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弹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弹力》(24张)-PPT优秀课件

(一)形变:
1、定义: 形状或体积改变 2、分类: 3、弹性限度:形变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不能恢复原状
(二)弹力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想恢复原状,对与之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 2、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 3、几种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及弹力产生的原理
(三)弹力的方向
1 、弹力的方向总是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指向受力物体 2 、几种接触方式下弹力的方向的判定
发生形变的物体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变不能完全恢 复,这个限度我们称之为弹性限度(吹气球体会弹性形变与弹性限度)
问题 桌上子放着本书,书和桌面有没有发
生形变呢?
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光学下显示微小形变
手挤压玻璃瓶,观察水柱的变 化。
3)按程度
明显形变 微小形变 只要发生挤压或拉伸,就会发生形变
二、弹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第2节《弹力》课件(共24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 4、曲面与曲面接触
N
半球形的碗
A N
B
NB对A
曲面与曲面间弹力方向: 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第2节《弹力》课件(共24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题
桌上子放着书,书和桌面有几个弹力呢?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书对桌面的压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第2节《弹力》课件(共24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3)、拉力是一种弹力
橡皮筋、绳发生弹性形变,想恢复成原状,对与之接触的 物体有力的作用,这个是拉力。
方向?
沿着橡皮筋、绳收缩的方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第2节《弹力》课件(共24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弹力》说课稿

《弹力》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弹力》,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弹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内容,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知识,也是是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编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之后,是对第一节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同时也是学习后一节《摩擦力》以及以后力的分解合成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弹力》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拉近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弹力的相关知识,但对弹力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
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中形象思维占的比例较大,抽象思维虽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对于物理问题的探究还不熟练,需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提高。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依据新课标要求和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如下:【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形变和弹性形变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3、知道怎样判断弹力的方向4.理解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微小放大法”2.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学会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综合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三.说教学方法由于高一的学生不易接受相对抽象的弹力,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教师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推理、讨论、归纳,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首先,提出普通人如何才能像运动员一样扣篮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设疑的方式引入新课。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2节 弹力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第2节弹力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接触面之间发生弹性形变。
3.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4.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5.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因素决定,与所受外力大小无关。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2.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3.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4.弹性限度如果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5.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1)物体间相互接触;(2)在接触面上发生弹性形变。
二、几种弹力1.常见弹力平时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拉力等都是弹力。
2.弹力的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2)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公式F=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牛顿每米,符号:N/m。
x为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发生形变的物体才能有弹力,且一定有弹力。
(×)(2)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3)弹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
(√)(4)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体积越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5)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弹力F有关。
(×)2.合作探究——议一议(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作用吗?提示:不一定,物体如果只是接触而没发生弹性形变,则无弹力作用。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与桌面相互挤压,书对桌面产生的弹力F1竖直向下,常称做压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章第2节《弹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接触力的种类;(2)知道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弹力的概念,初步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放大法观察物体受力发生的微小形变;(2)通过视频演示,随堂实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弹力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和意义,比如撑杆跳高、跳水等运动;(2)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关注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现象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弹力》部分。
2.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弹力是高中力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再次让学生体会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学习力学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弹性势能以及能量等做铺垫,在学习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有关弹力的知识,对弹性和塑性有一定的了解,并定义了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但没有明确给出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而且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四、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弹力的概念;(2)弹力产生的条件;(3)弹力方向的判断;(2)掌握放大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
2.难点(1)对弹力概念的理解;(2)弹力有无的判断;(3)对弹力方向的判断;(4)用放大法判断微小形变。
五、教学资源视频:撑杆跳高、跳水等体育运动视频用具:扁玻璃瓶(自带橡皮泥封口)、细玻璃管六、教学过程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力的有关知识和重力,今天我们来学在上课前,请大家一起来观看(播放撑杆跳高、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撑杆运动员和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能够借助撑杆和跳板跳得更远更认真观看视频,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视频截图如下)通过视频,创设学习情境,激学习兴趣。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获奖教学设计+学案+教学反思

《弹力》教学设计课 题§3.2 弹力课 时 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分析:《弹力》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承接之前学习的重力,并且为接下来要学习的摩擦力打下基础提供铺垫。
弹力本来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力,又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是力学部分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材内容分析: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及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互相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学情分析1心理特点 (1)高一学生好奇心强(2)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发展2知识基础 学习了力的概念,重力和基本相互作用。
3认知困难 (1)欠缺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2)认为凡是物体接触就会有弹力产生。
(3)对弹力的方向有误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弹力的产生原理。
2:探究弹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正确判定弹力方向。
教学方法教法 实验,讨论,探究 ,启迪创新。
学法联系实际观察合作归纳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形变的种类和形式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的判断,会画弹力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实际情况认识形变的存在2.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物理与自然的美2.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3.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激发创造热情。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橡皮泥、扭曲线槽、氦氖激光器、小平面镜、橡皮塞插有细管的扁玻璃瓶、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具,等等。
教学活动(一)教学过程第一步:观察、体验形变师:同学们都看过蹦床运动,蹦床运动开展了40多年,我国在短短10年间进步飞速,2008年北京奥运会包揽男女两枚金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力 1 重力与弹力

