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服务化的实践与演进
微博时代的客户服务2019年文档

微博时代的客户服务微博时代如果说08年及之前微博只是geek的秘密武器,09年是微博走向大众的一年,而10年则是微博应用百花齐放,真正实现SNS化、日常应用化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微博与这个时代一起,记录见证了这个五味杂陈、欲言又止的即时历史(Immediately History)。
许多人被粘在微博维系的关系网络上,欲罢不能或乐在其中;方式则包揽PC、短信、智能手机程序,以及包括从ipad到ipod的各种尺寸的智能终端应用,使得在不同场景下(办公桌边、餐厅、在路上、突发事件现场)的微博即时发布成为可能和习惯。
随着微博成为web2.0的一个事实应用标准,其开放API的策略使得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和拓展成为最令人着迷的部分,这方面twitter的第三方应用走在前列,尤其是在基于移动状况下的LBS(Location BasedService)的应用,最著名的是foursquare 的签到服务,以及类似同城、周边商铺的点评等服务的开展,使得微博在从消遣、爱好、实用并最终拓展成为商业工具应用上,影响力越来越大,应用方式也越来越清晰。
微博的特征微博在使用中,除了原创内容外,最常见的操作动作是fo(follow,关注)和RT(retweet,转推),根据我的理解,重新对fo和rt进行解读。
如果你希望你的微博是有价值的,并且希望很多人来关注你,你必须是一个有专注点(focus)的话题或行业类型,并且,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你必须在有限的文字中超载(overIoad)更多的信息量,比如图片和长篇雄文信息量很大,但无法在微博中展现,就可以通过外链的方式将大信息量的内容载入到微博中,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段子”的方式,将某个戏剧化场景三言两语描绘出来,令人拍案叫绝或回味良久,往往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一个大信息量的社会现实作为背景,戏剧场景不过是使得背景凸显出来。
这在@?钟渭侵斜硐值挠任?突出。
对于具体的某个话题或者某条微博,其影响力是不同的,即便是fo者过十万的著名人物,如果只是发一条“今天吃饱了”的微博,虽然观者众,但这种信息往往会被过滤掉,不会有大的影响力,更不会有人无聊到把这条微博进行转推。
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

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人们提供了分享信息、获取新闻、表达思想和交流互动的平台。
新浪微博作为中国最早推出的微博平台之一,其发展历程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研究新浪微博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其在中国社交媒体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新浪微博的起源与初期发展新浪微博于2009年推出,上线之初仅是一个简单的微博服务平台。
在微博平台推出之前,人们主要通过博客或论坛来分享信息和交流互动。
然而,这些传统平台的信息传播速度较慢,难以满足人们对实时信息的需求。
新浪微博的推出填补了这一空白,其轻便快捷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
新浪微博在初期发展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对微博这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形式还缺乏认知,用户接纳度较低。
其次,早期的新浪微博功能单一,缺乏个性化定制的特点,同质化程度较高。
最后,新浪微博在安全和隐私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限制了其用户规模的扩大。
二、新浪微博的关键转折点新浪微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关键转折点,这些转折点对新浪微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增加个性化功能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新浪微博在初期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个性化功能。
用户可以自定义主题、设置头像和背景图片等,从而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
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还促进了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 引入明星和机构账号为了扩大用户基础和提高平台影响力,新浪微博积极引入明星和机构账号。
明星账号以明星本人或其团队的名义发布内容,从而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这些明星账号的出现不仅带动了粉丝经济的兴起,还为平台带来了更多的用户和流量。
3. 推出广告和付费服务为了实现商业化运作,新浪微博在发展过程中推出了广告和付费服务。
这些服务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推广和变现渠道。
广告和付费服务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平台的收入来源,还促进了新浪微博的快速发展。
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

