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精品PPT课件
【PPT课件】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有色彩

体液紊乱包括:
①容量紊乱:即容量过多(水肿)、容量不足
(脱水);
②渗透压紊乱:即体液张力减低(低渗血
症)、体液张力增高(高渗血症);
③酸碱平衡失调:即酸中毒及碱中毒; ④体液各种溶质浓度紊乱:如钾、钠、钙、
镁、葡萄糖、尿素及氨基酸等浓度过高或过低等。
均为病态
2018/12/19 18
12
平均活度系数
lg A z z I
对于较高离子强度的溶液
Azi I lg i 1 I
2
或
lg
A z z I 1 I
2018/12/19
13
例3-1 分别用离子浓度和离子活度计算0.020mol· L1 NaCl溶液在298K时的渗透压力,并加以比较。 解:⑴ 用离子浓度计算
2018/12/19 27
Kw 的意义:
一定温度时,水溶液中[H+]和[OH-]之积为一常数。
水的解离是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Kw增大。
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T/K 273 291 295 298 323 373
2018/12/19
Kw 1.5×10-15 7.4×10-15 1.00×10-14 1.27×10-14 5.6×10-14 7.4×10-13
29
3.3.2 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
(一)一元弱酸溶液
H
+
HAc + H2O
或 HAc
H3O + Ac
H + Ac
+ ﹣
+
﹣
[H ][Ac ] Ka [HAc]
+
《高中化学选修四《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课件讲义

错题再现
3.在含有酚酞的0.1 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
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 C
A.变蓝色 B.变深 C.变浅 D.不变
错题再现
4.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 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左图所示,
⑴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
⑵a、b、c三点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1)定义: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 ,当 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 成分子的速率 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 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逆 电离平衡是对弱电解质而言,电离是可 逆的,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 动 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特点 等 V电离=V分子化≠0 定 条件不变,溶液中各分子、离子 的浓度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变 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⑤弱酸的酸式盐的电离是分步电离,先完全电离成金 属离子和酸式酸根,酸式酸根再部分电离。
⑥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在稀溶液中不 存在酸式酸根;而在熔融状态,则电离成金属离子和 酸式酸根离子
强等号、弱可逆、多元弱酸 分步写,多元弱碱一步完
小结: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相同点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
方法五、相同 pH值,相同体积 的HCl 和 CH3COOH, 和足量的锌粒反应, CH3COOH产生的氢气多。
方法六、取相同浓度的HCl 和 CH3COOH ,稀释 100倍,pH值变化小的是 CH3COOH 。
课堂练习
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
①是当其b 物a质c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 c a ②当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是___ b
最新高考化学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化学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优质课件
3.溶液的pH计算方法:
(3)溶液混合后的pH计算:
①两强酸混合:
直接求出c(H+)混,再据此求pH。c(H ②两强碱混合:
)
c(H
)1V1 V1
c(H V2
) 2V2
方法一:先求出c(OH-)混,再据Kw求出c(H+)混,最后利用 pH=-lgc(H+)计算出pH。
最新高考化学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化学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优质课件
判断某酸属于弱酸的三个角度
角度一:弱电解质的定义,即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如 测0.1mol·L-1的CH3COOH溶液的pH>1。
角度二: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条件改变, 平衡移动,如pH=1的CH3COOH加水稀释10倍1<pH<2。
②25℃时,pH=10的溶液是碱性溶液,不一 定为碱溶液,pH=5时溶液也不一定为酸溶液, 还可能为能水解的盐溶液。
③溶液稀释时,不是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有些离子的浓度可能增大。若为酸溶液,则稀释 时H+浓度减小,OH-浓度增大;若为碱溶液,则 稀释时OH-浓度减小,H+浓度增大。
