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公式
八级物理公式大全

(4)总功W总= F S
(5)机械效率 η= W有用/ W总=G /(n F)(其中S= n h)
(6)额外功 W额= W总–W有
(7)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8、1标准大气压= 760mmHg汞柱= 1.01×105Pa = 10.3 m水柱
9、浮力 ① F浮= G1–G2②F浮= G(漂浮、悬浮)
③ F浮= G排=ρ液g V排
10、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F = F1+ 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6、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m——质量kg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7、压强1、p = F / S(单位:1N/ m2= 1Pa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
2、p =ρg h一般适用于液体(p =ρg h也可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1、速度 υ= S / t (主单位:m / s) 1m / s = 3.6 Km / h
2、声速 υ= 340m / s
3、光速 C = 3×108m /s
4、密度 ρ= m / V(主单位:Kg / m3) 1 g / c m3= 1×103Kg / m3
5、合力 F = F1-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③F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12、功W = F S (1J = 1N?m)功率 P = W / t = Fυ(1KW = 103W)
13、滑轮组
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八年级物理 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3)二、质量密度公式(第五章p94)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 水=m 冰 ρ水>ρ冰 v 水<v 冰三 重力公式(第六章p113)G =mg (G:重力,m :质量,g :通常g 取10N/kg ,题目未交待时g 取9.8N/kg)四、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七章p133)方向相同:F 合=F 1+F 2 ; 方向相反:F 合=F 1—F 2 (F :力)五、压强公式(第八章)(1)普适公式(p144)S F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2)液体压强公式(p150)p =ρgh (p :液体压强 ρ: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六、浮力公式(第九章P169起)(1)F 浮=F’-F (压力差法) (2)F 浮=G (漂浮、悬浮法)(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g=ρ液g V 排 (排水法)(F 浮:浮力,G 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m 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密度,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g :10N/kg 或9.8N/kg )七、杠杆平衡条件公式(第十章p187)F 1l 1=F 2l 2 (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八、滑轮(组)公式(第十章p191)(不计绳重和摩擦)(1)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 物:物体的重力;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物体升高的距离)(2)动滑轮:)G (21F 动物+=G S=2h (F 、s 、h 、G 物::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 (3)滑轮组:)G (n1F 动物+=G s =nh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十章P196)(1)功 a 、 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96) b 、把物体举高时W =Gh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2)功率(p199)Fv tFs t W P ===(一般)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3)有用功(p202)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4)总功(p202)W 总=F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5)机械效率(p202) %100W W ⨯=总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初中物理公式(八年级全册)

