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一.运动疗法的禁忌证?

对需要选用运动疗法的患者要注意行身体检查,有如下禁忌证存在时,不宜施行运动疗法技术操作:

1.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

2.有明显的急性炎症存在,如体温超过38℃,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等。

3.全身情况不佳、脏器功能失代偿期,如:

(1)脉搏加快,安静时脉搏大于100次/分。

(2)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明显,舒张压高于120mHg(16kPa),或出现低血压休克者。

(3)有明显心力衰竭表现: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水、腹水等。

(4)严重心律失常。

(5)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

4.休克、神志不清或有明显精神症状、不合作者。

5.运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者。

6.有大出血倾向者。

7.运动器官损伤未作妥善处理者。

8.身体衰弱,难以承受训练者。

9.患有静脉血栓,运动有可能脱落者。

10.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者。

11.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

二.运动疗法的工作原则?

1.因人而宜。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主动参与。

5.全面锻炼。

三.运动疗法适用对象?(一)神经系统疾病

1.脑卒中

2.颅脑外伤

3.脑肿瘤术后

4.小儿脑瘫

5.脊髓损伤

6.周围神经疾患

7.帕金森病

8.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9.脊髓灰质炎

10.多发性硬化症

(二)骨科疾病

1.骨折和脱位

2.截肢和假肢

3.关节炎

4肩周炎

6.颈椎病

7.全髋、膝人工关节置换

(三)内脏器官疾病1.急性心机梗死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糖尿病

4.高血压病

5.胸腔疾病术后

(四)肌肉系统疾病

(五)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及其他障碍

1.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

2.烧伤

运动疗法专业技术学重点

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 PT):应用力、电、光、声、水、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疾患的方法 物理因子治疗(理疗)的功效: 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运动疗法分类:常规运动疗法技术(关节活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平衡训练技术心肺功能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法 临床应用范围 ?神经系统:脑血管意外、脑瘫、脊髓损伤 ?运动系统:创伤、关节手术、关节炎、骨质疏松、肌营养不良,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 ?心肺系统: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肥胖 运动疗法禁忌症 ?绝对禁忌 –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持续发作的冠心病 ?安静时舒张压在 120mmHg以上者及收缩 压在180mmHg以上 ?重症的心律不齐 ?动脉瘤 –体位性低血压 –高热 –剧痛?相对禁忌 –运动时血压急剧升高者。 –心室室壁瘤 –心传导异常 –严重骨质疏松 常用运动方法 ? 1.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实施,多用于肢体肌肉瘫痪或肌力极弱时,能够预防挛缩和粘连,刺激本体感受器。 ? 2.主动辅助活动(助力活动):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的情况下,患者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适用于肌肉能够收缩但不足以对抗重力时,可增强肌力和改善肢体功能。 ? 3.主动活动:在既不施加外来辅助,又不给予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完成的动作,能够增强肌力,改善肢体功能,达到改善心肺功能和全身状况的目的。 ? 4.抗阻活动:在治疗师用手或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患者主动地进行对抗阻力的活动。 ? 5.牵张运动:用主动或被动的方法,对身体局部进行强力牵拉的活动,适用于软组织病变所致关节挛缩,可恢复或缓解肢体活动范围受限,减轻对局部组织的压迫。 ☆关节活动度评定 ?ROM: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测量工具:量角器,方盘测角计 ?肩关节、肘关节、桡尺关节、腕关节 ?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腕掌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脊柱 ?注意主动和被动ROM的差异 肌力评定 ?目的:判断有无肌力下降及肌力下降的程度与范围 ?器械检查:握力计,捏力计,拉力计,等速测力计 ?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定义:系根据受损肌肉或肌群功能,使病人处在不同受检位置,让其做一定动作,对动作分别给予助力和阻

儿童肥胖的运动疗法

儿童肥胖的运动疗法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一般认为,孩子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轻度肥胖,超过30%称为中度肥胖,超过50%称为重度肥胖。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为: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肥胖的孩子由于心脏和呼吸系统负担重,稍一活动就会引起心跳加快、呼吸困难,于是懒得活动,缺乏锻炼,容易生病。小儿时期的肥胖不仅会延续成为成人的肥胖症,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同时,肥胖的孩子由于体形不均称,动作不灵活,常常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和捉弄,容易发生 感和精神压抑,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变得孤僻,以致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多数肥胖儿童都是由于吃得过多、活动过少和 因素造成。所以肥胖儿童的治疗应以 控制为主,体育锻炼、心理治疗为辅,最后才考虑药物治疗。 饮食疗法:肥胖的孩子宜采用低热量、低脂肪、低糖、高蛋白的饮食原则。由于肥胖的孩子食欲好、食量大,因此应在保证营养的情况下,严格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提供适量的维生素、微量 和蛋白质。 一般认为,7~14岁的儿童,每天可供给热量为900~1200大卡。同时要放慢吃饭的速度,要“慢慢嚼、慢慢咽、慢慢进”。如果能在吃饭前先吃上一小碗蔬菜,饭后多吃些水果更好。蔬菜和水果供给的热量很少,维生素和矿物质较多,对于肥胖孩子的生长发育很有益。 食物的选择对于肥胖的孩子也很重要,如大豆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还可以降低中性脂肪,有利于减肥;大蒜、大葱、冬瓜、木耳、竹笋等食物都有利于减肥;食醋含有氨基酸,不但可以消耗体内脂肪,还可以促进糖、蛋白质等的新陈代谢,也有利减肥。 疗法:肥胖的孩子宜多活动、多锻炼、多劳动,少睡觉、少看电视、少休息。如每天要早起晚睡,清晨要跑步、做操,多参加家务劳动。有助于减肥的运动有游泳、骑自行车、体操、长跑等。 运动不仅可使脂肪细胞释放大量游离脂肪酸,使脂肪细胞的体积变小,还能消耗多余的糖,使其不转变为脂肪。必须指出,仅仅通过单一的运动方法来减肥是行不通的,因为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整天都在运动。 如果每天坚持半小时的激烈运动(如跳绳、跑步),而在其他的时候一有空

