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

合集下载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第二:他的创作创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其中许 多已经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不朽形象。他笔下 的人物虽然穿着古代的服装,却极富生活气 息,有个性化的思想。
第三:他的创作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也为后
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他天才创作的背后 有着从内向外辐射着融化一切的热情。他的 作品植根于生活,却时时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不仅兼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而 且打破了古希腊戏剧意识中悲剧和戏剧界限 分明的陈规,把高尚和卑贱、恐怖和滑稽、 豪迈和诙谐离奇地融合到了一起。
汉姆雷特的思想演变
“负载万物的大地,这座美好的框架 只不 过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这个覆盖着众生 的苍穹,这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 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 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
“人,在我看来,这个泥塑的生命算得 了什么?”
《汉姆雷特》的艺术特色
广阔的时代画面:宫廷内外、国内外, 平原、城堡、墓地
汉姆雷特的思想演变
“覆盖众生的苍穹,是一顶壮丽的帐幕, 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
“负载万物的大地,是一座美好的框 架。”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 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 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 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 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的。 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难题。 4、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
1564 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沃里克郡埃文河畔斯 特拉福镇
1571 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 ,13岁时因父亲破 产而辍学,当过屠宰行学徒和补习教师。
1582 与年长他八岁的安妮·哈撒韦结婚
约 离乡去伦敦 谋生。剧院打杂——看马人—— 1587 提词人——配角——编剧。1590年《亨利六

莎士比亚及作品

莎士比亚及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年
(一)情节:两个仇家,一对情人。
舞台上一见钟情,花园中私定终身,寺院中偷行婚礼,争斗中 失误杀人,新婚夜生死离别,抗父命服药装死,现真情自杀身亡, 墓穴中双双殉情,尸骨上双方和解,铸金像永世长存。 (二)主题思想:说法不一
1、偶然性和必然性
2、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
3、新风尚与旧恶习的斗争
剧本表现的是爱情至上、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想
同封建礼教的冲突,歌颂了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批判了封建传统势力。源自(三)艺术风格————诗情画意
1、抒情曲——一见钟情时
2、十四行诗——握手接吻时
3、对谈诗——月光窗下私定终身时
4、新婚曲——偷行婚礼时
5、黎明曲——新婚之夜黎明生死离别时
6、哀歌——双双殉情之际
《李尔王》:揭露极端利己主义者。
情节: 李尔王 高纳里尔 里根
考狄利亚
主题:人文主义者同情人民群众的苦难,但又寄希望与上层阶级的 仁慈和道德改善。李尔本人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道德改善
的过程。
论据: 1、李尔从女儿的忘恩负义和宫廷的内讧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平。 “一条得势的狗,也可以使人家惟命是从。……褴褛的衣衫遮 不住小小的过失;披上锦袍裘服,便可以隐匿一切。最恶镀了金, 公道的坚强的枪刺戳在上面也会折断;把他用破烂的布条裹起来, 一根侏儒的稻草就可以戳破它。”
2、历史剧:(10部) 3、喜剧:(17部,含3部传奇剧)
4、悲剧:(10部)
三、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
(一) 历史剧 :主要有《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四
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
(上、中、下)《理查三世》等10部。
主题: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 一本是《圣经》 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 士比亚全集, 士比亚全集,即上帝是宗教的 莎士比亚是艺术的神。 神,莎士比亚是艺术的神。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 兴时期英国诗人、剧作家。出生于沃里克 兴时期英国诗人、剧作家。 郡斯特拉特福镇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 20岁后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 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 剧作家和股东。他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 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 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 ,马克思称 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也是欧洲文 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雨 果誉莎士比亚为“戏剧界的神人”。 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 诗和其他诗歌。 喜剧代表作:《仲夏夜之梦》 喜剧代表作:《仲夏夜之梦》、《皆大欢 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等。 第十二夜》 威尼斯商人》 悲剧代表作:《哈姆雷特》 悲剧代表作:《哈姆雷特》、《奥赛罗》、 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等。 李尔王》 麦克白》
在法庭上, 在法庭上,夏洛克要求他和安东尼奥 的合同能够履行。 的合同能够履行。鲍西亚和娜瑞萨假扮 律师,为安东尼奥辩论, 律师,为安东尼奥辩论,使得夏洛克的 计划没有达成,并受到应有的惩罚。 计划没有达成,并受到应有的惩罚。
讨论: 讨论: 本文以何处为转机,分为前后两个半场? 本文以何处为转机,分为前后两个半场?前后半
巴萨尼奥去了贝尔蒙特, 巴萨尼奥去了贝尔蒙特,他选择了正确的盒 铅匣也就是装有伊人肖像的匣子。 子——铅匣也就是装有伊人肖像的匣子。也赢 铅匣也就是装有伊人肖像的匣子 得了鲍西亚。 得了鲍西亚。 鲍西亚送给他一枚戒指, 鲍西亚送给他一枚戒指,安东尼奥发誓将永远 把这枚戒指戴着。与此同时, 把这枚戒指戴着。与此同时,鲍西亚的女仆娜 瑞萨也接受了葛来西安诺的求婚, 瑞萨也接受了葛来西安诺的求婚,将自己的戒 指也送给了他。 指也送给了他。 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自己的爱人克里斯汀·罗 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自己的爱人克里斯汀 罗 伦佐私奔了,并且偷走了她父亲的钱和珠宝。 伦佐私奔了,并且偷走了她父亲的钱和珠宝。 而夏洛克也因为失去自己的女儿和钱财心情烦 ……当他得知安东尼奥在海上的投资全部丧 乱……当他得知安东尼奥在海上的投资全部丧 失的消息之后,他决定向安东尼奥讨回借款。 失的消息之后,他决定向安东尼奥讨回借款。

