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反射弧分析

合集下载

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反射弧的实验方法,观察反射弧的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仪器和材料,反射弧实验仪、电源、导线、示波器、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

实验原理,反射弧是指在电路中,当开关断开时,电流在断开点产生弧光现象。

这是因为在断开瞬间,电流无法瞬间消失,导致产生高压,使得空气电离形成弧光。

反射弧的产生会对电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

实验步骤:1. 将实验仪器连接好,保证电路连接正确。

2. 调节示波器,观察电流和电压的波形。

3. 在示波器上观察到反射弧的现象,并记录下波形和弧光的持续时间。

4. 对不同元件进行实验,观察反射弧的差异。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反射弧的产生与电路中的元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电容和电感元件中,反射弧的持续时间较长,而在电阻元件中,反射弧的持续时间较短。

这是因为在电容和电感元件中,电流无法瞬间消失,导致高压产生,从而形成弧光。

而在电阻元件中,电流能够较快地消失,因此反射弧持续时间较短。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电压下,反射弧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也有所不同。

在较高电压下,反射弧的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而在较低电压下,反射弧的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反射弧的产生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反射弧的产生与电路中的元件类型、电压大小密切相关。

在实际电路设计和使用中,我们需要注意反射弧的产生对电路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反射弧的产生,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反射弧的现象,对其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我们深入了解了反射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电路设计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增强我们对电路中反射弧现象的认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反射弧分析实验实训报告

反射弧分析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 掌握反射弧分析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反射弧各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反射弧是机体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快速、自动、有规律的反应。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进行分析和综合,再通过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产生相应的活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滤纸片、剪刀、镊子、探针、酒精、生理盐水等。

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蛙板、蛙嘴夹、蛙腿夹、玻璃皿、记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蟾蜍一只,将其置于蛙板上,用蛙嘴夹固定头部,剪开右侧皮肤,暴露坐骨神经。

2. 感受器分析:用滤纸片轻轻擦拭蟾蜍的足底皮肤,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

重复擦拭,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减弱或消失。

3. 传入神经分析:用剪刀剪断坐骨神经,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4. 神经中枢分析:用探针对蟾蜍的脊髓进行刺激,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5. 传出神经分析:用剪刀剪断坐骨神经,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6. 效应器分析:用剪刀剪断足底皮肤,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感受器分析:在擦拭足底皮肤时,蟾蜍的足底皮肤会出现搔扒反应,说明足底皮肤是感受器。

2. 传入神经分析:剪断坐骨神经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传入神经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神经中枢分析:刺激脊髓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神经中枢在反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4. 传出神经分析:剪断坐骨神经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传出神经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效应器分析:剪断足底皮肤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六、实验结论1. 反射弧是机体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快速、自动、有规律的反应,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引言:反射弧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光线从一个界面反射回来的现象。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验来研究反射弧的特性和规律。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并且探索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行为。

实验一:反射角的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反射板和光源来测量反射角。

首先,我们将光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处,然后将反射板放置在光源的正前方。

接下来,我们使用一个直角器来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入射角下的反射角,并绘制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表明,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关系,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个结果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个定律是光学研究中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们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行为的重要依据。

实验二:反射率的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不同材料的反射率。

首先,我们选择几种常见的材料,如玻璃、金属和塑料等,制作成不同形状和厚度的样品。

然后,我们使用一束光源照射在这些样品上,并使用光强计来测量反射光的强度。

通过比较反射光的强度和入射光的强度,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材料的反射率。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材料的反射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金属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玻璃和塑料等非金属材料的反射率较低。

这是因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光线在金属表面会被大部分反射回去。

而非金属材料的反射率较低,部分光线会被吸收或折射。

实验三:反射弧的应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反射弧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使用一块平面镜和一个光源来构建一个光学系统。

然后,我们通过调整光源和观察者的位置,观察到反射弧的现象。

我们发现,通过合理的调整,可以使观察者看到光源的像。

这是因为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形成了一个虚像。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反射弧的特性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基本原理。

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反射弧的现象,了解反射弧的特性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1.电压源2.电阻3.导线4.宽缝光屏5.滤光片6.波长选择器7.反射弧标本三、实验原理反射弧是指在夜间行车时,车辆前方的道路反射物体如路标、标线等所产生的光线,经车辆灯光照射后朝向车辆头部的现象。

在实际生活中,反射弧有利于驾驶员在夜间辨别道路和交通标志等,提高行车安全。

四、实验步骤1.将宽缝光屏固定在水平位置上,并调节好其与反射弧标本之间的距离。

2.利用导线连接电压源和电阻,将其与反射弧标本相连。

3.调节电压源和电阻,使电流通过反射弧标本,产生反射弧。

4.通过滤光片和波长选择器对反射弧进行观察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反射弧的颜色和强度与电流的大小、光屏与标本间的距离、标本的材质等因素有关。