运动疗法试题

一、选择题 1、()开始,以神经生理学及神经发育学为特色的运动疗法,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甚至于延续至今。A.20世纪20 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2、下列不属于神经生理学疗法的是() A.运动再学习疗法B.PNF疗法C.Bobath疗法D.Brunnstrom疗法 3、关于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关系正确的是( b ) A.物理疗法就是运动疗法B.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种C.物理疗法是运动疗法的一种D.运动疗法是被动的物理疗法 4、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属何种运动方式()A.被动活动B.主动辅助活动C.主动活动D.抗阻活动 5、下列不属于运动疗法禁忌症的是() A.有明确的炎症存在B.身体极度衰弱C.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D.肱骨干骨折钢针固定" 6、1907年运动疗法被引入小儿麻痹后遗症瘫痪肢体的训练中,波士顿Lovett和他的助手Wright提出了徒手肌力检查法,后经许多专家多年实践和研讨,到()年基本确定了MMT,即徒手肌力检查法,延用至今。A.1921 B.1930 C.1940 D.1946 二、名词解释 1、物理疗法 2、运动疗法 3、被动活动 4、主动辅助活动 5、主动活动 6、抗阻活动 7、牵张活动 三、问答题1、运动疗法的总目标是什么 " 2、从临床使用角度出发,运动疗法如何分类 3、运动疗法的应用范围如何 4、运动疗法的禁忌症有哪些 5、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如何 6、常用的运动方法有哪些 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B 4、B 5、D 6、D 二、名词解释1、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 2、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部分,以徒手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3、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徒手或借助器械对患者进行的治疗活动,患者不能做主动活动。 4、主动辅助活动: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 5、主动活动:既不施加外来辅助,也不给予任何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自己主动完成的动作,是运动疗法中主要的活动方式。 6、抗阻活动:由治疗师用手或利用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抗阻力的活动。 7、牵张活动:用被动或主动的方法,对身体局部进行强力牵张的活动。被动牵张时,牵引力由治疗师或器械提供;主动牵张时,牵引力由拮抗肌群的收缩来提供。 三、问答题:1、运动疗法的总目标是什么运动疗法主要是通过运动的方法,治疗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个人的生活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从临床使用角度出发,运动疗法如何分类从临床使用出发,运动疗法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1)常规运动疗法技术主要包括: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增强肌肉耐力的运

肥胖症的研究综述

肥胖症的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的患病率日趋增加且愈发低龄化,成为全球流行病,其伴随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如何安全有效地防治肥胖症一直都是医学界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肥胖症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肥胖症;发病机理;防治进展;综述 肥胖是一种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重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够并发多种疾患的慢性病。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肥胖已成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2个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性四大医学社会问题[1]。 1 肥胖症的发病机理 1.1 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调研表明,单纯性肥胖有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发生率为40%~50%;父母双方均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发生率70%~80℅[2,3]。这种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因为父母的饮食、生活习惯将对其子女产生直接的影响。家系调查表明,人类肥胖症为多基因遗传。这类肥胖的遗传因素,赋予个体的是发病的易感性[4]。 目前已发现约有24种孟德尔遗传病以肥胖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9种、隐性遗传10种、X性染色体遗传5种,例如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和Prader-Willi综合征均有肥胖[5]。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展,已发现6种单基因突变肥胖症,分别是瘦素基因(OB)、瘦素受体基因、鸦片-黑素-促皮质素原(POMC)基因、激素原转换酶-1基因、黑皮素受体4基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r(PPAR-r)基因突变肥胖症[5]。现已证实,瘦素是由ob基因编码、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脂源性蛋白类激素,主要功能是通过影响食物摄人和能量消耗来调节体重。人类肥胖者对内源性瘦素抵抗,脂肪细胞OB核糖核酸(mRNA)表达增加,血清瘦素水平增加与体脂含量和分布密切相关[6]。 “节约基因”作为主要遗传基础,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节约基因学说”是指在食品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下,携带“节约基因”能够使人们把能量通过脂肪存储起来以备用,这样有利于能量的储存,但在生活富裕后,过量地表达“节约基因”使脂肪过多积聚,导致肥胖[7]。 2 肥胖症的防治进展

运动疗法概论

第1章运动疗法概论 1、概念 运动疗法(physical therapy)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技术中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他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各部功能的现状,利用生物力学的原理,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或康复治疗者的辅助操作所进行的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以促进患者各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 二、特点 (1)主动积极治疗 要求患者主动、资源的参加治疗的全过程,通过主动积极锻炼,以促进患者心理障碍和躯体障碍恢复。 (2)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 通过肌肉、关节活动达到局部器官的锻炼,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机制来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功能康复的目的。 (3)防病和治病相结合 能增强体力和免疫功能,可预防疾病和具体健身益寿的作用。 (4)简便易行 运动疗法可不受时间、地点、设备、器材等条件限制,简便、经济、易行。 3、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一)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运动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和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二)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以补偿丧失的功能。

