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根系分类及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生长根系结构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植物生长根系结构与土壤环境的关系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根系结构的支撑和土壤环境的提供。
根系结构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水分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土壤环境中的水分、养分和氧气等因素也会对根系结构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本文将就植物生长根系结构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进行论述。
1. 根系结构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根系结构是植物适应土壤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不同类型的植物根系结构形态各异,具有适应不同土壤环境条件的特点。
以根系形态分类,常见的有顶生根、侧生根和呼吸根等。
顶生根适应生长在腐殖质富集的表层土壤中,可有效吸收水分和养分。
侧生根分布广泛,有利于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适应于土壤中或土壤下层富含养分的环境。
呼吸根常见于生长在水浸土壤中的植物,可提供氧气,并以氧气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
另外,根系的生物量和根系表面积与水分和养分吸收密切相关。
在干旱地区,植物的根系生物量和根系表面积相对较大,以增强吸水能力;而在养分丰富的土壤中,植物的根系生物量和根系表面积相对较小,以减少养分的过量吸收。
综上所述,根系结构具有适应土壤环境的特点,通过形态和生物量的调节,使植物能从土壤中获取适量的水分和养分。
2. 土壤环境对根系结构的影响土壤环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会显著影响根系结构的发育和分布。
在物理性质方面,土壤质地和土壤密度对根系的穿透性和扩展性有重要影响。
质地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使植物根系更容易穿透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
而土壤密度较高的土壤会限制根系的生长空间,阻碍其发育。
土壤化学性质中的养分含量和土壤pH值也对根系结构产生影响。
营养丰富的土壤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扩展,而养分贫瘠的土壤则会限制根系的发育。
土壤pH值对养分的有效性有一定影响,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降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土壤中的生物性质对根系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根际微生物的存在和活动。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根系共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根系的发育和生长。
植物根系类型及特点

植物根系类型及特点红树林由于红树植物生于潮滩的淤泥中,土壤中充满水分和高量的盐分。
因此,红树林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氧气。
但是,红树林有着发达的根系,通过这些根系进行呼吸作用和固沙固土,使红树植物能够在潮滩的淤泥环境下茂盛生长。
红树植物的根系可分为支柱根、板状根和呼吸根。
支柱根、板状根有利于红树植物体在滩涂上的固着,呼吸根使红树植物在被海水淹没时能够进行正常的呼吸活动,二者联合作用,使得红树植物生长茂盛,形成郁郁葱葱的红树林。
红海榄、秋茄等的支柱根最为典型。
树干的下部产生许多支柱根,向下弯曲成拱形并深深扎入泥土中,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架,使植株能牢牢地固定在泥滩上,即使在惊涛巨浪中也不为所折。
桐花树也有发达的根系,其根系宛如粗索,在林地中蔓延生长,时而隆起突出。
支柱根还有呼吸的功能,根中的通气组织相当发达,下陷的气孔、皮孔等都有助于体内外气体交换。
呼吸根是红树植物的另一种特殊的通气组织,它凸出于海滩表面并有各种形态。
如海桑、无瓣海桑、白骨壤等的指状呼吸根,由主根分出,自地下垂直生长出水面,密布树干基部周围或呈放射状;木榄的呼吸根呈屈膝状,并可由树干及侧枝长出呼吸根,向下生长形成板状根。
这些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气孔,便于气体交换,内部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保证了红树林被海水淹没时进行正常的呼吸活动。
同时它的再生能力很强,如被折断后可继续再生长。
1、板根是高大乔木的一种特殊适应,这是一种十分强而有力的根系,可以很好的避免由于树冠宽大,身体上部沉重而导致的头重脚轻站不稳的问题,有效地增强并支持了地上部分,也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
解决了热带雨林中树木根系难以进入深层土壤而又要执行对地上部分的支撑作用这一两难问题。
仙人掌类的根无明显的主根,侧根伸展很远,分布在土壤的浅层,有的v种类的根可伸展出去30米,这也是一种对干旱生境的适应。
