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根

合集下载

植物的根知识点总结

植物的根知识点总结

植物的根知识点总结一、根的形态特征1. 分类根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主根和侧根。

主根是从胚胎时期向下生长出来的,是株的主要部分;侧根是从主根的侧面生成的,可以细分为构成侧根和须根。

2. 结构根的结构包括皮层、内皮层、韧皮层和木质部。

皮层是根的外层组织,内皮层是指在皮层和韧皮层之间的组织层,韧皮层是指在内皮层和木质部之间的组织层,木质部则是位于韧皮层和中柱之间的组织。

3. 生长点根的生长点通常位于根尖的顶端,受到外界环境、生长物质和内部生理因素的影响而展现出复杂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

二、根的生理功能1. 吸收水分和养分根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水分和养分通过根的毛细管作用和离子交换等机制被吸收到植物体内,并被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2. 固定植物体根能够将植物牢固地固定在土壤中,防止植物被风吹倒或水流冲走。

3. 储存养分一些植物的根可以储存养分,例如胡萝卜、甜菜等。

这些储存的养分可以在植物需要的时候供给植物使用。

4. 呼吸作用根的生长需要氧气,根内也存在着气孔,通过气孔和表皮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三、根的生态功能1. 形成土壤结构根在土壤中的生长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有利于土壤的保护和修复。

2. 稳定土壤根的存在可以稳定土壤,并减轻地面的侵蚀,对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3. 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根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真菌等生物存在着共生关系,以共生固氮为例,根固氮能使植物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氮元素,提高了植物的生长量和养分含量。

四、根的发育及其调控1. 根的发育根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主要包括生长激素、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根的调控根的发育受到生长激素的调控,主要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等。

此外,根的发育还受到光照、水分和土壤中养分的影响。

五、根的病害与保护1. 根的病害根腐病、根结线虫病、根癌病等是根部常见的病害,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植物学2植物的根

植物学2植物的根

• ⑵初生木质部 呈辐射状排列,辐射角 尖端为原生木质部,较早分化成熟, 导管口径较小而壁较厚;近轴中心的 部分是后生木质部,较晚分化成熟, 导管口径较大且壁较薄。初生木质部 这种组织由外至内向心分化成熟的方 式称为外始式,是根初生结构的重要 特征。初生木质部的主要功能是自下 而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 ⑶初生韧皮部 呈束状与原生木质部束 相间排列,这是幼根维管系统最突出 的特征。初生韧皮部主要起输导有机 养料的作用,分化成熟方式亦为外始 式。
• 次生韧皮部主要由筛管、伴胞、韧 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射线 组成;次生木质部主要由导管、管 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和木射线 组成。(贯穿在次生维管组织中呈 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称为维管射线, 包括韧皮射线和木射线,起横向输 导和贮藏作用。)
⒉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其活动
• 第一次一般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发生。 木栓形成层分裂活动向外产生木栓层, 向内产生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木栓形成层发生 后只活动一个生长季,以后每年重新发 生,发生位置逐年往内推移,最后由次 生韧皮部发生。多年生的根部,由于周 皮的逐年产生和死后的积累,而形成较 厚的树皮。 • 由于内部组织的增多,外围组织被挤毁 消失。多年生老根的结构,由外至内依 次为周皮、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只占最中心 极小的一部分)。
㈣禾本科植物根的解剖结构特点
• 禾本科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没有 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发生,不 产生次生结构,其基本结构与双子 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相似,也分为 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与双子 叶植物比较有如下特点:
• ⒈外皮层细胞层数较多,表皮脱落后,外 皮层细胞壁栓化增厚,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 ⒉凯氏带发生五面壁增厚,即径向壁和横 壁及内切向壁均增厚,只有外切向壁仍然 保持薄壁,称马蹄形加厚。正对原生木质 部常有一些细胞不发生五面壁增厚,仍保 持薄壁,称为通道细胞。 • ⒊初生木质部常为多原型,中央常有髓。 • ⒋在较老的根中,除初生韧皮部外,包括 皮层和中柱在内的所有薄壁细胞都可能发 生变化:或裂解形成气腔,或细胞壁木化 增厚成为厚壁的类型。

植物的根的结构

植物的根的结构

植物的根的结构
植物根分为四个区域: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

成熟区,也称根毛区。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

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

位于根冠之内,总长为1至2毫米,其最先端部分是没有任何分化的原分生组织,稍后为初生分生组织。

可以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增加根尖的细胞数目,因而能使根不断地进行初生生长。

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当根端向土壤深处生长时,可以起润滑的作用,使根尖较易在土壤中穿越。

