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杖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近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踢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日:“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和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注)①重瞳子:瞳孔内有两个瞳仁,这是一种传说。

②义帝:楚怀王之孙,名心。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地方千里(土地方圆)B.何兴之暴也(残暴)C.遂将五诸侯灭秦(带领)D.非用兵之罪也(过错)21.下列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我何面目见之树之以桑B.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若属皆且为所虏C.乃令骑皆下马步行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乃自刎而死朝济而夕设版焉2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英雄气概的一组是()①不忍杀之,以赐公②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③吾为若德④乃自刎而死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2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在拒绝渡江之后面对汉军重围,命令手下都下马,手拿短兵器步行作战,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他身上也被十多个敌人刺伤,直至最后自杀身亡。

项羽本纪答案

项羽本纪答案

《项羽本纪》答案(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三)项羽档案明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自刎——英雄末路的终点10、文中写项羽学习时“不肯竟学”,只求“略知其意”,后又说其“才气过人”,是否矛盾?这些表现与其功业成败有无联系?一是少时学情。

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二毫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2、问: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

可惜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一首歌。

《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诗,《汉书》中也没有,有一本叫《楚汉春秋》的书中记载了虞姬的歌,全歌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试赏析下面这首诗。

赏析: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是叙说形势,看似平常得很,——这是设计的平川,接着是平川之上的奇峰突起,“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回答。

从字面看这是对偶,“大王”对“贱妾”,“意气尽”对“何聊生”,这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大王得意时,我紧随大王,大王现在失败了,我也绝不能苟活,更不能落入敌手。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项王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规定受封的诸侯要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等义务。

项羽本纪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项羽本纪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项羽本纪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项羽本纪》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第七卷,是一本描述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项羽本纪》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项羽本纪》阅读原文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②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①舣船,船靠岸边。

②面,侧面以对。

《项羽本纪》阅读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持短兵接战。

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不忍杀之,以赐公屠惧,投以骨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授命。

”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那么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授命召恒楚。

”守曰:“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以下划线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________________②比至陈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___④天下之疾犬也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闻先即制人,后那么为人所制。

文言文阅读《史记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B.至鸿门,谢曰谢:道歉,谢罪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想到D.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嫌隙1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以有尺寸之地C.申之以孝悌之义D.伏为圣朝以孝治天下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一见沛公谢罪,便脱口把曹无伤供出,自伤耳目,足见其毫无心机的性格。

B.对于范增举玦要求在席间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体现了项羽“妇人之仁”。

C.项庄舞剑环节,项伯拔剑处处掩护刘邦,体现出项伯急中生智、有仁有义的品质。

D.范增见项羽不想在席间杀刘邦,于是请项庄舞剑,“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足见其有远见。

11.A12.A13.C【解析】【分析】1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阅读答案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阅读答案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阅读答案1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②,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③涉间不降楚,自烧杀④。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史记·项羽本纪》注:①卿子冠军:楚军上将军,被项羽斩杀。

②甑: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③涉间:秦末将军。

④自烧杀:自焚而死。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名闻诸侯有仙则名B.以示士卒必死以中有足乐者C.绝其甬道哀转久绝D.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上使外将兵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18.这个故事可用成语概括,请写出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2分)参考答案:16.B(2分)17.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

(2分)18.破釜沉舟启发示例:任何的事情只要下决心就一定要做到底。

(2分)翻译: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

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巨鹿。

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阅读答案2【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项羽本纪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的项羽本纪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项羽本纪节选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节选自《项羽本纪》)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①素善留侯张良②秦王必喜而善见臣B.①固不如也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①秦时与臣游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①沛公奉卮酒为寿②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②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B.①故听之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①君为我呼入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①因言曰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全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A.①乃夜弛之沛公军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①臣活之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①吾得兄事之②侣鱼虾而友麋鹿D.①籍吏民,封府库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伯在获知范增劝说项羽要抓住机会袭击刘邦的消息后连夜跑到刘邦的军营中找张良一起逃跑是幌子,其根本目的是要向刘邦告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答案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
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
(三)项羽档案
明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末路的终点
10、文中写项羽学习时“不肯竟学”,只求“略知其意”,后又说其“才气过人”,是否矛盾?这些表现与其功业成败有无联系?
一是少时学情。

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二毫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2、问: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

可惜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一首歌。

《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诗,《汉书》中也没有,有一本叫《楚汉春秋》的书中记载了虞姬的歌,全歌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试赏析下面这首诗。

赏析: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是叙说形势,看似平常得很,——这是设计的平川,接着是平川之上的奇峰突起,“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回答。

从字面看这是对偶,“大王”对“贱妾”,“意气尽”对“何聊生”,这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大王得意时,我紧随大王,大王现在失败了,我也绝不能苟活,更不能落入敌手。

文字虽然平易,却闪出爱的晶莹。

这首歌的动人,还在于唱歌之后。

虞姬的歌是回答项羽的问,而她自己的歌收尾也是一个问号。

“贱妾何聊生”是回答,又是反问,其实态度是明明白白的,是不需要回答的。

这更是设问,让人怦然心跳的,就是自问自答的那一答:唱完之后,她自刎了,用自刎回答了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完成了一首诗的句号。

后来,有了传说:有一种美丽的花,那花鲜红鲜红的,那花就叫虞美人。

美丽的虞姬死了,死得很美丽,虞姬的歌停了,在使用电脑的今天,仍有声音。

《垓下歌》与美丽的虞姬之歌,是关于爱情与生命的最严肃的一组男女对唱,所以读《垓下歌》不可不读虞姬之歌。

《垓下歌》和虞姬之歌是在生命将存将无时唱出来的,所以读这两首歌不可不读其前后背景——背景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虞姬的歌就说明了这一点,这首歌,如果没有前后的背景是看不出来什么的。

(附:《红楼梦》中林黛玉作的《五美吟》中有—首《虞姬》“肠断
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这是说,项羽、英布、彭越这些所谓的大英雄,全不如一个虞姬。

语出弱女黛玉,所言极是。

2、“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像他说的这样吗?试剖析。

明确:非也。

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中的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

项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5、结合前人评价项羽评价的诗歌(《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谈谈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请说明理由。

明确:三位诗人对项羽兵败自杀态度各不相同:李清照持赞扬态度,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她为项羽大唱赞歌,认为好男儿就应该生为人杰,死为鬼雄,项羽不肯后退,宁肯一死,死得好!悲壮惨烈,气壮山河,英雄无悔,本色不改,可敬可畏,可歌可泣。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杜牧持肯定态度,又对项羽未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表示惋惜;王安石持否定态度,认为项羽自杀是历史的必然。

王安石的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他反驳了杜牧诗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的观点。

6、司马迁对项羽有怎样的评价?
明确:作者评论了项羽成功的失败的原因,表现了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同时也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刚愎自用,不知反省的缺点,表现出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

司马迁并不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而是遵从历史,从实际出发,基本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

这是司马迁的可贵之处,也是成功之处。

司马迁把项羽放入“本纪”来写,也足见对项羽的赞扬和崇敬。

7、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性格决定命运
凡是能统一天下营造太平盛世的君王皆有以下三种非凡的品质,项羽却都不具备。

其一,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其二,仁慈之心,择时弃之。

其三,深思熟虑,智勇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