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精心整理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德行第一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⑥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译文」官府去。
2.「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
已复:竟然。
「译文」周子居(周乘)经常说:“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3.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e】③;诣【yi】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
”「注释」①郭林宗:郭太,字林宗,东汉末年太学生领袖。
②造:拜访。
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末年贤人。
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比喻停留的时间短暂。
轨:车辙。
鸾:鸾铃,此指马车。
轭:套在牲4.「注释」峭壁耸立,水位落差大。
传说鱼游到此处,能跳过去即可成龙。
「译文」李元礼(李膺)风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视甚高。
以弘扬儒教,正定天下是非为己任。
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元礼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
5.李元礼(李鹰)尝叹荀淑、钟浩①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②。
”「注释」①荀淑:字季和,东汉人。
钟皓:字季明,东汉人,归隐后收徒达千人。
②清识:高明的见识。
尚:超越。
至德:大德,高尚的品德。
师:动词,指可为人师表。
「译文」李元礼曾经赞扬荀淑、钟浩二人说:“淑见识卓越,别人很难超过。
钟浩道德高尚,足以为人师表。
”6.陈太丘诣荀朗陵①,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②,长文尚小③,载着车中。
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④,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有道德的贤人)东行。
”「注释」上奏说:7.「注释」荷:②阿(ē):山脚。
③沾:浸润。
「译文」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
文言文十二则全部翻译

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二、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出谋划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三、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四、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五、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六、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七、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八、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常常忧愁。
”九、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严寒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十、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十一、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不用命令也能行动;自身品行不正,即使命令也无法遵守。
”十二、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不改正,这就是真正的错误。
”。
世说新语翻译及原文

世说新语翻译及原文世说新语10篇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寔(东汉时期官员、名士)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约定中午出发,到了中午,朋友没有来,陈寔于是独自出行了,走之后,朋友才赶到。
当时陈寔的儿子元方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来客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不见您来,已经走了。
”那位朋友非常生气,说:“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扔下别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家父约定中午走,到了中午还不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
”那位朋友听了十分惭愧,就下车来招呼他,元方掉头回家去,连看也不看一眼。
2、原文:夏侯泰初与广陵陈本善。
本与玄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行还,径入,至堂户。
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杂。
”译文:夏侯泰初(即夏侯玄)和广陵郡人陈本是好朋友。
一次,陈本和夏侯玄在陈母面前喝酒,陈本的弟弟陈骞从外面回来,径自进入厅堂之内。
夏侯玄于是站起身来说:“可以与人以礼相交,不可以违礼杂处。
”3、原文: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峙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
”还,问何如,答云:“皇太子圣质如初。
”译文:和峤(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被晋武帝司马炎所器重,司马炎曾对和峤说:“太子近来似乎有所长进了,你可以去看看。
”和峤回来后,武帝问他怎么样,和峤回答说:“太子的资质同以前一样。
”4、原文:山公大儿着短帢,车中倚。
武帝欲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儿不肯行。
时论乃云胜山公。
译文:山涛的大儿子山允戴着一顶便帽,靠在车边。
晋武帝想召见他,山涛不敢替他推辞,就出来问儿子的意见,他儿子不肯去。
世说新语原文翻译

世说新语1、《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是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刚刚到。
儿子元方当时才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时,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更没有礼貌的事。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就径直走入家门。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潼关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清代·谭嗣同《潼关》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注释潼(tóng)关:关名。
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终古:自古以来。
簇(cù):丛聚。
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束:约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
赏析此诗打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明;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原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打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原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那矫健的原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
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原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
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
在前面那种状态下,诗人极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分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欢迎查看!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典故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文言短文100篇 原文及翻译 初中 语文 精品

文言短文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一些,并且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了照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
”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及不上您的美丽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观察他,自认为(自己的样貌)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
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畏惧我;客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在国家中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
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奖赏;上书劝诫我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授予下等的奖赏。
”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齐国朝拜。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
(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注释(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后又事宣王。
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纳:接受。
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昳(yì)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朝:早晨。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孰:谁,什么。
孰与:连用表示比较。
(7)君美甚:您美极了。
(8)及: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前置用法。
(10)复:又。
(11)妾: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
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如。
(15)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
孰,通“熟”(shú),仔细。
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不如。
(17)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
暮,夜晚。
寝,躺,卧。
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
(18)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美,赞美。
(19)朝:朝见。
威王:即齐威王。
私:动词,偏爱。
(20)诚:确实。
知:知道。
(21)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2)齐地方千里: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之内。
方: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