(三)促进器官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 (四)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通过运动训练可保持和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 性和协调性。 (五)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功能,如促进糖代谢,增加骨组织对矿物质的吸收。 四、分类及临床应用 根据运动过程中用力的方式和程度,可将运动氛围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自主主动运动和抗阻主动运动,但后三种都有主动用力的形式,亦可大致划分为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两大类。 (一)被动运动 1.概念 由外力作用于人体某一部分所引起的动作称被动运动。一般用于维持正常或增大已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2.服务对象 (1)瘫痪(肌力0-1级) (2)关节功能性障碍 (3)需要保持关节活动范围但又不能或不宜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 3.注意事项 (1)明确治疗的目的及顺序 运动方向先做向心性后做离心性,常用于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运动顺序错那个肢体近端至远端,刺激神经和肌肉,有利于瘫痪患者的康复。 (2)舒适自然的体位 (3)运动饿肢体要自然放松 (4)用力应缓慢轻柔 (2) 主动运动 依靠患者自身的肌力进行运动的方法称主动运动,患者肌力在3级以上者,均可进行主动运动,单纯的主动运动一般不给予辅助、也不施

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一.运动疗法的禁忌证? 对需要选用运动疗法的患者要注意行身体检查,有如下禁忌证存在时,不宜施行运动疗法技术操作: 1.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 2.有明显的急性炎症存在,如体温超过38℃,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等。 3.全身情况不佳、脏器功能失代偿期,如: (1)脉搏加快,安静时脉搏大于100次/分。 (2)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明显,舒张压高于120mHg(16kPa),或出现低血压休克者。 (3)有明显心力衰竭表现: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水、腹水等。 (4)严重心律失常。 (5)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 4.休克、神志不清或有明显精神症状、不合作者。 5.运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者。 6.有大出血倾向者。 7.运动器官损伤未作妥善处理者。 8.身体衰弱,难以承受训练者。 9.患有静脉血栓,运动有可能脱落者。 10.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者。 11.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 二.运动疗法的工作原则? 1.因人而宜。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主动参与。 5.全面锻炼。 三.运动疗法适用对象?(一)神经系统疾病 1.脑卒中 2.颅脑外伤 3.脑肿瘤术后 4.小儿脑瘫 5.脊髓损伤 6.周围神经疾患 7.帕金森病 8.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9.脊髓灰质炎 10.多发性硬化症 (二)骨科疾病 1.骨折和脱位 2.截肢和假肢 3.关节炎 4肩周炎 6.颈椎病 7.全髋、膝人工关节置换 (三)内脏器官疾病1.急性心机梗死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糖尿病 4.高血压病 5.胸腔疾病术后 (四)肌肉系统疾病 (五)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及其他障碍 1.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 2.烧伤

运动疗法操作操作规范

运动疗法操作流程 运动疗法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运动疗法是针对某项疾病,具有明确医疗目的的一种主动性休闲运动,一种医疗方法。目前运动疗法已在国内外医疗界得到广泛采用,并是病人康复、治疗过程的一个重 要措施。 1)传统的运动疗法 这一大类包括主被动运动,等张、等长和等速收缩,这些方法其主要 治疗可归纳为 ①维持关节活动度; ②增强肌力; ③增强肌肉的耐力; ④加强肌肉协调能力; ⑤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对运动的耐力等 (2)神经生理疗法 神经生理疗法是以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研究出来的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后的运动功能障碍 适用范围: 1.运动器官伤病 骨和关节损伤及其后遗功能障碍、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腿痛、 脊柱畸形及扁平足等。

2.内脏器官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结核、矽肺、溃疡病、内脏(肾、胃)下垂、习惯性便秘、子宫位置不正、盆腔炎等。 3.代谢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 4.神经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创伤性、炎症性、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 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等。 5.各种手术 (四)运动疗法禁忌症 1.发热、全身状况严重、脏器功能丧失代偿期。 2.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血 管和神经干附近有金属异物等。 3.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时(但气功疗法可以考虑) <五>实施: 运动疗法的实施是通过制订运动处方来进行的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锻炼的一种形式。在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可以达到 健身或治疗的效果。 1.治疗性运动处方 2.预防性运动处方 处方包括: a.运动项目:根据体育运动参加者的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 b.运动强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