最新高考化学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优质课件
Kb
3.电离平衡常数:
(1)碳酸电离方程式:H2CO3⇌H++HCO- 3 HCO- 3 ⇌H++CO23- (2)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cH+·cHCO- 3
cH+·cCO23-
Ka1= cH2CO3 ,Ka2= cHCO- 3
。
(3)比较大小: Ka1 > Ka2
影响因素: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温度升高,电 离平衡常数一般增大。
第2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精品PPT课件

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弱的 物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解离。 如,弱酸、弱碱等。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部分解离的,其 解离程度可用解离度α来表示。
解离度α:已解离的分子数与分子总数之比。
在定容反应中,已解离的弱电解质的浓 度c与起始浓度c0之比等于其解离度。即:
[例1](见p72)
2.2.2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现以H2S为例,其反应如下:
第一步解离
H2S
第二步解离
HS-
H+ + HSH+ + S2-
Ka1
[H+ ][HS[H2S]
]
1.07
107
K
a2
[H+ ][S2[HS- ]
]
1.26 1013
由于Ka1
Ka2 (一般Ka1 / Ka2 >103),
活度:把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实际发挥作用的浓 度称为有效浓度或称为活度。
浓度和活度之间的关系: a =γ·c
式中:a 活度;c 浓度;γ活度系数。
由于离子之间的牵制作用, c > a,所以γ<1。
显然, γ 越小,离子与其离子氛之间的相 互作用越强。 a 越小。
➢γ反映了溶液中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 ➢γ 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
OH -
平衡时:
Kb
[NH4+ [NH3
][OH- ] H2O]
Kb 称为一元弱碱的解离常数。在相同温 度下,Kb 越大,弱碱的碱性越强,反之则越 弱。
2)解离常数与解离度的关系、稀释定律
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2)优秀课件

c (H+) c (OH-) =
K
w
= 1.0 10-14
两边取负对数:
pH + pOH = pK
w
= 14.00
2020/11/22
例4-1: 求0.050 mol·L-1 HCl溶液的pH和pOH。(室温)
解: 公式:pH = -lg [c (׳H+)] = -lg(0.05)=1.3 pOH = 14 - pH = 14-1.3 =12.7
4.1 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4.1.1 水的解离平衡:
纯水有微弱的导电性,表明它有微 弱的解离。
水的解离平衡可表示为:
H2O
H+ + OH-
2020/11/22
水的解离平衡 : H2O
标准平衡常数为:
H+ + OH-
2020/11/22
水的离子积: K
w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水中c'(H+)、c ' (OH-) 的乘积为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
食醋
பைடு நூலகம்
3.0
啤酒 4.0~5.0
咖啡
5.0
2020/11/22
乳酪 海水
4.8~6.4 8.3
饮用水 6.5~8.5
人尿液
小肠液 胃液
4.8 ~ 8.4
7.6 1.3
人血液 pH 超出±0.4将有生命危险。 pH 标度适用范围: 0 ≤ pH ≤ 14.0
1 ≥ c(H+) ≥ 1 10-14 如pH<0、 pH >14 ,应使用c(H+) 或 c(OH-)
c (H+) , c (OH-) ; c (H+) , c (OH-)
电解质溶液及电离平衡课件

电解质溶液及电离平衡课件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电解质溶液及电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物质:如NaCl、Al(OH)3。
弱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完全电离的物质:如H2S、H2CO3。
一般而言,强酸强碱和所有的盐都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都弱电解质。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⑴电离平衡:类似化学平衡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反应是可逆的。
当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时,达到平衡。
这个平衡是动态平衡的。
⑵电离平衡的特征:1、是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一个平衡点,有一个K值。
2、平衡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的影响,当改变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值也会改变。
3、电离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改变温度对平衡也有影响。
二、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