因为原产地雨季来临时偶尔会下很大的雨,而土壤持水力差,仙人掌类有如此分布广泛的根系就可在短期内迅速地吸收足够的水分以备后用食虫植物因为根系不发达,吸收能力差,长期生活在缺乏氮素的环境(如热带、亚热带的沼泽地)中,假如完全依靠根系吸收的氮素来维持生活,那么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早就被淘汰了。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植物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分布的生物之一,他们具备了丰富多样的适应性特征,使得它们能够生存和繁衍于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中。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适应性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态学适应以及生理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一、形态结构的适应性特征植物的形态结构是其适应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的植物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形态结构也存在差异。
1. 根系结构的适应性植物根系是吸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其形态结构的适应性对于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干旱环境中,一些植物的根系会发展出较深入地下的主根和侧根,以便获取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而在湿润环境中,根系则相对较为浅表,以吸收表层土壤中的养分。
2. 叶片的适应性植物的叶片对光线的捕获和水分的蒸腾起着重要作用。
在光照强烈的环境中,一些植物的叶片会减少表面积,以减少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水分散失,如仙人掌的刺状叶片。
而在低光照环境中,一些植物的叶片会发展出更大的表面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效能。
3. 茎的适应性植物的茎是支撑和运输养分的重要结构,其形态结构的适应性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植物的茎会变得更加有韧性和抗风性,以抵御强风的侵袭。
二、生态学适应的特征植物的生态学适应性主要包括水分适应、温度适应和土壤适应等方面。
1. 水分适应特征不同的植物在水分适应上也有所差异。
在干旱地区,一些植物具备耐旱的能力,通过减少蒸腾作用和增加根系的吸水能力来适应水分的匮乏。
而在湿润地区,植物会发展出更为发达的根系和较大的叶片,以利用充足的水分资源。
2. 温度适应特征植物对于不同温度的适应也体现了其生态学适应性。
在极寒地区,一些植物会发展出毛茸茸的表面,以减少散热。
而在极热地区,植物会形成特殊的叶片结构,以减少蒸腾作用和水分散失。
3. 土壤适应特征植物对于不同土壤类型的适应性也较为显著。
某些植物在盐碱土壤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其根系和叶片的结构可以减少对盐分的吸收和散布。
植物的根系生态学研究

植物的根系生态学研究植物的根系在自然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植物的重要器官,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并提供物质支撑。
根系生态学研究了植物的根系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结构以及与土壤和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根系的生态学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机制、生态位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
Ⅰ. 根系结构与功能植物的根系结构各异,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根系通常由主根和侧根组成。
主根是从胚胎中发生的第一个根,负责垂直向下生长,提供植物的稳定性和吸收更深处的水分和养分。
侧根则从主根发出,负责吸收较浅的水分和养分,扩大植物对土壤的资源获取范围。
除了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根系还在土壤中锚定植物,并提供支撑,防止植物倒伏。
根系还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生互动,形成共生关系,例如与根瘤菌共生,可以固定氮气。
此外,根系还与土壤颗粒相互作用,对土壤结构和有机物质的分解具有重要影响。
Ⅱ. 根系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根系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非常重要。
首先,根系通过分泌黏蛋白和多糖物质来影响土壤颗粒的结合,在形成根际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物质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并形成土壤聚合体,改善土壤质地。
其次,根系通过释放有机物质来与土壤微生物进行互动。
根分泌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微生物的能源和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繁殖。
土壤中的微生物与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养分提供给植物,而植物通过根分泌物养活微生物。
此外,根系还通过释放化学信号物质与土壤中的其他植物进行通讯。
这种根际信号物质的释放可以促进植物之间的合作或竞争,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植物群落结构和植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Ⅲ. 根系适应性与植物生态位根系的结构和功能对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位具有重要影响。
在干旱环境中,植物的根系会发展出较深入土壤的主根,以获得更深处的水分。
而在养分贫瘠的土壤中,植物的根系则会分布更广,以扩大对养分的获取范围。
植物的根和特点

植物的根和特点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的根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支撑植物体稳定生长。
