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三个阶段的特点

合集下载

探究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

探究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

戏剧与影视Theatre,film&television177的评价,得益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具备的独特的艺术特色。

通过观看并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真实的人物描写三个方面。

一、多样化的表现与修辞手法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有许多不同的文学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这也是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之一。

纵观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内容多呈现出快乐、和谐的情感,如《亨利六世》等代表作品;第二阶段是英国进入混乱阶段,社会秩序遭到破坏,在这一阶段,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表现出了沮丧悲伤的情感,代表作有《哈姆雷特》《李尔王》等;第三阶段是莎士比亚认清了现实与理想的区别,所以将幻想中的世界倾注到作品中,代表作有《暴风雨》等。

不论在哪个阶段,莎士比亚的作品都蕴含着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例如,在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用了大量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将哈姆雷特性格中的纠结和忧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其中经典的“生存还是毁灭”这一段内心独白,更是成就了《哈姆雷特》这一作品在戏剧界的地位。

除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外,莎士比亚还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如夸张、暗喻及矛盾等,这些成就了他一部部经典作品。

所以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最重要的艺术特色。

二、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时时处处渗透着人文主义思想,这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

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社会封建力量日渐消退、革命力量逐渐上升的时期。

所以人们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成为英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莎士比亚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多次将其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所以,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逐渐成为莎士比亚戏剧中又一重要的艺术特色。

在《李尔王》这一戏剧作品中,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更是得以充分的体现。

13威尼斯商人

13威尼斯商人

这期间他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敏感, 深入,人物塑造多侧面,善于探索人的内心世 界,了解到人性并非十全十美,包含了贪婪, 私欲,看到了人世间黑暗和丑陋的东西。
第三阶段(1608—1613)转向传奇剧的创作 《辛白林》 《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是主要的代表。
14
这些剧本虽然对黑暗现实也有所揭露,但却 宣扬和解,回归和解,团圆,阳光灿烂的世界。 寄希望于渺茫的未来和青年一代。
《暴风雨》——“诗的遗嘱”
莎士比亚借主人公普罗斯彼罗的口,向艺术告别,
从而结束了他戏剧活动的光辉的一生。
三、犹太人问题及其在戏剧作 品中的反映
15
16
犹太人是世界各大民族中最悲惨的。犹太人在各个历史时 期在不同的国家都受到迫害、歧视、劫掠和残杀。饱经沧桑, 四处漂泊,他们被视为劣等民族,在宗教上受迫害、政治上没 有任何政治权利和自由、在经济上受到种种限制。但是,正是 这才赋予了犹太民族自强不息的最大动力。犹太人对于自己寄 人篱下的处境,一方面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另一方面,为了 生存,为了争得与他民族平等的地位,他们团结对外,发奋自 强。 从古到今,犹太人以精于商务金融而闻名于世。他们在经 商时只遵守法律,而有时不讲仁义道德。这样,他们可以充分 利用许多别人不屑利用的机会而致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只要 有机会,只要不违法,哪怕做法过于残忍、卑鄙,他们也要大 赚其钱。因为遭受歧视,有不少人视外人为敌人、以不仁对不 义。另外,各国规定犹太人只能靠经商和放高利贷为生。这就 是有些犹太人经商不讲道德的原因。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1
欧洲文艺复兴作家最光辉的代表
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
威廉· 莎士比亚
2
戏剧知识
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 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要求 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 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反映 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

莎士比亚戏剧的四个阶段

莎士比亚戏剧的四个阶段

莎士比亚戏剧的四个阶段莎士比亚,这个名字一提起就让人想到那些经典的戏剧。

他的作品就像一瓶美酒,越品越醇,真的是值得一聊。

莎士比亚的戏剧生涯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四季一样,各有千秋。

我们来聊聊早期的作品,那时候的他就像个年轻的梦想家,满怀激情。

那种风格嘛,比较简单直接,主题也很清晰,像《亨利六世》这样的作品,充满了政治斗争的味道。

莎士比亚那时候可是还在摸索,偶尔会有些稚嫩,但也让人觉得特别可爱。

接着进入了中期,真的是一场大变革。

这个时候的莎士比亚好像突然开窍了一样,作品质量突飞猛进。

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直就是经典中的经典,悲剧和浪漫交织得恰到好处,让人心疼得不行。

