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一章地层分类体系及地质年代_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合集下载

地质构造—地质年代(工程地质课件)

地质构造—地质年代(工程地质课件)
• 划分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的主要依据是地壳运动和生 物演变。 • 地质学家们把地质历史划分为宙、代、纪、世、期;
•与地质年代相对应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阶。
• • 每个宙中分为若干“代”,每个代又分为若干“纪”,“纪”
内再分为世、期等。宙、代、纪、世是国际通用地质时间单位,期的 划分和名称,则适用于一个生物地理区,其下尚可再分时,均称为区 域性年代单位。

三、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反映了 地壳历史阶段的划分和 生物的演层的地质年代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地质代,另一种是 相对地质年代。在地质工作中,一般以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1.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法 3)岩层接触关系法
2)岩性对比法 4)古生物法
a 整合接触
b 平行不整合接触 c 角度不整合接触
2.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 侵入接触
2) 沉积接触
花岗岩与围岩的侵 入接触和沉积接触
岩脉的穿插关系
地质年代
一、地质年代和地层
地壳发展演变的历史叫做地质历史,简称地史。据科学推算,地球 的年龄至少有45.5亿年。
地质年代是指一个地层单位的形成时代或年代。 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层 (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并具有时代的概念。
• 二、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706222005课程名称:古生物学及地层学课程英文名称:Palaeobiology and Stratigraphy课内学时:64学时学分:3.5编写人:常建平一.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他们以后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实验课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古生物和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古生物各个门类的主要特征,并能认识常见的化石。

了解各个时代和地区(特别是华北和华南地区)地层的层序、时代及地理分布等各种特征。

二.课程简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球科学各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古生物学是地质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研究地质时期生命的科学。

地层学是研究成层岩石的相互关系及时空分布的规律的学科。

通过它们的研究,可为沉积矿产的寻找提供重要的资料。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化石(包括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微体化石)的基本特征,它对于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恢复古环境以及研究地壳的演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还将介绍地质时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古生态和生物古地理、地层的形成规律,形成地层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状况、中国各时代地层的特征等内容。

Palaeobiology and Stratigraph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rriculums in the Earth Science. Palaeobiology is a discipline between geology and biology. It studies prehistoric life. Stratigraphy is the discipline which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tratified rocks and the distributive law in time and space. The curriculum will introduce all kinds of fossils (fossil animals, fossil plants and microscopic fossils) distinguishing.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geological time. Regaining palaeoenvironment ,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crust,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prehistoric life, reconstructing palaeoecology and palaeobiogeography;the law of the sedimentary, the conditions of palaeogeography of stratigraphical formation; stratigraphical distinguishing in China will also be introduced in the curriculum.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科安排第一部分:古生物学24 学时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1 学时第二章:化石的形成和保存 1 学时第三章:古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1 学时第四章:古生物各门类简介8 学时第五章:生命的起源和演化4学时第六章:古生态学概述4学时第七章:生物古地理学概述4学时第八章:古生物资料的应用1学时第二部分:地层学24 学时第一章:地层学绪论 2 学时第二章:地层学理论和方法 2 学时第三章:地层分类系统和地质年代表 2 学时第四章: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2 学时第五章:地层与沉积环境 2 学时第六章:太古宇和元古宇 2 学时第七章:下古生界 2 学时第八章:上古生界 2 学时第九章:中生界 2 学时第十章:新生界 2 学时第十一章:有关地层学的若干问题 4 学时(二)实验课安排实验一化石保存类型、原生动物、多孔动物实验2学时实验二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实验2学时实验三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实验2学时实验四脊椎动物、古植物实验2学时实验五太古宇和元古宇地层实验2学时实验六下古生界地层实验2学时实验七上古生界地层实验2学时实验八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实验2学时三.教学参考书:李亚美夏德馨等主编1985.12 地史学地质出版社北京门凤岐赵祥麟主编1993.11 古生物学导论(第二版) 地质出版社北京。

