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分析语段巧作议论-高考议论文写作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与思考

合集下载

试析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议论文写作策略

试析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议论文写作策略

试析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议论文写作策略议论文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议论文写作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清晰的思维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优秀的议论文范例,让他们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逻辑结构。

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时,带领学生剖析文中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如何通过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从而引出“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严谨的逻辑对于议论文的重要性。

其次,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活动。

针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科技发展是否使人更孤独”“高中生应不应该带手机进校园”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互相辩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迅速组织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观点,同时还要回应他人的质疑和反驳,这无疑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

当面对一个论题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比如从个人、社会、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

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时事新闻。

如今,信息传播迅速,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发生。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对热点新闻进行讨论和分析,让他们了解社会动态,同时思考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比如,对于“垃圾分类”这一热点话题,学生可以从环保意识、政策法规、公民素质等方面进行思考,并将其作为写作素材积累下来。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经典著作、名人传记、优秀报刊杂志等。

阅读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让他们学习到优秀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例如,读《论语》可以领略孔子的智慧和思想;读《苏东坡传》能够感受苏轼的豁达与坚韧。

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及范文赏析

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及范文赏析

高考议论文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形式,其考点一般都是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能否写出一篇有说服力和逻辑性的高考议论文,对于考生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高考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并对部分范文进行分析和赏析。

一、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1.明确观点高考议论文一般都存在观点的争议,在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观点,并在结构中突出表达。

在明确观点方面,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整理好自己的观念:高考议论文写作需要总结并理清自己的观念和经验,梳理成自己的思路。

(2)发掘核心观念:在文章中,需要通过突出核心观念内容,使其成为整篇文章的论点,进而强化文章的说服力。

(3)确立理论依据:写作需要在现实情况中发挥自己的判断和识别能力,常常需要依据某种理论或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合理论证合理的论证是高考议论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能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其中要点包括:(1)论述全面:高考议论文通常讨论的都是一个问题,在论证方面需要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深入剖析问题的方方面面,让人们了解到有效的信息。

(2)科学处理:在处理论证材料时,需要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具体操作包括列提纲、排理中心、归纳类别等。

(3)示范举例:写作中需要警惕例证的刻意选用,选择的事例并不能代表整个问题的情况。

3.运用语言高考议论文语言书写要准确、简明、通俗易懂,具体方法包括:(1)简洁突出:文章中不要使用过多无关的修辞和较长的句子,应用简洁、强有力的语言突出自己的论点,同时注意语言的连贯性。

(2)注意表述方式:文章中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防止出现过于专业化的术语,更应注意语气的表达方式,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3)注意用词准确性:高考议论文写作要注重实际应用,选择相应的术语或词语,同时注意词汇的准确性、确切性。

二、高考议论文范文赏析1.范文一:女子“摸打怪”视频事件的看法这篇文章谈论了“摸打怪”事件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讲述了女子涉事的反省和道歉,同时表达了社会公正和女性的保护意识。

浅析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人教版高二教学论文)

浅析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人教版高二教学论文)

浅析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人教版高二教学论文)引言:关于议论文写作是中学生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平时已积累了不少作文素材,练笔文章也写了不少,但到了考场,绞尽脑汁,还是写不出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的议论文来。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文字基本功的不过关,更重要的是,根本毫无思绪可言。

本文试图从理清思路、考场模式方面来探讨并改进和加强中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浅析、思路、模式。

一、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是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

一段完整的议论文必须含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必须正确、鲜明;论据必须确凿、典型、恰当,有说服力,必须与论点之间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论证的结构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训练点滴,理顺思路:(一)、明确要求,确立论点。

(1)认知源头:议论文中的论点是指作者提出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进而表明自己对所提问题的观点、主张、看法和见解。

简单说,就是要表明作者对这一客观事物的态度。

我们知道,阅读是一个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构思的中心环节是提炼文章的主题。

而文章的主题不是主观臆想的,是通过把现实生活的材料所蕴涵着的思想意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开掘出来的。