植物的根系在不同的植物种类中有着不同的形态和特点。
一、根系的结构和分类植物的根系分为两类:主根和侧根。
主根从种子发芽后首先生长出来,垂直向下生长,形成主根。
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后,会分支出很多侧根,形成根系。
侧根是从主根发出的分支,可以细分为二级、三级等。
不同的植物种类的根系形态和结构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三部分:根尖、根毛和根系。
1. 根尖:根尖是根系的尖端,是植物根部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最活跃部分。
根尖的顶端有一个保护性的根冠,可以保护根尖不受外界损伤。
2. 根毛:根毛是根系的细小突起,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部位。
根毛的数量和长度因植物种类而异,但在同一植物体内,不同部位的根毛数量也不同。
3. 根系:根系是由主根和侧根构成的分支系统,是植物体的重要支撑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部分。
根系的分布范围也因植物种类而异,有些植物的根系比较浅,有些则可以深入地下。
二、根系的特点1. 吸收水分和养分: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根系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然后通过植物体内的细胞向上输送。
2. 支撑植物体:根系可以固定植物体,使其稳定地生长。
植物的根系会根据植物的生长条件和需要不断发展和扩张,以满足植物体的支撑和营养需求。
3. 与土壤相互作用:根系和土壤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植物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4. 与环境相互适应:植物的根系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和需要进行适应和改变。
例如,一些植物的根系可以适应干旱环境,深入地下寻找水分和养分,而一些植物的根系则可以适应水浸环境,生长在水中。
三、不同植物根系的特点1. 单子叶植物的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较为浅层,根系比较发达,可以快速吸收养分和水分。
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为纤细型,根毛数量较多。
林木的根系生态与根系生物学

林木的根系生态与根系生物学林木的根系生态和根系生物学是生态学和植物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林木的根系是维持树木生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其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器官。
本文将探讨林木的根系生态和根系生物学的相关研究内容,以及它们在林业管理和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一、根系结构与功能根系是树木生物体的一部分,包括主根、侧根以及根的细支。
林木的根系结构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它能够根据土壤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根系。
主根是根系的主干,能够负责向下生长、吸收水分和养分。
侧根则是从主根上生长出来的,能够扩大吸收面积和增加物质吸收量。
根的细支与细胞根毛则是起到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角色。
二、根系与生态系统1.水分与养分吸收根系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途径。
通过根系的吸收作用,树木能够从土壤中获取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并进行光合作用和其他代谢活动。
不同类型的根系结构和形态适应了不同的土壤条件,从而实现了树木对环境的适应与生存。
2.土壤固定与防护根系的生长和扩张对土壤的固定和防护起到了关键作用。
根系能够渗透入土壤深层,通过强化土壤结构和增强土壤的固结性能,减少喀斯特地区等易发生坍塌和滑坡的地质灾害。
此外,根系还能够抵御风蚀、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
3.物质循环与能量平衡根系通过吸收和释放物质,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平衡。
树木的根系通过水的吸收和蒸腾作用,参与了地下水循环和大气水循环。
此外,根系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矿物质的转化也具有重要的功能。
它们可以将有机质分解为氮、磷、钾等元素,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三、根系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根系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目前,根系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根系形态学研究: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技术手段,对不同树种的根系形态进行描述和比较。
包括根长、根径、分枝情况以及根毛的形态特征。
2. 根系解剖学研究:通过切片、染色和显微技术,对根系的内部结构和组织解剖进行观察和研究。
根系生态学植物根系的生态特征和环境适应性

根系生态学植物根系的生态特征和环境适应性植物根系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不仅承担着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同时也对土壤结构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影响。
