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危害分析(JHA)标准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一、什么是JHA?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平安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平安治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平安分析与操作的治理工具。
是为了识别和操作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渐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操作和预防。
二、主要用途和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平安隐患、作业园地平安隐患、员工不平安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假设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操作措施。
三、作业步骤的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
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操作措施。
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的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根底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商量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四、危害辨识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方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峻性也应识别。
然后识别现有平安操作措施,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这些操作措施缺乏以操作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操作措施。
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平安工作步骤。
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平安操作程序。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a)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b)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c)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d)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e)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f)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g)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h)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i)是否存在照明问题?j)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平安造成影响?k)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l)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物质?m)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远不止这些。
工作危害分析(JHA)参考指南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基地工作危害分析(JHA)参考指南1编制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2工作危害分析(JHA)程序和要求2.1 组成工作危害分析(JHA)小组各生产部门、单位按作业活动选定相关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小组。
选定人员应尽可能地从设备、工艺技术、操作、电气、安全等几方面考虑,但并不一定这几种人员同时参加,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就某项特定作业活动的JHA分析参与分析人数要保证 3人以上,且所选人员应具有经验、知识面较广。
2.2 介绍工作危害分析步骤把工作危害分析表分发给每个小组成员,介绍表格中要填写的内容及表格中每列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JHA分析表的样式参照海油富岛安环49号附件。
进行工作危害分析时,首先把整个作业活动划分成多个作业步骤,然后分析每步作业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判定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
若现有安全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管理,甚至为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以防控。
假如以上措施还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应做出停工、改变工艺等决定。
2.3 实施工作危害分析2.3.1分析作业理想情况下,所有的涉及手工操作的作业都要进行工作危害分析,但首先要确保对高风险、关键性的作业实施分析。
确定分析作业时,优先考虑以下作业活动:a)事故频率和后果:频繁发生或不经常发生但可导致灾难性后果的。
b)严重的职业伤害或职业病:事故后果严重、危险的作业条件或经常暴露在有害物质中。
c)新增加的作业:由于经验缺乏,明显存在危害或危害难以预料。
d)变更的作业:可能会由于作业程序的变化而带来新的危险。
e)不经常进行的作业:由于从事不熟悉的作业而可能有较高的风险。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一、什么就是JHA?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就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得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得管理工具。
就是为了识别与控制操作危害得预防性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得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得、有危险得工作步骤与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与预防.二、主要用途与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得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得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得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三、作业步骤得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与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划分得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就是如何进行得,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得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得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得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得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四、危害辨识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她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危害导致得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得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
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得控制措施.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得识别,规定标准得安全工作步骤。
最终据此制定标准得安全操作程序。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a)身体某一部位就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b)工具、机器或装备就是否存在危害因素?c)从业人员就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d)从业人员就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e)从业人员就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f)从业人员就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得环境中?g)就是否存在过度得噪音或震动?h)就是否存在物体坠落得危害因素?i)就是否存在照明问题?j)天气状况就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k)存在产生有害辐射得可能吗?l)就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物质?m)空气中就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远不止这些.2、还可以从能量与物质得角度做出提示.其中从能量得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与辐射能等.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一、什么是JHA?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