文章的构思首先是要吃透题材内容,而题材内容又来自于生活素材。

因此,构思首先是理解生活。

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分出主次、真伪,进而深化主题。

那么写作中对论点的要求就是:正确、鲜明、新颖(即文章的论点要出新、出奇),这样,才能达到使所写文章具有新意、吸引力。

(2)思维技法:我们知晓了论点的如何确立之后,就该考虑考虑如何样提出这些中心论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只列举常见形式:论点型,即开宗明义,文章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开门见上,让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的观点、主张、态度,不做半点掩饰,给人一种简洁、明朗的感觉。

一开篇在七八十字左右,必须把看法“是什么”揭示出来,务必直截了当,简洁明快,以收“观点鲜明”的效果。

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

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

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摘要: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承受积极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开展的需要。

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现状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

本文就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分析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四种途径。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中生进展思辨能力训练的极好途径。

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上下,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

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是不知什么是议论文。

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

即便逼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

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格式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缺乏,或论证不力,或构造。

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主要从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总结如下:1、不知如何论述。

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

用俗话说,这是没有找到论述的"窍门"。

实际上,对某一问题进展论述,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

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即分别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如何"的问题。

如写《诚信》,就可以写什么是诚信,如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

2、不会论证分析。

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详细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

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

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文章就完毕了。

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

总之一句话,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水油别离,毫无论味。

无非就是观点加材料的叠加。

高中语文_议论文作文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议论文作文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议论文写作已经有过练习了,但任然有一定的困难,必定他们在初中练习的文体几乎都是记叙文,对于进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的议论文写作整体概念不强。

理论有了,往往实践起来往往把事例论据当成记叙文来写,一是不会用简练的语句表达,二是为了凑够字数。

同时学习任务繁重,学生没有闲暇时间阅读书籍,积累素材,因此作文事例陈旧。

而高考作文考察中,议论文又是主流文体,所以在高三专题训练中教学的重点设定为:议论文的论据是否可以有效论证论点。

高三的学生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本堂课设计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在相互的阅读中,发掘关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根据自己“独特的体验”分析整合文章的优缺点,然后“合作”讨论“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探究出学生以“细节”为话题写的议论文的优缺点,并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再探讨。

课标“表达与交流”部分提到“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

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所以本次作文讲评由学生进行点评提升他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作文讲评课,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在教与学中的“思考--领悟--发现--合作--表达”能力。

效果分析一、学生掌握议论文的论据有效论证论点的方法。

二、高三的学生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本堂课设计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在相互的阅读中,发掘关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根据自己“独特的体验”分析整合文章的优缺点,然后“合作”讨论“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探究出学生以“细节”为话题写的议论文的优缺点,并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再探讨。

课标“表达与交流”部分提到“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

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所以本次作文讲评由学生进行点评提升他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浅析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初探

浅析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初探

浅析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初探【摘要】议论文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教学议论文时应该注意教学方式和方法,耐心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和含义,从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能力高中语文写作中最常见的作文类型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

其中,议论文在写作中最为常见,也是平时语文考试和高考中出现最多的作文类型。

如何写好议论文不仅关系语文学习成绩提升,更关系高中生以后发展。

教师在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必须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在高中写作训练中,议论文写作一直是学生们写作的薄弱环节,而议论文写作教学也是教师们犯怵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写作教学的应试性使学生兴趣不浓厚。

语文教学中虽然逐渐开始了个性化教学,但是对于写作这一方面来说,写作教学的应试性还是难以改变,这使得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

在高中三年的写作学习中,学生的态度敷衍,提不起兴趣,对写作往往避而远之,对写作的认知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

2、学生表达能力不足,文体意识淡漠。

议论文是阐述观点、论证观点的文章,但是很多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往往会穿插较多的记事抒情的文字,冲淡了议论文严谨的写作模式,文体不明确,写作思路混乱。