运动疗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应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称之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僵硬、可逆的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疼痛的一门康复治疗技术。 3.协调训练:是指恢复平稳、准确、高效的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即利用残存部分的感觉系统以及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促进随意运动的控制能力。 4.肌力指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5.肌肉耐力:指有关肌肉持续进行某项特定任务(作业)的能力,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收缩直到出现疲劳时已收缩了的总次数或所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6.平衡能力: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的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重新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就称为平衡能力。 二.非名词解释 制动 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一)消极: (1)心血管 血容量减少,心率增加,每搏量下降,血流速度减慢,血栓形成,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由卧位到直立位)。 (2)呼吸 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通气效率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增加 (3)肌肉骨骼 1.肌代谢障碍:在制动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肌蛋白的合成速度便开始下降。 2.肌萎缩 制动可造成废用性肌萎缩,以神经性瘫痪引起的肌萎缩最为明显。肌萎缩速度为非线性的,即制动早期肌萎缩最快,呈指数下降趋势。 快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超过慢肌纤维。 伸肌萎缩的程度要重于屈肌。 3.肌力下降 由于肌萎缩、支配肌运动的神经兴奋性下降、运动单元募集减少等因素,导致肌力下降。 肌力下降的速度要比肌萎缩的速度快。肌力下降和神经功能障碍又是造成步态不稳和运动协调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4.肌性挛缩 制动会导致肌膜的胶原纤维发生改变,使肌膜硬化、弹性下降。由于肌膜的限制作用,将会使整块肌丧失其伸展性,造成肌性挛缩。 5.骨代谢异常 骨钙负平衡,骨密度降低 (4)内分泌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雄激素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心钠素早期升高,后期下降;胰岛素和前胰岛素C肽分泌增高 (二)积极影响: 1.有助于减轻局部损伤的疼痛和肿胀,保证损伤组织的自然修复过程。 2.减少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生进一步损伤的危险。 2.降低组织和器官的能量消耗,以保护受损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肥胖症及运动保健

肥胖症与运动保健 一、肥胖症简介 (一)什么是肥胖症 肥胖症(obesity)是一组常见的、古老的代谢症群。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组织重量约占体重的15%~18%,女性约占20%~25%。随年龄增长,体脂所占比例相应增加。因体脂增加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大于24者称为肥胖症。 (二)肥胖症的分类 1、单纯性肥胖症 无明显的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根据发病年龄及脂肪组织病理又可为分两型: 1)体质型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 其特点为: 有肥胖家族史 自幼肥胖,一般出生后半岁左右开始,由于营养过度而肥胖直至成年。 脂肪呈全身性分布,脂肪细胞肥大且增生(增生即是细胞数目增多) 限制饮食和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疗效不明显 2)获得型肥胖症(成年起病型肥胖症) 其特点为: 起病于20~25岁,由于营养过度和遗传因素而肥胖 以四肢肥胖为主,脂肪细胞单纯肥大,但无明显的增生 饮食控制及运动的效果较好,对胰岛素敏感,经治疗可恢复正常 2、继发性肥胖症 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症,患者在原发病的基础上,表现为肥胖,而此时的肥胖症则是原发病的伴发症,按照起病病因,有下列六组:(1)下丘脑病 多种原因引起的下丘脑综合征,包括炎症后遗症、创伤、肿瘤和肉芽肿等均可引起肥胖症 (2)垂体病 见于轻度脑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瘤(尤其是嫌色细胞瘤)、空蝶鞍综合症 (3)胰岛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脂肪合成过度 ①,2型糖尿病早期 ②,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瘤) ③,功能性自发性低血糖症 (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一.运动疗法的禁忌证 对需要选用运动疗法的患者要注意行身体检查,有如下禁忌证存在时,不宜施行运动疗法技术操作: 1.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 2.有明显的急性炎症存在,如体温超过38℃,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等。 3.全身情况不佳、脏器功能失代偿期,如: (1)脉搏加快,安静时脉搏大于100次/分。 (2)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明显,舒张压高于120mHg(16kPa),或出现低血压休克者。 (3)有明显心力衰竭表现: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水、腹水等。 (4)严重心律失常。 (5)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 4.休克、神志不清或有明显精神症状、不合作者。 5.运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者。 6.有大出血倾向者。 7.运动器官损伤未作妥善处理者。 8.身体衰弱,难以承受训练者。 9.患有静脉血栓,运动有可能脱落者。 10.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者。 11.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 二.运动疗法的工作原则 1.因人而宜。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主动参与。 5.全面锻炼。 三.运动疗法适用对象(一)神经系统疾病 1.脑卒中 2.颅脑外伤 3.脑肿瘤术后 4.小儿脑瘫 5.脊髓损伤 6.周围神经疾患 7.帕金森病 8.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9.脊髓灰质炎 10.多发性硬化症 (二)骨科疾病 1.骨折和脱位 2.截肢和假肢 3.关节炎 4肩周炎 6.颈椎病 7.全髋、膝人工关节置换 (三)内脏器官疾病1.急性心机梗死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糖尿病 4.高血压病 5.胸腔疾病术后 (四)肌肉系统疾病 (五)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及其他障碍 1.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 2.烧伤

康复治疗方案内容训练目的禁忌注意事项精修订

康复治疗方案内容训练 目的禁忌注意事项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康复治疗诊疗方案 运动疗法:分为传统运动疗法和神经生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运动的方法,对身体的功能障碍和功能低下,起到预防、改善和恢复作用的一种特殊疗法。是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提高个人的活动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运动疗法的实施是通过制订运动处方来进行的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锻炼的一种形式。在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可以达到健身或治疗的效果。 运动疗法操作流程: 运动疗法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运动疗法是针对某项疾病,具有明确医疗目的的一种主动性休闲运动,一种医疗方法。目前运动疗法已在国内外医疗界得到广泛采用,并是病人康复、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措施。一、传统的运动疗法包括主被动运动,等张、等长和等速收缩。 主要治疗可归纳为: (1)维持关节活动度; (2)增强肌力; (3)增强肌肉的耐力; (4)加强肌肉协调能力; (5)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对运动的耐力等; 二、神经生理疗法 神经生理疗法是以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研究出来的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后的运动功能障碍。 适用范围: (1)运动器官伤病,骨和关节损伤及其后遗功能障碍、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腿痛、脊柱畸形及扁平足等。 (2)内脏器官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结核、矽肺、溃疡病、内脏(肾、胃)下垂、习惯性便秘、子宫位置不正、盆腔炎等。 (3)代谢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 (4)神经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创伤性、炎症性、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等。 (5)各种手术 运动疗法禁忌症 1. 发热、全身状况严重、脏器功能丧失代偿期。 2. 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血管和神经干附近有金属异物等。 3. 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时(但气功疗法可以考虑) 作业疗法:是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采用有目的的、有选择性的日常生活活动、娱乐活动、职业劳动和认知活动,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以维持、改善

肥胖症患者的康复.