其外层细胞常遭磨损或解体死亡,而后脱落。

《植物的根》教案

《植物的根》教案

《植物的根》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引言二、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三、植物根的分类四、植物根的生长和发育五、植物根的利用和保护一、引言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植物的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根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模型等展示根的结构,并通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根的功能。

三、植物根的分类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根,并能够进行分类。

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展示不同类型的根,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学习。

四、植物根的生长和发育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理解根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根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五、植物根的利用和保护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的利用价值,并能够提出保护植物根的措施。

2.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根的利用价值,并提出保护措施。

六、植物根的生态作用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理解根与土壤、水分、养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根的生态作用。

七、植物根的逆境适应性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在逆境环境下的适应性,理解植物根的抗逆机制。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根在逆境环境下的表现和适应性。

八、植物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理解植物根在食品、药品等方面的应用。

2.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九、植物根的保护与利用技术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的保护与利用技术,理解植物根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保护与利用技术。

植物的根

植物的根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
根的结构
1、根尖结构:是根的最幼嫩、生命活动最旺
盛的部分,也是根的生长、延长及吸收水分 的主要部分。根尖包含根冠、分生区、延长 区和成熟区。 2、初生结构:在初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 成熟组织属初生组织,由它们构成根的结构, 就是根的初生结构。 3、次生结构
根尖可以分为:

二、根的类型
1、直根:直根由主根和侧根共同构成。
(1) 但在外观上,主根发育强盛,在粗 度与长度方面极易与侧根区别,这种根系称 直根系, (2) 例如雪松、石榴、蚕豆、蒲公英等植 物的根系。

2、须根
(1)须根构成,其主根不发达,早期即停止
生长或枯萎,由茎的基部生出许多较长而粗 细大致相同,呈须状或纤维状的根,这种根 系称为须根系。 (2)例如水稻、玉米、小麦以及水仙、葱、 蒜等植物的根系。
细胞普遍伸长,出现明显液泡。
4、根毛区
根毛区位于伸长区之上,随植物种类和环 境条件不同,长度从几毫米到几厘米。 根毛区表面密生根毛,增大了根的面积, 根毛区是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 所以又称吸收区。 根毛区内部的细胞已停止伸长,并多已分 化成熟而成为各种成熟组织,故亦称为成熟 区。
1、根冠:位于根尖前端的一种保护结构。形状如 冠,具有保护根尖生长点不受土壤摩擦、 损伤的作用。 2、分生区:分生区位于根冠的内侧,全长约 1-2毫 米。此区是分裂产生新细胞的主要地 区,又称生长点。

3、伸长区:由分生区向上发育,细胞分裂
活动愈来愈弱而开始伸长和分 化,逐渐转变为伸长区。
特殊的根
除了我们常见的根的类型外
,还有一些根的
变态,称为变态根。 例如:储藏根、支持根、气生根、攀掾根、 水生根和寄生根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植物的根》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植物的根》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植物的根》含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植物的根的形态和种类。

2. 了解植物的根的功能和作用。

3. 培育幼儿对植物的根的察看本领和探究精神。

4. 培育幼儿的动手本领和团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植物的根的形态和种类。

2. 培育幼儿察看本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探究植物的根的功能和作用。

2. 培育幼儿的动手本领和团体合作精神。

四、教具准备1. 植物和植物的根的图片和模型。

2. 容器,泥土,种子。

五、教学过程1. 热身引导同学仿照不同的植物的生长状态,如: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活动中体验植物生命的过程。

2. 新知导入引导同学察看植物的根模型,让他们说说模型的形态和特征3. 学习重点老师呈现不同类型的植物根,并询问同学认得哪些根,及植物根的功能和作用。

4. 学习难点引导同学探究植物根的功能和作用,并让他们在相近找寻并察看各莳植物的根,让他们学会发觉和思考。

5. 当堂训练同学分组进行莳植活动,让他们亲自植物种子,培育动手本领和团队合作精神。

6. 课堂结尾让同学回答所学学问,并进行植物小调查活动,让同学在社区找寻不同的树木和草本植物,并察看其根部形态和特征,以及发觉与植物的根有关的学问。

七、反思这堂课程的难点紧要在于引导同学探究植物的根的功能和作用。

最初,很多同学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但再一个课时的交互式教学和同学的自我学习,他们渐渐变得自信和娴熟,同学们能够流利地回答问题和介绍所学学问。

