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科学《形形色色的动物》教案
《形形色色的动物》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形形色色的动物》小学科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动物的基本特征1.1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1.2 教学内容动物的基本特征1.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动物,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动物的基本特征。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动物基本特征的理解。
第二章:了解动物的分类2.1 教学目标知道动物可以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分类及其特点。
2.2 教学内容动物的分类方法动物分类的依据2.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
利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动物分类及其特点。
设计分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动物分类的理解。
第三章:探索动物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与生存方式。
知道动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动物的生活环境动物的生存方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3.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动物的角度思考如何适应环境。
第四章:认识动物的通讯方式4.1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知道动物通讯的特点和作用。
4.2 教学内容动物的通讯方式动物通讯的特点和作用4.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了解动物的通讯方式。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动物通讯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互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通讯的过程。
第五章:探索动物的保护与利用5.1 教学目标知道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了解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5.2 教学内容动物多样性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动物的保护措施5.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动物标本,了解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利用资料卡、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0课形形色色的动物教案

10.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等方式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够通过语言、动作、声音等方式描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3.分辨出非动物与动物的区别。
寻找出校园里的动物。
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分辨出动物与非动物的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动物图片、学生模仿动物视频、动物活动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材料:水彩笔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谜语导入1.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谜语,看看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能猜出来。
“头戴两棵珊瑚树,身穿一件梅花衣,四腿虽细身矫健,跑上山去快如风。
”对,答案就是我们的梅花鹿。
2.老师这儿还有一个谜语“颈像骆驼尾像驴,鹿的角儿牛的蹄,模样怪怪性子好,温柔善良讨人喜。
”老师看大家有些犹豫,就让我来公布答案吧。
是麋鹿。
3.除了梅花鹿,麋鹿以外,还有我们圣诞老人马车前的驯鹿等等许多不同的鹿。
4.小小的鹿就有这么多的不同与区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形形色色的动物》(板书)[设计意图:谜语引导学生关注到动物的多样性。
]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活动1认一认,说一说1.老师在黑板上出示几个小动物,你们认识他们么?知道他们叫什么吗?2.那么,你们了解他们吗?老师黑板上展示几幅不同的动物,请同学们观察的同时举手告诉老师,你认识哪一个小动物?他叫什么,你对他有什么了解?(熊猫,天鹅,老虎,松鼠)依次总结归纳出他有何特征:外形,毛色,叫声,习性。
喜欢是什么。
(板书)活动2拼一拼写一写1.师:看了大家对动物都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做一个游戏。
2.老师介绍游戏规则。
老师手中的信封里面有动物的图片碎片和名称,小组内的成员仔细观察这种动物,然后尝试将它拼出来,小组讨论的同时并且观察之后在拼图的反面写下你对他的了解,如外形,毛色,动作,习性,叫声等。
3.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活动[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于动物的认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后期准备的多种动物,有比较常见和少见的,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选择搭配不同的动物给学生进行观察。
《形形色色的动物》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形形色色的动物》小学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特征、动物的特征。
2.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的分类方法。
2. 教学难点:动物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探究动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生物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
3. 学习动物的分类:介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动物分类的依据。
4. 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比较动物标本,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
5. 总结与反思: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动物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搜集学生的小组讨论报告和实验报告,分析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动物图片和标本:用于展示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实验材料: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用于实践活动。
3. 教学课件:包含动画、图片、文字等,辅助讲解和展示。
八、教学时间:1. 授课时间:40分钟2. 实践活动时间:20分钟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形形色色的动物》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形形色色的动物》小学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和列举出几种不同种类的动物;(2)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的特征,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动物的适应性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等方法,了解动物的特征和适应性特点;(3)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动物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热爱;(2)学生学会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3)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1)哺乳动物: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特征,如胎生、哺乳等;(2)鸟类:学生了解鸟类的特征,如羽毛、飞行等;(3)爬行动物: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特征,如鳞片、爬行等。