根系的生态特征和环境适应性是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根系的形态结构、组成成分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根系的形态结构对植物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根系可以分为主根和侧根。
主根从种子中发出,并向下延伸,成为植物的主要支撑部分。
侧根则从主根分枝出来,扩大了根系的吸收面积。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根系形态结构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干旱地区,植物的根系会发展出较为深厚的主根,以便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深层水分;而在水logged的环境中,植物的主根系统会退化,侧根较为发达,以增加气体交换和呼吸。
除了形态结构外,根系的组成成分也决定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根系主要由根毛、根冠和根细胞等组成。
根毛是根系的重要部分,它们通过增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效率。
在养分贫瘠的土壤中,植物的根系会发展出更多的根毛,以便更好地吸收有限的养分资源。
根冠是根系的顶部部分,起到保护根系和调节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作用。
根细胞是根系的构成单位,它们通过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共生关系,增强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并促进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根系的环境适应性是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因素。
植物的根系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养分含量、酸碱度和氧气供应等因素进行相应的调节。
例如,在干旱环境中,植物的根系会增长更深地进入土壤,以寻找较深层的水分资源。
在养分贫瘠的土壤中,植物的根系会增加分枝,以扩大吸收面积。
此外,根系还可以通过调整根毛的生长和死亡,以适应不同的土壤湿度和养分条件。
总的来说,根系的生态特征和环境适应性对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植物根系的生态特征和环境适应性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改善植物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根系形态变化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响应

植物根系形态变化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响应植物的根系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将植物固定在地面上,还可以吸收水分、营养元素、氧气等重要物质,为植物提供生存所需的一切。
有趣的是,不同的植物会形成不同形态的根系,以适应不同的土壤环境。
一、浅根植物一般来说,生长在沙质或比较轻薄的土壤中的植物,其根系会呈现出较为扩散的形态,称之为浅根植物。
它们的根系较浅,可以快速地吸收到土壤表层的水分和养分。
比如青草和一些旱生植物,它们的根系很少往深处延伸,主要生长在表土层。
二、深根植物相对于浅根植物,生长在草原或森林等比较厚实的土壤中的植物,它们的根系往往会更加占据下层空间,形成更深的根系,称之为深根植物。
这类植物的根系可以往深处延伸,从而让它们可以更好地吸收到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例如,松树和竹子等植物其根系可以达到数十米深,以便更好地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
三、盘根错节的植物有一些植物的根系并没有形成明显的主干和侧根,而是跟随着土壤缝隙的生长,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形态,这样的植物可以适应不同的土壤类型。
例如,榕树和老鼠果等,它们的根系能够增强植物与土壤之间的黏附力,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得环境更加稳定。
四、特化根有一些植物在特殊的生长环境下也会形成特殊的根系结构,以适应这些环境。
例如一些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其根系会形成一种“人字”形结构,以便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而生长在泥泞地带的植物,它们的根部会生长成一个类似于鱼鳃的结构,可以方便水分和氧气的交换。
植物的根系形态不仅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类型,还可以对土壤环境进行调节。
当土壤干旱或盐碱化时,深根植物的根系可以向深处扎根,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并能够减少土壤中的储水层流失;盘根错节的植物可以在土壤中形成一个稳定的网状结构,从而防止土壤流失;一些寄生植物和兰花的根系可以扩散到附近的其他植物根部附着,从而可以获取到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总之,植物的根系形态是与生俱来的遗传特征,也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根系分类及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的环境即使多种多样的,又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环境因子,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甚至不同的时间、部位、强度施加于植物。
如重力作用、光的作用。
污染化合物作用、病原物的分泌作用等。