当电流较小时,反射弧颜色较淡,强度较弱;而当电流较大时,反射弧颜色较鲜艳,强度较高。

此外,光屏与标本间距离的增加会导致反射弧的颜色变淡,强度减弱;而减小距离则会使反射弧的颜色变浓,强度增强。

标本的材质也会影响反射弧的特性,不同材质的标本会产生不同颜色和强度的反射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反射弧的特性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反射弧的颜色和强度与电流大小、光屏与标本间距离以及标本材质有关。

了解了这些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反射弧的原理,并在实际驾驶中正确使用反射弧,提高行车安全。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反射弧的现象,让我们对反射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生活中,反射弧在夜间行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驾驶员辨别道路、交通标志等,提高行车安全性。

因此,我们应当正确使用反射弧,并定期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确保车辆能够在夜间行车中使用到反射弧所提供的安全保障。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doc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doc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20]、关锐[28]、覃淑萍[16]、杜亚楠[22]、王晨阳[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生理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反射弧分析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它负责传递信息、控制身体各个部分的活动。

而反射弧则是神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使身体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对反射弧进行分析,探讨其机制和作用。

一、反射弧的定义和组成反射弧是指当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信息通过神经元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再由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相应的肌肉或腺体,从而引起相应的反应。

它由五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

感受器是指能够感受外界刺激的器官,例如皮肤上的触觉感受器、眼睛中的视网膜等。

传入神经元负责将感受器接收到的刺激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这些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感受器附近的神经节。

中枢神经系统是指大脑和脊髓,它接收到传入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传出神经元将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或腺体,从而引起相应的反应。

效应器是指能够对传出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做出反应的器官,例如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二、反射弧的传导过程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感觉器官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通过传入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这些信号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最终产生出相应的反应。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感受、传导、处理、传出和反应。

感受阶段是指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电信号的过程。

传导阶段是指传入神经元的轴突将电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

处理阶段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元之间。

传出阶段是指传出神经元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的过程。

反应阶段是指效应器对传出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例如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三、反射弧的作用和意义反射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使我们的身体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例如,当我们的手触到热物体时,反射弧会使我们的手迅速离开热物体,以避免烫伤。

反射弧分析(共7张PPT)

反射弧分析(共7张PPT)

[方法步骤] (参考)
• 蛙针或断头法破坏蛙脑成脊蛙(最长可存活几个星期),用夹
子夹住下颌,悬在铁架台上,待其兴奋性恢复后?,进行下 2.每次用酸刺激后,均应迅速用水洗去蛙趾皮肤上的硫酸,以免皮肤受伤。
2、反射中枢活动特征的观察:观察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特性,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反射时、总和、后放、扩散、抑制)。
面实验。 [方法步骤] (参考)
[方法步骤] (参考)
1.每次实验时,要使皮肤接触硫酸的面积不变,以保持相同的刺激强度。
• 1.正常脊髓反射活动的观察: [方法步骤] (参考)
5%硫酸的小滤纸片贴于蛙的腹侧部,观察后肢反应的早迟及动作的准确性。
(刺激后要立即洗去硫酸,以免损伤皮肤 ,并应擦干水渍)
以(适刺当 激强后•度要电立(刺即1激洗)右去屈侧硫坐酸肌骨,神以反经免中损射枢伤端皮和,肤观,对察并同应侧侧擦及干伸对水侧渍肌的)肢反体反射应;:以培养皿盛0.5%硫酸少许,接
,并应擦干水渍)
• (2)搔扒反射:以浸有0.5%硫酸的小滤纸片贴于蛙的腹侧部,观察后
肢反应的早迟及动作的准确性。
[方法步骤] (参考)
• 2. 反射时的测定:依前法用0.25%及1%的硫酸刺激左脚趾,用 秒表测定反射时。每种浓度重复3次。求其平均值。3.用剪刀在蛙 左侧后肢股部皮肤做一环形切口,将切口以下皮肤剥净,直至趾 端(包括趾底),再以0.5%硫酸刺激,结果如何?
反射的结构基础和基本单位是反射弧
1.每次实验时,要使皮肤接触硫酸的面积不变,以保持相同的刺激强度。
(2)搔扒反射:以浸有0. 传出神经
感受器
[方法步骤] (参考) [方法步骤] (参考)
传入神经
以适当强度电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观察同侧及对侧的肢体反应;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反射弧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进一步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仪器,凹面镜、凸面镜、光源、光屏、刻度尺等。