在往后的教学中,应当重视同学的动手本领和团体合作精神,为同学供应更多的实践机会,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自由探究。

《植物的根》教学反思(13篇)

《植物的根》教学反思(13篇)

《植物的根》教学反思(13篇)《植物的根》教学反思(精选13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物的根》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植物的根》教学反思 1上课之初,让学生自己观察植物的根,并试着给根分类,这时学生可能可能分不准确,需要老师的指导。

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把植物的根分成两类或三类。

就实际情况来看,不是非常顺利,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知怎么分类,在观察时耽误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设计实验这一环节,由于没有让学生拿到实物,所以学生不明白实验材料怎么用。

这方面应提前说明,以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失误。

对于根有“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得出植物的根确实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但对于吸收养分的作用却不是很明白,这就需要结合第一单元“溶解现象”来理解。

《植物的根》教学反思 2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各种植物根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找出这些植物根的同与不同点。

学生们认真的观察,找到了许多的植物的相同点,这个时候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组织学生携带了各个带跟的植物,这样,学生们能够亲手观察植物的根,并且进行发现这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观察了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后,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植物的根的分为直根系的植物和须根系的植物。

这样学生接触了相应的概念。

下面我想让学生举例说明我们的周围的植物哪些是须根系的,哪些是直根系的。

学生对于自己身前和我举出的很是熟悉,但是对于我们校园的植物,学生们不是熟悉,都没有举出,我只有进行提问。

让学生进行判断这些植物是什么根系。

在进行植物的根作用的探究中,学生们都是非常的理解植物根的固定作用。

学生们用自己拔草的.亲身体验来说明植物根的固定作用。

于是我又问植物根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猜想还有吸水的作用。

我就让学生回答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植物根的吸水的作用。

植物的根的作用

植物的根的作用

植物的根的作用
植物的根是连接地表与地下的一种器官,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的主要作用有吸收水分与营养物质、固定植物体、储存养分以及传递物质。

首先,根是植物吸收水分与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植物根系通过根毛增加根表面积,增强吸收能力。

根毛具有很高的吸水性,能够从土壤中吸收到植物所需的水分。

同时,根的根尖部分还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养分。

其次,根在植物的固定性和支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系通过与周围土壤交互作用,形成坚固的地下结构,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植物在风吹、雨打等自然条件下不易倾倒。

大型植物的根系还能够深入土壤,通过根系与地面形成坚实的结合,增加植物的稳定性。

此外,根在养分储存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部分植物的根具有储备组织,能够储存大量的养分,如红薯等。

当植物需要营养时,根可以释放出储存的养分,为植物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最后,根还能传递物质。

根通过根毛和根的内部组织,能够传递水分和养分到地上的植物器官。

根还能通过与菌根菌共生,实现与真菌之间的物质和信号交换。

这种共生关系能够帮助植物获取到地下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的吸水和吸收养分能力保证了植物正常的代谢和生长需求。