植物也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感受和识别它们,从而做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
其中,植物的根就是植物对外界作出反应的重要部分。
植物的根有以下几类:
主根
当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向外生长,不断垂直向下生长的部分即是主根。
如大家所熟悉的蚕豆,当它发芽时,突破种皮向外伸出呈白色条状的就是根,以后不断向下生长即形成主根。
同样,作蔬菜食用的黄豆芽、绿豆芽,它们都有一条长长的白色的东西,这也是根,以后就形成主根。
侧根
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它会产生一些分枝,这些分枝统称为侧根。
在黄豆芽、绿豆芽中,有时会看到当主根长得较长时,就会在主根的近末端处,有一些向侧面生长的分枝,这就是侧根。
侧根生长过程中,可能再分枝,形成新的侧根,这就是第二级侧根。
当然还可以有第三级、第四级……无究无尽地产生新的侧根,但作为主根则永远只有一条,不存在第二级主根可以说是非主根。
不定根
不定根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从茎或叶上长出的根,它不来自主根、侧根。
例如剪取一段垂柳枝条,插在潮湿的泥土中,不久在插入泥中的茎上长出了根,这就是不定根。
一个水仙头,放在水中没几天,在它的底部密集地生出一环根,这也是不定根。
不定根可以产生分枝,如垂柳的不定根有分枝,这些分枝也称为侧根;不定根也有不分枝的,如水仙的不定根无分枝。
植物根的总合称为根系(root system)。
分为直根系(tap root system)和须根系(fibrous root system)。
作物根系是土壤水分的直接吸收利用者,当土壤水分胁迫时,作物根系首先感应并迅速
发出信号,使整个植株对水分胁迫作出反应,同时根系形态结构,化学成分的数量和生物质量也发生相应变化,并影响地上部“光系统”的建成和产量。
而干旱逆境下根系的吸水能力很大程度又依赖于根系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生长调节变化能力。
在低水势条件下,作物的叶、茎生长很快被抑制,但是根却继续伸长。
由于根的伸长有利于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所以这种根、茎对干旱逆境的不同反应通常认为是作物对干旱条件的适应性。
作物根系对干旱逆境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系形态性状对干旱逆境的适应性变化
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产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物根系的形态和构型,一般衡量作物根系形态对水分影响的主要参数指标有:根长、根的数量及分布、根冠比、根系发育等。
根系形态分布与抗逆性
在土壤水分不足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作物通过增加对水流的阻力来节约有限的土壤水分并用于后期的生长发育来适应干旱逆境。
对于年降水量能够补充土壤中的水分、降水时间集中在7、8 月份的地区,作物生育后期处于干旱环境条件下,只能利用土壤深层的贮藏水分,因此根系的深度和深根的密度是影响作物抗旱性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作物根系的垂直分布与其抗逆性关系密切。
植物的根有向地性,对陆生植物来说,根系是很重要的。
可以起到适应陆地环境,起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的作用。
对旱生植物来说更是重要,可防风,储水等。
旱生植物的根相对来说主根扎得更深、侧根铺展得更广,根部木质化,具有能储水的根,同时发育出根套、厚纤维鞘等。
在风大的地区,则根系发达,如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是地上部分的几十倍。
在缺乏氮地区,则有固氮的共生菌等等。
水生植物根对水环境的适应
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为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必须有发达的根部。
为了支撑身体,便于输送养分和水分,必须有强韧的茎。
根与茎都有厚厚的表皮包着,防止水分的流失。
水生植物四周都是水,不需要厚厚的表皮,来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表皮变得极薄,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如此一来,根也就失去原有的功能,使水生植物的根不发达。
有些水生植物的根,功能不在吸收水分和养分,主要是作为固定之用。
陆生植物适应于陆地生长,包括生长在平原、山地、农田、山谷、沙漠等生态环境中的
植物。
水生植物适应在水体中生长,包括生长在池塘、湖泊、河流、水渠小溪等水中的植物。
水生植物的根在形态、构造、功能上都较退化,有的甚至无根; 根分枝少,或不分枝。
水环境与陆地土壤不同,植物根可以蔓延无阻,根端不易受伤,所以不需要保护,无根冠存在,而常有根套起平稳作用; 无根毛,整个根的表皮细胞都有吸收功能; 内部结构中贮气组织发达,维管束退化。
因沉水植物整个植物体都能吸收营养和水分,根的吸收作用降低,主要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
漂浮植物的根主要使植物体易于保持一定的位置,也具吸收作用。
挺水植物的根生于泥中,漂浮植物常杂生在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之间。
漂浮植物的植物体漂浮于水面或水中。
根系退化成须状根,起平衡和吸收营养的作用。
典型的漂浮植物有槐叶萍、凤眼莲、无根萍和浮萍等。
沉水植物是整个植物体沉没在水下,根生长在水底的植物类群,主要分布在水深1~2米水域,有的可达4米,最深可达6~8米。
沉水植物是典型的水生植物,其根或根状茎生于水底泥中。
旱生植物的根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主根扎得更深,侧根铺展得更广,根部木质化,发育出根套、厚纤维鞘,风大,则根系发达,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是地上部分的几十倍;水少,则有能够储水的根;缺乏氮,则有固氮的共生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