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要点_9713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要点一些高三学生以为地理这一科目难学,实际上是他们没学好地理知识点,只需弄懂了有关知识点就可以获得好的成绩,为此下边查词典地理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重点,希望对大家学好高三地理知识有帮助。
1.1 人口的数目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添,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添的数目受人口自然增添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增添速度常有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迟缓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舞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添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添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添率三个指标组成。
公式:自然增添率=出生率 -死亡率6、三种人口增添模式特色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超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传统型超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添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7、人口增添模式的转变:人口增添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既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要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点8、大多半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半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徙: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徙的判断:能否发生了地区上的挪动(行政区位的改变);能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 (往常为一年 )2、人口迁徙的种类(按能否超越国界):国际迁徙、国内迁徙4、人口迁徙的意义调理人口空间散布和人材余缺,增强民族交融和文化沟通,促使经济发展和减小地区差别。
5、人口迁徙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材、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材的流入和供给低价劳动力,有益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添6、影响人口迁徙的要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徙的要素中,经济要素常常起重要作用。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自然增长率降低并不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
2. 二战后, 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 ②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4. 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出现的人口问题是“高龄少子化”现象, 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 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一蹶不振。
因此必须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并适当接纳移民。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其中: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全球: 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我国: 基本现代型9. 美国的人口迁移: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②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环境: 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3.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影响: 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迁入地】有利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影响:人口密度增加,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14.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①资.(成正比. ②科技发展水.(成正比.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知识点总结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①资源状况。
②生产力水平。
③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5)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总特征: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具体表现(1)全球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20°N~60°N地带最为集中。
(2)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海拔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4)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5)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6)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2)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①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为密集。
②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等。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1.人口分布通常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人口密度并不能准确反映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还要看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2.人口稀疏区的分布人口稀疏区多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极度干旱区、极度寒冷区(两极地区)、气候湿热区(热带雨林区)、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等。
3.热带地区的高原、山地多为人口密集区热带高原、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降水适中,排水条件好,蚊虫等害虫较少,适宜人口居住。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范文[地理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范文[地理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4f053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8.png)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范文[地理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gzdl1006、人口迁移效应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gzdl100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地理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1.人口迁移是指()A.人口地理位置永久或长期地变化B.人口由一个居住地到另一个居住地C.跨越行政区界线的人口空间移动D.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该人口居住地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C.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D.拉丁美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地区2.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人口迁移3.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说法是()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C.参与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4.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A.亚洲B.拉丁美洲C.欧洲D.大洋洲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A.自然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C.婚姻家庭因素D.社会经济因素8.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重难突破—重拳出击】1.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而且频率()A.增加,减慢B.增加,加快C.减慢,减慢D.减慢,加快2.考察的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就()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确定3.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因素B.婚姻家庭因素C.经济因素D.政治因素4.造成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区人口大量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干旱,水资源紧缺,人们被迫迁往他区B.战争频繁,社会不稳定,人们为生存被迫迁移C.经济发展,收入增多,人们有条件外出旅游D.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人们想法外出打工谋生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预计2022年全部竣工。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人口迁移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学与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人口迁移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地理必修二课程中也有涉及到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下面将针对这一部分内容做一些笔记总结。
一、人口迁移的类型1.内部人口迁移内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内移动的情况。
内部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农村迁往城市、城市之间的迁移、以及城市内部的迁移。
中国的内部人口迁移主要以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为主,这种迁移形式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家边界进行迁移的现象。
国际人口迁移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各国之间的人口迁移对于全球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也面临着国际人口迁移的挑战和机遇。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1.经济影响人口迁移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和消费市场;而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也可以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国际人口迁移则可以促进跨国贸易和投资,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2.社会影响人口迁移对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内部人口迁移可以改变城乡分布格局,影响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城乡发展的差距;国际人口迁移也会带来移民社区的形成和文化融合,对于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3.环境影响人口迁移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会导致城市资源的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而国际人口迁移也会对目的地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压力,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
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到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的吸引,而国际人口迁移则受到政治稳定和战争灾难的驱使。
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分析和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人口迁移的规律和特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人口相关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人口相关知识点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人口相关知识点一、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其中,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长,而机械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力随着范围的增大而减弱。
2、从时间上看,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不断增长的,二战后则进入快速增长时期,70年代后增长速度减缓。
从空间上看,集中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匈牙利等国家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而集中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不同的。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可以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类型。
4、图中曲线①表示出生率,曲线②表示死亡率。
A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型,B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C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在表格中填出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
5、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在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首先出现下降变化的是死亡率。
6、全球增长模式从总体来看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从局部看,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现代型型,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二、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
①19世纪以前主要迁往新发现的大陆,如由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②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特点是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迁移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以及世界性的大型能源基地,主要迁出区是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区有欧洲、北美和西亚、北非地区。
3、我国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①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了开发边疆,主要以政策性迁移为主。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2.自然增长率= =3.机械增长率= =4.机械增长率的概念:5.新增人口数的决定因素:、。
6.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是:、;解决措施是:、。
7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是:、;解决措施是:。
.8.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
9.三种增长模式的特征·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10.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的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空间变化的形式:、。
2.判断依据·人口迁移(条件):、、。
·人口流动(条件):、。
3.国际人口迁移(时间、原因、特点)4.国内人口迁移(时间、原因、特点)5.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
·不利:、。
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
·不利:、。
6.影响人口的迁移因素①自然因素:、、、、。
②经济因素:、。
③社会因素:、、、、。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受、以及的影响,并且环境人口容量与呈负相关;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原因是,而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受决定。
3.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4.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点
高三地理必修关于二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点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
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
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模式特点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8、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比较及制约因素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2)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