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清华】实验九-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清华】实验九-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对于大多数反应,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阿累尼乌斯经验方程式来表示:
ln k ln A - Ea RT
式中: Ea 为阿累尼乌斯活化能或反应活化能; A 为指前因子; k 为速率常数。
实验中若测得两个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就很容易得到
ln kT2
Ea T2 -T1
kT1 R T1T2
由上式就可以求出活化能 Ea 。
式计算:
/(kg m 3 ) 924.54 1.168 (t /℃) 1.95 10-3 (t /℃)2
配制方法如下:在 100ml 容量瓶中装 2/3 体积的水,用 0.2ml 刻度移液管吸取所需乙酸 乙酯的体积,滴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待用。 2.仪器和药品准备
检查仪器药品,接通电源。设定恒温槽温度为 20℃(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稀释一 倍的氢氧化钠溶液调电导率仪指针在大约五分之四满刻度的位置(注意实验过程中不准在调 指针位置),并接通相应设备电源,准备数据采集。 3.测量
化工系 任婷唯 2009011855
实验九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姓名:任婷唯 学号:2009011855 同组实验者: 于新宇
实验日期:2011.9.30
提交实验报告日期:2011.9.30
实验教师: 张亚玲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 学习测定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电导法。 2. 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习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求解方法,加深理解反应动力学特征。 3. 进一步认识电导测定的应用,熟练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2. 实验操作 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实验药品:0.02mol·dm-3NaOH 标准溶液(此浓度仅为大概值,具体值需实验前准确

实验九q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实验九q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实验九Q P S K/O Q P S K调制与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CPLD进行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2、掌握QPSK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3、通过本实验掌握星座图的概念、星座图的产生原理及方法,了解星座图的作用及工程上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观察QPSK调制的各种波形。

2、观察QPSK解调的各种波形。

三、实验器材1、信号源模块一块2、⑤号模块一块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4、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原理(一)QPSK调制解调原理1、QPSK调制QPSK信号的产生方法可分为调相法和相位选择法。

用调相法产生QPSK信号的组成方框图如图12-1(a)所示。

图中,串/并变换器将输入的二进制序列依次分为两个并行的双极性序列。

设两个序列中的二进制数字分别为a和b,每一对ab称为一个双比特码元。

双极性的a和b脉冲通过两个平衡调制器分别对同相载波及正交载波进行二相调制,得到图12-1(b)中虚线矢量。

将两路输出叠加,即得如图12-1(b)中实线所示的四相移相信号,其相位编码逻辑关系如表12-1所示。

(a)(b)图12-1 QPSK调制2、QPSK解调图12-2 QPSK相干解调器由于四相绝对移相信号可以看作是两个正交2PSK信号的合成,故它可以采用与2PSK信号类似的解调方法进行解调,即由两个2PSK信号相干解调器构成,其组成方框图如图12-2所示。

图中的并/串变换器的作用与调制器中的串/并变换器相反,它是用来将上、下支路所得到的并行数据恢复成串行数据的。

(二)OQPSK调制解调原理OQPSK又叫偏移四相相移键控,它是基于QPSK的改进型,为了克服QPSK中过零点的相位跃变特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幅度起伏不恒定和频带的展宽(通过带限系统后)等一系列问题。

若将QPSK中并行的I,Q两路码元错开时间(如半个码元),称这类QPSK为偏移QPSK或OQPSK。

通过I,Q路码元错开半个码元调制之后的波形,其载波相位跃变由180°降至90°,避免了过零点,从而大大降低了峰平比和频带的展宽。

WEB前端开发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九

WEB前端开发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九

WEB前端开发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九WEB前端开发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九实验九:网页性能优化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旨在通过学习前端开发中的网页性能优化方法,提高网页加载速度和用户体验,减少页面加载时间,提高页面渲染效率。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Code3. 浏览器:Google Chrome三、实验内容1.压缩文件2.合并文件将多个CSS或JavaScript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可以减少文件的请求次数,提高加载速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合并文件时需要保证文件的执行顺序和依赖关系。