莎士比亚开始更深入地探讨人性,人物塑造也越来越立体。

角色们不再是单纯的好坏,开始有了复杂的情感。

哎,真的是让人深思熟虑,想一想都觉得情绪复杂。

这时候的他,仿佛是个真正的文学巨匠,能够把情感写得细腻入微。

到了晚期,那种风格又变了。

莎士比亚开始玩一些新的把戏,像《暴风剧》这样,情节上有了更大胆的尝试。

他开始用幻想和梦境的元素,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人物也变得更加多元,甚至有些戏剧带着自嘲的意味。

看完这些作品,常常让人觉得既搞笑又思考。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场大戏,高兴迭起,意想不到的转折让人直呼过瘾。

他用自己的笔,把戏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真是让人佩服。

最后一阶段也是特别值得一提。

这个时候的莎士比亚,仿佛是到了人生的巅峰,作品中充满了智慧的结晶。

比如《冬天的故事》,就有种回归与救赎的感觉。

他把人生的复杂性、悲喜交加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个角色都像是在生活中真实存在,饱含着各种情感。

读这些作品,简直就像是在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感受到那种大起大落的感觉。

他的语言也更加优美,仿佛在吟唱一首动人的诗,让人忍不住想要再读一遍。

莎士比亚的四个阶段,真是一个奇妙的旅程。

从年轻的激情,到成熟的智慧,再到晚年的深邃,他的作品总能触动人心。

莎士比亚戏剧的创作特点

莎士比亚戏剧的创作特点

莎士比亚戏剧的创作特点如下是有关莎士比亚戏剧的创作特点: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作品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莎士比亚戏剧的创作特点有:(1)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

如《哈姆莱特》中有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

后两位的复仇,一个是尽孝道,一个是为争得骑士荣誉,他们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复仇行动,更突出了哈姆莱特复仇的社会意义。

莎士比亚还非常善于在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安排剧情,冲突的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且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

如哈姆莱特与奸王克劳迪斯的斗争。

全部剧情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跌宕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

(2)莎士比亚戏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

如哈姆莱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奥赛罗既是一个忠于爱情的情种、奋勇杀敌的勇士,同时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统帅、杀害无辜的凶手;夏洛克一方面是个凶残吝啬的高利贷者,一方面又是个虔诚的教徒。

剧作还写出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时期的性格发展轨迹,如哈姆莱特从一个抱有崇高信念的快乐王子到对人与社会悲观失望的忧郁王子,这样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3)莎士比亚善于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主人公性格在《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三人对待复仇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哈姆莱特作为先进人文主义者的特点。

哈姆莱特与霍拉旭同样都是人文主义者,但是遭遇不同、地位不同,霍拉旭理智冷静,哈姆莱特热情深沉,更加反衬出哈姆莱特精神世界的深刻性。

(4)莎士比亚擅长用内心独白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重要独白有六处之多,每次都推动剧情发展,为完成人物性格塑造起了关键作用。