【地质学】地质年代

【地质学】地质年代

标准化石
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 数量多,分布广的生物化石。 如,三叶虫、笔石、腕足动物
菊石
三 叶 虫
§1.
相对年代的确定
相对年代的确定就是要判断一些地质事件 发生的先后关系。这些地质事件保留在地质 历史留下的物质纪录中。 可根据几个基本原则来判断 地层层序律 生物层序律
☞ 切割穿插定律
新生代(界) 第四纪(系) 新近纪(系) 古近纪(系) Q R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
0 65
白垩纪(系) 中生代(界) 侏罗纪(系) 三迭纪(系) 显生宙 二叠纪(系) 石炭纪(系) 泥盆纪(系) 志留纪(系) 奥陶纪(系) 寒武纪(系) 震旦纪(系)
K
J
T 248
古生代(界)
P C D S O C
隐生宙
250 Ma
生 态 环 境
150
Ma
生 态 环 境
0.5 Ma
生 态 环 境
生物地层学
不同地区的地层对比
生物化石使不同地区的岩层划分与对比 成为可能
不同地区的地层对比
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为不同地 区的岩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依据。
不同地区的地层对比
对用于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生物 化石要求有一定的条件:
对于侵入体之间或侵入体与围岩之间的相 对年代(顺序)的确定,可使用切割定律。
切割穿插定律 ——
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 切割者年代新,被切割者年代老。
6
1 4 5 3
2

2(3)
时代老


时代新

岩 石 的 切 割 与 穿 插 关 系
岩体与沉积岩的穿插关系
晚于被切割的地层的时代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介绍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介绍
32
3.岩石组合法
一种岩石为主夹有少量其他岩石。 两种岩石等厚或不等厚互层。 沉积旋回。
33
四川盆地二叠系地层柱状对比 图
34
沉积旋回
是一套自下而上颗粒由粗变细再由细变粗的岩石组合。 下部海侵层序——由粗变细的部分。 上部海退层序——由细变租的部分。
35
沉积韵律——岩石按照一定的生成顺序在剖面中作有规 律重复。 如砂岩—粘土岩—灰岩,灰岩—粘土岩—砂岩。
例如寒武纪带壳动物群中三叶虫总体上 占优势,称为三叶虫时代。
泥盆纪以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大量繁盟为 特征,称为鱼类时代等。
10
11
新生代
第四纪Q(更新世、全新世)

新近纪N(中新世、上新世)
古近纪E(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老
全新世
更新世
上新世
中新世 渐新世 始新世
12
古新世

是常用的第四级地质年代单位,代表比纪次一级的生物 界演化阶段。以古生物的科和目的更新做为依据。
13

是常用的基本地质年代单位,是一个统范围内生物演化 阶段的更具体的划分。
适用于同一生物地理区。
14

是最小的地质年代单位。 依据生物属种的延限带和组合带建立起来的地层带。
15
地质年代表
表6——2
16
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概念 1.岩层 由上下两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
7

是第二级地质年代单位,代的划 分是根据全球生物界演化的重大 变化。
早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繁盛为特 征。
晚古生代——鱼类、两栖类、蕨类植和 海生无脊椎动物并存为特征。

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

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
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的重要性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是地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人类认 识地球、了解地球演变提供了基础。
它们对于矿产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震监测和灾害防治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等重要问题,为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地层的分类
根据地层的成因、组成和特征,可以 将地层分为沉积地层、火山岩地层、 变质岩地层等类型。
地层的特征与识别
地层的特征
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不同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同时,地层中还可 能含有化石、矿化等特征。
地层的识别
在地貌和地质调查中,通过观察岩石的岩性、颜色、结构、构造等特征,以及 测量地层的厚度和间距,可以识别和划分地层。
02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的划分
绝对年代与相对年代
绝对年代是指地球上某一地质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相对 年代则是依据地层上下关系和地层特征来确定的地质事件 先后顺序。
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根据地壳发展和生物演化的不同阶段,地质年代被划分为 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代又可细分为若干个纪。
前寒武纪和寒武纪
要依据。
总结词
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在 考古研究中具有不可或 缺的作用,有助于深入 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
发展脉络。
详细描述
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 入,利用地质年代及地 层系统的研究成果,可 以更准确地揭示人类历 史和文化的发展历程, 为人类文明的保护和研
究提供科学支持。
06
结论
对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的总结
1
地质年代是地球历史的时间划分,通过放射性定 年法等技术确定,有助于理解地球演化历史。