初中物理公式(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1、速度 公式:sv t=(:v 速度,:s 路程,:t 时间) 单位:v 的单位是m/s 或者km/h ,1m/s=3.6km/h 注意点:路程必须对应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推导公式:s vt =和s t t=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2、像距、物距、焦距的代数关系(了解即可) 公式:111v u f+=(:v 像距,:u 像距,:f 焦距) 单位:长度单位 注意点:①不是物理公式,且初中并不需要掌握,但能方便解题 ②凸透镜成虚像时,v 是负数3、像距、物距、像高、物高的代数关系(了解即可) 公式:h v u h =像高物高单位:长度单位 注意点:①不是物理公式,且初中并不需要掌握,但能方便解题②凸透镜成虚像时,该公式可以用来判断凸透镜成放大、等大还是缩小像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4、密度 公式:mVρ=(:ρ密度,:m 质量,:V 体积) 单位:密度的单位是3g/cm 和3kg/m ,3331g/cm 10kg/m =推导公式:m V ρ=和mV ρ=第六章 力5、弹力(了解即可)公式:=F k x ∆弹(:k 材料的弹性系数,:x ∆发生弹性形变物体的伸长量或缩小量) 单位:F 弹的单位:N ,x ∆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注意点:①该公式了解即可,帮助理解发生弹性形变物体产生的弹力是与其形变量成正比的 ②对于同一物体k 是定值 6、重力公式:G mg =(:G 重力,:m 质量,:g 重力加速度) 单位:G 的单位是N ,m 的单位是kg 推导公式:G m g= 注意点:①g 是地理位置有关的常量,在地球表面g 通常取9.8N/kg g =或者10N/kg g =第七章 运动和力7、滑动摩擦力(了解即可)公式:f uN =(:f 摩擦力,:u 动摩擦因数,:N 压力 ) 单位:f 的单位是N 注意点:①该公式不需要掌握,辅助理解压力和动摩擦因数(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是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数②对相同的接触面,u 是常数。
八年级物理公式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公式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是我们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公式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好物理公式,对于我们理解各种现象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就是八年级物理公式知识点归纳。
力、质量、加速度公式力的公式:F = m × a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质量,a 表示加速度。
单位是牛顿(N)。
质量的公式:m = F ÷ a其中 F 表示力,a 表示加速度,m 表示质量。
单位是千克(kg)。
加速度的公式:a = F ÷ m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质量,a 表示加速度。
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功、功率、能量公式功的公式:W = F × s其中 W 表示功,F 表示力,s 表示位移。
单位是焦耳(J)。
功率的公式:P = W ÷ t其中P 表示功率,W 表示功,t 表示时间。
单位是瓦特(W)。
能量的公式:E = m × g × h其中 E 表示重力势能,m 表示物体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h 表示物体高度。
单位是焦耳(J)。
电压、电流、电阻公式欧姆定律的公式:U = I × R其中 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R 表示电阻。
单位是伏特(V)、安培(A)、欧姆(Ω)。
瓦特定律的公式:P = U × I其中 P 表示功率,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单位是瓦特(W)、伏特(V)、安培(A)。
电功率的公式:P = I² × R其中 P 表示电功率,I 表示电流,R 表示电阻。
单位是瓦特(W)、安培(A)、欧姆(Ω)。
折射、反射公式单色光的折射公式:n₁ × sinθ₁ = n₂ × sinθ₂其中 n₁表示入射介质的折射率,θ₁表示入射角,n₂表示折射介质的折射率,θ₂表示折射角。
镜面反射公式:θi = θr其中θi 表示入射角,θr 表示反射角。
八年级物理公式

八年级物理公式1、v=tss——路程——米m (km)t——时间——秒s (h)v——速度——米每秒m/s (km/h)1m/s=3.6km/h2、G=mg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9.8N/kg为计算方便g=10N/kg3、ρ=vmm——质量——千克kg (g) v——体积——立方米m3 (cm3)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g/cm3)1g/cm3=1000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4、p=SFF——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平方米(m2)p——压强——帕斯卡(pa)5、p=ρghρ——液体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为计算方便g=10N/kgh——液体深度——米(m)p——液体压强——帕斯卡(pa)6、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G-F拉F浮=F向上-F向下F浮=G排=m排=ρ液gv排(也适用于气体)F浮=G(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G——物体重力——牛顿(N)F拉——物体在液体中时的拉力——牛顿(N)F向上——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F向下——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当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v物7、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 