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诗歌创作风格与历史背景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简介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简介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背景概述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之一,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多样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跨越了戏剧、诗歌和散文,而他的十四行诗则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特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以英语诗歌中最常见的格式之一——抒情诗(Sonnet)的形式创作而成。
一首完整的十四行诗由14个诗行组成,按一定的韵律和押韵规则编排。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韵律和押韵规则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按照特定的韵律和押韵规则编写的。
每个诗行包含10个音节,通常被称为“五音步(pentameter)”。
而整首诗的押韵规则则是“ABABCDCDEFEFGG”。
这种规则的押韵方式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2. 内容和主题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内容多样,主题涵盖了爱情、时间、死亡、自然等多个方面。
他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表现了人类的喜怒哀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他的十四行诗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世俗现实的讽刺和嘲笑。
3. 诗歌结构和语言运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通常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八行,称为“抒情部分(the octave)”,主要表达诗人的疑问、思索或者赞美;第二部分是后六行,称为“总结部分(the sestet)”,用来回答前八行所提出的问题或做出总结性的陈述。
此外,莎士比亚的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显得生动有趣,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代表作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有几首作品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代表作。
以下是其中几首代表作的简要介绍:1. 《两个城堡之战》这首诗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十四行诗之一,描述了两个城堡之间的战斗。
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2. 《时间的折磨》这首诗通过描绘时间对人的摧残和无情,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焦虑和无奈。
莎士比亚的简介

莎士比亚的简介【莎士比亚】1、生平简介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出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特福郡的斯特拉特福市,享誉全球的英国剧作家、诗人,所创作的戏剧和诗词世界闻名,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歌家和剧作家。
他还是英国文学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内容涉及社会现实与宗教等不同话题。
2、艺术特色莎士比亚的戏剧多伦多,用语精练,引人入胜,依照思想内容构成理论框架,把古代人物配以文墨明达的语言变化,全书的特点也受到一致的好评。
他的戏剧不仅记载着当时的历史,文化、宗教体系,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理解与视角。
3、主要作品莎士比亚的作品分为四大类:正剧、悲剧、历史剧、喜剧。
其悲剧作品有《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等多个知名作品。
喜剧作品则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
莎士比亚还有不少诗歌:《失恋》、《空洞》、《时光思想》等。
4、经典名句莎士比亚的经典名言,把它放在序言一页传递给大家:“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短暂,也许这个世界的最高境界只不过是一场孩子的游戏。
”(Life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奥赛罗》)“世界上有天使么?他们在失去翅膀前居住于天空,我们在泥土中做梦。
”(Are there no angels in the skies, that with their wings did once abide, That in our dreams do us descry, when we from sleep ourselves have hide?)《大海》“沙漠是耶稣的眼泪,河流是他的脸颊,大海是他的意思。
”(The desert is Jesus' tears, the rivers are his cheeks, and the sea his intent.)《大海》5、影响莎士比亚影响深远,他的作品无处不在,尤其是其诗词,被改编成歌曲、朗诵诗歌的方式广泛传播,大大提升了英语语言的文化含量。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摘要: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简介二、仲夏夜之梦的创作背景三、诗歌主题与结构分析四、诗歌艺术特色五、诗歌中的奇幻元素六、诗歌的启示与现实意义正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文学史上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其中《仲夏夜之梦》更是让人陶醉。
这首诗歌创作于1590年代,是莎士比亚创作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以梦幻般的场景描绘了仲夏夜的奇异氛围,展示了爱情、魔力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仲夏夜之梦》的创作背景源于当时英国的社会环境。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与魔法的信仰依然浓厚,莎士比亚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诗歌,展现了仲夏夜的神秘与美丽。
诗歌主题围绕爱情与梦境展开,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美好愿景。
诗歌结构上,莎士比亚采用了经典的十四行诗格式,每四行为一小组,形成ABAB和CDCD的韵律。
这种韵律使得诗歌具有优美的节奏感,便于抒发诗人的情感。
同时,诗歌中的意象生动丰富,如“月光、树林、草地、夜莺”等,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仲夏夜的美丽画卷。
