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黄 菊红 巢 湖 市 第 二人 民 医 院五 病 区泌 尿 外 科 (安 徽 巢 湖 238000)
【关键词 】 静脉 输液 ; 药物外渗 ; 预 防 ; 处理
静 脉 输 液 是 临床 护 理 中 最 常 用 的一 项 技 术 操 作 ,主 要 是 通 过 注 射 部 位 ,并 床 头 交 接 班 。
头 ,一 般 成 人 用 6~7号 头 皮 针 ,小 儿 4~号 头 皮 针 ,输 血 及 血 浆 白 蛋 白等 溶 液 可用 8~9号 头 皮 针 ,注 意 保 护 血 管 。 1.1.3 穿 刺 后 处 理 穿 刺 完 成 后 妥 善 固 定 针 柄 ,做 到 三 松 ,松 拳 、松 止 血 带 、松 开 调 节 器 开 关 。小 儿 、昏迷 者 等 不 合 作 者 应 用 夹 板 固定肢体 ,必要时可采用 留置针 ,防止针头 滑出血管外 。 1.2 注 意 药 物 的浓 度 、性 质 、配 伍 禁 忌 并 调 节输 液 速 度 如 氯 化 钾 静 脉 浓 度 不 超 过 0.3% ,滴 入 速 度 约 40滴/分 ,滴 速 过 快 对 静 脉 刺 激 性 较 大 ,可 导 致 静 脉 炎 。应 用 化 疗 药 物 时 ,先 注 入 生 理 盐 水 见 回血 后 方 可 注 入 药 物 ,输 完 用 生 理 盐 水 冲 管 。根 据 患 者 的 年 龄 、病 情 、药 物 的 性 质 调 节 好 滴 数 ,一 般 成 人 输 液 速 度 为 40~ 60滴 /分 ,小 儿 、年 老 体 弱 、心 肺 功 能 不 良者 为 20~4O滴 /分 ,不 宜 过 快 ,以 免 加 重 心 脏 负 荷 。 1.3 做好宣教 ,加强责任心 护理人员应加强 职业道德 休养 ,爱
及 化 疗 药 物 等 刺 激 性 强 的 药 物 ,应 选 择 粗 而 直 的静 脉 ,避 免 外 渗 。 或 出血,同时可缓解疼痛 ,控制炎症扩散 。 1.1.2 针 头 的选 择 根 据 年 龄 及 输 入 药 物 性 质 选 择 合 适 的针 2.3 其 他 如 局 部 组 织 出 现 大 片 红 肿 ,沿 血 管 出现 条 索 状 红 线 ,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2)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2)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2)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一)、预防措施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

2、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临床上已有几例造成坏死病例都是前期未引起重视。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但应根据正在输入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否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药物外渗的处理1、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

再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2、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3、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4、局部封闭:用2ml注射器的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

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针头的1/2,先进,然后抽回血,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就这样先把外渗区域周边都封闭起来,然后就是外渗局部的下方、方法同上。

根据情况每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天。

(三)、针对性处理(1)、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ppt课件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ppt课件

-
19
预防措施:护士技术
合理使用血管:有计划 有主动静脉治疗意识 (尽早建立中心静脉通路) 正确选择输注通路:选择粗直、避开关节部位, 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禁止在乳腺癌术后患侧穿刺,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避免上肢穿刺。
-
20
满足输液治疗需要 穿刺次数最少 留置时间最长 对病人损伤最小 风险最小
-
15
血管因素
注射速度过快,局部血管难以承受急 剧增高的腔内压力,反复穿刺损伤静 脉的完整性并导致破损。
-
16
-
17
护士培训
穿刺成功率高 选择合适的通道
有效降低外 渗 发生
患者意识高
依从性好
-
18
预防措施 1.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力争一针见血, 避免刺破血管 2.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3.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和输液速度过快对血管的损伤 4.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巡察 5.加强告知:对静脉输入高危药物时充分告知患者及家 属,让其了解、认识静脉输液基本的、必要的医学和护理 知识,做到相互配合,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提高 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纠纷发生的风险。
8、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避免局部受压,做好 护理纪录。
9、护士长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护理 部,一份科室保存。
10、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
29
原理:使血管收缩,减轻水肿和局部药液扩散 用冰袋敷:4°~6°,每次20minm ~30min,每
6h1次。 在抗肿瘤药外渗48h ~72h冷敷 注意防止小儿冻伤;奥沙利铂不能冷敷。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护理 孙美玲
-
1
输液外渗的概述 输液外渗的原因 输液外渗的预防 输液外渗的处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