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戏剧

他与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反 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与社会恶势力之 间的斗争,这是萌芽状态的先进力量与强大 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 同时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 局限性(只想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改造社 会的巨大任务),以及他本人在个性上善于思 考而不善于行动的弱点,也是他导致悲剧的重 要原因。
《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 《奥赛罗》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 《李尔王》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剧
《麦克白》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
莎翁悲剧的特点:
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 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 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 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 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 悲哀、悲观。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 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 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 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 外)。
善 用 比 喻 , 讽 刺 幽 默
莎士比亚喜剧经典
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皆大欢喜》 《第十二夜》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
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
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 聪明机智,有勇有谋,敢爱敢恨
总结: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 文主义者的典型。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 的人文主义者。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 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动的忧郁 的王子。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 他的行动。哈姆莱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 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 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 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所以有人称他为延 宕的王子。 后用“哈姆莱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 不决、顾虑重重的人。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及创作特点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及创作特点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及创作特点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是他创作的戏剧作品中的一部分,主要以英国历史为背景,讲述了英国历史上的君主以及他们的政治斗争、家族纷争和权力争夺等故事。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包括《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等,共计十一部。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的创作特点包括:
1. 史实与想象的结合:莎士比亚在创作历史剧时,通常会根据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框架,结合自己的想象和艺术创作进行改编,使得故事更具戏剧性和艺术性。

2. 人物塑造的复杂性: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既有君主和贵族的权谋心机,也有平民百姓的生活感悟,还有历史人物的英勇和懦弱等特点,展现了人物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3. 政治权力的探讨:历史剧是莎士比亚对政治权力的深入探讨,他通过历史剧中的各种斗争和权谋,揭示了权力的腐败和虚伪,以及权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语言的运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以其优美的诗歌语言和精确的对白著称,他巧妙地运用了押韵、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剧中人物的对话更富有戏剧张
力和艺术感。

5. 历史背景的描绘: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中通过舞台设定、服装和道具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中事件和人物的背景。

总的来说,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复杂的剧情和精湛的语言运用,展示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通过对政治权力的探讨,引发观众对权力与人性的思考。

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

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

1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按其思想与艺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时期(1590—1600)的创作主要是历史剧、喜剧和诗歌,乐观主义情绪占主导地位。

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1593)写爱神对阿都尼的热恋。

《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写罗马暴君塔昆因其子奸污了鲁克丽丝而受到惩罚的故事。

154首《十四行诗》(1592—1598)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表达友谊、爱情和美的主题。

莎士比亚历史剧探索了英国三百年的历史进程,再现了英国封建史上富有喜剧性的场面,反对封建暴君、封建集团的血腥战争,拥护“开明君主”和国家统一。

《理查三世》(1592—1593)、《亨利四世》(上、下)(1596—1597)、《亨利五世》(1598—1599)是历史剧的佼佼之作。

恩格斯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莎士比亚喜剧的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

喜剧的浪漫主义的抒情气氛。

喜剧中的正面人物问题。

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威尼斯商人》(1597)写友谊、爱情、仁慈和贪婪、嫉妒、仇恨之间的冲突,反映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矛盾。

夏洛克的形象。

鲍西娅的形象。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69)反映了人文主义爱情理想和封建恶习、封建压迫之间的冲突。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喜剧性与抒情性。

第二时期(1601—1608)创作的主要成就是悲剧。

悲剧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人文主义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无法调和的矛盾,描写人文主义者的斗争生活及其失败的悲惨结局。

《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奥瑟罗》(1604)是一出由“家庭悲剧”改造为富有社会意义的悲剧,写人与人“真诚相待”的关系在冷酷无情的现实面前遭到毁灭。

《李尔王》(1605)描写李尔王把国土分给女儿们后,受到女儿、女婿虐待的悲惨故事,揭示了权威与爱、真诚的爱与虚假的爱之间的矛盾。

《麦克白》(1606)的主人公是一个充满权欲的野心家,“一个具有深刻而强大的灵魂的坏蛋”(别林斯基语)。

悲剧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个人野心对人起的腐蚀作用。

简述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

简述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

简述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
著名的英国剧作家、诗人、演员莎士比亚的创作历程可以被划分为四个分期,这些分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第一个分期,从1592年到1594年,在这个分期里,莎士比亚开始了他剧作生涯,他受到了来自乔治福克纳、马丁穆勒和理查德索尔兹伯里的激励。

莎士比亚创造出了一些有名的戏剧作品,如《威尼斯商人》、《莎翁情史》和《第十二夜》,它们都是莎士比亚早期戏剧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