在艺术特色方面,莎士比亚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相互穿插。
诗歌中的奇幻元素如精灵、仙子、爱液等,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神秘色彩。
这种手法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得读者沉浸在仲夏夜的奇幻世界中。
诗歌中的爱情主题具有普遍意义。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爱情观念逐渐解放,莎士比亚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期许。
诗歌中的角色们在经历了种种困境后,最终走到了一起,体现了爱情战胜一切的力量。
这种爱情观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总之,《仲夏夜之梦》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通过对仲夏夜奇幻氛围的描绘,展示了爱情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传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美好愿景。
莎士比亚的文学遗产与全球影响力

莎士比亚的文学遗产与全球影响力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莎士比亚以其深邃的思想、卓越的艺术表达和独特的戏剧观点,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剧本和诗歌,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的文学遗产及其对全球的影响力。
一、文学遗产的背景与特点莎士比亚的文学遗产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伊丽莎白时代和雅各时代,这个时期正值英国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
莎士比亚的作品涵盖了几乎所有文学类型,包括戏剧、诗歌和史诗。
他的剧本广泛表现了人类情感和存在的复杂性,他刻画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对话精彩生动。
对于当时的观众和读者而言,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一种深刻而富有启迪的体验。
莎士比亚的文学遗产在当时也遭受了一些质疑和争议,尤其是由于他一些题材的大胆和对社会问题的探讨。
然而,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文学界和观众中广受好评,被普遍认为是伟大艺术的典范。
莎士比亚通过其精湛的艺术创作,留下了一部分宝贵的文学遗产,储备着丰富的智慧和人性洞察力。
二、莎士比亚的作品与各国文化的交融莎士比亚的作品出色的被译介成多个语言,世界各国的观众和读者都能够欣赏到他的戏剧和诗歌。
莎士比亚的作品经过翻译和演绎,成功地融入了各国的文化和艺术传统中。
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非英语国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都广泛被演出和传播,成为文化交流与寻求共同语言的桥梁。
莎士比亚的作品对于英语国家尤其重要,他的戏剧作品被广泛演出,从剧院到学校,每年都有大量的莎士比亚剧团和戏剧节目。
莎士比亚的语言和表演方式已经成为英语母语国家人们的共同文化遗产,成为他们理解和表达人生的方式。
而在非英语国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有相应的翻译和适应,以适应当地文化和语言的需要。
例如,在中国,莎士比亚的作品经过翻译成为经典的汉语版本,并且多次被改编为剧院演出和电影,深受中国观众喜爱。
莎士比亚简介

莎士比亚简介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也是全球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和演出。
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戏剧、诗歌和散文,他以其独特的天才创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和经典台词,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莎士比亚的生平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出生地为英国的斯特拉特福区(Stratford-upon-Avon)。
根据历史记录,他在当地出生并度过了大部分的人生。
莎士比亚的父亲是一个商人,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这并没有阻碍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据信,莎士比亚在当地的文法学校接受了教育,学习了拉丁文和古希腊文学。
这些教育背景对于他后来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莎士比亚的早期生活并不为人所知,直到他在戏剧界取得成功,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追溯到1590年代,当时他已经成为伦敦剧院的重要演员和剧作家。
他的早期作品包括广受欢迎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题材和风格。
他的喜剧作品以幽默和爱情为主题,包括《威尼斯商人》和《十二夜》等。
他的悲剧作品则深入探讨了人类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无常,如《哈姆雷特》和《麦克白》等。
此外,他还创作了历史剧、神话剧以及许多其他类型的剧作。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独具一格,不仅在剧情结构上独具匠心,而且描写了各种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深度。
他的作品常常涉及社会和政治问题,并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各种冲突和矛盾。
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普适性,不仅适用于当时的观众,也能够引起后世读者和演员的共鸣。
三、莎士比亚的诗歌和散文除了戏剧创作,莎士比亚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
他的诗歌包括许多著名的十四行诗,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hakespearean sonnets)。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08首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08首摘要: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08 首简介1.莎士比亚的个人背景2.十四行诗的起源和发展3.108 首诗的概述和主题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08 首的内容详解1.诗中的爱恋主题2.诗人对时间的反思3.人生经验的总结4.对永恒和理想的追求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08 首的艺术特点1.莎士比亚独特的写作风格2.十四行诗形式的运用3.诗中的意象和隐喻四、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08 首的影响和评价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专家和读者的评价3.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地位正文: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08 首简介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丰富多样,涵盖悲剧、喜剧、历史剧和诗歌等。