莎士比亚生平简介

莎士比亚生平简介

莎士比亚生平简介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

每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等。

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三或四首长诗。

他是“英国戏剧之父”。

威廉·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以他杰出的创造性劳动,给后世留下丰富的精神食粮:三十七部戏剧、就是戏剧。

根据社会和其思想的发展变化,他二十来年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1590年到1600年,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盛年,英国一派繁盛兴旺景象,莎士比亚的创作基调也是乐观明朗的。

这是他创作的早期,即历史剧、喜剧时期。

他写出《理查三世》、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九部历史剧,《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等十部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三部悲剧。

这些作品,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从对待现实的态度上看,他的喜剧突破了古希腊罗马喜剧重在社会讽刺的传统,通过男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纠葛,夜》等。

其次,从人物形象上看,主亨利五世形象,喜剧中一大群新女性形象,例如薇奥拉,鲍西娅等。

后者尤为光彩照人。

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表达了他主张国家统再次,从戏剧冲突上看:多用误会、巧合来编织情节,表现人物。

例如《错误的喜剧》,便是把整个作品的构思建立在误会和巧合上。

第四,从创作基调和风格上看,剧自不待说,甚至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乏欢快的情趣。

上述特点的形式,不外乎三方面的原因:从社会根源上看,这时期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年,英国已建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势强大,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举国上下陶醉在升平安乐之中。

上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

williamshakespeare莎士比亚简介

williamshakespeare莎士比亚简介

莎士比亚的真实情况
01
02
03
04
莎士比亚是一位英国剧作家、 诗人,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
杰出的戏剧家之一。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并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
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 会意义和人生哲理,对后世文 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 研究,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
的瑰宝。
莎士比亚奖章
为了纪念莎士比亚的贡献,英国政府设立了莎士比亚奖章,颁发给在文学和戏 剧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士。
莎士比亚纪念日
每年的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诞辰日,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读书日 ,世界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05
莎士比亚的误解和真相
莎士比亚的误解
01
莎士比亚学历低
虽然莎士比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莎士比亚的作品贡献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丰富了 英语的词汇库。
他的作品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成语和修辞手法,还创造 了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对英语语言的发展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
04
莎士比亚的遗产
莎士比亚的剧院
莎士比亚剧院
位于伦敦泰晤士河畔,是英国文 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剧院之一, 以演出莎士比亚戏剧而闻名于世 。
描述了理查二世的统治时期,探讨了 权力、自由和责任的主题。
《亨利六世中篇》
描述了英法百年战争期间,亨利六世 的成长和统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 盾和冲突。
03
莎士比亚的影响
对英国文学的影变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他的作品被视为英国文学的经典 ,被广泛阅读和学习。
悲剧作品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的简介

莎士比亚的简介

莎士比亚的简介威廉·莎士比亚,英国作家。

1585年在剧院打杂;1590年成为内务大臣供奉剧团的演员和剧作家。

流传下来的有三十七部戏剧、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莎士比亚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莎士比亚的简介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

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

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

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趣。

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

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

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他一生写了许多剧本和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三十七部戏剧、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

在莎士比亚的早期创作中,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出色地反映了英国社会五光十色的画面。

《罗密欧与朱丽叶》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爱情理想和封建恶习之间的冲突,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个性解放的思想。

同期的《威尼斯商人》则尖锐地讽刺了高利贷商人极端利己的本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莎士比亚创作高峰的标志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其中《哈姆雷特》堪称世界最佳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也成了最复杂的文学典型之一。

莎士比亚晚年转入神奇剧的创作,寄希望于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作品有《辛白林》、《暴风雨》等。

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完美结合,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同时又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