2. 动物的适应性特点(1)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动物的适应性特点,如保护色、拟态等;(2)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动物在生活环境中的适应性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认识和列举出几种不同种类的动物;(2)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的特征,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动物的适应性特点。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的特征和适应性特点;(2)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动物现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图片、实物等,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2)比较法:学生通过比较动物的特征,了解动物的分类;(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动物的特征和适应性特点;(4)探究法: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深入理解动物的适应性特点。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2)实物模型:展示动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动物;(3)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特征和适应性特点。
《形形色色的动物》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形形色色的动物》小学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动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种类动物的特点,如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3.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基本特征2. 鱼类的特点3. 两栖动物的特点4. 爬行动物的特点5.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特点三、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 利用图片、模型、实物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种类动物的特点。
3. 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
六、教学内容:1. 昆虫的特点2. 环节动物的特点3. 软体动物的特点4. 节肢动物的特点5. 腔肠动物的特点七、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 利用图片、模型、实物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种类动物的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种类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昆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腔肠动物的特点。
苏教版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形形色色的动物》

苏教版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形形色色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并描述各种不同形态、颜色和功能的动物。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3. 意识到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二、教学内容:1. 各种不同形态、颜色和功能的动物2.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三、教学重难点:1. 能够认识并描述各种不同形态、颜色和功能的动物。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彩色图片、录音机2. 各种不同形态、颜色和功能的动物的塑料模型五、教学过程:1. 开始(1)引入目标: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形形色色的动物》的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动物吗?(2)检查预习:请同学们依次说出预习内容中学习到的动物名称和特点。
2. 导入新知识(1)出示各种不同形态、颜色和功能的动物彩色图片,让学生自由欣赏,并描述所看到的动物的形态、颜色和功能。
(2)播放各种不同形态、颜色和功能的动物的录音,让学生能够听到不同动物的声音,并尝试模仿。
(3)出示各种不同形态、颜色和功能的动物塑料模型,让学生触摸、感受动物的外形和纹理,并描述所触摸到的动物。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熟悉动物的模型,描述所选动物的形态、颜色和功能。
(2)游戏:模拟动物园看动物,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所学习的动物,并讲述动物的特征和所属分类。
(3)看谁更厉害:教师会描述一个动物,让学生竞赛最快认出所描述的动物,并说出该动物的特征和所属分类。
4. 总结(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2)告诉学生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5. 作业(1)用语言或画画形式,表达对动物的爱和对它们的保护意识。
(2)观察家中的宠物或周围的动物,描述它们的外貌特点和行为习惯或喜好。
六、板书设计形形色色的动物七、教学反思通过听、看、触摸等方式,学生学到了各种不同形态、颜色和功能的动物基本知识,培养了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形形色色的动物》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形形色色的动物》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科学判断。
【教学准备】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或标本。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1.从旧课引入。
(提供 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2.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3.从讨论活动中捕捉探究的问题。
1.回忆上一课的活动内容。
2.学生说说这6种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
引发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相似动物的特点1.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
2.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1.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
2.分组将其他的动物分别归类。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科学素养。
三、逐步建立浅近的'概念1.将看法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2.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3.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4.提供科学家的分类依据和命名方法,交流: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1.说说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2.各方面陈述自己的理由。
3.进一步抽象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为每类动物命名。
4.还有哪些动物和这6类动物都不相似?蜗牛是哪类动物呢?初步培养学生根据事实作出判断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寻找动物的共同特点1.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1.小组讨论。
2.交流,达成一致。
苏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4.10 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设计
10 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给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思考与尝试自己的分类方式,并说明理由。
2、过程与方法:运用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互动优势,体会给动物分类的过程。