10第一章地层分类体系及地质年代_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10第一章地层分类体系及地质年代_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单位层型(unit-stratotype)是泛指 不同类型地层单位的典型剖面,也就是我 们常说的标准剖面,其上、下限由界线层 型标定,内部允许存在部分覆盖。 界线层型概念在理论上比较精确、严 密,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不少困难。
3、生物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 内容和特征所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以含有相同化 石内容和分布为特征,并与邻层化石有别的三度空 间岩层体。 在地层层序中,却有许多不含化石的部分,它 们就不具有生物地层的特征,那么就不是生物地层 划分的对象。 生物地层单位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们具有指示 相对年龄的作用。
延限带:是指任一生物分类单位在其整个延续范 围之内所代表的地层体;也就是说某一类化石出 现和消失界面之间的地层体。延限带可以分为以 下两类: A.分类单位延限带(taxon range zone):指某 一个分类单位(科、属、种等)的代表生物总延 续时限内的地层体。 B.共存延限带(concurrent range zone):指两 个或两个以上特定分类单位延限带的相重叠部分。
生物地层单位有三种类型:组合带( assemblage-zone)、延限带(range-zone)、顶 峰带(acme-zone),还有间隔带。 组合带:是指所含的化石或其中某一类化石, 从整体来看,构成一个自然的组合,并以此区别于 相邻地层的生物组合。 组合带中的化石一般反映了当时生态环境中的 原地生物自然组合,但有时含有被介质从外地携入 的成分。
③是一个可描述的客观实体。
基本层序的辨认和研究对建立岩石地层单位
十分重要。几乎所有的岩石地层单位都是由有限 的基本层序以一定的规律组构而成的。 岩石地层单位的顶底界线必须是基本层序的 顶底界线,而不应当从基本层序的内部通过。

北京大学-地史学1章-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北京大学-地史学1章-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T
G F
斯丹诺(Nicolaus Steno, 1638-1687)
如果将最老到最新的岩石按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 排列起来---岩层柱(地层柱),就有可能建立 起地球历史的时间框架了。
E D C B A
地层层序的建立
出露地表的岩层常常遭 受过构造的变动,发生 了倾斜、褶皱、甚至倒 转。
1)地层的接触关系 2)岩序的建立
1) 地层的接触关系:
相邻地层之间由于沉积环境的变迁,或经历 不同的岩浆构造活动过程而造成它们之间不同的 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contormity) 不整合接触 (unconformity) 侵入接触 断层接触
整合接触(contormity)

没有明显侵蚀间断的两套岩层间的接触关系
火成岩或变质岩与沉积岩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
由于岩浆活动,岩浆岩侵入到早已形成的岩层之中所形 成的接触关系。可通过烘烤、冷凝现象及捕虏体等特征来识 别。

断层接触
断层切割地层所形成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2)岩石的原生结构和构造
沉积岩:层理(交错层理和粒序层理)、波痕、泥 裂、重力模等。
火山岩:鸟眼构造(气孔杏仁)、枕状熔岩、烘烤 边、氧化顶、风化壳、玻璃壳和熔渣壳、岩性的 差别、沉积夹层、火山碎屑夹层等 变质岩:变余构造,粒序变化等
化石等。
b. 非物质性地层单位:反映地层的非物质属性特征---时间。


岩石地层单位(rock-time unit) 生物地层单位(biostratigraphic unit) 年代地层单位
1 岩石地层单位 以地层中的岩石内容和特征所划分的地层单位。
群 (group) 组 (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PPT精品课件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PPT精品课件

