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学案一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 动物的行为(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 动物的行为(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济南版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阐明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了解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
关键
问题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如何获得的?
2.两者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教学
准备
《动物的行为》问题生成单单
《动物的行为》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
2.关注每个组的生物学科长的自学情况,对他们进行预习指导。
教师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记分表扬。
个辅学生:5班:张悦、王震、杨元晖、江心菊、李叶。
6班:李哲、林萍莉、李金帅、张扬、王昊。
7班:杨明松、、王国庆、王玉鑫、刘晓。
8班:齐创业、董玉慧、艾云龙、时梦雪。
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来对待,书写比较认真,并且真正地进行思考。
1、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兴趣。
2、怀着浓郁的探究欲望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12
分钟
创设阅读情境
让知识装进我们的行 囊,我阅读,我快乐。
【旁白】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是我 们长征的第一步,要把动物的行为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认真自学,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学习目标扬帆起航开始我们今天的自学之旅,时间20分钟。要求:根据阅读六字诀阅读课本,在相应位置标画出知识点,并将导读单上的题目写出简要答案。并注意记录遇到的疑惑以及不明白的问题,生成自己的个人问题。
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
呈现目标
3分钟
创设实际生活情境
【旁白】通过ppt课件呈现以下内容: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并不知道动物的行为哪些是先天性的,哪些是后天的学习行为,也不能区别哪些是动物的社会行为,更不知道这些行为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通过明星图片资料分析和分析讨论的学习活动,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本能)
学习行为:后天学习所得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而且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复杂多样,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设计意图:扩展认知的范围,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学生能准确判断两种行为的基础上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行为产生的原因上理解两种行为的本质特征。将学生头脑中的具体材料做以理性提升,另一方面也教给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方法。达成本节第一个重要的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及设计意图
活动一:构建动场
课堂导入:
播放动物行为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畅谈动物的各种表现,在学生的踊跃发言中引导学生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关注。从而引出“动物的行为”的概念
二.学习行为1.决定因素2.获得时间3.举例
三.社会行为1.特征
当堂检测
教学目标:1.先天性行为的决定因素和获得时间。2.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和获得时间。3.先行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举例。4.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考易考点: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主要区别。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举例。

4.4动物的行为_教案1(济南版七年级上)

4.4动物的行为_教案1(济南版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及特点;(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2)通过电影《隐形的翅膀》及印度"狼孩"等资料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世界观和人生面教育。

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知识点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如视频和图片等,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视频及图片资料;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

教学过程:3、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分析“资料一”,说出其中动物通过运动完成自己行为的两个实例。

①②1、中考链接二资料一比如在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左为干燥暗室、右为潮湿暗室,蚯蚓要经过200次尝试,遭受许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而家鸡则只需几次尝试就可以完成绕道取食。

结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资料二印度"狼孩"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6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

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4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7年时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几句话。

结论:学习行为形成都具有一定的;一旦错过某一时期,就很难在学会。

启示:。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四)观察与分析动物行为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了解其特点、规律和功能。
2.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3.讨论法: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团队合作,分析动物行为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过哪些动物的行为?这些行为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行为,了解它们的行为特点、分类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种类、特点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课堂探究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行为的分类、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动物行为现象。
2.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科学探究能力是重点,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研究动物行为。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是重点,让学生明白动物行为研究对人类和自然的意义。难点在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动物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如蜜蜂采蜜、鸟类迁徙、狮子捕猎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师:同学们,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图片和视频,思考一下这些动物行为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行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师:很好,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这些动物行为都是为了适应环境,提高生存机会。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动物的行为,了解它们的分类、特点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导学案学案序号:备课组长签名:课题动物的行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年月主备人学习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及特点;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1、2学习过程创设情境:国际在线专稿:一只会模仿各种声音的鹦鹉不久前意外的凭借这一特殊本领使主人和他的儿子及时从家中逃离。

33岁的香农·康维尔居住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曼西市,事发当晚,他与儿子一起躺在长沙发上看电影,看着看着就进入了梦乡。

凌晨3点左右,康维尔忽然被一阵忽促的火灾报警声惊醒,定睛一看,原来家中着火了。

事实上,康维尔听到的并非真的报警声,而是他饲养的亚马逊鹦鹉“花生”模仿警报器发出的尖叫声。

激趣引入:鹦鹉天生就能模仿各种声音吗?你想知道这一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吗?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动物世界——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任务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4页---95页,完成学案相关问题1.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并举例2.什么是学习行为?并举例指导学生会阅读,同时注意总结和勾画。

试着让学生脱离课本和学案,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点拨: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学习行为又称后天性行为。

合作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4-95页内容和插图2.2-31,思考下列问题:(1)图片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2)分析鹦鹉会说“你好”小狗为什么学不会?(3)列表比较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异同点。

(4)上述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小组活动:做好要求并体现在课件上,例如,谈论的形式、讨论的时间等。

精讲:母鸡抱窝、亲鸟育雏等这种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动物的有些行为如小狗算数学是通过后天的学习、练习逐渐表现出来的是学习行为又称后天性行为。

讨论: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哪一种更复杂、更能适应多变的生活环境?小组实验:观察小仓鼠绕道取食丰富多彩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1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1济南版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学习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的独特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难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方法】举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几个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例子。