3、重视成篇写作训练,忽略片段写作。

对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部分学生不厌其烦地一篇篇写来,试图通过如此写作训练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从某方面来说,多写固然能提高写作水平,但忽略片段写作,这种提高就显得微乎其微。

毕竟,整篇作文是由几个片段构成,不重视片段写作,整篇作文又会好到哪里去呢?对议论文写作来说,片段写作亦很重要,就像某些老师说的那样,开端要好,结尾要好,中间也要好。

按照这种说法,有的学生觉得写作太难了,因而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这是要不得的。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问题及指导对策探析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问题及指导对策探析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问题及指导对策探析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整改深化,语文写作内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其中,议论文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在写作在中所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是由于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正确,导致学生在进行日常议论文写作的时候存在着各种问题如论点不够清晰,论证不够准确,论述过程不够周密等问题,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议论文写作水平。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整改建议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事业工作者提供有效帮助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问题;探析策略一、引言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包含着逻辑思考、问题推理和实践证明等三个重要内容。

在这三个重要内容中,通过对论点进行阐述证明,得到最后的观点,所以其在日常的生活中被人们使用的效率较广,也是一种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写作手法。

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推理能力关系着议论文质量的高低好坏。

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二、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法的不正确在传统的语文议论文知识教学中,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法,将各种“万能”的文章事例拿来讲述,或者直接让学生背诵,这就对学生而言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兴趣,只是为了考试中的分数而开展学习,不利于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精华的掌握,对学生今后的形成的语文综合素质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

更有一部分教师只是对议论文中的得分点和失分点进行了重点讲解,对其中所包含的语文知识技巧没有展开教学讲述,对学生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呆板麻木的对这些得失分进行钻研,久而久之就无法让学生在语文议论文课堂中学到相关的知识和兴趣,更加使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下降,导致后期抄袭等一系列不良好行为。

1.教材选取的不完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工具只有一本教科书和辅助教材,所包含议论文的知识面狭小,又没有长期对外进行交流学习,导致教师知识面窄。

关于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一些思考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到底作文课要怎么上?也一直困扰着我们,尤其是从必修三开始,要求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

这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题。

毕竟记叙文的写作学习了很多年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的也都是记叙文或者是抒情性散文,这类文章他们很拿手,也能写的很好,往往都会有精品出现。

可是议论文的写作却是问题多多。

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议论文的写作理论知之甚少,尤其在寻找中心论点时有些盲目,有一些直接给出的作文题目都不能很好的抓住中心来论述,或者就是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广度。

致使议论文的写作成为一个难点,也直接影响到了作文课的教学效果,到底在课堂上对学生怎样指导?对于理论知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授?值得我们去好好思索一下。

在我看来,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反映写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即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因而,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是学生写议论文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比如在必修三的第一个表达交流中,要求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也就是对材料或者话题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要求要有针对性,准确,深刻,新颖。

可是学生在所给的材料的把握上往往只求标新立异,甚至出现偏离材料的观点,使文章从一开始就误入歧途了。

如命题作文《一步与一生》,学生都能谈及人生的一步对一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走好了这一步会让以后的人生受益无穷,如果走不好那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但是在行文中却与自己的思想相差千里,谈及坚持、拼搏等品质对于人的影响,使得文章走向失败。

其实议论文写什么不是指在选材范围上画框定调,而是唤醒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主动去体悟生活中的情感,从书本以及生活中广泛的汲取精神营养。

我认为这一过程主要是指充实自我、提升自我认识的四个对话:①与自己的对话。

认识真实的自我,从内心深处愿意去展示一个丰富的、有意义的自我的世界;②与自然的对话。

将自己的心灵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眼去观察,用心去倾听,用情感去体验自然赋予的灵动的美感;③与社会的对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语段,巧作议论-高考议论文写作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与思考高考作文学生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三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相较之下,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较为薄弱,得分常在平均分上下徘徊,少有出彩文。