第二个分期,从1594年到1608年,这个分期算是莎士比亚的黄金时期,他的演出受到了各地观众的追捧,戏剧作品也得到了好评,莎士比亚创作了一些著名的戏剧,如《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第三个分期,也是莎士比亚最后的创作时期,从1608年到1613年。

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证明了他的剧本写作技巧,他的几部最重要的戏剧,如《暴风雨》、《威尼斯商人》和《哈姆雷特》,都是他最经典的作品。

莎士比亚以不断的创新,用吸引人的情节、和谐的诗句和精彩的话语来把观众带入他所创造的新维度中。

最后,小结起来,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包括四个阶段:1592-1594年,1594-1608年,1608-1613年,这相当于他三十一年的创作时间。

从此,他的作品也开始影响全世界,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由经典的古典文学改编而成的,他的文学作品把他的古典文学知识、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精彩的对白相结合,将古典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三个阶段的特点
肖旭
威廉·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以他杰出的创造性劳动,给后世留下丰富的精神食粮:三十七部戏剧、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二首叙事长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

根据社会和其思想的发展变化,他二十来年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1590年到1600年,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盛年,英国一派繁盛兴旺景象,莎士比亚的创作基调也是乐观明朗的。

这是他创作的早期,即历史剧、喜剧时期。

他写出《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九部历史剧,《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等十部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三部悲剧。

这些作品,有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从对待现实的态度上看,着重于讴歌赞美人文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

喜剧尤为突出。

他的喜剧突破了古希腊罗马喜剧重在社会讽刺的传统,而偏重于对理想事物的歌颂。

他大多通过男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纠葛,来颂扬人文主义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如《第十二夜》等。

其次,从人物形象上看,塑造了一系列理想人物。

如历史剧中战功显赫、治国有术的开明君主亨利五世形象,喜剧中一大群新女性形象,例如薇奥拉,鲍西娅等。

后者尤为光彩照人。

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表达了他主张国家统—的政治理想和个性自由的生活理想。

再次,从戏剧冲突上看:多用误会、巧合来编织情节,表现人物。

例如《错误的喜剧》,便是把整个作品的构思建立在误会和巧合上。

第四,从创作基调和风格上看,明朗乐观居主导地位。

轻松的喜剧和严肃中含有诙谐的历史剧自不待说,甚至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乏欢快的情趣。

上述特点的形式,不外乎三方面的原因:
从社会根源上看,这时期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年,英国已建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势强大,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举国上下陶醉在升平安乐之中。

这自然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上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

从思想根源上看,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这时尚未经受社会的严重考验,他坚信人文主义理想是可以在现实中实现的,因而,对现实的看法过于乐观。

从艺术规律上看,他之倾向于用历史剧的形式来反映现实,是因为他像每一个处在民族形成时期的伟大艺术家一样,出于一种用艺术形象来探索祖国历史的爱国主义热忱,而他致力于喜剧的写作,则是因为这种戏剧样式能比较自由地表现他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主题,而且喜剧多以误会和巧合来编织情节的特点,也便于他这个经验不多的青年剧作家去把握。

这样,特定的生活内容找到了适当的表现形式,他在历史剧和喜剧的创作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601年到1608年,英国社会矛盾表面化、尖锐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莎士比亚对现实悲观失望。

这是莎土比亚创作的中期,即悲剧时期,也是他一生创作最辉煌的时期。

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悲愤、阴郁的情调。

他写出《哈姆雷特》等七部悲剧,《一报还一报》等四部喜剧,成就大者是悲剧。

其中又以有“四大悲剧”之称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更为著名。

这些作品,与作者早期创作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
首先,不再是歌颂而是深刻揭露现实的矛盾和丑恶,着力表现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如《哈姆雷特》就是通过同名主人公未能完成“重整乾坤”重任的社会悲剧,来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专制暴政的罪恶。

