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全攻略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文本前的准备:在学习阅读理解题型前,需要对文学常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积累,包括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等。
这样可以帮助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深层次的内涵。
2. 抓住文本的主题和结构: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要注意抓住文本的主题和结构,了解文本的整体架构、中心思想和情感体验。
通过分析文本的标题、目录、开头和结尾等部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
3.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注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包括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思想和观点等。
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对比、对话、独白等手法,揭示出作者的意图。
4. 理解文本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是解题的重点。
要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特点、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描写,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同时,还要注意抓住文本中的情感暗示和情感转折点,理解文本情感表达的程度和方式。
5. 从上下文推测词语含义: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会遇到一些生词和词语的多义性。
要善于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具体含义。
可以通过分析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句子结构和语境信息等来推测词语的意义。
6. 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答题过程中,要通过综合考虑文本的各个方面来作出准确的答案。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深入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详细细节,从而得出准确的解答。
以上是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的一些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住,多进行实践和练习,熟能生巧,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1. 阅读全文:在回答问题之前,仔细阅读整篇文本,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和结构。
注意文中的细节和论点。
2. 注意段落结构:文学类文章通常具有明确的段落结构,每个段落都有特定的内容或论点。
理解段落的逻辑关系对于回答问题很重要。
3. 关注重要细节:注意关键词、短语或句子,这些细节可能与问题有关。
它们通常在文章中用粗体、斜体或引号强调。
4. 分析作者意图:理解作者的意图、态度和观点对于回答问题非常重要。
通过注意语气、修辞手法和上下文,推测作者的目的。
5. 使用推理和联系:阅读文本时,使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和背景知识,将不同的细节和观点联系起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6. 多角度思考:遇到开放性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考虑多种可能的答案。
文学类作品通常有多重意义和解释。
7. 划重点和标记:在阅读过程中,划重点和标记关键词、短语或句子,以帮助你记住重要细节和信息。
8. 注意语言和修辞手法:文学类文章通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
表达主题和情感。
注意并理解这些语言现象对于回答问题很有帮助。
9. 查找其他资料:如果遇到陌生的文学作品或文化背景,可以查找其他资料,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10. 练习真题:通过做一些高考文学类阅读理解的真题练习,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整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小说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考点1 把握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
其主要作用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题型1 概括故事情节“概括梳理故事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情节,一般与分析情节作用结合起来考查。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3)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方法突破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考查梳理情节,还是考查以分析情节为基础,概括人物的心理、态度等的变化,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线索,或抓场面,或抓中心事件,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通过梳理文章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题型2 分析情节的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分析小说中不同情节的作用,二是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的情节的作用。
特殊情节的作用:(1)小说开头的作用:<1>设疑(悬念)式开头:这类开头,主要是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考生来说,如何掌握答题技巧也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就从题型解析、答题技巧等方面来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题型解析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细节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同时,这类题型也往往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信息一定要仔细、认真地阅读,同时,要及时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以便于之后答题时回忆使用。
2. 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主题和核心观点的理解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要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便于找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3. 段落主题句题段落主题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段落层次结构的把握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先找出文本的段落,再通过段落中的主题句概括段落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4. 词语解释和词语运用题词语解释和词语运用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中难懂或使用不当的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对于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在上下文中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和使用方法。
5. 段落填空题段落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整体结构和段落结构的理解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先理解文本整体结构和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再据此为每个空填写合适的文本内容。
二、答题技巧1. 多读多练多读多练无疑是掌握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注意一些作者的写作技巧,比如暗示、反讽等,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
2. 按顺序解答应按照题目的顺序解答。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漏答或重复答题的情况。
如果发现有不会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待其他题目都完成后再回来解答。
3. 注意时间分配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在解答每个题目时,应根据需要的时间作出合适的掌握,不可浪费时间或者过度拖延。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攻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攻略一、研读考纲:解决“考什么”的问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的考查要求一直保持稳定,没有什么显著变化。