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一、概述新浪,作为中国社交媒体市场的重要角色,自2009年的问世以来,已成为数亿网民获取资讯、分享生活、交流想法的重要平台。
其简洁的操作界面和便捷的信息传播机制,让它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并持续对中国社会网络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新浪的发展历程2009年,新浪正式上线,立刻获得了巨大的和用户反馈。
凭借新浪的简洁设计、实时信息和开放平台,它迅速成为中国社交网络市场的重要角色。
2010年,新浪推出了一系列API开放平台,允许第三方开发者为创建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其社交功能。
2011年,新浪开始进入商业化进程,推出了广告平台。
同时,也针对企业和个人用户推出了会员服务,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和功能。
2012年,新浪进一步发展移动端,推出了新浪手机客户端,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使用。
三、新浪的影响新浪对中国社会和网络媒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
通过和推荐机制,用户可以轻松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各类信息。
其次,新浪也成为了公众舆论的重要平台。
用户们可以在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这些观点和看法又能够迅速地传播出去,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四、新浪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浪也将会持续发展和创新。
在未来的发展中,新浪可能会进一步优化推荐算法,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服务;也可能进一步开放更多的API接口,让第三方开发者有更多的创新空间;还可能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寻找更加可持续的盈利途径。
同时,随着5G、AI、VR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浪也将会与这些技术进行更深入的融合,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和新颖的使用体验。
例如,利用AI技术进行更精准的信息推荐,或者利用VR技术提供更沉浸式的社交环境。
五、结论总的来说,新浪作为中国社交媒体市场的重要角色,它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
无论是已有的发展成就,还是对未来技术的探索和期待,都让我们对新浪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广东省气象官方微博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第 3期
朱平 等 : 广东省气象官方微博服务 的实践 与探 索
6 5
性。
式, 加强 信 息 安 全 保 障 , 例如 , “ 广 东 天气 ” 微 博 遵循 编 发分 离 原 则 , 采 用 双 岗 合 作发 布方 式 , 将 采 编 团队和发 布 团 队分 离 。另外 O品牌化 、 风格
一
致化 , 给公众 以权威 形象 , 凝 聚影 响力 , 提 高关
注度 ; “ 各地特色服务” 是 指 各 地 气 象 局 根 据 当 地 实际业 务情况 和特 色产 品开展 本 地服 务工 作 , 突出 当地 产 品内容 , 满 足 当地公 众需 求 。根 据该 思路, 广 东省气 象局按 部就 班地 开展 了系列 建设 工作。 2 0 1 1 年 3月 , 省级 微 博 “ 广东天气” 在新浪、 腾讯平 台实名上线 ; 2 0 1 1 年 9月 , 完成 市级微博 统
中图分类号 :P 4 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7—6 1 9 0 ( 2 0 1 3 ) 0 3— 0 0 6 4— 0 4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 、 传播 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以 1 4 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 息, 实 现 即时分 享 。广 东 省气 象 部 门 按 照 “ 高 度
服务时, “ 广东天气” 微博适时开展话题 、 调查等
互动活 动 。 该 定位 既考 虑 了微 博平 台快 速传 播 、 快捷 分
广东省气象官方微博宣传推广方式主要有 : 强强联合 、 利用 门户资源 ; 强化本地、 辅以网络推
手; 加 强互 动 、 适 时开 展 活动 ; 突 出 内容 , 语 言 风
第3 5卷第 3期
2 0 1 3年 6月
浅谈微博发展趋势和社会效益