在莎士比亚的诗歌作品中,十四行诗(Sonnet)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形式。
十四行诗起源于意大利,随后在英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共有154 首,其中第108 首以其独特的主题和艺术魅力而备受瞩目。
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08 首的内容详解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108 首以爱恋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沉感慨。
诗中,诗人将爱情与时间和永恒相提并论,通过对时间流逝的反思,抒发了对爱情的执着和感慨。
同时,诗人还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基础,对生命中的欢乐和痛苦、美好和遗憾进行了深刻反思。
在诗中,诗人对永恒和理想进行了不懈追求,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08 首的艺术特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08 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莎士比亚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使诗的内容更加生动和深刻。
其次,诗中的十四行诗形式严谨,音韵优美,展示了莎士比亚独特的写作风格。
此外,诗中对爱恋主题的探讨既深刻又具有普遍意义,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四、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08 首的影响和评价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08 首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威廉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文学的巨匠,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刻的洞察力,创造出了一系列不朽的作品,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威廉莎士比亚的生平背景、作品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论述。
一、生平背景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6日出生在英国的斯特拉特福镇。
他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尽管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莎士比亚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对戏剧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作品特点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涵盖了戏剧、诗歌和史诗等多种文学形式。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情节曲折。
他善于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展现人类的复杂内心世界。
他的戏剧作品包括悲剧、喜剧和历史剧等,其中最著名的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李尔王》等。
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力。
他探讨了爱情、婚姻、权力、命运等主题,并通过不同角色和情节的展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的作品吸引了许多观众和读者,至今仍被广泛演出和研究。
三、对后世的影响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对英国文学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国际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他开创了戏剧写作的新模式,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对后世的戏剧创作产生了重要启示。
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也被广泛翻译成不同语言,并在世界各地演出和研究。
他的作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家和剧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了他们对创作的热情和灵感。
总结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赏和认可,而且至今仍被广泛演出和研究。
威廉莎士比亚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将永远在文学史上闪耀光芒。
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

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轰动一时,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莎士比亚以其精湛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塑造而著称,他的文学成就被公认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诗歌作品和文学风格三个方面,探讨他的文学成就。
一、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8部戏剧作品,包括悲剧、喜剧和历史剧等多种类型。
他的戏剧作品不仅涵盖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触及了人性的普遍真理。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麦克白》等。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物形象。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文字描写和角色对话,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的作品关注权力、爱情、命运、道德等主题,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无论是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还是麦克白的野心勃勃,都成为了经典形象,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戏剧演绎。