在纯水及任何稀溶液中, 2H2O——H3O++OH- 可简写为:H2O—— H+ + OH-1、水的离子积常数25℃Kw = c(H+)·c(OH-)=10-14(常数)其中,25℃时,c(H+)=c(OH-)=10-7mol·L-1讨论:1、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时,对水的电离有怎样的影响2、给纯水加热,其中c(H+)、c(OH-)如何变化3、在c(H+)=10-2的盐酸中,OH-浓度是多少其中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是多少2.溶液的酸碱性和PHPH = - lgc(H+)当C(H+)10—7mol/L PH 7 溶液呈酸性当C(H+)10—7mol/L PH 7 溶液呈中性当C(H+)10—7mol/L PH 7 溶液呈碱性讨论:1、常温下,稀溶液中,pH+pOH=2、你认c(H+)在什么范围内,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比较方便3、pH的测定方法:(1)广范pH试纸、精密pH试纸(2)酸碱指示剂 3)pH计石蕊5 ~ 8、酚酞8 ~10、甲基橙~红.紫.蓝无.粉红.红红.橙.黄4、PH相关计算例1:pH=12的NaOH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0mL,pH ;pH=5的HCl 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00mL,pH 。
《溶液和离子平衡》课件

温度
离子浓度
温度升高,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沉淀溶解平衡向结晶方向移 动。
离子浓度越高,沉淀溶解平衡越偏向结晶 方向;离子浓度越低,沉淀溶解平衡越偏 向溶解方向。
沉淀物性质
压力
不同沉淀物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其沉淀溶 解平衡常数也不同。
压力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较小,但在高 压下,某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发生变 化,从而影响沉淀溶解平衡。
《溶液和离子平衡》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 离子平衡 • 酸碱平衡 • 沉淀溶解平衡 • 溶液和离子平衡的应用
01
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溶液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 定的混合物。
分类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关系,溶液可分为 均相溶液和非均相溶液;根据溶液中 溶质的存在形式,可分为分子溶液、 离子溶液和胶体溶液。
05
溶液和离子平衡的应用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对化学反应的 进行有着重要影响,如酸碱反应
、沉淀反应等。
物质分离与提纯
通过离子交换、萃取等方法,利用 离子平衡原理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 纯。
工业废水处理
利用离子平衡原理,通过调节废水 中的离子浓度,实现废水的处理和 资源化利用。
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中和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参数,它决定了反应的平衡点,即在一定温 度下,溶液中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酸碱平衡的影响因素
酸碱物质的浓度
压力
酸碱物质的浓度是影响酸碱平衡的重 要因素。当加入新的酸或碱时,会打 破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平衡移动。
第4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可修改版ppt]
![第4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7a28c8964bcf84b8d57b0d.png)
(2)酸碱指示剂变色 pH 范围:
肉眼能观察到的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pH范围 称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见表4-3)
指示剂 变色pH范 围
甲基橙 3.1 – 4.4
甲基红 4.4 – 6.2
石 蕊 5.0 – 8.0
酚 酞 8.0 – 10.0
酸色
红色 红色 红色 无色
过渡色 碱色
c (H+H+) = c (OH-): 中性溶液
c (H+) < c (OH-): 碱性溶液
4.1.2 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
1. 溶液的酸碱性:
由于水溶液中存在H2O的自偶解离平衡:
H2O
H+ + OH-
K
w
= c (׳H+) ·c (׳OH-) = c (H+) ·c (OH-)
c (H+) , c (OH-) ; c (H+) , c (OH-)
室温下:K
w
= c (H+) ·c (OH-) = 1.00×10-14
酸性溶液:c (H+) 10-7
中性溶液:c (H+) = c (OH-) = 10-7
碱性溶液:c (H+) 10-7
练习: 1、填空: c(H+) 越大,则c(OH-)越_小__,酸性越_强__,碱性越_弱__。
算和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 5. 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选择及配制方法。了解 强电解质理论。
4.1 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4.1.1 水的解离平衡:
纯水有微弱的导电性,表明它有微 弱的解离。
水的解离平衡可表示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 H A c + H 2 OH 3 O + + A c 达平衡时,其标准解离常数的表达式为:
1.75 10 Kaθ
[c
(H3O [c
)/cθ ][c(Ac (HAc)/cθ ]
)/c
θ
]
5
同理,对于 HAc 的共轭碱 Ac¯的解离平衡式为: H 2 O + A c - O H - + H A c
酸
碱 质子
HPO42- ⇌ PO43- + H+
酸
碱 质子
酸 ⇌ 质子 + 碱
共轭酸碱(对)
酸 ⇄碱+ H+