5.生物遗迹 岩层中若发现植物根系痕迹,则根系
总方向指向岩层底部。若岩层中发现叠 层石构造,则叠层石的纹层凸向顶面。
4.冲刷面
半固结的沉积岩层顶面受到流水冲刷会 形成线状的凹槽,新沉积物中较粗碎屑 常填在凹槽内。具凹槽的岩层相对较老。
6.交错层
交错层有多种形态。前积相交错 层的纹层略呈下凸的弧形,其下 端斜向下层面并逐渐收敛;上端 被流水切削而被新沉积层覆盖。
地质时代。
相对地质年代表
新生界 中生界 古生界 元古界 太古界
二、同位素地质年代表的建立
在1896年发现铀的放射性后, 20世纪早期一些学者开始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固定衰变周期的特点,来测定某些含放射性 同位素的矿物(岩石)的形成年龄,称为矿物的同位素年龄(百万年 (Ma)为单位) ,它相当于包含该矿物并和该矿物同时形成的岩 石的绝对年龄。
生物地层划分是通过含有“标准化石”,或具一定特征生物群化石的地层与不含
以等 时面为界。
?1 新生 代(界)
Kz
第四纪(系)Q 第三纪(系)R
古近纪(系)N 古近纪(系)E
地质年代表
中生 白垩纪(系) 65Ma
代(界) 侏罗纪(系)
Mz 三叠纪(系)
显 生 宙
(宇)
古 生 代 (界)
Pz
2
Pz
250Ma 二叠纪(系)P 石炭纪(系)C 泥盆纪(系)D 410Ma 志留纪(系)S
例如
同位素年龄
(百万年(Ma)为单位)
志留纪
410Ma
奥陶纪 寒武纪
440Ma 500Ma 570Ma
三、地质时代系统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 ●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是第二级高级时间地层单位,界与界的 划分是根据全球生物界大阶段总体演化面貌的不 同。如下古生界所产生的古生物以海生无脊椎动 物的繁盛为特征,上古生界以鱼类、两栖类、蕨 类植物和海生无脊椎动物并存为特征;中生界以 爬行类、裸子植物和菊石类繁荣为特征;新生界 以哺乳类、被子植物和软体动物发展为特征。原 来的太古界和元古界也提升为太古宇和元古宇。
段( Member ):是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 必须具有与组内相邻岩层不同的岩性特征,且分 布广泛,对研究区域地层有用。 组是否要分段应根据其内部有无分段的岩性 条件和区域地层研究的需要来定,有的组可全部 划分为段;也可仅指定组的某一部分为段,其余 部分不正式命名为段;有的组可不分段;有的组 在某一地区分段,在另一地区不分段。 段可以用地名、岩石名称或二者的综合命名 ,或以序号命名。
阶:是常用的基本时间地层单位,是一个统范 围内生物演化阶段的更具体划分。每个阶都有其独 特的动物群或植物群。根据底栖生物演化阶段建立 的阶只具有大区域性的等时意义,只有根据分布广 泛的浮游、游泳生物(笔石、牙形石、菊石等)所 建立的阶,才可以有全球性等时意义。 时带:是最小的时间地层单位,一般在深入进 行生物地层学研究或从事高分辨地层学综合研究才 使用。
延限带:是指任一生物分类单位在其整个延续范 围之内所代表的地层体;也就是说某一类化石出 现和消失界面之间的地层体。延限带可以分为以 下两类: A.分类单位延限带(taxon range zone):指某 一个分类单位(科、属、种等)的代表生物总延 续时限内的地层体。 B.共存延限带(concurrent range zone):指两 个或两个以上特定分类单位延限带的相重叠部分。
(2)时间地层单位及其级别
按地质历史中生物演化阶段可建立六个级别的 时间地层单位及其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 纪 Period 统 Series 世 Epoch 阶 Stage 期Age 时带 Chronozone 时 Chron 时间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 的岩石体。其顶底界线都是以等时面为界的,因此 ,这种地层单位及其界线是全球等时的。每一个时 间地层单位与相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严格对应。
③是一个可描述的客观实体。
基本层序的辨认和研究对建立岩石地层单位
十分重要。几乎所有的岩石地层单位都是由有限 的基本层序以一定的规律组构而成的。 岩石地层单位的顶底界线必须是基本层序的 顶底界线,而不应当从基本层序的内部通过。
(2)岩石地层单位及其级别