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二、主要用途和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三、作业步骤的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
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的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四、危害辨识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
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
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a)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b)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c)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d)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e)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f)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g)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h)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i)是否存在照明问题?j)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k)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l)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物质?m)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远不止这些。
粉刷作业-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粉刷作业-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一、作业危害分析(JHA)
在进行粉刷作业时,可能存在以下危害:
1. 化学物质危害:粉刷使用的涂料、溶剂等可能含有对人体健
康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重金属等;
2. 物理危害:进行粉刷作业时,可能会产生飞溅物、滴落物等,对工作者的眼睛和皮肤造成伤害;
3. 高处作业危害:如果需要在高处进行粉刷作业,可能存在坠落、打滑等高处作业危险;
4. 吸入危害:在没有适当通风措施的情况下,工作者长时间暴
露在粉尘中,可能会造成呼吸系统问题;
5. 电气危害:如果在粉刷作业时使用电动设备,可能存在电击
风险。
二、评价记录
1. 针对上述危害,为保障工作者的安全和健康,应采取以下措施:
- 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作业场所的空气流通;
- 使用具备抗溅和抗滴落性能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安全眼镜、面具、手套等;
- 对可能产生的粉尘进行有效控制和清理;
- 确保所有电动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并妥善使用;
- 工作者必须经过相关培训,了解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定期检测和评估作业场所的安全状况。
2. 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应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以上是粉刷作业的工作危害分析(JHA)及评价记录。
为确保工作者的安全和健康,建议全面贯彻执行上述安全措施,并不断加强安全意识和培训,及时处理危害情况,防范事故发生。
管道施工工作危害分析(JHA)与控制措施

管道施工工作危害分析(JHA)与控制措施
1.高空作业前,依据高空作业点的实际状况,提前完善/落实好脚手架、平安网、生命绳、作业平台的临边围护等平安措施。
2.两米以上的高空作业必需100%系挂好平安带并做到高挂低用。
3.按标准搭设脚手架,架子经HSE部门验收合格后,再交付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定期检查。
4.工具、材料要稳定置,施工残渣和边角余料要放到小垃圾桶内并下班前收回,材料、工具不要在空中或往地面抛掷。
5.从专用爬梯上下高空作业点,上下爬梯的时候手中不能持物。
6.脚手架阻碍管道安装时,应通知架子工进行拆除及加固处理,不得擅自拆除、切割。
- 1 -。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完整)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把握、监测、爱护措施,或员工平安卫生意以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行能发生事故或大事。
表23.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把握措施,按表3选择:
S值
人员
财产损失/万元
பைடு நூலகம்停车
其它
5
造成人m死亡
> 50
公司停车
重大环境污染
4
造成人员nt伤
>25
部分关键装置停车
公司形歙受到大负面影响
3
造成轻伤
中等风险
972
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可接受风险
4〜8
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杳
可忽视风险
<4
无需接受把握措施,保存记录
3
没有爱护措施(如没有爱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依据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简洁被发觉(现场有 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大事.或在特别状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大事。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准时发觉,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把握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间或发生危急犷故或大事.
10
拆除/报废作业:
分析人员: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工作危害分析法
本方法适用于检修理工作,以作业项目为单元,对作业过程损害人的工作危害分析,由项目分管部门、项目负责人、检修人员、平安员等完成。 具有工作危害的io大作业均有平安规程,评价分析过程予以执行.
工作危害分析: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事故后果的严峻性C:
风险等级R,用公式表示:R= LXS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按表1取依:
表12.事故后果严峻性S判定准则,按表2取值: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JHA)概述

方法概述工作危害分析方法(Job Hazard Analysis,简称JHA),是一种比较细致的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
它将一项工作活动分解为相关联的若干个步骤,识别出每个步骤中的危害,并设法控制事故的发生。
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先辨识出工作中的危害,然后根据风险度二风险发生的概率x后果的公式来计算出数值,确定其数值大小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分级,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步把一项工作分解为若干主要步骤,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三四个词表示一个步骤。
分解时应该认真研究这项工作,班组有关人员—起讨论,分解出合理的工作步骤。
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先确定待分析的工作,然后将该工作划分为若干个步骤,再辨识出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最后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分析前应当成立分析小组,确定分析的具体工作,把这项工作分解成若于步骤后,填写到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中。
记录表包括工作步骤,该步骤的潜在危害、主要后果、风险度和建议改进措施等内容。
这种方法需要有一些长期积累的基础数据,并认真总结和统计,在计算时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真实情况;否则由于分析人员认识的不同可能产生较大的偏差。
方法应用该方法首先要把一项工作分解为若十个主要步骤。
分解时,班组有关人员要一起讨论,认真研究该项工作,才能分解出合理的工作步骤。