例:HAc的共轭碱是Ac- , Ac-的共轭酸HAc, HAc和Ac-为一对共轭酸碱。
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
如:HSO
4
, Fe(OH)(H 2 O ) 5
2
,
HCO
凡是能够提供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 酸是质子的给予体
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碱是质子的接受体
HAc ⇌ Ac- + H+ 酸 碱 质子
NH3 ⇌ NH2- + H+ 酸 碱 质子
[Al(H2O)6]3+ ⇌ [Al(H2O)5(OH)]2+ + H+
酸
碱
质子
H2PO4- ⇌ HPO42- + H+
2007-5-27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酸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c(H+)/mol·L-1 >1.0×10-7 1.0×10-7 <1.0×10-7
c(OH-)/pmHol·越L-1小<1,.0×溶10液-7 1酸.0×性10越-7 >强1.0×10-7 pH=[c-(lpHgH+[)c/c越(H][+大c)/(cO,H] -)溶/c 液]= 1碱.0×性10越-14强= Kw
θ [c(HAc)/cθ ][c(OH )/cθ ]
Kb
[c(Ac )/cθ ]
水的解离反应
纯水或稀溶液中
3-1-2H水2O的(l) 解离H反+(a应q) 和+ O溶H液-(aq的) 酸 {c(H+)/c }{c碱(O性H-)/c }=Kw
Kw——水的离子积
Kw与温度有关 Kw(298.15K)=1.0×10-14
2007-5-27
4.1电解质溶液 4.4.1酸碱理论
1.水-电离理论 1887年,阿累尼乌斯(S. A. Arrhenius 瑞典) 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物质称为酸
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称为碱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 和 OH- 中和生成 H2O 的反应
2.溶剂理论
富兰克林(E.C.Franklin)将水溶液中的酸碱 定义扩充到非水溶液体系,提出酸碱溶剂理论。
一种物质是酸或碱,应在具体反应中确定。几乎所有的正离子都 为酸,负离子都为碱,绝大多数物质均可归为酸、碱或酸碱配合物。 该理论过于笼统,不易区分各种酸碱的差别。
4.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除少数强酸、强碱外,大多数酸和碱在水溶液中 只能部分解离,属于弱电解质。当某弱电解质解离和 重新结合的速率相等时,就达到了动态平衡,这种平 衡称酸碱解离平衡,它的标准平衡常数称为酸或碱的 标准解离常数,分别用 Kaθ ,Kbθ 表示。
3
, H 2 O , HS 等。
这种酸和碱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关系被称为酸 碱共轭关系,酸(或碱)与它共轭的碱(或酸)一起被称为 共轭酸碱对。
酸越强 其共轭碱越弱 碱越强 其共轭酸越弱
酸性:HClO4 H 2SO4 H 3PO4
HAc
H 2CO3
NH
4
H2O
碱性:ClO
4
HSO
4
H
第四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4.1电解质溶液 4.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4.3缓冲溶液s)电离理论
富兰克3-林1-(1F酸ra碱nk的lin电)溶离剂理理论论
布朗斯泰德(Bronsted)质子理论 路易斯(Lewis)电子理论 皮尔逊(Pearson)软硬酸碱理论
该理论扩大了酸碱范围。路易斯理论在有机化学 中应用得更为普遍,它常用亲电子试剂和亲核试剂来 代替酸和碱的概念。
Lewis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Cu2+ + 4NH3 [Cu(NH3)4]2+; BF3 + F- BF4H+ + OH- H2O, Ag+ + Cl- AgCl
取代反应:[Cu(NH3)4]2+ + H+ Cu2+ + 4NH4+,酸取代 [Cu(NH3)4]2+ + 2OH- Cu(OH)2↓ + 4NH3 碱取代 BaCl2 + Na2SO4 BaSO4 + 2NaCl 双取代
2
PO
4
Ac
HCO
3
NH 3
OH
酸碱反应的实质: 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H+
酸1 + 碱2
酸2 + 碱1
+H+ H+
HCl NH3 酸(1) 碱(2)
NH
4
Cl
酸(2) 碱(1)
⑴ 酸、碱的解离
H+
HAc(aq) H2O(l)
H+
H 2O(l) NH3 (aq)
H+
H2O(l) H2O(l)
⑶ 盐的水解
H+
H2O(l) Ac (aq)
H+
NH
4
(aq)
H 2 O(l)
HAc(aq) OH (aq) H3O (aq) NH3 (aq)
H+
Cu(H2O)4 2 H2O(l)
H3O (aq) Cu(OH)(H2O)3 (aq)
在 H A c + H 2 OH 3 O + + A c -
酸:电离出溶剂正离子者。
碱: 电离出溶剂负离子者。
酸碱反应:溶剂正、负离子结合为溶剂分子。
如:液氨溶剂中
NH4Cl(酸)+NaNH2 (碱)
2NH3+NaCl
NH4++NH2-
2NH3
3.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化学家布朗斯特 (J. N. Brφnsted 丹麦) 和化学家劳莱 (T. M. Lowry 英国)
和 H 2 O + A c - O H - + H A c
HAc–Ac–,H3O+–H2O,H2O–OH– 均互称为共轭酸 碱对。 由于质子理论的基础是质子转移,对于非质子溶剂 中的酸碱反应就难以说明,因此质子理论也有其局 限性。
4.酸碱电子理论 同年,路易斯 (G. N. Lewis 美国)
凡是具有可供利用的孤对电子的物质都称为碱 能与这孤对电子结合的物质都称为酸
H3O (aq) Ac (aq)
NH
4
(aq)
OH (aq)
H3O (aq) OH( aq )
⑵ 酸、碱的中和
H+
H3O (aq) OH (aq)
H+
H3O (aq) NH3 (aq)
H 2O(l) H 2O(l)
NH
4
(aq)
H 2 O(l)
H+
HAc(aq) OH (aq)
H2O(l) Ac (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