岩石地层单位分为四级,即群、组、段、层, 这是主要单位。有时为特殊的需要在群之上可建立 超群,群之下建立亚群,组之下建立亚组。 组( Formation ):是最重要的基本岩石地层 单位。其含义在于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 致性。组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岩石为主, 夹有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 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合为一个组的特 征,而与其它比较单纯的组相区别。
一、地层概念和地层叠覆律
地层
把野外见到的成层岩石 ( 包括沉积岩、火山岩 及其变质岩) ,泛称岩层;
地层 (Stratum): 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和属性,与相邻岩层存在明显差异、具 有一定地质年代的岩层或岩石组合;
地层除具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外,还有时 间顺序的涵义。
地层叠覆律:
层(Bed):等级最低的岩石地层单位。它一 般由岩性、成分、生物组合等特征显著而又明显 区别于相邻岩层的地层构成。 它的厚度不大,可以从数厘米、数米至十余 米。 层是组内或段内的一个特殊单位层(unit layer),在岩性上与相邻岩层显著不同。
2、时间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
(1)生物的演化及其时间意义 生物演化过程的不可逆性; 生物演化具有阶段性:生物界存在渐变-突 变(灾变)演化过程,就显示出演化的阶段性; 生物演化具有统一性,也就是说,新的生物 门类在全球出现的时间是一致的。
单位层型(unit-stratotype)是泛指 不同类型地层单位的典型剖面,也就是我 们常说的标准剖面,其上、下限由界线层 型标定,内部允许存在部分覆盖。 界线层型概念在理论上比较精确、严 密,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不少困难。
3、生物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 内容和特征所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以含有相同化 石内容和分布为特征,并与邻层化石有别的三度空 间岩层体。 在地层层序中,却有许多不含化石的部分,它 们就不具有生物地层的特征,那么就不是生物地层 划分的对象。 生物地层单位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们具有指示 相对年龄的作用。
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也 就是上新下老,这就是著名的地层形成的时间顺序规律— —地层叠覆律。
地层叠覆律是确定地层层序的主要方法。
但是在实际工 作中会遇到一 些地质构造条 件复杂的情况, 这个时候就不 能直接应用这 个定律。
二、地层之间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1、地层接触关系类型 (1)整合接触:一个地区沉积作用不断地进 行,无地层缺失。 (2)不整合接触:包括两种类型:
三、多重地层单位和两类地层系统
地层划分、对比的结果就产生了一个地区甚至 全球的地层系统。地层系统包括两个要素:一个是 组成地层序列的各种地层单位,二是这些单位之间 的相互级别关系。
由于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的不同,可以产生不 同种类的地层单位。多种多样的地层单位可以概括 为两大类型:着重体现地层实体固有特性(岩性、 电性、化学性质等)的物质性地层单位系统,对地 质生产工作有很大实用价值,但往往具穿时性;另 一类是着重体现地层时间属性的时间地层单位系统 ,研究地质历史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论基础。
群(Group ):比组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 常用的最大岩石地层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 常伴随在一起而具有某些统一的岩石学特点的组 联合构成的,或由一大套厚度巨大,岩类复杂的 地层组成。 群的顶底界线即其顶底组的上下界,而不应 当从组内穿过;群内不允许有重要的间断或不整 合存在。 群在必要时可以再分成亚群,或合并为超群 。群的名称通常取自典型剖面附近的地名。
(3)时间地层单位的定义——界线层型概念