二、莎士比亚的诗歌作品除了戏剧作品,莎士比亚还创作了数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十四行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十四行情诗》。
这些情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浪漫的爱情主题,展现了莎士比亚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情感描写。
莎士比亚的诗歌作品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暗示和对称等,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他的诗歌灵感来源广泛,包括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自然景物等。
通过诗歌,莎士比亚将个人的情感与广阔的宇宙联系在一起,展示了他对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三、莎士比亚的文学风格莎士比亚的文学风格独特而多样,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对话和抒情描写。
他擅长运用押韵和节奏感,使得他的文字动听又易记。
他的作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并运用了许多戏剧性的修辞手法,如夸张、隐喻和双关语等。
这些特点使得莎士比亚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艺术性,更加富有表现力。
此外,莎士比亚还经常使用象征和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诗歌创作风格与历史背景【摘要】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优秀作品。
这其中,诗歌的数量就多达数百首,并且在他的戏剧中间,人物的台词也多是诗体的语言。
在莎士比亚一生的创作当中,其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这一改变无疑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莎士比亚个人经历息息相关。
因此,本文试图从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经历角度,来剖析莎士比亚创作风格的变化。
【关键词】历史背景、创作风格【引言】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
他的名气并非昙花一现,近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许多欢乐,很多名言名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一位作家能够达到如此的成就,除了对语言文字精准的把我之外,一定也顺应了当时历史背景的变化,其的作品也一定代表了当时众多人的想法。
因此,才能够在几百年过去之后,还能够留给人深刻的印象,人们只要提到当时的那一段历史,就必然要提到他的作品。
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位文学家的作品,也一定会受到自身经历和历史的影响,他的思路、灵感肯定也不会凭空而至,而是基于他平日生活的所见所闻。
因此,从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的角度去分析一个文学家的作品特点和风格,应该是最正确和直观的方法。
1.早期创作风格的形成说到莎士比亚的作品风格的形成,就不得不提到欧洲文艺复兴。
虽然“文艺复兴”这个词早已为人熟知,早在16世纪就已经被学术界所用了,但是这个词却让人产生了许多误解。
文艺复兴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复兴,同时也不仅仅局限于文艺。
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宗教的特色。
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崇高地位,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以此来反对罗马罗马教会所代表的神权的绝对统治。
因此,文艺复兴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宗教特色,肯定现世生活,歌颂爱情和个性解放。
人文主义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其中在人文主义文学方面,英国人文主义成为了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巅峰,身处其中的莎士比亚,自然也会被卷入其中。
因此,观察莎士比亚的作品,到处都可以看到人文主义的身影。
同时,在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时代,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
这位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的杰出女王,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在她当政的45年期间,英国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
国家富强稳定,人民生活自然幸福安稳,这就为莎士比亚安心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同时,伊丽莎白女王还是一位十分宽容的女王。
由于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在莎士比亚当时的作品中,很多都是以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基本主题,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
伊丽莎白女王深知这一点,但却并不阻挠莎士比亚的创作,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这充分体现了伊丽莎白女王的过人之处,同时也莎士比亚的自由创作提供了又一个便利的条件。
生活的富足再加上一位开明君主的鼓励,莎士比亚自然对于文艺复兴的前景充满了希望,这种乐观和希望正完完全全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
比如说很有代表性的喜剧《仲夏夜之梦》,虽然形式上是一部剧本,但是诗意盎然,整个剧情轻松愉快,令人忍俊不禁。
在单纯的诗歌方面,除了两首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外,莎士比亚整整写下了154首十四行诗,令人赞叹不已。
至于莎士比亚为什么会写下那么多的十四行诗,这自然也是受到了时代浪潮的影响。
十四行诗是一种抒情诗体,多采取连续性的组诗形式,紧凑集中,格律严谨。
在当时,英国诗人们十分喜爱这种诗体。
而莎士比亚在紧随时尚方面从不落后,自然也就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之中。
因此,写出十四行诗并不能说明什么。
重要的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能够攀登上当时是个文化的巅峰,这就说明,莎士比亚除了属于这个诗歌流派之外,在写诗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独特风格的形成,当然与莎士比亚个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莎士比亚出生在一个名叫斯特拉福的城镇,位于沃里克郡,是地处英格兰中部的一个交通枢纽。
“斯特拉福”这个名字的原意是“涉水过河的道路”,仅此我们就可以推想出这个城镇当年是怎样一个四通八达、络绎繁忙的城镇。