ρ物<ρ液上浮物体浸没时F浮=G ρ物=ρ液悬浮 v排=v物F浮<G ρ物>ρ液下沉漂浮时:F浮=G ρ物<ρ液 v排<v物沉底时:F浮=G-F支ρ物>ρ液 v排=v物8、W=FS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牛顿(N)S——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米(m)W——功——焦耳(J)克服重力做功:W=Gh=mgh9、P=twP=FV(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W——功——焦耳(J)t——时间——秒(s)P——功率——瓦特(W)F——力——牛顿(N)V——速度——米每秒(m/s)10、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11、W总=W有+W额W总——总功——焦耳(J)W有——有用功——焦耳(J)W额——额外功——焦耳(J)12、η=总有WWη——机械效率——无单位13、滑轮组:F=n1(G物+G动) G动=Fn-G物S=nhG物——物体重力——牛顿(N)G动——动滑轮重力——牛顿(N)F——拉力——牛顿(N)n——动滑轮上承担绳子的股数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米(m)h——物体上升的高度——米(m)14、滑轮组机械效率:W有=G物hW总=FS=Fnh W总=G物h+G动hη=总有WW=FnGFnhhG物物=η=总有WW=动物物动物物GGGhGhGhG+=+。
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打印版

透镜公式1.照相机原理:物距大于像距,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测焦距原理:物距等于像距,U=2f=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幻灯机原理:物距小于像距,V>2f,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放大镜原理:物像同侧时,U<f,V>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平面镜成像:正立、等大、虚像6.平行光经过凸透镜会会聚成一点,平行光经过凹透镜会变成发散光,经过光心的光线沿直线传播,光路是可逆的。
7.左右移动:1、当凸透镜位置不动时,物体向哪移动,光屏就向哪移动,才成清晰的像 2、当物体不动时,凸透镜向哪移动,光屏就向反方向移动,才能呈现清晰的像8.上下移动:1、当凸透镜不动时,蜡烛变短,光屏向上移动,才能在光屏中央成像2、当光屏不动时,蜡烛变短,凸透镜向下移动,才能在光屏中央成像9.透镜移动:当物体和光屏不动时,把透镜移动到符合照相机或幻灯机规律的位置,也可以出现清晰的像浮力公式一、称重法:如果用弹簧测立计吊着物体浸入液体,则F浮+F拉=G物二、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三、压力差法:F浮= ΔF =F下底面- F上底面=ΔPS=(P下底面-P上底面)S底面=ρ液g(h下底面-h上底面)S底面四、平衡法:1.ρ物<ρ液,G物<F浮,合力方向竖直向上,物体上浮,上浮的最终静止状态是漂浮,漂浮说明有部分露出,所以V排液<V物,因为漂浮是静止状态,所以二力平衡,因此F浮=G排液=G物,所以ρ液gV排液=ρ物gV物。
2.ρ液=ρ物,G物=F浮,物体完全浸没,V物=V排液,所以悬浮,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因为悬浮是静止状态,所以合力为零,二力平衡,所以F=G排液=G物,所以ρ液gV排=ρ物gV物。
浮3.ρ物>ρ液,G物>F浮,合力方向竖直向下,物体下沉,最终静止状态是沉底,沉底时完全浸没,V物=V排液,但是物体受到容器底部向上的支持力和向上的浮力以及向下的重力,所以F浮+F支=G物。
八年级物理所有符号公式

八年级物理所有符号公式以下是八年级物理中常用的符号和公式:
1. v -速度(米/秒)
2. t -时间(秒)
3. s -位移(米)
4. a -加速度(米/秒²)
5. F -力(牛顿)
6. m -质量(千克)
7. g -重力加速度(米/秒²)
8. P -功率(瓦)
9. E -能量(焦耳)
10. δW -做功(焦耳)
11. P -压力(帕斯卡)
12. A -面积(平方米)
13. ρ -密度(千克/立方米)
14. Q -热量(焦耳)
15. c -光速(299,792,458米/秒)
一些常见的公式:
1.速度公式: v = s/t
2.加速度公式: a = (v - u)/t,其中u代表起始速度
3.位移公式:s = ut + (1/2)at²
4.力公式: F = ma
5.重力公式: F = mg
6.功率公式:P = δW/t,其中δW代表做功
7.功率-时间公式: W = Pt,其中W代表功
8.功率-速度公式: P = Fv,其中F代表力
9.动能公式:E = (1/2)mv²
10.位能公式: E = mgh,其中h代表高度
11.压力公式: P = F/A,其中A代表面积
12.密度公式:ρ = m/V,其中V代表体积
13.伯努利定理:P + (1/2)ρv² + ρgh =常数
14.热传导公式:Q = mcΔT,其中c代表热容量,ΔT代表温度变化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中常用到的符号和公式。
请注意,不同的教材和教学计划可能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具体应用时,请参考你所使用的教材或向老师求证。