教案 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常见疾病康复班级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授课顺序章节名称肥胖症患者的康复 教学目标掌握 1.肥胖症患者的诊断要点,康复问题。 2.肥胖症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 熟悉: 1.肥胖症的康复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肥胖症的康复评定。 2.肥胖症康复治疗方法。难点: 1.肥胖症的运动处方。 教学资源1.教材:《疾病康复》第2版张绍岚主编 2.参考书:《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3.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 评估反馈1.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判断本次课的课堂活动是否适用于该层次学生。 2.根据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和下堂课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作业1.简述肥胖症的诊断要点,康复问题。2.简述肥胖症的常用康复评定方法。 课后记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 病案导入,提出问题:什么疾病?功能障碍?怎么评定及治疗?(5min) 肥胖症的康复 一、概述(举例,讲解,15min) 1.基本概念:肥胖症、肥胖、肥胖病 2.分类 3.病因:过多摄入,消耗减少;运动不足;摄食行为异常;遗传;热量产生异常;内分泌因素;情绪因素 4.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依据体重质量指数(BMI)、腰围与臀围比以及通过视诊观察身体外形可确定肥胖 5.功能障碍 代谢功能障碍;心血管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其他 二、康复功能评定(举例,讲解,30min) 1、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2、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3、体脂测定:腰围和臀围比(WHR);皮脂厚度 4、肥胖度 三、康复治疗(举例,讲解,35min) 1.康复治疗目标 2.康复治疗原则:日常饮食热能调查;控制膳食总热量;限制糖类供应;限制脂肪;适量蛋白质供应;食用新鲜低糖水果、蔬菜和粗粮 3.治疗方法 (1)饮食疗法控制总热量和体重,限制甜食,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食物纤维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所占比例合理(2)运动疗法;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应强调运动锻炼的重要性 有氧运动+力量训练 (3)行为疗法(4)药物治疗 (5)外科治疗(6)中医康复治疗 (7)康复预防 小结:5min

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 一.运动疗法的禁忌证? 对需要选用运动疗法的患者要注意行身体检查,有如下禁忌证存在时,不宜施行运动疗法技术操作: 1.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 2.有明显的急性炎症存在,如体温超过38℃,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等。3.全身情况不佳、脏器功能失代偿期,如: (1)脉搏加快,安静时脉搏大于100次/分。 (2)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明显,舒张压高于120mHg(16kPa),或出现低血压休克者。 (3)有明显心力衰竭表现: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水、腹水等。(4)严重心律失常。 (5)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 4.休克、神志不清或有明显精神症状、不合作者。 5.运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者。 6.有大出血倾向者。 7.运动器官损伤未作妥善处理者。 8.身体衰弱,难以承受训练者。 9.患有静脉血栓,运动有可能脱落者。 10.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者。 11.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

. 二.运动疗法的工作原则? 1.因人而宜。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主动参与。 5.全面锻炼。 三.运动疗法适用对象? (一)神经系统疾病 1.脑卒中 2.颅脑外伤 3.脑肿瘤术后 4.小儿脑瘫 5.脊髓损伤 6.周围神经疾患 7.帕金森病 8.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9.脊髓灰质炎 10.多发性硬化症 (二)骨科疾病

. 1.骨折和脱位 2.截肢和假肢 3.关节炎 4肩周炎 6.颈椎病 7.全髋、膝人工关节置换 (三)内脏器官疾病 1.急性心机梗死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糖尿病 4.高血压病 5.胸腔疾病术后 (四)肌肉系统疾病 (五)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及其他障碍 1.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 2.烧伤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康复治疗专业运动疗法毕业精彩试题