初步了解动物的特征与生活情况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物的平等和谐,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及突破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给动物分类的方法,在整合中我利用信息媒体的第一优势——资源仓储性来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不同等级的分类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给动物分类的过程。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初步认识动物特征与其生活情况之间的关系。
在科学教学中,与常规信息技术整合存在两个瓶颈:一是理科实验,二是演绎推理。
这也是我选择本课进行教学的原因。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演绎推理,是本课的第二个整合点,也是科学教学的一个突破。
教学准备《形形色色的动物》主题学习站教学过程1、导入游戏:古诗猜物(画面是古诗中的句子,猜对后出图)(1)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年去年来来去忙,春寒烟暝渡潇湘。
低飞绿岸和梅雨,乱入红楼拣杏梁。
(3)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答案:鹅燕子鹰问:第一首古诗如果光看字面的意思我们还可以猜什么呢?为什么?述:我们还可以猜天鹅,因为它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同样,第三首诗我们也可以猜秃鹫。
这样看来,有很多动物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这些相似的地方给动物分分类。
2、新授分小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第一次分类活动。
(活动依据是寻找与我们曾经观察过的猫、鸽子、金鱼、乌龟、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这个活动是初步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给动物分类”的认识)填写汇报表格1分小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第二次分类活动。
(活动依据是在刚才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提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和依据。
)填写汇报表2 分类标准为什么要这样分?简单说说理由讨论和汇报。
苏教版(秋)科学一年级下册《10 形形色色的动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10形形色色的动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苏教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10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各种不同动物的形态和特征,能够识别和分类动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树立珍惜生命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第十课,主要介绍各种不同动物的形态和特征,以及如何识别和分类动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四、重难点重点: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难点:理解动物的分类原理和特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动物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动物有什么不同?它们有哪些特征?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一一形形色色的动物。
3.教师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不同动物的形态和特征,掌握识别和分类动物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1.学习不同动物的形态和特征(I)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和特征。
例如,展示猫、狗、鸟、鱼等动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描述它们的身体结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动物会有不同的形态和特征?这些特征与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动物的形态和特征是它们适应环境、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
例如,猫的锐利爪子和锐利牙齿是为了捕猎食物;鸟的翅膀是为了飞翔;鱼的鳍是为了在水中游动等。
2.学习识别和分类动物的方法(1)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尝试识别它们并分类。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0课《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教学设计
10.形形色色的动物学习目标:1 .通过猜猜猜游戏,知道动物是形形色色的,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名称,学会用多种方式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
2 .通过比较,初步认识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3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科学学习的乐趣。
4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重点:通过描述动物特征,认识到动物是形形色色的。
难点: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动物卡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对,春天里花儿开了,草绿了,真是美极了!有一群小伙伴也出来了,它们有的在地上奔跑,有的在空中飞舞,有的在水中遨游,你猜猜它们是谁呢?(生说出一些动物的名称)它们就是形形色色的动物。
引入课题,板书《形形色色的动物》。
活动一:游戏听,它们来了。
你能听出这是谁的叫声吗?教师点击课件音频,播放动物的叫声。
依次是鸭子、小猫、青蛙和牛。
大家都猜出来了,那我们提高难度再来。
看,是谁来了。
教师点击屏幕依次出现动物的身体部位和全身,让学生猜出动物名称。
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这是谁的身体部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依次出现鸭子的脚,长颈鹿的脖子、巨嘴鸟的喙,以及两条狗的尾巴。
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猜动物名称,说出理由,教师适当点拨。
小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相同的动物也有不同的差异。
看来大家有都有火眼金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猜谜语。
教师点击屏幕,出示2条谜语,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猜,并说说为什么。
1、小小一头牛,样子像纽扣,别看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2、小河水,轻轻流,黑衣娃娃排队游,细细尾,大大头,长大捉虫是能手。
(打一动物)教师适当点评。
活动二:我说你猜刚才大家从动物的声音、身体部位和谜语来猜动物名称。
三个环节都没有难住你们,看来你们的本事还真不小呢!动物宝宝听说你们这么了解他们,都忍不住要出来和你们玩了。
接下来,我们以组来做一个游戏。
老师手里有一张动物卡片,它有着大大的耳朵,(学生猜)它爱吃胡萝卜,(学生猜)它经常蹦蹦跳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4、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动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及标本。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出示动物图片,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150 万种。
今天就带大家走进动物的王国。
2、你们认识哪些动物呢?
3、我们又认识哪些常见的动物呢?
4、导入新课,板书题目。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强调"常见 ".
2、学生汇报。
3、你想知道把你知道常见的动物的哪些知识呢?(小组讨论汇报)
4、今天选择一种常见动物的分类来研究。
5、你想用什么方法给常见动物的分类?(小组讨论汇报)假设猜测
6、我运用已有的经验给常见动物的分类。
举例说明分类要有标准,(前两组的同学分类)那么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就不同。
你想用什么标准给常见动物的分类?(小组讨论汇报)讨论试验方法
7、把你知道常见的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小组完成)
8、出示活动要求(在分类填写记录表是时要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
9、分小组展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三、回顾总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研究,你们学到了什么?