3.减少HTTP请求网页加载时会发送大量的HTTP请求,这会增加页面的加载时间。

通过减少HTTP请求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页面的加载速度。

具体操作方法有:- 合并CSS和JavaScript文件- 使用CSS Sprites合并多张小图标-使用字体图标代替图片- 使用Base64编码将小图标嵌入CSS中-使用CDN加速文件加载4.缓存文件将文件缓存到浏览器中,可以减少页面的加载时间。

通过设置合适的HTTP响应头,可以实现文件的缓存。

常用的设置方式有:- 设置Expires或Cache-Control头,指定文件的过期时间- 设置ETag头,实现文件的版本控制5.延迟加载网页中的一些元素(如图片和JavaScript插件等)并不是一次性都需要加载的,可以通过延迟加载的方式,将这些元素的加载时机推迟,减少页面的加载时间。

具体操作方法有:- 将图片的src属性设为空,通过jQuery插件Lazy Load实现图片的延迟加载- 将JavaScript文件通过异步加载的方式加载四、实验步骤1.压缩文件2.合并文件将多个CSS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并将合并后的文件替换原有的CSS 文件。

然后,将多个JavaScript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并将合并后的文件替换原有的JavaScript文件。

实验报告9

实验报告9
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硬件:PC机
软件: Eclipse
实验题.分别使用不同的界面布局:线性布局、框架布局、表格布局、相对布局、绝对布局和网格布局,设计实验实例中的控件界面,并对比各种布局实现的复杂程度和对不同屏幕尺寸的适应能力。给出程序运行后的截图。
实验题目(1)线性布局
实验解答:
能得到的结论: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九UI设计(界面布局)
指导教师
邵雯娟
学生姓名
张可可
班级学号
130602112
专业
网络工程
实验类型
验证
实验学时
2
实验时间
2016.5.16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Android界面布局:线性布局、框架布局、表格布局、相对布局、绝对布局和网格布局。
2.分别使用不同的界面布局设计控件界面,并对比各种布局实现的复杂程度和对不同屏幕尺寸的适应能力。
实验题目(2)框架布局
实验解答:
能得到的结论:
实验题目(3)表格布局
实验解答:
能得到的结论:
实验题目(4)绝对布局
实验解答:
能得到的结论:
实验题目(5)相对布局
实验解答:
能得到的结论:
实验题目(6)网格布局
实验解答:
能得到的结论:
四、实验小结(绩
批阅人
日期

二元合金相图的绘制实验报告

二元合金相图的绘制实验报告

实验九二元合金相图的绘制【摘要】本文的目的是使我们加深对相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学习和掌握绘制相图的方法。

采用法热分析法绘制步冷曲线,从而绘制铋跟铬共熔体的简单低共熔相图;测定了铋跟铬共熔体系中的低共熔点时的成分组成及低共熔温度。

实验结果表明,铋跟铬共熔体系中的低共熔点时,铋的含量为56%,低共熔温度为148.6℃。

结果说明,实验方法正确,结果较为理想,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差。

【前言】相图是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多相平衡体系中有哪些相、各相的成分如何,不同相的相对量是多少,以及它们随浓度、温度、压力等变量变化的关系图。

对蒸气压较小的二组分凝聚体系,常以温度—组成图来描述。

热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绘制相图方法。

由于一切相变过程都伴随着热的吸收或放出,因此将系统均匀加热或冷却时,若不发生相变,则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T-t曲线是光滑的,即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连续的;当系统发生相变化时,其T-t曲线就会出现转折点或平台,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会发生突跃。

把这种温度随时间变化的T-t曲线称为步冷曲线。

步冷曲线上的转折点或平台对应的温度就是开始发生相变化的温度。

根据多个组成不同的二组分系统的步冷曲线即可绘制出相图。

下图就是一种常见的二组分简单低共熔物系的相图。

所谓简单低共熔物系是指两种不同物质在固态互不相溶(即彼此不生成固溶体),这两种物质也不生成化合物。

铋-铬二元凝聚物系相图就属于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系相图。

对于纯物质而言,当把它冷却到凝固点时,其步冷曲线上会出现一个水平段,这是由于在定压力下,根据相律系统的自由度f与组分数C、相数P的关系以表示为:f=C−P+1故一定压力下当纯物质处于固液两相平衡时,C=1,P=2,自由度f=0,所以温度恒定不变,其步冷曲线上会出现一个平台((即水平段)。

