燕然、击退外敌之前,他绝不会离开这个保家卫国的战场。
“异”既点出塞下风景和江南不同,又巧妙地为下文思乡之情作了铺垫。
雁去毫不留恋,侧面表现边塞苦寒,突出士兵们生活的艰苦。同时,大 雁可以南归无留意而戍边将士不能,充满了思乡之苦和守边之志的矛盾。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强我弱。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者简介
西北边事稍宁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 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 《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 “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 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 (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 十四。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 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深远 。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雄悲 浑壮
中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 心 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上阕侧重于( 写景 )
上阕中_塞___下__秋___来__风___景___异_ 一句可以概括整个上阕的内容
说说上阕描绘了哪些景? 这里的景让我感觉到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渔家傲·秋思》由范仲淹创作。
这是一首抒怀词。
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
这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
上阕写景。
首句顿入,起调突兀,俊骨雄风,已自夺人。
千峰连亘如屏障,一座孤城,日未落而城门紧闭。
也突出布防将士的备战警惕。
下阕抒情。
表达将士功业未立,无计归家的责任感,披露爱国衷肠。
不愧苍凉感慨的豪士之伟词。
这首词开启了苏辛豪放派的先声。
作品原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①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②无留意。
四面边声③连角起,千嶂④里,长烟⑤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⑥归无计。
羌管⑦悠悠霜满地⑧。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品注释:①塞下:边地。
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②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文。
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③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角:军中的号角。
④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⑤长烟:荒漠上的烟。
⑥燕然未勒:无破敌之功。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⑦羌管:羌笛,因出自羌中,得名。
⑧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作品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归期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睡,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断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 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40.《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助记]写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助记]写延州傍晚时分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助记]词人自抒怀抱,表达思乡之情。 ④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助记]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浊酒一杯家万里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们愁白了
头发,流下了眼泪。
2020,我必胜!
常德市龚德国名师工作坊整理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二。填空
1、词中渲染古代西北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词句是:( )下秋来风景( ),衡阳( )去无留意。 2、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 ( )下( )来风景异,( )阳雁去无留意。 3、词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矛盾心理)的词句是:浊酒一杯 家万里,燕然未( )归无计。 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或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归无计。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 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是:长烟落日( )城( ) 。 6、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四面边声连角( ),千( )里,长( )落日孤城闭。 7、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人不( ),将军白发征夫( )。
5.《渔家傲·秋思》一词中,写边塞将士思念故乡,却因为边患未平而不 能做归家打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用相同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
2.《渔家傲·秋思》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用了“衡阳雁”的意象。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3.“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用了 “衡阳雁”的意象。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点明地域、时令及词人对边地风物的异样 感受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
无计。 。
,千(
,( )里,
,(
)阳雁去无留意。
。
)然未(
)归
,人不( ),将军白发( )夫泪
六。课文翻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烟落日孤城闭。
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 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 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 紧闭。
三。情景默写
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渔家傲·秋思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相同景物却描写 了边塞的悲凉。
2.《渔家傲·秋思》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2.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3.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4.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5.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四。易写错的字
1.四面边声连 起,长烟落日孤城闭。
2.燕然未
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
1.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 (特别警示:“角”不要误写成“脚”) 2.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 (特别警示:“勒”的右半部分是“力”)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点明地域、时令及词人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秋思》一词中,写边塞将士思念故乡,却因为边患未平而不能做归家打算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