如此繁忙的城镇,自然会有很多游遍大江南北的旅客,他们所带来的逸闻趣事数不胜数,这使得童年时代的莎士比亚能够汲取道丰富的民间文学营养,日后也自然就成了他文学创作积累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有研究显示,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形象和比喻,绝大多数和他的乡间生活息息相关。
而斯特拉福镇周围,是一片绵亘数十里的茂密森林,这种毫无人工凿刻的、完全自然地气息,应当是最能够激发人的创作灵感的地方。
我们现在看莎士比亚的作品,就犹如在看一本诗化的大百科全书,自然界万物生灵、人间的世俗百态,都被他描摹的栩栩如生。
这与莎士比亚少年时代与自然地亲密接触想必也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莎士比亚的诗歌很会利用“意象”来给读者传达自己的思想。
对于人生,对于爱情。
他通过大量的比喻把爱情形象化。
他把一切美好的东西比喻成爱情。
曾有人说过,对修辞的驾驭能力往往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作家是否具有独创性和想象力的标准。
在这方面,莎士比亚所具有的才能让人惊叹。
这不仅表现在莎翁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还表现在修辞手法的多样性和巧妙的布局上。
同时莎士比亚喜欢用一些排比的句式来增强气势,以达到提升表达效果的目的。
所以他的诗歌具有明朗的色彩、乐观的基调,具有浓厚浪漫色彩。
虽然这只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时期,但是他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创作天赋。
借助当时社会环境的安定和谐,以及自身生活的丰富多彩,还有他与生俱来的超出常人的创作天赋,莎士比亚创作出了大量精彩的作品。
因此也可以说这一时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黄金时期。
2.中途风格的转变在1601年到1607年这一时期中,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或明或暗的,都带上了一层悲惨的情感。
观察英国当时的历史可知,此时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
虽然伊丽莎白女王在世时为英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她最大的错误也许就是她不愿意提出王位继承人。
她不仅仅一生未嫁,而且总是回避指定继承人。
她在临终遗嘱中才指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为她的继承人。
虽然这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并属于一个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却是一个前途未卜的选择。
詹姆斯和他的儿子都是独裁者,在大不列颠不得民心,这必定为争端买下了祸根。
更重要的是,詹姆士一世并非是一位贤明的郡主。
他在位时期,国库入不敷出,宫廷债务累累。
为了平衡政府开支,詹姆士一世肆意出售专卖权和王室森林。
为了迎合中产阶级的虚荣心理,詹姆士一世指示亲信卖官鬻爵,加快封赐爵位。
这一系列近似于胡闹的行为,使得英国当时社会混乱,物价不稳,社会阶级矛盾对立严重,民不聊生。
在动乱的社会中,人们想要过上安稳的生活都是奢求,想要进一步创作更是难上加难。
莎士比亚也不例外,在作品的数量发面,根本不能跟前一时期相提并论。
另外,莎士比亚是一位坚定的人文主义者。
原本在伊丽莎白时代,人文主义进展顺利,让莎士比亚充满希望。
然而到了这一时期,缺少了女王的支持,人文主义者乌托邦式的理想开始变得渺茫而不可触及。
莎士比亚应当也是看到了这鲜明的对比,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
这段时间中,莎士比亚创作的诗歌作品很少很少,主要创作出了一系列著名的悲剧。
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描写。
可以说,这是莎士比亚通过自己的文笔,在无情的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文主义者能够联合起来反抗。
此时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
但是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莎士比亚的文学创作水平日趋完善,语言更纯熟,所创造出的形象更丰满和形象,说明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水平已经渐渐走向成熟。
3.最后的成就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
这时,文艺复兴的浪潮已经完全褪去,人文主义思潮面对着严酷的现实,再也没有了还击的能力,完完全全成为了泡影。
而社会完全掌握在詹姆士一世的手中,动乱不堪。
莎士比亚也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
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
但在我看来,虽然作品中没有直接表达悲哀的词句,取而代之的是虚无的想象世界,这却是更进一层的悲哀。
因为莎士比亚已经完全抛弃了对理想的渴望,只期望它们能够在虚无中得到实现。
这不仅是莎士比亚对于现实的悲哀,同时也是一种妥协,一种退缩,一种无望的而表现。
这时候不得不提到的是莎士比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世人公认为是“用诗歌写的遗嘱”——《暴风雨》。
剧中,莎士比亚借冈萨罗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国度“在这共和国中我要实行一切与众不同的设施;我要禁止一切的贸易:没有地方官的设立;没有文学,富有、贫穷和雇佣都要废止;契约、承袭、疆界、区域、耕种、葡萄园都没有,金属、谷物、酒、油都没有用处,废除职业,所有的人都不做事:妇女也是这样,但她们是天真而纯洁:没有君主,大自然中的一切产物都须不用血汗劳力而获得;叛逆、重罪、剑、戟、刀、枪、炮等一切武器的使用,一律杜绝:但是大自然会自己产生出一切丰饶的东西,养育我那些纯朴的人民。
”这正是莎士比亚在现实中找不到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而虚构了一个朦胧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国。
可以说,《暴风雨》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个人的人文主义理想,莎士比亚借助作品中人物之口,总结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于其未来的美好想象。
莎士比亚传奇的一生也随着《暴风雨》的落幕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了。
【总结】莎士比亚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来自于当时英国的文艺复兴浪潮,最后也随着浪潮的平息而消失在历史之中。
虽然莎士比亚只是属于这一历史浪潮中众多文人中的一员,但他却是最为出众闪耀的一位。
在上百年过去的今天,只要我们提到文艺复兴那段历史,就一定要提到莎士比亚的作品,就一定会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去找出那些人文主义者们当时的所思所想,或者仅仅为了重新感受莎士比亚的诗歌带给我们的没好感受。
我觉得只能引用著名的戏剧家本•琼斯的话来表达对这位杰出的文学家的敬意——“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
”【参考文献】[1]《百家文学之旅——莎士比亚》,F.E.哈勒带著,刘蕴芳译[2]《读莎士比亚》,歌德等著,张可元华译[3]《莎士比亚画传》,周轶编[4]《从〈暴风雨〉看莎士比亚》,张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