上图中的曲线0.0就是x B=0.0时即纯A的步冷曲线;曲线1.0是x B=1.0时即纯B的步冷曲线。

在开始凝固之前和完全凝固以后,系统中只有一种纯液体或只有一种纯固体。

实验九 蛙心搏、期外收缩和蛙类离心脏灌流实验报告

实验九 蛙心搏、期外收缩和蛙类离心脏灌流实验报告

实验九蛙心搏、期外收缩和蛙类离心脏灌流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蛙心的解剖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观察蛙心的搏动过程。

2. 了解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舒张过程,以及期外收缩的产生机制。

3. 熟悉蛙类离心脏的实验操作,并观察各种药物对心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

二、实验原理蛙类的心脏是由一颗位于胸腔前部的三室心组成。

其中,右心房和左心房各有一条静脉,分别将经肺静脉和腺肾静脉传来的氧合和未氧合的血液输送至心脏内。

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收缩和舒张是由房室瓣的开合控制,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开合也由同样的机制控制。

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则由心室肌的兴奋-收缩-舒张过程控制。

心肌细胞内的兴奋-收缩-舒张过程是由钙离子的参与而实现的。

在兴奋过程中,钙离子通过钙通道进入心肌细胞内,激活钙离子释放通道。

随后,大量储存于肌浆网内的钙离子被释放,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完成收缩过程。

而舒张过程则是通过钙离子的泵出和重新储存,中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过程实现的。

3. 期外收缩的产生机制期外收缩是指心脏在一次收缩之后,未等到下一次正常的收缩期间,发生的非正常收缩。

其产生的机制有多种,例如亢进性心脏不全、电解质紊乱等。

常常以不适当的时间、频率和强度出现,是导致心脏病态的一种常见表现。

4. 蛙类离心脏的实验操作蛙类离心脏实验是一种通过将心脏从蛙身体内取出,放置于丁字管内进行灌流的实验方法。

可以通过此方法观察心脏的生理特性和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 观察蛙心将待解剖的蛙取出,用无菌针和剪刀顺着蛙体的腹部进行切割,取出腹腔内的全部器官。

将心脏取出,用手术刀切开心房腔,观察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2. 观察期外收缩将蛙心摆放于活体镜下,使用生物放大镜观察其搏动过程。

在正常收缩的期间,使用心电图记录下搏动;而在期外收缩的出现时,同样使用心电图记录下其搏动过程。

将蛙取出,用针头在腹腔内进行穿刺,将心脏的左心室和肺动脉连接起来。

在心脏的左侧,放置一个温度计和液压传感器,调整其高度,使其处于代表静脉回流的位置。

实验九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的制备

实验九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的制备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的制备一、实验目的了解聚乙烯醇缩甲醛化学反应的原理,并制备红旗牌胶水。

二、 实验原理聚乙烯醇缩甲醛是利用聚乙烯醇与甲醛在盐酸催化作用下而制得的,其反应如下:聚乙烯醇缩醛化机理聚乙烯醇是水溶性的高聚物,如果用甲醛将它进行部分缩醛化,随着缩醛度的增加,水溶液愈差,作为维尼纶纤维用的聚乙烯醇缩甲醛其缩醛度控制在35%左右,它不溶于水,是性能优良的合成纤维。

本实验是合成水溶性的聚乙烯醇缩甲醛,即红旗牌胶水。

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较低的缩醛度以保持产物的水溶性,若反应过于猛烈,则会造成局部缩醛度过高,导致不溶于水的物质存在,影响胶水质量。

因此在反应过程中,特别注意要严格控制崐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反应物比例等因素。

聚乙烯醇缩甲醛随缩醛化程度的不同,性质和用途各有所不同,它能溶于甲酸、乙酸、二氧六环、氯化烃(二氯乙烷、氯仿、二氯甲烷)、乙醇 甲苯混合物(30∶70)、乙醇 甲苯混合物(40∶60)以及60%的含水乙醇中。

缩醛度为75%~85%的聚乙烯醇缩甲醛重要的用途是制造绝缘漆和粘合剂。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三口瓶,搅拌器,温度计 ,恒温水浴聚乙烯醇,甲醛(40%),盐酸,氢氧化钠四、操作步骤在250 mL 三颈瓶中,加入90 mL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7 g 聚乙烯醇,在搅拌下升温溶解。