作弹性形变。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
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
3.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
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
4.劲度系数:公式F=kx中的k叫作弹簧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是
N/m。
状态,关于其受到弹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与B间存在弹力
B.图乙中两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A对两斜面均有压力的作
用
C.图丙中地面光滑且水平,A与竖直墙壁有力的作用
D.图丁中A受到斜面B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解析 图甲中对B进行受力分析,B球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二力平衡B球静
2.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情况的关系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情况
均有关
要点笔记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不是只有这一点才受重力。
重心的位置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薄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
定,其原理是二力平衡。
思维导图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一、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
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式中G、m、g的单位分别是N、kg、 N/kg。
3.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
(1)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
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②在不同地点,同一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海拔高度的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1重力与弹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弹力产生的过程为:
2.弹力的产生条件 (1)物体间相互接触; (2)接触面相互作用发生形变,且要恢复原状。
3.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直接法 对于形变比较明显的情况,可以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两个条件都 满足时才有弹力产生。
活动 2: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依次被平面镜 M、N 反射,在墙上形成光 点。按压两镜之间的桌面,看不出桌面发生了形变,但看到光点移动,这说 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桌子发生了不易被察觉的微小形变。
活动 3:观察乙、丙两图,弹簧对小车的拉力和跳板对人的支持力有什 么共同特点?
提示:如图乙所示,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对相连的小车产生了拉 力 F;如图丙所示,被人压弯的跳板要恢复原状,对人产生了支持力。它们 的共同特点是,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了力 的作用。
活动 4:上述等效作用点叫作物体的重心。如图乙,随着装货多少和装 载位置的变化,载重汽车的重心变吗?
提示:变。
活动 5:一般物体的质量分布不一定均匀,形状也不一定规则,如何确 定如图丙所示中薄板的重心?
提示:要确定如图丙所示中薄板的重心位置,如图 1,可以先在 A 点把 物体悬挂起来,通过 A 点画一条竖直线 AB,由于 A 点悬线的拉力跟薄板的 重力平衡,薄板的重心必定在 AB 连线上;然后,再选另一处 D 点把物体悬 挂起来(如图 2),过 D 点画一条竖直线 DE,薄板的重心必定在 DE 连线上。 因此,AB 和 DE 的交点 C,就是薄板的重心。
课前自主学习
一 重力 1.定义:由于 □01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施力物体: □02 地球 。 3.大小:G= □03 mg ,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 N 表示。其
中 g 是自由落体加速度,g 的单位既可以是 N/kg,又可以是 m/s2,而且 1 N/k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课时教案第 三 单元第1案课题: §3.1.1 重力与弹力(第 1 课时)总第 案 年月日物理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概念,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弹性形变、弹力定义及产生条件;掌握胡克定律。
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会做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理解影响重心的因素;科学思维:会判定弹力的方向;能应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高考考点1、重力产生原因,重心的影响因素 2、弹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判定;胡克定律的应用 3、场 1、重心位置确定 2、弹力方向的判定 3、课型 教法教学环节新授教 具 薄片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引入:学生活动预设它不是物,但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它不孤独,总是成对出现;它不让你看见,但你总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它不能像数字那样相加,但却遵守一定的运算法则——它就是力。
力有哪些性质,作用效果怎样呢?本章我们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
演示:物体体积和形状的改变——锯条变形、拉弓等。
总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的大小、方向、大小和方向三种情况:第1页共7页教学环节一、力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1.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性质:①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独立存在,有力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称相互作用力,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③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举例说明:推车和拉车、关门时力的方向不同结果);④独立性:一个物体可能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每一个力均独立产生作用效果,互不影响。
3.作用效果静态:形变即体积或形状发生变化动态: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单位:牛顿,简称“牛” 符号“N”5.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按效果分:动力、阻力、支持力、向心力等注:①同一个力按照不同的命名方法有不同的名称②不同性质的力可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相同性质的力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力、压力、推力、支持力·········
弹力产生于:接触+弹性形变
微 小 形 迹 放 大 一
微 小 形 迹 放 大 二
皮 球 撞 击 地 面 瞬 间
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弹簧
刻度盘 秤钩
谁对,谁错?
பைடு நூலகம்
a
b
c
弹簧测力计测力时挂钩与秤钩上都受到了, 但只显示秤钩上的力的大小。
弹性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巩固练习
1.下列物体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发生弹性 形变的是 ( ) A.钢板、弹簧、面团 B.弹簧、橡皮筋、橡皮泥 C.弹簧、钢板、橡皮筋 D.钢板、木板、泥团
B.弹簧测力计
C.衣服夹子
D.机械手表
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 变就越大
利用这个性质人们制成了测 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
0
0
0
1
1
2
观察弹簧测力计
结构:
指针
弹簧、指针、刻度盘和秤钩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量程 分度值 校正零点
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的方 向沿_弹__簧__的__轴__线_方向;观察时,视 线必须与刻度盘_垂__直__。
5. 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弹簧测力计 的指针已处在0.2N处(没受拉力时),没来得 及调零就用它去测力了。如果读数是2.5N,则 所测力的实际大小为 ( )
A.2.5N B.2.3N C.2.7N D.无法判断
6.读数练习
1.4N
7.以下四种器材中,其中利用弹性势能工作 的是( )
A.沙发床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八章 力
一、力 弹力
力是什么?
手 推 汽车
手 拉 弹弓
手 举 杠铃
脚 压 跳板
同样的作用可以发生以下物体之间
推土机 推土
火车头 拉车厢
起重机 举 重物
压路机 压 路面
推
人或
拉
物体
物体
举
物体
压
物体→ 作用→ 物体
归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
2.人站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时,水泥地 面_____(会/不会)产生形变
3.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 A.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量范围 B.使用前轻轻拉动挂钩来回运动几下 C.使用前应校零 D.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拉着
4. 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 ( ) A.因为人的耐力是有限的,时间长了感觉费力 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所以感到费力 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力 D.弹簧伸长得越长,所需的拉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