议论文写作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历年的高考议论文学生反映出的诸多问题是:文体意识不强,论据陈旧奇缺,以叙代议,论点与论据不统一……但尤以“以叙代议”为最。

常常是给我一个观点,我立刻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甚至四五个例子,于是,就得到某结论了。

就譬如要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 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其实这充其量只是写成了证明文,而不是议论文。

那么,怎样突破学生“以叙代议”这一难点,变“证明文”为“议论文”呢?我想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就例说理。

因为议论文实则是“论证文”,即既要“论”,又要“证”。

如果你“不论”,那岂能达到“证”?单纯的举例,那只是罗列论据,而绝非“论”;没有“论”,而直接进入了“证”,读者又怎么会服你的“理”呢?讲理总要人心服口服才行呀。

就如上例“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这里“ABC有创新精神”与“我们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因为读者至少会问:创新精神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需要创新精神呢?所以,在这里,你就有必要在你的“举例”与要证明的“观点”之间搭建起一条说理的桥梁,也就是变“单纯的举例”为“就例说理”。

如此“论”了之后,才能达到“证”的目的。

所以,让学生学会“论”的技巧,即写好“析例语段”,是提高学生议论文说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但是,通常我们的老师在教写“析例语段”时,往往大讲特讲其具体说理方法的定义,如“反证法”,“对比法”“归谬法”等,结果学生仅仅停留在对“说理方法”的理论感知上,而写作时还是不会就例子展开深入的议论。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位思考呢?即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由教师的教的角度转化为学生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设计教法,或许效果就不一样了。

我们知道,写作时,学生对自己所举的例子是选择过的,熟知的。

那么要让他对例子“议”出个所以然,来为论点服务,我想有效的做法是引导他仔细分析例子的内容,找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展开相应的议论。

这样,就把抽象的“说理分析”化解为学生对熟知语段的解读分析了。

如此,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理可说了。

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那么,不同性质的语段,该作怎样的分析说理呢?下面举例说明之。

其一,对陈述原因或结果的叙例语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作结果或原因的探究说理分析。

也即运用“因果分析法”,进行“因果对举”。

例如语段①(高二学生习作):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

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

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的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经指导后,学生改文如下: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处添加的分析文字,针对每个事例分别作了原因探究,并构成排比句,不但揭示了人物在磨难中作出非凡成就的原因;而且因为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力度,气势充沛,这样,就使结句的论点顺利成章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添加因果分析的议论文字时,最好用上导引词“之所以、是因为、为什么”等,如此,不但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更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

其二、对陈述事物或现象的叙例语段,我们可以从事物或现象的反面假设分析之,并推出假设条件下的结论,从而来证明论点的正确与荒谬。

也即运用“假设分析法”。

例如语段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

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

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 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

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

但说理是可否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那么,我们不妨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即如果达.芬奇从师阶段没有打下扎实的画画基础,那他会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样,不就从反面证明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这一论点吗?经过如此的一假设,说理显然深入了许多。

添加假设议论如下:【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

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这一改文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

值得注意的是,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时,应从例子的反面进行假设,并用上导引词“如果”、“譬如”、“若”等提醒读者。

其三、对事物或现象有所褒贬的叙例语段,应引导学生运用辨证思维,用“发展的、联系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去重新审视,进行辨证分析。

这样可使说理全面、深刻,而避免片面地、孤立地、绝对地看问题。

例如语段③:杭州的西子湖畔的岳飞墓前,跪着四具白铁铸的人像,那是南宋的卖国投降派秦桧、王氏、万俟和张俊等四人。

游人来到这里,总要在跪像前吐唾液甚至甩鼻涕、撒尿来表示对*臣的强烈憎恨。

这一语段表达的是游人对卖国投降派秦桧等人表示憎恨之情的方式,属对事物的“贬”。

那么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法中“一分为二”的观点,对游人“贬”的情感、“贬”的方式、“贬”的效果重新审视,然后得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引申分析如下:【唾面,是古人鄙视、蔑视的侮辱性举动。