等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后,于90℃左右加入4.6 mL 甲醛(40%工业纯),搅拌15 min ,再加入1∶4盐酸,使溶液pH 值为1~3。

保持反应温度90 ℃左右,继续搅拌,反应体系逐渐变稠,当体系中出现气泡或有絮状物产生时,立即迅速加入1.5 mL 8%的NaOH 溶液,同时加入34 mL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调节体系的pH 值为8~9。

然后冷却降温出料,获得无色透明粘稠的液体,即市场出售的红旗牌胶水。

五、 思考题1. 试讨论缩醛化反应机理及催化剂的作用。

2. 为什么缩醛度增加,水溶性下降,当达到一定的缩醛度以后,产物完全不溶于水? ~~~CH 2-CH-CH 2-CH~~~ + HCHO ~~~CH 2-CH-CH 2-CH~~~ + H 2O OH OH HCl O CH 2-O (聚乙烯醇) (聚乙烯醇缩甲醛) CH 2O + H + CH 2OH 缓慢 ~~~CH 2-CH-CH 2-CH~~~ + CH 2OH极慢 ~~~CH 22O3. 产物最终为什么要把pH调到8~9?试讨论缩醛对酸和碱的稳定性参考文献1.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设计院.聚乙烯醇生产工艺.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742. 北京有机化工厂研究所编译. 聚乙烯醇的性质和应用.北京: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79。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九:周期与脉宽和脉冲信号频谱的关系实验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九:周期与脉宽和脉冲信号频谱的关系实验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九:周期与脉宽和脉冲信号频谱的关系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信号频谱的概念。

2.进一步掌握脉冲信号频谱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傅立叶级数是:其中,τ是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T是脉冲信号的周期,E是脉冲信号的幅值。

从式中可以看出它的谱线离散,仅含有ω=nΩ的各分量。

相邻谱线间隔为Ω(Ω=2π/T),脉冲周期T越大,谱线间隔越小,频谱越密;反之,则越疏。

另外谱线按照Sa(ωτ/2)的规律变化。

在ω=2nπ/τ(n=1,2,…)各点处包络为零,即该点频率分量为零。

1.脉宽与频谱关系由公式可以看出,频谱包络线的零点为ω=2nπ/τ处,所以当脉冲信号周期不变,脉冲宽度变大时,相邻谱线的间隔不变,频谱包络线的零点频率逐渐变小,反之则变大。

另外频谱中各频率点谱线的幅值与脉宽τ也有关,且当信号周期不变,脉宽越宽其频率点频谱的幅值越大,反之则越小。

2.周期与频谱的关系从公式可以看出,信号的周期与频谱包络线的零点没有关系,所以当周期变化时,频谱包络线零点不变。

然后当信号的脉宽不变,信号周期变大时,相邻谱线的间隔变小,频谱变密。

如果周期无限增长,那么,相邻谱线的间隔将趋近于零,周期信号的离散谱就过滤到非周期信号的连续谱。

另外频谱中各频率点谱线的幅值与脉宽τ也有关,且当信号脉宽不变,信号周期越大其频率点谱线的幅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三、实验步骤1.脉冲宽度与频谱的关系1)进入波形发生器界面,在该界面上选取幅值3V、频率100Hz、占空比20%的周期脉冲信号。

2)进入频谱分析仪界面。

计算并测量此信号频谱中频谱包络线第一个零点的频率值f、时间坐标零点谱线的幅值V和各谱线之间的距离m三个参数,将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和测量值表2-9-13)将上述信号的占空比改为10%,通过计算可知:此信号和上边信号的周期一样,且脉宽是其1/2。