在辨识危害过程中的方法基本与上期介绍的标准危害(隐患)分析方法一致,结合相关标准和工作经验进行辨识,并列出清单。
然后,再判断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比照已划分好的标准分别填写相应的数值。
在测算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时,重点考虑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危险中的频繁程度、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和员工技能等方面的因素。
针对每一因素制定具体的测算标准,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逐项比照标准填写相应的数值。
测算的标准可参照表1所列内容。
在测算危害的后果严重程度时,重点考虑法律影响、人身影响、经济影响、损失工时影响、对环境的影响、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标准化文件
工作危害分析(JHA)作业指导书
版次:第A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1月1日发布2010年2月1 日实施
××××××××××公司发布
工作危害分析(JHA)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保证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程序有效实施,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岗位及作业活动风险评价工作。
三、职责
1.安全科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宣贯;
2.培训师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审核;
3.总经理负责批准本作业指导书,并督促基层单位认真执行。
四、基本概念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发生特定的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可承受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五、风险分级准则
1.基本准则
风险(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2.后果严重性分级原则
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级原则
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
六、工作危害分析(JHA)步骤
1.划分作业活动
风险评价过程中为减少遗漏环节,应对所有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划分,并收集和登记必要的信息。
作业活动除了包括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外,还必须包括不常见的、临时性的活动,例如:维修、异常处理等活动。
作业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厂房内外的各作业地点(场所);
(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
(3)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
(4)确定的任务。
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粗,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细,如每个作业步骤都作为单个作业活动。
任务类似、设备类似、工艺基本相同,且在同一车间内的作业活动可以统一考虑。
各评价小组人员应在仔细分析研究本部门(车间)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列出本部门(车间)的作业活动类型。
各项作业活动所需信息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1)作业场所;
(2)通常(偶然)执行此任务的人员;
(3)受到此项工作影响的其他人员(如访问者、承包方人员、公众);
(4)已接受此任务的人员的培训;
(5)为此任务准备好的书面工作制度和(或)持证上岗程序;
(6)可能使用的装置和机械;
(7)可能使用的电手动工具;
(8)原材料须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9)所用的服务(如压缩空气);
(10)工作期间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质;
(11)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理形态的物质(如烟气、气体、蒸汽、液体、粉尘、粉末、固体);
(12)与所进行的工作、所使用的装置和机械、所用到的或所遇到的物质有关的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包括作业规程);
(13)现有的控制措施;
(14)过去发生过的危害性事件、事故和疾病的信息。
各评价小组人员应针对本部门(车间)的各项作业活动,通过现场实际调查或与现场作业人员访谈,了解各项作业活动的有关信息。
根据以上要求,填写《作业活动清单》
2.危害辨识
根据作业活动信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找出各项作业活动中的潜在危害性事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事件)。
在对各项作业活动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各项作业活动中的主要事故类型,分析可能导致这些事故的危害性事件,并对造成这些危害性事件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场实际的控制措施,提出应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控制或减少危害性事件的发生,从而控制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害辨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别进行:
(1)从危险物质人手,考虑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火灾、爆炸、中毒、灼伤、冻伤等);
(2)从机械设备、机动车辆、手动工具人手,考虑会对人或物产生什么危害;
(3)对物理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电、噪声、振动、电磁辐射、运动物(抛射物、飞溅物、堆料垛滑动等)、粉尘与气溶胶等;
(4)对作业环境进行分析,包括作业空间狭窄、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
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气温过高、气温过低、高温高湿、地面打滑等;
(5)有无生物性危害,如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
(6)从心理、生理因素分析,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在对导致危害性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可以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方面的缺陷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风险分级
按照风险分级准则确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和后果严重性等级,进而确定风险度和风险等级,巨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
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风险分级确定的级别决定是否需要改进安全控制措施和实施期限。
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如果可能,应完全消除危害或消灭风险来源,如用安全物质取代危险物质;
(2)如果不可能消除,则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
(3)可行的情况下,尽量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接受能力;
(4)利用技术进步改进控制;
(5)措施用于保护每一个人;
(6)应将技术控制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7)计划小应有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需求;
(8)对于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只有在所有其它叮选择的控制措施均被考虑之后才可作为最终手段予以考虑;
(9)应急安排的需求;
(10)主动测量参数对于是否符合控制标准来说是必要的;
(1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自身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可选技术等因素,确定优先顺序,制定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
控制措施采取之后,应该再做一次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降低到了可容忍的程度。
倘若风险尚未降低至可接受程度,应进一步采取措施,直至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
对判定的巨大风险和重大危险,应建立《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进行记录,并定期更新。
七、相关文件
《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程序》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