浅谈微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效益摘要微博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发表即时信息的平台,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格局,时效性和随意性满足了现代人们信息传播的需求,凭借其显著的平民化与创新性信息交互方式,产生着核裂变的传播效果。
在带给传统媒体冲击力的同时,也影响着的网络发展趋势,同时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
本文通过对微博的媒介特性以及微博用户群体类别和用户心理需求的分析,阐述了微博时代带给社会的影响,同时对微博中值得反思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微博公益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微博可以健康的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微博;媒介特性;用户分析;舆论监督功能;社会作用微博作为新潮的网络工具,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微博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即时信息的大爆发,它的兴起给既到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带给社会正面效益的同时,也到来了负面的影响,正确合理的运用微博的社会推动效应,带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微博的社会效益(一)网络问政的最新沟通渠道2021年两会召开,微博成为代表委员听取民声最快捷的途径,微博短平快的传播优势掀起了微博问政的热潮,对于代表们来说,这是与民众最直接、最快捷的沟通渠道,除了可以听取网民的意见外,还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权威信对政府责任意识和公信力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很多政府部门已经在新浪微博注册,根据2021年一月底的数据,已经有131个政府部门入户新浪,注册部门以交通部门和公安部门最多,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以及群体事件以及与民生相关的事件处理可以及时的发布信息,尊重了公民的知情权。
同时也推进政务公开,加快了我国民主化的进程,对政府的健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品牌的口碑营销平台微博发展速度迅猛,他的发展市场不光是引起四大门户网站的激烈竞争,大量的传统企业也从中看到了新的营销主阵地。
目前,已经有诺基亚、百事、伊利等数17个行业百家企业和品牌进入新浪微博,发起微博品牌营销的攻势。
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自其诞生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让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变得更为迅速和便捷,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信息传播模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微博的历史发展、当前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微博的本质和影响,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我们将从微博的起源开始,逐步解析其发展历程,揭示其背后的技术和社会推动力。
我们也将关注微博的当前现状,包括其用户规模、内容类型、商业模式等方面。
我们将展望微博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它如何适应和引领未来的社交媒体发展潮流。
二、微博的历史发展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种允许用户发布简短文本信息的社交媒体平台。
自其诞生以来,微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体形式。
微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Twitter在美国上线,标志着微博时代的开始。
Twitter以其独特的短文本形式和快速的信息传播速度迅速赢得了用户的喜爱。
随后,微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各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平台。
在中国,微博的发展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2009年,新浪微博正式上线,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微博平台之一。
随后,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平台也相继上线,形成了微博市场的竞争格局。
在这些平台的推动下,微博在中国迅速普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体形式。
在微博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值得一提。
首先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Twitter的广泛应用使得微博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现。
其次是2010年,新浪微博推出了“话题”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些功能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微博的社交属性,使得微博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微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浪微博服务治理框架

SID
PSID Annotation
span ID,调用链中的一个节点,从请求开始到请求结束,生成方式同ReqID。
Caller spanID 该调用节点的类别,有API client/API server/RPC Client/RPC Server/其他中间件定 义 接口名称 开始时间和请求时间
Service Name Start/Process Time
服务化框架
监控平台
监控指标UI呈现 报警子系统 流量切换 服务治理平台 服务扩容 服务发布
RPC 数据聚合平台 Motan Registry 上报 资源日志 Push Motan Client
Cache Service … Config Server
上报
接口日志
上报 RPC日志
Push
Client
调用链标准化日志
ReqID SID PSID Annotation Service Name InterfaceNa me Start Time Process time Node IP 16位UUID RPC Node IP
Field ReqID
Description 请求序列号,在调用链入口生成,考虑使用节点IP地址+IDC机房编码+序列号生 成
10.5.2.1 IDC1: Motan Registry IDC2: 10.6.2.1 10.6.2.2 10.6.2.1 10.5.2.1 10.5.2.2 Push Motan Client 切换后数据流 10.5.2.1
10.6.2.1
问题:基于IDC的流量切换策略是否够用?是否需要增加按20/80比例的流量分发策略?
微博平台服务化框架
卫向军
我国政务微博的实践模式及发展路径

Practice Modes and Development Routes of Chinese
Government Microblogs
作者: 姜秀敏[1];陈华燕[1]
作者机构: [1]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出版物刊名: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4-6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微博;政务微博;公共服务
摘要:政务微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新模式。
我国政务微博在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三种模式,未来发展应注重普及正确的运营理念,提高公务人员的新媒体素质,明确规定各类政务微博的功能,建立合理完善的政务微博开通、认证、组织管理、信息发布制度,形成科学的运营体系和管理队伍,统一政务微博的信息浏览平台,整合线上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协同社会管理,建立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