计算并测量此信号的上述三个参数,填入上表。

4)将上述信号的占空比改为5%,通过计算可知:此信号和上边信号的周期一样,且脉宽是其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input three line:
I study very hard.
C language is very interesting.
He is a professfor.
Now,the order is:
C language is very interesting.
printf("Now,the order is:\n");
printf("%s\n%s\n%s\n",str1,str2,str3);
}
void swap(char*p1,char*p2)
{char p[20];
strcpy(p,p1);strcpy(p1,p2);strcpy(p2,p);
}
(2). #include <stdio.h>
两个字符串s1,s2由main函数输入,strcmp函数的返回值也由main函数输出.
三.实验步骤
(1).#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void swap (int *p1,int *p2);
int n1,n2,n3;
int *p1,*p2,*p3;
printf ("input three integer n1,n2,n3:");
{ int i;
i=0;
while (*(p1+i)==*(p2+i))
if (*(p1+i++)=='\0') return(0);
return (*(p1+i)-*(p2+i));
}
四.试验结果:
(1)input three integer n1,n2,n3:34,21,25
Now,the order is:21,25,34
move(p);
printf("Now,matrix:\n");
for (i=0;i<3;i++)
printf("%d %d %d\n",a[i][0],a[i][1],a[i][2]);
}
void move(int *pointer)
{int i,j,t;
for (i=0;i<3;i++)
for (j=i;j<3;j++)
(2).将一个3*3的矩阵转置,用一函数实现之。在主函数中用scanf函数输入以下矩阵元素:【1 3 5,7 9 11,13 15 19】将数组名作为函数实参,在执行函数的过程中实现矩阵转置,函数调用结束后在主函数中输出已转置的矩阵。
(4),用一个函数实现几个字符串的比较,即自己写一个strcmp函数,函数原型为:
scanf ("%d,%d,%d",&n1,&n2,&n3);
p1=&n1;p2=&n来自;p3=&n3;
if (n1>n2) swap(p1,p2);
if (n1>n3) swap(p1,p3);
if (n2>n3) swap(p2,p3);
printf("Now,the order is:%d,%d,%d\n",n1,n2,n3);
printf("input two strings:\n");
scanf("%s",str1);
scanf("%s",str2);
p1=&str1[0];
p2=&str2[0];
m=strcmp(p1,p2);
printf("result: %d\n",m);
}
int strcmp(char *p1,char *p2)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指针的定义,会定义和使用指针变量。
(2).能正确使用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
(3).能正确使用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4).了解指向指针的指针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输入三个整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然后将程序改为:输入三个字符串,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
void swap(int *p1,int *p2)
{int p;
p=*p1;*p1=*p2;*p2=p;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void main()
{void swap(char*,char*);
char str1[20],str2[20],str3[20];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c语言_实验名称__实验九指针___
班级______信电10-14班___姓名_____缪斯_学号____04101696_______仪器组号____实验日期___2011-4-25___
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2.实验内容3.实验步骤
4.运行结果5.流程图6.实验体会
void main()
{void move (int *pointer);
int a[3][3],*p,i;
printf ("input matrix:\n");
for (i=0;i<3;i++)
scanf("%d %d %d",&a[i][0],&a[i][1],&a[i][2]);
p=&a[0][0];
{t=*(pointer+3*i+j);
*(pointer+3*i+j)=*(pointer+3*j+i);
*(pointer+3*j+i)=t;
}
}
(4).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int strcmp(char *p1,char *p2);
int m;
char str1[20],str2[20],*p1,*p2;
result: -32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input two strings:
hellow!
hellow!
result: 0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六.实验体会: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关于指针的知识点,能够简单的编写一些运用到指针的程序。
He is a professfor.
I study very hard.
(2). input matrix:
1 2 3
4 5 6
7 8 9
Now,matrix:
1 4 7
2 5 8
3 6 9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4). input two strings:
CHINA
Chen
In strcmp(char *p1,char *p2);
设p1指向字符串s1,p2指向字符串s2,要求当s1=s2时,函数返回值为零;如果s1≠s2,返回它们二者第一个不相同字符的ASCII码值(如“BOY”与“BAD”,第一个字母不相同,“O”与“A”之差为79-65=14);如果s1>s2,则输出正值;如s1<s2则输出负值。
printf("input three line:\n");
gets(str1);
gets(str2);
gets(str3);
if (strcmp(str1,str2)>0) swap(str1,str2);
if (strcmp(str1,str3)>0) swap(str1,str3);
if (strcmp(str2,str3)>0) swap(str2,str3);
教师评价



及格
不及格
教师签名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