文学类文本阅读始终侧重考查以下几种水平:⑴对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判断及阐释;⑵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⑶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整合;⑷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⑺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概括地说,一篇文本的考查对象只有四个:词、句、段、篇。
如果考查词句和段落,只能从两个方面命题:含义,作用。
如果从整篇的角度考查,也不外乎是:写作技巧,思想感情,如何评价。
对于考点,我们还能够通过日常训练增强体会。
总来说之,通过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我们就能够准确把握备考的方向,使备考事半功倍。
二、压缩文本:解决“如何读”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在考场上,当学生面对一篇文本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文章。
这个关过不去,万千的答题技巧都无用武之地。
任何文本的阅读其实都只有三个问题:写什么?如何写?为何写?“写什么”是内容,“如何写”是技巧,“为何写”是情感。
“写什么”“如何写”是表,“为何写”是里。
这几个问题难度最大的“为何写”。
作者写一篇总要告诉读者一点什么,如果学生不领会作者的这“一点什么”,答起题来就会南辕北辙。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用ⅹⅹ方法写了ⅹⅹ,表达了ⅹⅹ感情。
”这其实是压缩文本的功夫。
它要求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思路,把握主旨,拿笔做题时,成竹早已了然胸中。
三、规范答题:解决“怎么答”的问题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往往是高三学生的训练重点。
我们必须努力提升答题的技术含量。
比如:(1)答题时要有整体观点,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注意联系上下文。
(2)要分条作答,眉目清晰;回答要全面,避免遗漏要点。
(3)要掌握一些术语,答题时说一些“行话”。
比如句子(段落)的作用有: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承上启下,首尾呼应,深化主旨,卒章显志,等等;散文最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直抒胸臆、烘托渲染、想象联想、象征、白描、反衬、对比等等。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引言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要求考生对文学名著、作家以及文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对于高考复习来说,掌握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和答题技巧三个方面,介绍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理解文本
理解文本是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才能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1. 通读全文
在答题之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有助于答题时抓住重点。
2. 注重字词语境
注意字词的上下文和语境,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从中把握文章的意图和观点。
3. 分析句子结构
分析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关系、修饰成分等,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分析文本
分析文本是理解文本之后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文本的特点和细节,进一步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和含义。
1. 关注文章的题材和风格
注意文章的题材和风格,比如是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了解这些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2. 解读隐喻和象征
注意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通过解读它们的含义和象征作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性格、形象描写、言行举止等,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和作用。
三、答题技巧
除了理解文本和分析文本,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1.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篇一: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小说文本阅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一、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结构依靠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
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有:(1)线索。
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也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的作用: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情节安排的技巧。
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①悬念: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②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③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④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⑤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⑥衬托: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复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标题上设题1、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标题的含义。
2、考虑标题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3、拟写标题时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时,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2、简述故事情节时,需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1、自然环境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可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需揭示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注意场面描写:需表现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XXX(外)、语、动、心。
2)细节描写:描写人物的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细节描写是指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
比如,XXX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襟,XXX排出九文大钱等。
侧面衬托是指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点: (1)不加思索地答作内容和结构。 (2)情感方面的作用最易迷失。 答题思路: 手法(如何运用的)+作用(内容与情感)
作用类题的大致分类
• 多次呈现的作用
• 8.母亲:小说多次写到“穿着短大衣”的暗探,有何作用?(4 分) • ①衬托了母亲的形象,母亲最终选择勇敢面对,使其形象更加高大。
多样,藏石、赠石的乐趣(2分)。 6.背景:文章第二段用了不少笔墨写“斑鸠”、“鹞子”及更多的野鸟,这在文中
有什么作用?(4分) 对比,用以前天空中飞过的“斑鸠”、“鹞子”等野鸟与现在天空中整齐划一
飞翔的菜鸽和拙劣表演的飞机进行对比(1分),流露出作者对天空沉寂空洞、没 有生命力的叹息失落之感和对天空充满活力的渴望之情。(3分) (如果不能结合文 章具体内容作分析,如作用只答“使文章更加充实”,给1分。)
2011年江苏卷:
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 事叙述有何关联?——小说中人物对话(语 言)的作用。
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 感活动?请具体说明。——小说中细节描写 的作用。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 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小说中景物描写的 作用及象征意义。
上述几题考察文学类文本 的表达技巧。熟悉散文、 小说的基本章法知识,按 照规定路径思考,按照规 定的格式答题,分数是容 易拿到的。
2011《这是你的战争》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 人物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2)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 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1分)
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 的表达特色。(4分) 2009《上善若水》 ⒔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 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2006《一幅烟雨牛鹭图》 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 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