运动疗法期终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运动治疗技术属于哪一康复治疗范畴() A物理治疗B作业治疗C言语治疗D心理治疗E康复工程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实施治疗方法的原则是() A.因人而异B循序渐进C持之以恒D主动参与E全面锻炼 3.运动的潜在危险不包括() A运动损伤B诱发心脑血管事件C消耗体力D脏器功能过负荷E脏器功能衰竭 4.运用各种促进技术控制异常运动并按照运动发育顺序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恢复称为() A.Bobath技术 B.Rood技术 C.Brunnstrom技术D本体感觉促进技术5.下列哪项运动方式不属于关节的生理运动() A.屈曲 B.伸展 C.内旋 D.外旋 E.滑动 6.关节松动术的摆动手法要求关节的活动范围至少在正常的() A.60% B.40% C.70% D.80% E.50% 7.下列哪项松动手法可增加肩关节外展活动度() A.外展向足侧滑动 B.向头侧滑动 C.前屈足侧滑动 D.后前向滑动 E.前后向滑动 8.关节松动术手法操作前的评估内容是() A.关节疼痛程度 B.关节僵硬程度 C.关节活动度的评估 D.患者的全身状况 E.以上全是 9.关节的辅助结构不包括() A.关节盘 B.关节囊 C.关节盂缘 D.滑膜皱襞 E.关节韧带 10.以下哪一种方法不是肩关节的被动运动方法() A.肩前屈后伸 B.肩水平外展和内收 C.肩内旋和外旋 D.肩环转 E.肩胛骨活动 11.膝关节的屈伸范围是() A.0°~130° B.0°~150° C.10°~180° D.10°~130° E.10°~150° 12.上楼梯时,股四头肌的收缩形式是() A.向心性收缩 B.离心性收缩 C.等长收缩 D.等速收缩 E.等张收缩 13.那种肌肉收缩形式产生的肌力最大() A. 向心性收缩 B.离心性收缩 C.等长收缩 D.等速收缩 E.等张收缩 14.以下哪项不是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A.收缩速度 B.肌肉的初长度 C.收缩持续时间D肌肉收缩类型 E.肌肉的横截面积 15.下列不是肌肉牵伸适应症的是() A.软组织痉挛、粘连和瘢痕形成 B.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 C.预防肌肉骨骼损伤 D.关节或关节周围组织炎症 E.由于固定、制动、费用造成的肌力减弱和相应组织短缩等结构畸形 16.牵伸的注意事项中,应该() A.避免过度牵伸,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让患者取任意体位 B.避免过度牵伸,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避免挤压关节

常见病症的运动疗法

常见病症的运动疗法 脊柱侧凸 在中、小学生中,最常见的是脊柱侧凸畸形。脊柱侧凸是在前后位时脊柱的一段或几个阶段,弯向侧方形成一个弧度,胸廓肋骨也随之变形;好发于青春期,随着年龄的增大畸形也随之加重;严重者影响呼吸功能,肺活量减小,心脏功能也逐渐减退;更严重的发生脊髓压迫及瘫痪现象。成年以后,骨骼不再发育,畸形的加重渐趋缓慢,每年大约进展为1度左右。引起脊柱侧凸的原因较多,少数人是因先天性脊柱发育不良或脊柱本身的病变,如脊柱结核等所引起,多数人是由于坐姿、立姿或劳动姿势等导致的姿势性脊柱侧凸。在少年儿童中,固定地使用某一侧肩膀背负较重的书包或用单手提拿重物,是引起脊柱侧凸畸形的重要原因。 一、运动疗法的作用 1o脊柱侧凸由于肌肉韧带还没有形态或结构上的变化,可以通过运动疗法在增强全身肌肉力量的基础上,重点锻炼畸形部位的肌肉,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及恢复脊柱周围肌力的协调平衡,使畸形较快得到矫正;2o脊柱侧凸,通过运动疗法,可以加强脊柱的活动度,即拉长凹入侧已经挛缩的韧带和肌肉,拉长凸出侧已经被拉长、衰弱的韧带和肌肉的力量,逐渐恢复脊柱周围的肌力平衡,使畸形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得到矫正;3o脊柱侧凸,虽然进行运动疗法的效果较差,但可以控制畸形的发展,增强肌力,防止劳损,减轻或缓解疼痛。此外,运动疗法还可以促进发育、增强体质,增进患者的自信心。 二、运动疗法的方法 脊柱侧凸的运动疗法主要是通过矫正体操。编制矫正体操的基本原则是做与变形方向相反的脊柱运动,选择性的加强凸出侧已被拉长并衰弱的韧带和肌肉力量,牵伸凹入侧已经挛缩的组织。矫正体操的内容包括各种悬垂、牵引、双手悬垂、攀登、压迫凸出侧脊柱及卧平板等。可以徒手进行,也可以借助肋木、体操棒等。同时,注意加强身体的全面锻炼,并把主动矫正练习和被动矫正手段密切结合起来。脊柱侧凸有“C”形和“S”形两种。“C”形侧凸的矫正练习比较简单,可按一般原则编排。“S”形较复杂,应当注意避免由于矫正了一个侧凸而加重另一个侧凸。可采用节段性侧弯运动,使动作所形成的脊柱侧凸与原有侧凸部位一致,而方向相反,以达到矫正的目的。 脊柱侧凸多伴有肩带及骨盆带的倾斜,故可用上、下肢的活动来帮助矫正脊柱侧凸。例如:上举左臂可提高左肩,使胸椎向左突出,可用来矫正胸椎右凸。抬起左腿可引起骨盆带向右倾斜(左高、右低),使腰椎向右突出,可用来矫正腰椎左凸。在矫正“S”形脊柱侧凸时,可采用举起同侧上、下肢的练习。 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为肩周炎,又叫“冰冻肩”。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50岁左右者,常为单侧发病,有时两侧也可同时发生。其发生与肩部长期缺乏活动或慢性劳损、局部血液循环及代谢障碍而使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有关。 一、运动疗法的作用 1、改善血液循环,疏经通络,减轻和消除症状。 2、牵拉和松解肩关节周围的粘连,消除功能障碍,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功能。 3、增强肌肉力量,恢复肌肉的正常弹性和收缩功能。 4、恢复病人的生活、工作和生产劳动能力。 二、运动疗法的方法 肩周炎的治疗主要通过按摩和医疗体操。医疗体操可分为主动运动、摆动运动和牵伸运动等。主动运动是练习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活动,尤其是外展、外旋和内旋等运动。摆动运动是身体前屈,双臂自然下垂,做前后、内外的放松摆动和绕环练习。随着症状的好转,可适当地做负重摆动练习,