外渗处理
普通输液外渗的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拔针,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位 置20~30cm。
(2)冷敷:可减轻皮损程度,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出血和疼痛。 (3)热敷:主要用适量25%硫酸镁置于无菌纱布,贴于外渗部位,保持纱布湿
润,每10~20min更换1次,以促进局部组织水肿吸收消退,达到消肿止痛的 作用。 (4)马铃薯片外敷:消炎、止血、消肿作用。
外渗的诊断
药物外渗的诊断不难,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根据穿刺局部出现疼痛、肿胀、红 斑以及检查静脉通路有无回血现象。部分病人可不出现上述症状,首次出现 的是皮肤组织已受损伤的体征即使外渗是轻微的、短暂的局部刺激,病人可 能感觉并不明显,但组织坏死和皮肤溃疡仍可发生,严重时可丧失肢体功能。 对于中心静脉插管输液的病人,除上述情况外,只要出现液体流速变慢,穿刺 同侧胸痛均应考虑药物外渗。不管什么时候发生外渗,都应做好记录和评估。 护理记录内容应包括时间,静脉输注通路的部位,针头大小,估计外渗药物 的量,穿刺局部外观描述,处理手段和病人的感受,摄照片以备档。
谢谢!
痛、局部红肿、抽无回血,皮肤暗紫、变硬。许多高渗液体渗出也可以导致
局部组织发生损伤,但是化疗药物引起的外渗所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是临床
工作中预防和处理的重点。一般外渗性损伤通过保守治疗通常可以自愈,但
是外渗导致的潜在后遗症有事不可低估的。外渗损伤可导致疤痕组织的形成, 组织坏死,皮肤组织缺损,关节畸形和挛缩。
外渗的分类及机制
1.外渗分为:发疱类化疗药物外渗、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和非刺激性化疗药物 外渗。
(1)发泡性化疗药物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长春新碱、诺维本、 托马克等、蓖环类抗肿瘤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及丝裂霉素等,一旦渗入 血管外,短时间内可发生红、肿、热、痛,甚至皮肤及组织坏死,也可导致 永久性溃烂。

静脉输液外渗预防与处理护理课件

静脉输液外渗预防与处理护理课件

新型敷料具有更好的吸收性能, 能够快速吸收外渗液体,降低皮
肤损伤的风险。
新型敷料的使用方便,能够减少 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
效率。
冷敷和热敷的争议与实践
01
02
03
04
冷敷和热敷对于静脉输液外渗 的处理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实践

冷敷主要用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但可能减缓血液循环和增加
局部组织代谢负担。
加强患者沟通和宣教
在输液前,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输液的注意事项,提醒他们不 要随意移动输液部位,如有异常感觉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研发更先进的输液设备和技术
01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以研发更加智能、安全的输液设备和
技术,减少输液外渗的风险。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02
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各项安全
避免使用高渗溶液、血管收缩剂等容易引发静脉炎的药物。
加强患者的宣教和沟通
向患者介绍静脉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外渗预防方法 ,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自我观察能力。
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疑虑和不 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04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药物外渗的处理
及时发现、正确处理
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尽量回抽渗出的药液。然后根据药物的 性质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如冷敷或热敷,以减轻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疼痛。
局部组织织损伤,应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使用保湿霜或抗炎药膏,以 促进皮肤愈合。
疼痛和肿胀的处理
缓解疼痛、消除肿胀
疼痛和肿胀是静脉输液外渗常见的症状,可以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来缓解。如使用冰敷或热敷,以及 使用止痛药或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消除肿胀。