作品思想通过情节人物自然地表现出来。

莎士比亚还是语言的大师,他吸收人民的语言、以及古代和当代的文学语言,运用得得心应手。

剧中时用散文,时用诗体,毫不刻板。

人物介绍:莎士比亚

人物介绍:莎士比亚
中期 作品
创作时间
作品体裁
作品名称
作品原名(英文)
1601
悲剧
哈姆雷特(又译作哈姆莱特)
Hamlet,Prince of Denmark
1602
悲剧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Troilus and Cressida
1604
喜剧
终成眷属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喜剧
一报还一报
Measure for measure
四大 悲剧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四大 喜剧
《第十二夜》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皆大欢喜》
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沃里克郡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福镇。 1568年,因父亲任市长而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1571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 1579年,离开文法学校 。 1587年,离开家乡前往伦敦,加入剧团,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 1590年,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上篇》《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首演。 1591年,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
诗歌
十四行诗
The Sonnets
1605
悲剧
奥赛罗(又译作奥瑟罗)
Othello,the Moore of Venice
悲剧
李尔王
King Lear
悲剧
麦克白
The tragedy of Macbeth
1606
悲剧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Antony and Cleopatra
1607
悲剧
科利奥兰纳斯
歌德
马修·阿诺德

莎士比亚介绍

莎士比亚介绍

四大悲剧容剖析
01 《哈姆雷特》
02 《奥赛罗》
03 《李尔王》
04 《麦克白》
05 评价
该剧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 特为报父仇而装疯卖傻,最 终与仇人同归于尽的故事。 通过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 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该剧讲述了威尼斯将军奥赛 罗在奸人的挑拨下误杀了自 己的爱妻苔丝狄蒙娜,最终 悔恨自杀的故事。通过奥赛 罗的悲剧,揭示了嫉妒和轻 信对人性的破坏作用。
01
02
03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04 《皆大欢喜》
05 评价
该剧讲述了四位恋人的爱情 纠葛和一场荒诞的喜剧。通 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塑 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 变。
该剧以威尼斯为背景,讲述 了一位贪婪的商人和他的女 儿之间的故事。通过商人的 悲剧命运,揭示了金钱对人 性的腐蚀作用。
遗产
莎士比亚的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 世的文学、戏剧、电影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 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和演出。同时,莎士比亚也成为了英国文化的重要 代表之一,他的形象和作品成为了英国文化输出的 重要组成部分。
02
莎士比亚作品概述
Chapter
创作主题与风格特点
要点二
文化交流与对话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外文化交流 将更加频繁和紧密。莎士比亚研究也将 更加注重与不同文化背景和学术传统的 对话与交流,以推动莎士比亚研究的多 元化和国际化。
要点三
数字技术与应用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莎士比亚研究提 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数字技术 将更广泛地应用于莎士比亚作品的传播、 保存和研究领域,如数字化图书馆、虚 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将为莎士比 亚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关于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道德主题
论文摘要:从伦理道德角度对莎士比亚文学作品进行考察。

以文化为参照,以人为基点,以道德主题嬗变的整理讨论为指归透析文艺复兴“人”的道德图式。

文艺复兴是神性回归并参与人性建设的时代,其成为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

他完成了后期人文主义对“人”的诠释:享受现世节制的自然之爱,同时以上帝之爱消弭邪恶。

莎士比亚文学作品道德主题体现为神性超拔人性、人文终极的图式。

论文关键词:莎士比亚文艺复兴道德人文主义神
一、引言
瑞士著名史学家、文化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称文艺复兴为“人”的发现时代。

之所以被定义为“人”的发现,是因为相对于中世纪人是神的奴仆而言,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升。

人的价值不仅在于服从上帝、信仰彼岸世界的安宁幸福,而且在于人本身是世间的上帝,勇于追求此岸世界的美好和谐。

二、基督爱的力量
莎士比亚早期的诗歌和喜剧多以爱情为描写对象。

他热情地讴歌爱情,肯定人自然欲望之合理性以“爱情是天经地义的”来反对禁欲主义,这与前期人文主义相似。

不同的是,他笔下的爱情并非一味的放纵、疯狂、粗野,而是奔放又节制,激情又不失理智。

莎士比亚指出,情欲是贪婪的——你容易变得嫉妒和专制。

他主张用人的理性来约束原始欲望不让泛滥的本能毁灭自己。

文艺复兴时期人固然冲破了禁欲主义的压制,但是却又陷入自我情欲冲动的牢笼,这是他较早期人文主义先进成熟的地方这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也有表现,是他从始至终的思想。

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都描写了男女青年冲破封建伦理道德、传统偏见、宗教禁忌以及自私、欺骗等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运用个人的智慧、聪明和勇气,大胆地追求自由、纯洁的爱情。