肥胖症的防治与食疗

《肥胖症的防治与食疗》 教案 肥胖症的防治与食疗 【课前提问】 1、何为健康? 2、饮食原则有哪些? 3、生活中,我们对肥胖者有何看法呢? 【教学目标】 1、明确肥胖的概念与划分。 2、熟悉导致肥胖症发生的原因。

3、了解肥胖的危害。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肥胖症的临床表现。 2、▲熟悉肥胖的预防。 3、▲掌握肥胖的食疗。 【教学方法】 本次课程主要以灌输式、启发式、交流式组织教学,并配以图片加深学生对肥胖症的理解与记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高效率的达到教学目标。【课时安排】 教学需3课时,本课时为第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述健康,第二课时主要讲述医院饮食的种类,第三课时(即本节课)主要讲述肥胖症的防治与食疗。【教学过程】 导入: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如今,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超重或肥胖。在中国,肥胖呈爆炸式增长。目前约有43.6%,即6亿的中国人超重或者肥胖。肥胖已成为全世界的一大难题,那么肥胖的标准是什么呢?肥胖的危害有哪些呢?您是否属于肥胖呢?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今天的课程。 一、肥胖的概念: 人体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TG·Cell组织过多和过大,造成体重增加的体征。 二、肥胖的判断方法与分级: 1、判断肥胖的方法: Bim(体重指数)是单位身高的体重,与身体TG的含量明显相关。 Bim计算方法是:体重(kg)÷身高(m)2

例题:一个身高150cm,体重90斤的人,请算出其Bim(一个同学于黑白计算,其余同学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计算) 解: 45÷(1.5×1.5)=20 2、肥胖的分级: ①、消瘦:<18.5 ②、正常: 18.5—22.9平均水平 ③、超重:≥23 ④、肥胖前期: 23—24.9 增加 ⑤、Ⅰ度肥胖: 25—29.9 中度增加 ⑥、Ⅱ度肥胖:≥30 严重增加 ⑦、Ⅲ度肥胖:极度增加 三、病因: (1)、外因以饮食过多而活动过少为主。热量摄入多于热量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肥胖的物质基础。(摄入量>需要量) (2)、内因为人体内在因素使脂肪代谢紊乱而致肥胖。 遗传因素(人类的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背景,双亲中一方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约为50%;双亲中双方均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上升至80%。)药物、疾病: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常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但一般认为系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肥胖。 ※注意: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DXM等,在有效治疗过敏性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哮喘的同时,也可使患者形成继发性肥胖。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氯丙嗪、用于治疗结核的雷米封(导烟肼)、降血压药物利血平,这些药物通过对下丘脑产生化学作用,会使人的食欲增加。 图片展示 四、肥胖症的临床表现与危害: 图片展示 1.临床表现:可见于任何年龄,男性TG分布以颈项部、躯干部和头部为主,而女性则以腹部、下腹部、胸部乳房及臀部为主。肥胖者的特征是身材外型显得矮

康复治疗技术-(物理卷) (运动疗法)试题

康复治疗技术-(物理卷)(运动疗法)试题 1. 进行被动运动时,()项动作是不正确的。 A在进行过程中可对关节稍加牵拉 B做活动的最后应对关节稍加挤压 C进行被动活动时可允许有轻微的疼痛 D瘫痪患者被动运动顺序应从肢体远端至近端 E.身体不参加与活动的部分应给予适当的支托 2. 靶心率(THR)是指? A与运动中绝不能超过的最高强度相当的心率 B与运动应该达到的适宜心率相当的心率 C亚极量负荷时的心率 D运动终止后5分钟时的心率 E以上都不对 3. 下面()项最能反映辅助主动运动 A患者完全借助外力的辅助才能完成 B患者借助自身其他肌肉替代完成 C患者主动最大努力的用力后,外力辅助下完成的运动和动作。 D患者的肌力已能独自主动完成运动时,进一步借助外力帮助完成的运动 E辅助主动运动的力量来源完全由治疗者提供 4. 罹患关节主动运动不充分时应做()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A被动性 B 辅助主动性 C 主动性 D 辅助性 E 强迫性 5. 抗阻运动适用于()级肌力的患者 A 0级 B 1~2级 C 2~3级 D 3~4级 E 4~5级 6. 肌力的训练适用于()瘫痪 A 强制性 B 痉挛性 C 癔症性 D 任一种 E 迟缓性 7. 简化计算的运动靶心率为() A 170-年龄 B 180-年龄 C 190-年龄 D 200-年龄 E 220-年龄 8. 运动处方最核心的部分是() A运动方式 B运动强度 C运动持续时间 D运动频度 E运动程序 9. 当肌力2~3级时应() A.以自主主动运动为主 B.以辅助主动运动为主 C 以被动运动为主 D 以摆动运动为主