静脉的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静脉的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皮下。
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
根据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调节输液速 度,若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或高渗性液体时,应适当减慢输液速 度。
在输入发疱剂及刺激性强的药物前, 应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并在穿刺成功后,先输入等渗盐水, 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后再输入药物。
加强患者教育与沟通
向患者解释输液外渗的原因、 后果及处理方法,取得患者的 理解和配合。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1 2 3
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对静脉输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渗的定 义、原因、危害、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有了更深 入的理解。
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分享
部分学员分享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静脉输液外渗 的情况,并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处理的。
学员对课程的建议
学员们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如增加实际操作 演示、提供更多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大家更好地 掌握相关知识。
局部外敷药物促进吸收
外敷药物
根据外渗液体的性质和量,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外敷,如硫酸镁、喜辽妥等,以 促进液体的吸收。
注意事项
在外敷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温度和使用时间等,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或 损伤。
物理治疗如冷敷、热敷等
01
02
03
冷敷
对于某些刺激性强的药物 外渗,可采用冷敷的方法, 收缩血管,减少药物的吸 收和扩散。
术后处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 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 治疗和处理,促进伤口的 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04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要点
皮肤坏死及溃疡形成
皮肤颜色变化
观察输液部位皮肤颜色,如出现苍白、 发红或紫绀等异常,应立即停止输液 并报告医生。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置宣教培训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置宣教培训课件
★酒精过敏者禁用。
3/11/2021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置宣
24
药物湿敷法
其他药物:喜疗妥、烧伤膏、金黄散等
如:蔗糖铁静脉外渗漏处理:若针头仍插着,用少量生理盐水冲管(加快铁 的清除),再轻轻涂抹粘多糖软膏或油膏于针眼处,禁止按摩以避免铁 的进一步扩散。
3/11/2021Fra bibliotek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置宣
25
土豆片外敷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置宣
9
药物外渗的预防
穿刺用具的选择
➢长期胃肠外营养、化疗药物依次为:PICC—cvc—留置针; 钢针零容忍。 ➢普通常用药物,根据病人血管状况及意见选择用具。 ➢高浓度、刺激性强药物无中心静脉管道时尽量选择留置针。
3/11/2021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置宣
10
药物外渗的预防
输液部位的选择
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
小水泡的处理
•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 •避免摩擦和热敷 •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 •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待干后贴透明敷贴,让水泡自然吸收。
3/11/2021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置宣
16
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
大水泡的处理(直径1cm以上)
•消毒,针头从水泡边缘处刺破,无菌纱布吸干渗液 •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待干后贴透明敷贴。
➢对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需建立静脉使用计划。 ➢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尽量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 一般不采用下肢静脉注射,同时应避开靠近神经、韧带、 关节处。 ➢化疗药物应避开手腕、肘窝及行过广泛切除性手术的肢体, 多选择前臂。
3/11/2021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置宣
11
药物外渗的预防
输液前教育

静脉输液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预防及处理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药物渗出和外渗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并发症。

因此,预防和处理药物渗出和外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药物渗出和外渗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一、药物渗出和外渗的原因1. 药物浓度高:高浓度的药物容易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药物渗出的风险。

2. 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会使药物在血管内压力作用下渗出血管。

3. 药物引起血浆pH值及渗透压改变: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血浆pH值及渗透压的改变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药物渗出的可能性。

4. 血管选择不当:在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容易导致药物渗出。

5. 穿刺技术不当:穿刺技术不熟练、固定不当等可能导致药物外渗。

6. 患者因素:患者的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等,也会增加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风险。

二、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预防措施1. 合理选择血管: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选择合适的头皮针。

2. 提高穿刺技术:熟练掌握穿刺技巧,确保一针见血,固定血管和穿刺部位。

3. 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性,合理控制输液速度。

4. 了解药物特性:用药前了解药物的特性和对抗机制,掌握相应的护理措施。

5. 提高患者意识:向患者讲解药物渗出和外渗的危害,指导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6. 严密观察: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如发现红、肿、痛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药物渗出和外渗的处理方法1. 立即停止输液:发现药物渗出或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避免病情加重。

2. 评估渗出程度:根据渗出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轻微渗出可局部按摩、热敷;严重渗出需立即拔针,并报告医生。

3. 局部处理:根据药物特性,采取相应的局部处理方法。

如甘露醇、山梨醇等脱水药物外渗,可用50%硫酸镁湿敷;化疗药物外渗,可用生理盐水或解毒剂冲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给药是临床主要给药途径之一, 在输渡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药液外渗, 造成皮肤血管受损,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是不是输液外渗 = 护理事故?
一、药物外渗的病因学
1、药物因素
2、机械损伤
3、生理因素
4、血管因素
1、药物因素
⏹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
⏹速度过快
⏹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 值及渗透压改变, 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
⏹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

输液外渗的高危药物
⏹高渗液体如: 500g / L 葡萄糖注射液、200g/ L 甘露醇;
⏹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垂体素
⏹阳离子液如:氯化钠、葡萄糖酸钙
⏹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
⏹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顺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甲氨碟呤
等。

2、机械损伤
机械性损伤的原因多为:
穿刺技术不熟练, 致一次给药多次穿刺,
选择血管不当
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者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体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脱出)
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凝血不正常)
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血管, 以减少穿刺的次数
3、生理因素
病人静脉弹性降低,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 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 靠近关节的静脉和深静脉尤易发生外渗。

⏹老年人常为慢性病病人, 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恶性肿瘤等,
血管长期营养障碍, 使管壁通透性明显增高、弹性降低, 损伤后修复功能降低, 也易发生输液外渗。