比较法——对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适应特点及进化趋势等方面列表,从而比较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学:1.认真阅读课本P94-96有关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部分的内容,然后完成以下问题(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的学习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本分析讨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呢?哪些是学习行为呢?(5)课本分析讨论中的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2.读课本P96-97社会行为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例子)(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往往有明显的_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__,有些群体内还存在有明显的__________。

(3)群体信息交流:动物进行分工合作时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以及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

(4)意义:认识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控制和防范____________,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____________。

(二)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1.请同学们利用小组的力量来解决下列问题。

(1)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比表格(2)每个同学各举一例与大家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学案一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学案一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社会行为。

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动物对其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把动物的行为这节课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的后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动物行为的研究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多进行观察和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动物行为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生态学观点,建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重点)3、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及意义和学习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难点)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乐于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2、通过“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深入理解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和进化趋势。

3、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动物及动物生存环境(生物圈)的意识。

3、初步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1、本节课采用直观导入法: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资料,有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陆地奔跑的狮虎……2、本节课主要是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

对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第96~97页“分析与讨论”中的图文资料,结合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交流,使学生体会和把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理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通过遗传和进化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习行为则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新版)济南版
3. 举例:狗吠。狗吠是狗的一种行为,它的功能是警示主人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适应性是提高狗的生存能力,通过吠叫吸引主人的注意,保护自己和主人的安全。
4. 举例:鸟类迁徙。鸟类迁徙是一种季节性的长距离移居行为,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鸟类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和食物资源,提高生存率。
5. 动物行为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动物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提高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例如,通过研究动物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从而采取措施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动物行为的研究还可以为医学、农业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 (新版)济南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动物的行为》的授课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行为的分类: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动物行为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批改学生讨论动物行为研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作业,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观点表达,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5)针对学生作业中的普遍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九.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适应性等方面,采用讲授法,清晰、系统地传授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学案一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要紧介绍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社会行为。

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动物对其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把动物的行为这节课安排在生命活动调剂的后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动物行为的研究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紧密,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纳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多进行观看和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动物行为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生态学观点,建立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育的意义。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重点)
3、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及意义和学习行为受遗传因素的阻碍。

(难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和乐于探究生命隐秘的爱好。

2、通过“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深入明白得学习行为对动物坚持生存的意义和进化趋势。

3、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动物、爱护动物及动物生存环境(生物圈)的意识。

3、初步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
1、本节课采纳直观导入法: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资料,有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陆地奔驰的狮虎……
2、本节课要紧是采纳观看法和实验法。

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第96~97页“分析与讨论”中的图文资料,结合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观看、分析、讨论与交流,使学生体会和把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坚持生存的意义,明白得先天性行为是动物通过遗传和进化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习行为则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总结比较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关于“关于观看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要求学生能亲自完成,由于课上时刻有限,我把它放到了课后完成,课上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探究的一样步骤,结合课本有关问题分析讨论表达交流,让学生在课后的实验中少走弯路。

4、对“社会行为”的学习,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蚂蚁、蜜蜂、犀牛等等一些动物群居
生活的资料,课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归纳出社会行为的要紧特点。

四、知识构建树
五、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课前让学生跟小动物们近距离接触,并认真观看小动物的活动情形。

(二)课内探究:
阅读小故事: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生疏的主人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

后来通过主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因此,这家的主人对它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慧呢。

但是主人费尽心机教小狗学说话,只是主人如何努力,小狗如何也学可不能。

这是什么缘故?
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
2、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拉屎、拉尿吗?
3、小狗一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吗?
4、这三种行为一样吗?有没有一样的?。

5、考虑一下,行为不一样的缘故是什么呢?。

A:自主探究,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的有关内容,系统的形成知识网络:
1、依照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能够分为和。

2、动物就有的,也确实是说是由动物体内的决定的,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先天性行为。

3、在的基础上,通过的作用,从和而获得的行为,我们把它称为学习行为。

B:拓展提升,自我深入:
以小组全作的方式讨论课本P96页中,分析与讨论系统的完成知识网络。

1、上述动物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2、上述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C:畅想课本P97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然后小组讨论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1、实验动物是如何样取得食物的?
2、重复实验中,动物取得食物的尝试次数有什么变化?
3、不同的动物学会绕道取食有快慢差别吗?
E:请同学们举出你们所搜集的营社会行为的动物,并完成下列各题:
1、举例说出营社会行为的动物:。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哪些特点?
3、营社会行为的动物需要进行信息交流,它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
4、我们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三)、知识闯关
看看你有多棒,相信自己,试试看吧!
一、选择题:
1、鸟类在繁育季节,亲鸟将捉到的小虫带回巢中饲喂雏鸟,这属于()
A 社会行为
B 繁育行为
C 防备行为
D 贮食行为
2、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
B 失去雏鸟的红雀一连几星期,给池塘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昆虫
C 黑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爬到箱顶取下高处的香蕉
D 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亲的育儿袋里吃奶
4、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 马戏团里的狮子表演节目
B 老鼠打洞
C 小狗作算术
D 蚯蚓走迷宫
5、下列几种动物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 野鸭的迁徙
B 蜘蛛结网
C 蜜蜂采蜜
D 山雀偷吃牛奶
6、下列各项中,属于捕食行为是(),防备行为的是(),繁育行为的是(),迁徙行为的是()。

A 狮子追捕羚羊
B 一只母猪培育着8只小猪
C 黄鼠狼遇险开释臭气
D 秋后大雁南飞
二、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自己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专门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牛奶,不久那儿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所决定的行为。

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坚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

(四)、反思总结,谈收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