根的固定性和支持性能够保持植物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的稳定性。

根还具有储存养分和传递物质的功能,为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的形成
二、根的初生结构
根的初期生长是由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 分裂、生长、分化发展而来的,初生生长过程中 所产生的各种组织,都属于初生组织,它们组成 根的初生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在横切面上,幼根从外至内可划分为表皮、 皮层、维管柱。 1.表皮(epidermis) 最外的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许多表皮细胞 向外突出成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根的表 皮没有气孔的分化;角质膜薄或不甚发达。
5.繁殖作用:有些植物的根能产生不定芽。 (分株、扦插)
第二节 根的形态
一、根的类型
定根和不定根 主根(main root) 侧根(lateral root) 主根和侧根从植物体固定的部位生长出来, 为定根。 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其发生 位置不固定,称为不定根。
不定根
第二节 根的形态
第四章 根
根(root)是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器官,构成了 植物的地下部分。
第一节 根的功能
1.吸收、输导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 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和氮素等。
2.固着、支持作用:固定植物体,维持植株 的重力平衡。(固土保水)
3.合成、分泌作用:十余种氨基酸以及植物 碱、有机氮等有机物在根内合成。
4.贮藏作用:储存大量的养料,和含有生物 碱、甙等物质。
一般来说,具有发达主根的直根系,分布在较深 的土层,属于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于较浅的土 层,属于浅根性。深耕改土,合理施肥,是为根系 发育创造良好条件的有效措施。
第三节 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的形成
根的尖端,在根毛生长处及其以下的一段,叫 做根尖(root tip)。
一、根尖的结构及其生长发育
第三节 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的形成
(二)分生区 分 生 区 (meristematic zone) , 又 称 为 生 长 点 (growing point)。 根尖分生区的最前端为原分生组织的原始细胞。 在分生区内的后部,分别形成了原形成层,基本分 生组织和原表皮三种初生分生组织。 原表皮将分化为表皮。 原形成层将来分化为维管组织。 基本分生组织将分化为根的基本组织。
第三节 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的形成
皮层的最内方有一层形态结构和功能都较特殊的 细胞,称为内皮层(endodermis)。其细胞壁在径向 壁(radial wall)和横向壁(cross wall)上具有一条 木 化 栓 质 的 带 状 增 厚 , 称 为 凯 氏 带 (casparian strip)。凯氏带加厚是由于木质素和栓质沉积于初 生壁中,并连续地横过胞间层。
第三节 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的形成
不活动中心的作用: ①可能是根尖中合成激素的场所。 ②可能具有保持根顶端组织结构模式的功能。 ③可能是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补充渊泉。 ④可能是贮存原始细胞以度过不利环境条件的 场所。
第三节 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的形成
(三)伸长区 分生区以上,细胞分裂变弱,并开始伸长、生 长和分化,逐渐转变为伸长区(elongation zone)。 细胞伸长迅速,细胞质成一薄层,液泡明显, 逐渐分化出一些形态不同的组织。 原生韧皮部的筛管和原生木质部的导管相继出 现,其中原生韧皮部分化和成熟均较原生木质部 略早。 伸长区中许多细胞同时迅速伸长,成为根尖深 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
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 (成熟区)等四区。
第三节 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的形成
(一)根冠 根冠(root cap)位于根尖的先端,是由许多薄 壁细胞组成的冠状结构。有粘液的覆盖,可使根尖 易于在土壤颗粒间推进,并保护幼嫩的生长点不受 擦伤。同时,也形成一种吸收表面,有利于促进离 子的交换与物质的溶解。 根冠细胞的原生质内含有淀粉体(造粉体, amyloplast),常以根冠中央柱的细胞中含量为多。 多集中分布于细胞的下侧。 在生长过程中,根冠外层的细胞与土粒磨擦而 不断地脱落,以后由顶端分生组织不断产生新细胞 从内侧补充。
少数双子叶植物的根,没有次生生长,其内皮层 细胞的细胞壁常在原有的凯氏带基础上再行增厚, 径向壁和内切向壁再度加厚,而外切向壁是薄的, 有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 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第三节 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的形成
2.皮层(cortex) 在表皮之内,是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的。 贮藏有各种后含物。以淀粉粒为最常见。 有些植物,皮层的最外一层或数层细胞,形状 较小,排列紧密而整齐,称为外皮层(exodermis)。 当表皮上的根毛枯死后,外皮层细胞的细胞壁栓 化,起着临时的保护作用。
第三节 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的形成
在根尖分生区最前端中心部分,有一些分裂活 动弱甚至不分裂的细胞,形成一近于半圆形的区域, 被称为不活动中心(quiescent centre)。
不活动中心的细胞内部很少有蛋白质和核酸的 合成,DNA、RNA和蛋白质的含量都较低。线粒体较 少,细胞核、核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较 小。
第三节 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的形成
(四)根毛区 根毛区(root hair zone)内部细胞停止分裂, 分化为各种成熟组织,故又称为成熟区 (maturation zone)。 根毛是由表皮细胞向外突出的、顶端密闭的管 状结构。细胞核常位于先端。 同型的根表皮层。 异型的根表皮层:原表皮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 形成两个形态特性不同的子细胞。较长的是一般 的表皮细胞,较短的形成根毛,称为生毛细胞, 如眼子菜。 根毛的寿命一般不超过二、三周或更短。
二、根系
根系(root system) 直根系(tap root system) 须根系(fibrous root system)
第二节 根的形态
三、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和分布
举例说明:小麦的根可深入到约2米的土层;花 生于萌பைடு நூலகம்后一个月,主根的长度已达50厘米左右, 侧根100-145条,最长的达45厘米,成熟植株的主根 长达2米;果树根系一般都超过其树冠范围2—5倍; 生长在沙壤土高墩上的12年红桔植株,树高4.20米, 树冠扩展范围的直径约为4米,而根系在土壤中的扩 展范围其直径约可达到9米,主根深达5.6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