⏹昏迷、严重脱水,此类患者微循环受损, 血管通透性增加, 手术麻醉、外周血
管疾病、糖尿病患者, 反复接受静脉给药的癌症患者以及静脉炎患者, 此类患者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 静脉输液或外渗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4、血管因素
⏹注速度过快,局部血管难以承受急剧增高的腔内压力,反复穿刺损伤静脉的完
整性并导致破损。

二、预防措施
⏹1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力争一针见血, 避免刺破血管。

⏹2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3 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和输液速度过快对血管的损伤
⏹ 4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观察
5、加强告知
⏹对静脉输入高危药物时充分告知患者及陪护,让其了解、认识静脉输液基本
的、必要的医学和护理知识, 做到相互配合,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纠纷发生的风险。

三、处理措施
⏹物理疗法:
⏹1、有热敷、冷敷、红外热照射等方法, 对于静脉输液外渗局部出现的红、肿、
痛及局部炎症反应, 缓解药物外渗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疗效,。

取热水袋、热毛巾局部热敷, 水温不超过60 ℃ , 红外线局部照射距离,每次10分钟,以免烫伤, 通过物理疗法促进外渗药物的吸收与分散, 并能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

⏹2、用冷藏后的仙人掌的肉(要去皮,刺)敷在渗出部
⏹3、新鲜土豆切成薄片,外敷在渗出部,干了再换一片
⏹4、用芦荟汁外敷
常见外渗药处理
1、红霉素、地西浮:
外渗时局部会产生无菌炎性反应宜选择冷敷效果更佳。

2、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应用特异性药物能够直接对抗渗出药物的毒理作用,具有较强的组织损伤修复作用。

如血管收缩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外渗时使局部缺氧, 皮肤颜色改变, 严重者出现局部皮下组织坏死, 酚妥拉明、山莨胆碱敷于局部, 能起到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作用, 热敷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3、浓度过高的药物如: 25%甘露醇、碳酸氢钠、脂肪乳
由于滴速过快易致外渗,局部用利多卡因+vitC封闭再取硫酸镁湿热敷, 每半小时更换一次, 同时观察局部皮肤渗出后肿胀消退情况和颜色的变化。

也可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皮肤患处,包括脂肪乳外渗时也可以使用。

⏹4、钙剂抗素血管活性药:丹参注射液外敷
5、静脉炎:
⏹由于长期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使血管出现炎性反应, 沿着血管走
行出现条索状, 并且有红、肿、热、痛感觉,用康惠尔透明贴沿着血管走行粘贴3-4天。

化疗药物局部毒副反应(外渗)的主要表现
1、输液过程中患者常表现出肿胀及急性烧灼样痛。

2、外渗液体在注射部位聚集形成硬结,严重可出现疱疹及大水泡,出现溃疡及广泛组织坏死。

3、“静脉怒张”反应:这一反应的特征是沿前臂静脉道路方向的红线,注药局部可以有血斑、水肿、痛、浅表的疱疹和水疱。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1、化疗给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执行或指导。

2、输液中严密观察,一般15¡ª30分钟巡视一次,细心观察有无红肿、渗出、疼痛,重视患者主诉,主诉输液部位有疼痛及烧灼感,不管局部是否肿胀,都要立即停止用药,按外渗程序处理,同时注意回访,一般化疗药物外渗观察不少于10天。

3、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先注入非发泡性药物,如果两种均为发泡性,应先注入稀释量最少的一种,两次给药之间应用生理盐水或糖水冲洗管道,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5—20分钟。

4、在输液前应向患者讲解药物渗出的主要表现,如果出现局部隆起、疼痛或输液不畅,教患者学会关闭输液器,及时呼叫护士,尽量减少化疗药物渗出量。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发生外渗,及时给予解毒处理
①立即停止输液;
②保留针头,并吸出外渗液,接注射器推注地密米松5mg拔出针头;
③病变肢体抬高至少96h;
④局部冷敷6—12h,一般忌热敷,注意预防冻伤;
⑤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外敷,也可用50%mgSo4湿敷,多爱肤软膏外涂,水胶体敷料使
用;
⑥局部用0.9%NS10ml+利多卡因1支+地塞米松5mg封闭;
⑦积极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毒处理。

吡柔吡星化疗外渗处理:
1、用50%mgSo4湿敷
2、美宝湿润烧伤膏外敷
3、多爱肤软膏外涂
4、水胶体敷料
5、微波治疗
6、抬高患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