这当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光辉的敢作敢为的文艺复兴新女性艺术形象。

她们年轻美丽、温柔多情、乐观,敢于而且善于为实现美好理想而斗争到底。

如《无事生非》中的贝特丽思漂亮、聪慧、泼辣,好为人抱不平;《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有勇有谋;《辛白林》中的伊摩琴美丽善良、爱憎分明,为了爱情不惜抛弃荣华富贵;《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为情人的死去而殉身等
四、活力主义者——福斯塔夫
约翰·福斯塔夫作为莎剧中塑造得最出色的人物,不仅历来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喜剧形象,同时浸染着作者的心,是莎士比亚精神苦役的具体表现。

福斯塔夫这一角色最早出现在《亨利四世》中,他暴露出的丑恶形象是一个拦路抢劫的山林大盗,是不务正业的浪荡太子的亲密伙伴,这时的他,是一个目无法纪、胆大妄为的亡命之徒。

他寡廉鲜耻,恣情纵欲,酗酒狎妓;他贪财贪吃,欺诈行贿;他出乖露丑,作恶多端。

而在另一出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他充当了主角。

这回,他已经是一个奇丑的白头翁,但老不正经的性格仍使他淫气未减,因而人们在此剧中,又见其以一副老色鬼的面貌登台亮相。

于是“道德败坏者”“寄生虫”长时间成为扣在他头上的帽冠。

然而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戏谑又饱含深情地赐给读者一个这样的福斯塔夫:坚定忠实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者,代表文艺复兴时期强烈的个人实现方式和价值理念。

“为自己活着不是大逆不道”是他的信条。

他重视现世,对满足世俗世界里的情欲具有无以比拟的热情,并从不怀疑当下的幸福作为自由之路的神圣性。

由此,他已经从观念到实践都在自觉地尊奉内在的生命。

他的宣言是明
确的,在人多的地方还更加响亮:“一个人在自己本分内忙活可不是罪过。

”一种压倒一切的内在性此时正用鲜活的、具体回归的生命之身来证明生命这一庄严主题。

他礼赞生命,热爱自己的信仰这一点任何人干涉不了。

五、道德高尚的上帝子民——哈姆雷特
早期的戏剧反映莎士比亚理想的“人”,但当他亲眼目睹高贵的仁爱被污浊的邪恶大肆践踏的残酷事实后,他曾经创造的美德世界变得虚幻而遥远,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也随之黯淡。

这促使其悲剧创作的繁荣。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f-I》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的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

他的悲剧描写了一幕幕仁慈与宽厚遭到蹂躏的惨剧,那是一个失落了上帝的时代。

于是他笔下出现了与当初美好世界相反的局面: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整个时代脱榫”了,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是空怀大志,无力回天。

奥赛罗正直淳朴,相信人而又疾恶如仇,在奸人摆布下杀妻自戕,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恶报。

李尔王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一番痛苦磨难。

六总结正是因为莎士比亚看到了人自身的堕落与恶欲的放纵并且描绘了恶欲践踏仁厚的现实,他才对博爱这种基督式理性精神的重要意义更加依恋,对世界抱有一线希望。

在晚期传奇剧中,和解、宽恕、道德感化成为基本主题,悲剧中人的神性在道义上取得胜利到创作晚期真正变成现实,拯救已经趋恶的人,使其弃恶从善。

哈姆雷特认为原本的人是行为上的天神,因为是上帝的造物而分有上帝的神性,有高贵的理性,这也是莎士比亚关于“人”的一种理想对人存在意义的追寻,使得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有共通之处,都体现出对人的超验存在意义——超越现世存在的永恒意义的追求。

但是,在对超验性的理解上,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

基督教是神学本体论,即先验地设定超验上帝的存在,将人的自由意志置于上帝的自由意志之下,所以它的超验性其实是对人的自由意志的遏止。

而莎士比亚戏剧所体现的是宇宙本体论,它的超验性来自于主体的理性作用,来自于苦难的净化和对现世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体现为人性升华后所达成的精神超越,以及人在对自我有限性的触摸中所生发的对宇宙的神秘感和敬畏感。

人既是自然欲望的人,又具有趋善本性用理智抑制贪欲,用上帝之爱去感化并战胜邪恶是他的人文图谱,因此他笔下的人物与基督教的理性型人有着血缘关系,其成就非前期人文主义所能比拟。

这也决定了他从世俗关照神圣,主张以神性规约人性。

实现人的超拔,使人成为人间的上帝是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反思,他自身也成为无参考文献:
[1]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63.
[2]姜椿芳,梅益.中国大百科全书.夕国文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3]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九)[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4]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五)[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357.
[5]张薇.亨利五世形象新探[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38—40.
[6]郭华敏.圣经背景中的亨利五世形象[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3—65人企及的文化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