初二(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速度公式:v = s t 变形公式: 求路程——s = vt 求时间——t = s v v ——速度(m/s 、km/h )s ——路程(m 、km )t ——时间(s 、h )重力公式:G = mgG ——重力(N )m ——质量(Kg 、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 9.8N/kg ;计算式常取g = 10N/kg ) 合力公式:F = F 1 + F 2 (F 1、F 2同一方向同一直线)F = F 1 - F 2 (F 1、F 2相反方向同一直线)密度公式:ρ= mVρ——密度(kg/m 3、g/cm 3)m ——质量(Kg 、g )V ——体积(m 3、cm 3) 浮力公式:F 浮 = G – F 当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F 浮 = G F 浮——浮力(N )G ——重力(N )F ——物体浸没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F 浮 =G 排 = m 排gF 浮 = ρ水gV 排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收到的重力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压强公式:p = F Sp——压强(Pa、N/m2)F——压力(N)S——受力面积(m2)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 (h——深度(m))杠杆平衡条件:F1L1= F2L2F1——动力(N)L1——动力臂(m)F2——阻力(N)L1——阻力臂(m)滑轮组:F =1nG总s = nhF——动力(N)s——动力通过的距离(m)G总——总重(N)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m)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对于定滑轮:n = 1,F = G ;s = h对于动滑轮:n = 2,F = 1/2G ;s = 2h机械功公式:W = Fs 克服重力做功:W = GhW——动力做的功(J)F——动力(N)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功率公式:P = W tP——功率(W)W——功(J)t——时间(s秒)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100%η——机械效率——有用功(J)W有用W——总功(J)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3)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速度v V =s/t m/s Km/h 1m/s =3.6km/h
路程s S =vt m Km 1km =1000m
时间t t =s/v s h 1h =60min =3600s
二、质量密度公式(第五章p94)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密度ρρ=m/v Kg/ m 3g/ Cm 31g/ Cm 3=1000kg/ m 3
质量m M =ρv Kg g 1kg =1000g
体积v V =m/ρ m 3Cm 3 1 m 3=103dm 3=106cm 31L =103ml(cm 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 水=m 冰ρ水>ρ冰 v 水<v 冰
三重力公式(第六章p113)
G =mg (G:重力,m :质量,g :通常g 取10N/kg ,题目未交待时g 取9.8N/kg)
四、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七章p133)
方向相同:F 合=F 1+F 2;方向相反:F 合=F 1—F 2(F :力)
五、压强公式(第八章)
(1)普适公式(p144)
S F
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150)
p =ρgh (p :液体压强ρ: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
六、浮力公式(第九章P169起)
(1)F 浮=F ’-F (压力差法) (2)F 浮=G (漂浮、悬浮法)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g=ρ液g V 排(排水法)
(F 浮:浮力,G 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
m 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密度,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g :10N/kg 或9.8N/kg )
七、杠杆平衡条件公式(第十章p187)
F 1l 1=F 2l 2 (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八、滑轮(组)公式(第十章p191)(不计绳重和摩擦)
(1)定滑轮: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 物:物体的重力; s :绳子
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物体升高的距离)
(2)动滑轮:)G (21
F 动物
G S=2h (F 、s 、h 、G 物::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
(3)滑轮组:)G (n 1
F 动物
G s
=nh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十章
P196)(1)功 a 、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96)b 、把物体举高时
W =Gh c 、通过功率计算W =Pt (2)功率(p199)
Fv t Fs t W P (一般)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
(3)有用功(p202)
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p202)W 总=F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W 总= W 有+W 额(5)机械效率(p202)%100W W 总有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