——文学类文本 阅读小结之作用
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考查范围:
1.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2.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
能力要求
1.分析综合能力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 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 构层次的能力。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 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中 “表达作用类”
题型解密及应 试策略
•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必考的阅读材料,源于现代文写作技法 的丰富多样,在命制试题时,命题人特别偏爱“表达作用” 类试题。概括而言,这类题型有这样一些命制特点:
• 1.考查最频繁:凡是高考散文阅读考查,命题都有 这一类型考题。
• 2.命题角度:
• (1)文章某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 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1分) ③人与梅相映,梅隐喻坚贞人格。(1分) 2006《一幅烟雨牛鹭图》 17.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 意是什么?(6分)
答:①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②抒写农耕生活的
自然和谐之美;③抒发作者迷茫的情思。
2、把握一个归结点。
归结点=写作目的
抒情 言志 达意
景、物、人、事(形式)
→情感主旨(内容)
主旨:不停留
→
在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的表层
写景散文
• 通过景物描写(融情于景,情景交 融)
• 抒发对景物的情感态度 (赞美、否定、感慨等)
• 表达对现实的思考 对历史的思索与评价 对人生的真谛和哲理的感悟
写人散文
•对这个人的形象的刻画, 对这人的情感态度,
(2 分) 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暗探的出现是母亲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的起 因;(2 分) • 10.跟着炊烟回家: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 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用?(4分) • ①点题(1分);②前后照应(1分);③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 关爱(1分);④有助于文章主旨的表现(1分)。 • 11.另一片天空: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一片落叶”,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 “一片落叶”是作者富含个性特征的心理境界的具体体现,(1分) 通过“一片落叶”,凸显了作者借助凝视和想象形成的宁静、悠远 的思想境地,(3分)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完整。(2分)
08年:小说《侯银匠》
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 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分析 小说的情节作用。 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
简要分析。——鉴赏小说的整体构思的作用。 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 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探究小说的创
• 易错点 (1)忽视体裁特征 (2)内容方面的作用不全面
• 答题思路 内容+结构 内容:小说,关注人物形象与情节; 散文,关注文章的主题。
文学类文本内在的章法逻辑 遵循三项原则
一、向心原则 二、强调主体原则 三、逻辑关系稳定原则
2010《溜索》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 现特色。(5分) 2007《麦天》 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 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
⑧总结上文。
句与句的关系有: ①因果 ②承上启下 ③总分 ④递进等,
6、整合两种句子
•抒情句↘理解文句、领悟主旨 •议论句 ↗
中心句,过渡句,修辞句
小结
写什么 明确类型(写作对象) ↓
怎么写 把握文章思路 理清句段关系 ↓
为何写 归纳文章主旨(写作目的) ↓
写得如何 分析关键词、关键句
吹到黄沙始到金
缨花),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对比(衬托),人们喜爱充满喜气的金合欢,却厌弃同样盛放如烟的马缨花,突出
了马缨花不管世俗眼光,自兴自利,犹枯犹荣,坚持自我的美好品质。 5.书斋石:作者除了重点写三块石头外,还写了其它石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表现对三块石头的珍爱(2分) ;突出了书斋里藏石的丰富
• 易错点 丢掉内容要点, 内容缺少概括 概念不准确
作用题的大致分类
• 表达作用
3.午夜蛙鸣:第①段中写到城中人造小池塘中的蛙鸣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对比衬托(1分),以城中人造小池塘中蛙鸣的稀疏对比自然乡村中蛙鸣的丰
富,突出自由自在是作者的内心追求,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2分) 4.马缨丹翻身:文章写马缨丹,第⑥自然段却写了与马缨丹一字之差的金合欢(马
这2两题考环境描写的作用,文 学类文本不论内容形式如何, 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稳定 不变的,也就是说环境描写的 作用是基学科网 本稳定不变的,只要 熟悉环境描写的作用,按照规 定路径思考,规定格式答题就 行。
2011《这是你的战争》 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 有何关联?(4分) 参考答案:(1)补充交待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 (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 2007《麦天》 16.“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 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
2010《溜索》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 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 形成反衬。 2008《侯银匠》
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 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 考纲规定,修辞考查的对象是比喻、拟人、排 比、夸张、对偶、反问、反复、设问等八种。
• 考查最多的是比喻、拟人、排比。
头跌进梦乡,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 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的心疼男人作铺
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 “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 呼应。
各部分内容都是统一 的和关联的。不同位 置的内容有不同的结 构功能,但在同一位 置上的结构功能是相 同的。
作意图(这样写的作用)
2007:散文《麦天》 “头项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
擦了又出……麦天的日子,累人的 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 么作用?——分析语段在文中结构作 用
作用题的大致分类
• 句段作用
1.红松擎天:概括第②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 全文中的作用。(6分)
回忆知青年代的伐木生活,对伐木导致的后果心生 愧疚。(2分)照应题目,引出下文追溯、寻访红松的内 容(2分,仅答出“引出下文”给1分);为作者认领红松、 为红松祈福作铺垫(2分)。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 考虑: 内容——写了什么,什么特点,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结构——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 A、开头段:开篇点题;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下文,为下 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 氛;奠定基调;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 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详略结合; C、结尾段: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 言已尽而意无穷。 感情——作者感情,文章主旨、意义作用等。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 (2)文中某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 (3)请赏析某处画线句;文中某处对文章内容 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 3.考点密度:
• 第一是:修辞;
• 第二是:表现手法;
• 第三是:谋篇布局技法;
• 第四是: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