赫德伯格( H. D. Hedberg )主编的《国际地 层指南》(1976)提出了建立一个标准全球年代地 层表的目标,具体要求是建立一个完整而系统排列 的、命了名并下了定义的、区域或全球应用的年代 地层单位等级。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在连续沉积的地层、相同 的岩相类型和同一古生物演化系列中确定一个特殊 点,用以标定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这个就是界线 层型(boundary-stra-totype)。
组通常是由一种基本层序所构成,也可由成因 关系密切的二、三种基本层序所构成。组的顶、底 界线应当是明显的,野外观察时易于识别,而且必 须是基本层序的顶底界。 组的厚度无固定的标准,可以由1m到几千米不 等。 组一般以典型剖面附近某一地理名称来命名 。组名可以有重名。 如沙湾组:奥陶系。四川峨眉的上二叠统、准 噶尔盆地上第三系昌吉河群下部的沙湾组。
系:是第三级高级时间地层单位,根据全球 生物演化总面貌来划分。例如寒武纪带壳动物群 中三叶虫总体上占优势,称为三叶虫时代;泥盆 纪以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大量繁盛为特征。 统:是常用的第四级时间地层单位,代表比 系次一级的生物界演化阶段。以寒武纪内三叶虫 演化为例,全球范围内下寒武统一般都呈多节多 刺、头大尾小的原始类型,表现了相似的演化水 平和阶段。 由此可见,统、系、界和宇均属于全球性时 间地层单位,不受世界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物 区系不同的影响。
平行不整合:产状平行一致,有地层缺失; 角度不整合:岩层产状呈截交关系,地层缺失。
抬升/剥蚀
沉降-接受沉积
平行不整合
K
P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A 沉积
B 褶皱/抬升
C 剥蚀
D
沉降-接受沉积
角度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
侵入接触:如果岩浆岩在沉积岩形成之后侵入 ,则在侵入体接触带上,会出现烘烤变质等现象, 侵入岩体中往往还残留有围岩的捕虏体,有时还被 与侵入体共生的岩脉所贯入,这种关系称侵入接触 。沉积岩层先于岩浆岩侵入体沉积。 沉积接触:如果侵入岩冷却凝固,由于剥蚀作 用而露出地表,其上又被新的沉积岩层所覆盖,这 时沉积岩层底部往往有侵入岩的砾石,这种关系称 沉积接触。沉积岩晚于岩浆岩侵入体沉积。
例如蜓类产生于早石炭世后期,单笔石类产生于志 留纪初期;生物类群的绝灭更是这样,四射珊瑚、蜓类在 二叠纪末的绝灭,菊石、恐龙在白垩纪末的绝灭。这种新 生、绝灭在全球范围内时间上的一致性,就体现了生物演 化的统一性。
整个生物演化史证明:分类级别越高统一性 越强,分类级别越低统一性愈低。 由于生物的演化存在着明显的不可逆性、阶 段性和统一性,而且演化过程又是随着时间的流 逝而进行的,所以生物的演化最能反映时间的进 程,成为地质时间前进的“指示剂”。
1、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石特征建立的 地层单位。一个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 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组成的地层体,它不考虑岩 层的地质年龄,其中所含化石只看作岩石的组成 部分。 (1)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 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按某种规律叠覆出现 的单层组合,也是岩石地层单位的最基本组构细 胞(最基本单元)。基本层序之间常是侵蚀面、 沉积间断或岩性突变面。
在一个连续沉积、相同岩相类型的典型剖面上 ,对其中同一古生物演化系列中确定一个特殊点, 用来标定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这个特殊点主要根 据能在全球广泛追踪的重要古生物属种首次出现来 标志。例如石炭系底界已公认以牙形石 Siphonodella presulcata至S. sulcata连续演化 系列中sulcata种首次出现为标志。三叠系底界近 年来也公认为以牙形石Hindeodus parvus的首次出 现为标志。
宇:是最大的高级时间地层单位,是在宙的时 间内形成的全部地层。目前整个地球历史只划分出 四个宙,相对应的时间地层单位是:冥古宇、太古 宇、元古宇、显生宇;废弃了隐生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