对几个遗臭万年的坏人表示鄙视蔑视也是无可非议的。

但从另一角度讲,在一般情况下,唾面不一定要吐口水,更不用说吐痰、甩鼻涕、撒尿,只要象小说和戏里“哗啦一声”就可以了。

而西湖游人的唾面也太过分了,超过了限度,这就不但有碍观瞻,也有碍精神文明了。

所以,人即使是要表示正当的感情,也应当注意一下精神文明】。

这段追加的议论文字对游人的憎恨表达方式作了辨证的“一分为二一”的分析:先肯定了游人“贬”的情感是可以理解、无可非议的;然后用一“但”字引领,对游人“贬”的方式作了否定,因为有碍精神文明;最后又对游人“贬”的效果谈了自己的看法——用文明的方式也可达到表表示憎恨的目的。

这样既达到了证明论点(人即使是要表示正当的感情,也应当注意一下精神文明)的目的,又使说理全面,客观,使人信服。

运用辨证分析时,要注意用“发展的、联系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问题,避免绝对,片面;导引词的运用也应注意兼顾两面,例如“诚然……但是……”、“是的……可……”、“我们姑且承认……,但从另一角度看……”等。

其四、对于事例和结果间跳跃性大的叙例语段;或内涵丰富、可多角度阐释的叙例语段,我们可引导学生作解说分析。

前者是让读者明了你的事例和结果的关联;后者是让读者明了你强调的是哪一角度。

例如语段④(高二学生习作):人生中的曙光从来都是历经颠簸与坎坷之后才赫然闪现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屡屡失意而心灰意懒的年青人邂逅一位山寺老僧。

老僧用名贵龙井招待之。

但老僧冲泡的第一杯绿茶,年轻人饮后觉无一丝香味;待第二次冲泡后,才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荡漾开来;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

年轻人满载而归。

从此奋发向上。

上述语段中年轻人的“喝茶”行为与其最后“满载而归,奋发向上”的结果,语意上有较大的跳跃。

年轻人“喝的是茶”,但为什么会“满载而归,奋发向上”?这中间年轻人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而这心理活动我们如果能填补解说出来,不但文气贯通了,而且年轻人从消沉到发奋的原因也揭示出来了。

这样,“理”就透了,读者也就“信服”了。

改文如下:……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

【闻着龙井的醉人浓香,年轻人心灵澄澈起来了:原来,茶香是来自于沸水的一次次“冲泡”;茶越香醇,“冲泡”次数就须越多,如此,方可将茶之精髓一点点滤出。

那么,人生的曙光,不也要经一次次的“冲泡”才能陡现吗?要想曙光越璀璨,“冲泡”的次数不也就须越多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也!原来,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冲泡的历练啊!于是年轻人的郁积的愁眉舒展了,自信、坚毅重现脸上】,从此奋发向上。

“【】”处补充的解说分析文字表达了二层意思:第一层,茶香的原因:即茶香是来自于沸水的一次次“冲泡”,“冲泡”次数越多,茶越香醇;第二层,人生的历练与泡茶的关联: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冲泡“的历练,历练越多,人生的曙光越璀璨。

这样就揭示了年轻人奋发向上的原因。

如此,“理”透了,“文”也通了。

所以,这里的解说性分析文字必不可少。

那么对于内涵丰富、可多角度阐释的叙例语段,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论点证明的需要,而强调相应的某一方面。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小马过河”,是个典型的多角度的事例。

仅从对象分析,就有“小马、马妈妈、牛大伯小松鼠三个角度。

所以,对于这样的事例,一定要用解说性文字让读者明白你要强调的是哪个角度例如此例,倘证明的是有关“实践“的观点,那么,就应该从“小马的角度”去解说分析——原来万事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千万不能听他人一说,就贸然作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