10. 人体的重心位于() A第一腰椎 B第二腰椎 C第三腰椎 D第四腰椎 E第五腰椎 11. 需他人辅助转换的患者,其完成转换相关的主要关键肌肉的肌力为() A 2级 B 3级 C 4级 D 低于2级 E 5级 12. 独立转换训练的患者,其相关关键肌肉的肌力应为() A 0级 B 1级 C 1+级 D 2~3级 E 4级 13. 下列()项论述是正确的 A基面越大,稳定性越差 B重心线落在基面的范围外,物体就处于稳定状态 C基面越小,稳定性越差 D 重心线落在基面中心,稳定性最差。 E 基面越小,稳定性越好。 14. 进行被动运动时,下列()项是不正确的。 A在进行过程中可对关节稍加牵拉 B做活动的最后应对关节稍加挤压 C 患者自身要配合用力活动 D进行被动活动时可允许有轻微的疼痛 E 被动活动一般是越早越好 15. 主动关节活动度小于被动关节活动度提示() A肌肉耐力下降 B肌力下降 C关节异常 D肌肉协调性障碍 E肌张力降低 16. 肩关节的活动位为() A屈曲45°,外展30°,外旋 B屈曲45°,外展30°,内旋 C屈曲60°,外展60°,外旋 D屈曲45°,外展60°,无旋转 E屈曲60°,外展60°,无旋转 17. 手法被动牵拉的描述,下列()项是错误的。 A手法被动牵拉用于发生紧张或痉挛的组织,活动受限的关节。 B手法被动牵拉只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不增加关节活动度范围。 C手法被动牵拉是最常用的牵拉技术。 D手法被动牵拉比机械被动牵拉时间短 E手法被动牵拉不应超过关节的活动范围。 18. 下列运动中()是额状面上的运动。 A肩关节屈曲 B肩关节外展 C肩关节后伸 D肘关节伸展 E肘关节屈曲

运动疗法

一运动疗法概述 知识要点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疗法: 2.等长收缩 3.主动不足: 二、填空题 1、年左右,Herman Kabat提出了通过手法训练引起运动单位最大限度得的兴奋,改善运动功能得技术,即为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也是在这一时期,英国得BOBATH夫妇将抑制患者得原始反射,促进正常反应的方法应用于偏瘫和脑瘫得治疗。 2、年通过大量偏瘫患者得临床观察,提出乐偏瘫患者病程变化 的阶段看法,并提出了相应的运动疗法治疗手段。1940-1954年期 间提出了感觉输入对运动反应得重要作用,强调对神经固有感受器和外感受器进行刺激可引起运动功能改善。 3、1954年以后,德国提出对小儿中枢神经性运动功能障碍施行反射性运动模式训练,通过不断地反复刺激,促进反射运动变成主动运动,从而促进患儿得运动功能发育。 4、年,澳大利亚CARR和SHEPHERD提出,强调对偏瘫患者得肢体加强训练, 使之重新恢复运动功能,这一疗法取得了良好得效果。 5、运动治疗根据肌肉收缩形式分类为: 、、。

6、训练用倾斜床又称起立床、倾斜台,其用途于、。 7、平衡板常与配合使用进行平衡训练。 9、用途在于训练上肢支撑能力增强肌力,以便今后完成在床上的身体移动撑起身体,做床椅之间的身体转移,还能持拐行走。 9、运动治疗是根据疾病和病人自身的情况,借助于或的徒手技术,以及参与者自身的力量。通过和运动使机体功能改善。 三、选择题 A型题 C 1.下列哪项不适宜运动治疗( A、神经系统疾病 B、代谢障碍性疾病 C、感染性疾病 D、肿瘤术后 C 2、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下列哪项不正确( A 严格按患者疾病特点,病程,评定结果制定方案 B 运动强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由易到难 C 运动疗法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故只应短期使用 D 无论什么方式运动疗法都应保证安全 B型题

肥胖症的健康教育

肥胖症的健康教育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高热量、高脂饮食、体力活动少是肥胖的主要原因。WHO已将肥胖定为一种疾病,肥胖症常与Ⅱ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集结出现。1999年WHO将中心性肥胖定为代谢综合征之一。肥胖症也可作为某些疾病(如下丘脑、垂体的炎症、肿瘤、创伤、Cushing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症。 最近20年来,肥胖的患病率逐步上升。在美国,约一半的成人其体重指数(BMI)≥25,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肥胖者;在英国1994年的调查发现肥胖的患病率是1980年的2倍;我国肥胖问题日趋严峻,超重和肥胖的人群增长很快,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发现20~74岁BMI≥25者占14%。20世纪90年代数据汇总分析表明我国成人超重为24.4%,肥胖者占3.01%,超重与肥胖之比8∶1,其增长的潜在速度很快,因此,2003年4月我国制定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对肥胖症的有效控制与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健康教育内容 1.1合理安排饮食一日三餐要有主食、肉、禽、鱼、牛奶、水果等,减少热量供应,严格控制进餐时间,三餐外不加零食,热量安排为早餐25%、中餐40%、晚餐30%~35%。多维饮食,素菜要保持新鲜。 1.2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预防肥胖的有效手段,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促进心脏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发生,增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1.3心理康复训练理解肥胖者,鼓励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恐惧心理。 1.4行为减肥疗法行为疗法又称“行为矫正疗法”,是运用条件反射的原理,通过错误行为的矫正达到减肥的方法。 2康复技术指导 2.1运动减肥指导制定适合个体的运动处方,运动前先做5~10 min热身运动,运动1 h之后再做5~10 min放松运动。运动方式有:快速步行、慢跑、功率自行车、步行仪等,2次/d。 2.2饮食减肥指导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食谱,调整饮食习惯,不在睡前进食,不吃零食,每天测体重并 记录。 2.3腹部按摩减肥指导首先用波浪式的推拿法从上腹部移到小腹3~4次,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