其次,占戏剧中心舞台的,不再是理想人物,而是一系列野心家、阴谋家。

例如《奥赛罗》中的伊阿古,《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妇等,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一方面深刻地揭露
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另方面表达了人文主义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深切忧虑。

第三,不再依赖外部的误会和巧合来构筑戏剧冲突、描写人物,而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他们内心的矛盾斗争。

比如《哈姆雷特》的描写中心,就是写主人公内心激烈的斗争过程,通过他内心的冲突来表现并强化外部冲突即人文主义理想与专制暴政的冲突,他既坚定又软弱、既果断又犹豫的典型性格,正足以显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第四,创作基调由明快转变为悲愤沉郁。

悲戚伤感的悲剧自不待言,就连喜剧如《一报还一报》也蒙上一层冷峻凄苦的阴影。

总之,莎士比亚这一时期的创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关于变化的原因,同样可从三方面来探索:
从社会根源上看,这时的英国已从表面繁荣进入动乱时代,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都暴露无遗,文学是时代的晴雨表,时代风云的变化,自然影响到作者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的变化。

从思想基础上看,莎士比亚之所以把创作的重心放在揭露和批判上,是由于他对现实的认识深化了,他看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看到了人文主义理想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悲剧性的事实。

从艺术规律上看,他之所以完全或部分放弃历史剧和喜剧的写作,而潜心于悲剧的创作,是因为无论就表现矛盾冲突的深刻性而言,还是就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灵便而言,悲剧都明显地优于历史剧和喜剧,而且作者这时已积累了足够多的创作经验,能自如地驾驭这种难于把握的戏剧样式。

悲剧创作代表了莎士比亚创作的最高成就。

1609年到1613年,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使莎士比亚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乌托邦式的幻想。

这是莎士比亚的晚期创作,即传奇剧时期。

他写出《暴风雨》等三部传奇剧,《亨利八世》一部历史剧(与人合作)。

传奇剧的代表作是《暴风雨》。

作者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在这部剧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第一,它虽然对黑暗的现实有所涉及,但中心不是揭发批判,而是鼓吹宽恕调和。

第二,主人公普洛斯彼罗被虚化成一个神话式人物。

他被阴谋家窃去权柄,不图报复斗争,只求洁身自好,最后反宽恕了敌手,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抽象的善的代表。

第三,推动剧情发展的不是现实生活中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而是一系列虚无缥缈的奇遇。

冲突的最后解决,不是人物行动的逻辑结果,而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

第四,构成戏剧基调的,是虚幻超脱。

一句话,作者这一时期的创作,明显表现出倒退。

至于倒退的原因,仍可从三方面加以探寻:
从社会根源上看,这时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不堪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面对人民的反抗,詹姆斯一世一方面野蛮镇压,另一方面则加强对舆论的控制。

戏剧界于是形成一股专写迎合宫廷趣味的、情节离奇的传奇剧的逆流。

莎士比亚转向传奇剧创作,显然是受到这股逆流的影响。

从思想根源上看,由于人文主义者自身的矛盾,使得莎士比亚未能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当人民群众起来反抗暴政时,他便很自然地退到企图以宽恕来调和社会矛盾的境地。

此外,作者本人此时的经济地位,也使得他这样做,因为作为一个大剧团的股东和在乡下拥有田产的富裕绅士,他个人特别需要有安定的环境而不思动乱。

从艺术规律上看,传奇剧往往依靠外部力量来解决矛盾冲突的特点,正好被作者用来调和矛盾服务。

因而他抛开悲剧转向传奇剧的创作。

从思想内容上看,传奇剧自然不是作者的上乘之作,然而,他们的艺术成就却很高。

国外批评界把《暴风雨》看成是作者“诗的遗嘱”而予以高度评价,并非毫无根据。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士比亚在传奇创作上同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特征,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描写人物命运,对于人物性格和生活现象,
往往是从多方面加以描写,有发展变化,广泛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莎士比亚对戏剧艺术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他的创作方法也成为人们师法的标准和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