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复习提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5分,共12分)

1.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是地质学与生物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研究地质时期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科学。课程内容包括:①理论古生物学,主要讲述生物分类、生命起源与生物演化和绝灭等基本理论;②门类古生物学,主要介绍各种化石的基本特征、分类与地史分布等,这对于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恢复古环境以及研究地壳的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①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构造、分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生物演变和环境适应,乃至生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等;

②研究古生物的地质时间含义、古生物的兴衰与迁移、古生物地理以及古生物与能源、矿产等。

2.地史学;

地史学也称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包括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和不同圈层(包括宇宙圈)间的耦合关系;在空间上已经扩大到了全球大陆,海洋和深部岩石圈,在时间上已经追溯了40亿年左右。地史学是一门涉及了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历史性均很强的学科。

3.化石

指保存在沉积地层中,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遗迹以及古生物残留的有机组分。

4.标准化石

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利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5.实体化石

指生物的遗体或其中一部分保存为化石。可分为未变实体化石和变质实体化石。

6.遗迹化石

指古代生物生活时期在生活场所留下的各种痕迹。如足迹、粪便、潜穴等

7.模铸化石

指古代生物遗体在沉积物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和复铸物。常见的有:外模-生物外表特征保留在围岩上的印模;

内模-生物内部特征保留在围岩上的印模;

内核-生物遗体中空部分的充填物;

复形-生物遗体溶失及其内部空间的充填物;

铸形-生物遗体溶失被其它物质注入。

8.物种

物种,简称“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与其它生物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9.双名法

2. 生物的命名方法

(1)命名法规

《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2)学名(名称)

国际通用的拉丁语或拉丁化文字的名称

(3)俗名:一切其它文字书写的。

(4)单名法:属及属以上名称

双名法:种的名称,属名+种名

三名法:亚种名称,属名+种名+亚种名

10.埃迪卡拉(Ediacara)动物群

指震旦纪后期出现的,主要由腔肠动物(67%水母、海鳃纲)、环节动物(25%)、节肢动物(似三叶虫)(5%)组成的不具外壳的多细胞后生动物群。我国发现地点:鄂西、陕南、淮南、辽南和黑龙江。

11.澄江动物群

澄江动物群: 寒武系底部继小壳动物群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多门类混生生物群。主要门类有海绵、腔肠、栉水母、节肢、鳃曳、叶足、腕足、古虫、脊索动物门和步带类(包括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门)、星虫、毛颚动物及藻类。至2005年已描述160属, 180多种, 新种130个。最早发现于云南澄江(张文堂, 侯先光, 1985), 寄主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正常-风暴浪基面之间,古纬度S11-18 , 年龄520Ma.

意义: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型代表。

12.重演律(生物发生律)

个体发育—生物每个个体从生命开始到自然死亡的整个历程。即从受精卵起个体死亡为止的全过程

系统发生—生物类群的起源和进化历史

个体发育与系统发生间的关系—生物总是在个体发育早期体现其祖先特征,然后才体现本身较进步的特征。因而,生物的个体发育可以看成其类群系统发生的简单缩影

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

意义—找出生物间的亲缘关系,作为生物分类的依据

13.趋同

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如:鱼、鱼龙、海豚、鲸都呈鱼形;单体四射珊瑚、李希霍芬贝、固着蛤

趋同仅是表面现象,并没有改变生物原来的体制。

14.趋异

趋异(分歧)—起源于同一始祖类型的生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生物种分化,一个种分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

适应辐射—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如中生代的爬行动物。(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

15集群绝灭(Mass extinction)

生物的演化中也包括生物的灭绝和复苏

(1)灭绝extinction

生物种系的终止、不留下后代

(2)假灭绝pseudo-extinction

生物种系演变为新种系,而旧类别消失

(3)背景灭绝background extinction

生物种系的自然更替灭绝,一般0.1-1.0种/Ma

(4)集群灭绝mass extinction

生物灭绝率突然数十倍地增高波及全球或大区;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

16吕梁构造运动

吕梁运动是一种地质构造活动,是古元古代(2500-1800Ma)期间的构造期。

17晋宁构造运动

这次运动发生于距今8亿年左右。分散的古陆核已经联合成为较大陆块,晋宁运动使其焊接,并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为相对稳定的大型板块-扬子板块。

18加里东构造运动

加里东运动是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英国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覆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形成从爱尔兰、苏格兰延伸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加里东造山带。

19印支构造运动

是中晚二叠世至三叠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2] ,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或称印支事件。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在中三叠世末期率先完成碰撞、拼合,形成华南板块,

20燕山构造运动

燕山运动(又称老阿尔卑斯阶段)是晚三叠世到白垩世时期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1] 。从2亿1千万年左右开始,到6500万年前结束,在地史上主要属于侏罗纪末到古近纪初这段时期。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是典型的代表。地质学家把出现在这个时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总的叫做燕山运动。

21群落

群落:

共同生活在一定地区(小生境)的生物自然组合,这些生物在生活期间,在某些方面(如食物链、保护作用、居住条件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也即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物种的总和

群落有4个基本特征:

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时空范围

群落间的生物彼此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每个群落有其特征性的生物(特征种)

具有特征性的营养结构(食物链)

22窄盐性生物

窄盐性生物stenohalina:只能适应正常盐度海水生活的生物(造礁珊瑚、头足类、棘皮动物、部分腕足类)

广盐性生物euryhalina:能够适应盐度变化范围较广的生物(双壳类、腹足类、苔藓动物、介形虫等)

23共生关系symbiosis

共生关系symbiosis:共同生活,互不损害对方

共栖commendsalism:一方获益,另一方无碍(麻雀与红脚隼-巢寄生)

互惠mutualism:双方获益(造礁珊瑚与虫黄藻、海葵与寄居蟹)

竞争关系competition:双方受伤,相互制约

对抗关系antagonism:一方受伤害严重(羊与草地)

抗生antibosis:一方受害,另一方不获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