活动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先老师描述学生集体猜,再由一个人猜,最后小组说其他人猜。
看看那个小组猜得对猜的多。
四、拓展延伸指南车信箱公告:征集有关动物的谜语。
板书设计:
常见的动物
分类:标准
观察身边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树立动物是人类朋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发展观察动物并进行记录有能力。
教学重点:
1.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
2.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课前准备:
1.学生带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及食物。
搜集有关动物的知识;准备记录所需材料。
2、教师准备有关动物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让我们一起去动物王国里看一看好吗?
学生根据旋律做律动。
二、教授新课
师:你喜欢小动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世界里看一看(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
师:通过你们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小动物,那么,你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今天,有几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看看是谁?(教师出示动物图片。
)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并提出要求:
(1)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2)观察小动物吃东西时的表现。
(3)把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在这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和动物交朋友,进一步观察,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1)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小动物。
(2)请一名学生上台为小动物挑食物。
(3)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集体交流,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
学生上台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向大家汇报。
三、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动物,并愿意和它们交朋友。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动物和我们人类之间的录像(放录像)。
师:这里为什么变得一片荒凉?怎样才能使家园更加美丽?如何保护动物?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做到自己不伤害动物,如果说遇到有人伤害动物,我们应及时阻止;其次,应该做一名小小宣传员,向大家做保护动物的宣传工作。
动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料学探究
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
2.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方面来进行研究
3.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具有相同点,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
科学知识
1.知道动物的构造特征是与它的运动、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身体结构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请学生看单元页思考:美丽的大自然有大量形开色色的动物。
那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么?
3、要对动物运动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从下面的游戏开始吧
二、活动1—-模仿动物的运动
1、说一说,动物的运动各有什么特色?
2、模仿动物的运动。
要求:选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进行模仿。
方法:每四大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然后评比。
3、思考: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稍作闻述
4、将课前查的资料和大家进行交流,补充动物趣事的表格。
三、活动2——比较动物的生活环境
1、生观看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
要求:请说出它们各自生活环境,并比较其不同
2、交流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的关系
以禽鸟类为例启发学生将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之间联系起来分析,出示:鸭足、鸡足鹰足、鹤足,讲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足,从中发现规律。
扩展至更多动物,请学生根据习性简说它们的形态构造和特点。
四、小结:
今天,我认识了许多的动物,通过游戏和看课件,了解到了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是为了动物更好地生存。
放学后,请同学们去搜集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动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几种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全面分析和总结动物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4.自觉形成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能够从自己的言行和身边的小事出发,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自觉形成保护动物的情感。
2.组织调查、查阅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领
引言:(展示蚯蚓、蜜蜂、苍蝇、猫、鱼、鸡、牛等动物的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时要与以上动物进行直接或间接地“亲密接触”,关系如何,一起来参加“动物与人类”知识竞赛吧。
二、研究探索
(一)动物搜查线——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前通过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写下来,写得越多越好:
狗专题:
(预设)我是人类忠实的伴侣!最早的狗是“牧羊犬”,后来帮主人看家护院,打猎都是我的职责;不过现在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了,防盗门做得很牢固,我就改行专门逗主人开心了。
你听(咚咚咚敲门声),主人回来了,我要给他拿鞋子;
鸡专题:
(预设)鸡在人类精神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也很尴尬,鸡鸣狗盗之徒,小肚鸡肠,鸡毛蒜皮,鸡犬不宁,鹤立鸡群的鸡可能感觉也不怎么好!
鱼专题:
牛专题:
(预设)最早的牛是帮人们在田里劳动的,老黄牛、大水牛,一个负责旱地,一个负责水田。
牛奶的营养可实在太丰富了,日本在二战后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
牛奶中优质蛋白质,丰富的容易吸收的钙质和增强免疫能力的抗体。
三、讲一讲人和动物的故事
学生自主说故事。
四、学习《搜救犬的故事》
五、小结
概括:通过调查收集资料,你发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什么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师:可见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亲密,也非常复杂,人也是一种动物。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你会怎样说?
生:朋友、伙伴、同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