实验原理,凹面镜和凸面镜都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

当光线射入凹面镜或凸面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不同特点,光线反射后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如焦距、放大缩小等。

实验步骤:1. 将凹面镜放置在光源前方,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射入凹面镜。

2. 观察光线在凹面镜上的反射情况,记录下光线的反射角度和位置。

3. 将凸面镜放置在光源前方,同样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射入凸面镜。

4. 观察光线在凸面镜上的反射情况,记录下光线的反射角度和位置。

5. 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反射弧的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在凹面镜和凸面镜上,光线的反射角度和位置都有明显的变化。

在凹面镜上,光线经过反射后会聚焦在一点,形成实际的像;而在凸面镜上,光线反射后会发散开来,形成虚拟的像。

这说明凹面镜和凸面镜对光线的反射有着不同的特点,分别对光线进行聚焦和发散。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反射弧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凹面镜和凸面镜作为光学器件,能够对光线进行有效的反射,并且在反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对我们理解光的反射规律和光学器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的意义: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光学原理的理解,还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光的反射规律,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反射弧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验,我们能够进一步探究光学规律,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探讨
在期前收缩之后一定会出现代偿间歇么?为什
么?
心肌的较长不应期有何生理意义?
为何心肌有期前收缩,而骨骼肌不会出现期前
收缩?
三、蛙心起搏点
Pacemaker of Hoptoad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除房室结的结区外,特殊传导系统的细胞均有
自律性。 对于人类,以窦房结 P 细胞的自律性最高,是 心脏兴奋的正常开始部位。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正常起搏点为静脉窦
膝跳反射(Patellar Reflex)
实验目的
通过制备脊蟾蜍的方法,引导出单纯的脊髓反射。 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方法和步骤
制备脊蟾蜍标本
分离右侧大腿坐骨神经干,并穿线备用
肌夹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观察项目
项目一
左侧 现象 左后肢趾尖浸硫酸 右后肢趾尖浸硫酸 右侧 现象
项目二:剥掉左后肢趾关节以下的皮肤
左后肢现象
左后肢趾尖浸硫酸
项目三 现象 左后肢 下腹部贴硫酸滤纸片 右后肢
剪断右侧坐骨神经,重复
项目四 现象 左后肢贴硫酸滤纸片 捣毁脊髓,左后肢贴硫酸滤纸片 捣毁脊髓,下腹部贴硫酸滤纸片
注意事项
毁脑时不可伤及脊髓
分离坐骨神经应尽量向上,并剪断与其相连的分支
在期前收缩之后一定会出现代偿间歇么?为什么?
在静脉窦和心房交界部的窦房沟处结扎,心脏各
部分的节律性活动有何变化?为什么?
结扎要紧,以完全阻断心室和心房间、静脉窦与
心房间的传导
结扎后,应注意观察心脏各部分节律性活动如何
变化
结果与讨论
正常节律
心 房 次 /分
斯一结扎
次 /分
斯二结扎
次 /分


次 /分
次 /分
次 /分
次 /分
次/分
次 /分
静脉窦
思考与探讨
在各步观察项目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损伤了反
射弧的哪一部分?
实验目的
利用结扎的方法,观察蛙心正常起搏点,并比 较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方法和步骤
破坏蟾蜍的大脑和脊髓
剪掉胸骨,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在静脉窦和心房间的窦房沟做“斯一结扎”
在心房和心室间的房室沟做“斯二结扎”
观察项目
正常节律
心 房
斯一结扎
斯二结扎


静脉窦
注意事项
在沿窦房沟用丝线结扎时,结扎线应尽量靠近心 房端。
二、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Premature Systole and Compensatory Pause
正常节律(The normal rhythm)
期前收缩 (Premature Systole)
代偿间歇 (Compensatory Pause)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心 脏所作的反应,来验证心肌兴奋性阶段性变化的特 征。
每次酸刺激后应立即用清水洗净,并用纱布擦干
剥脱脚趾皮肤要完全
结果与讨论
项目一
左侧 现象 反射时 左后肢趾尖浸硫酸 右后肢趾尖浸硫酸 收缩 --s --右侧 现象 --收缩 反射时 --s
项目二:剥掉左后肢趾关节以下的皮肤
左侧现象
左后肢趾尖浸硫酸
无反应
项目三 现象 左后肢 下腹部贴硫酸滤纸片 搔扒 右后肢 搔扒
剪断右侧坐骨神经,重复
பைடு நூலகம்
搔扒
无反应
项目四 现象 左后肢贴硫酸滤纸片 捣毁脊髓,左后肢贴硫酸滤纸片 捣毁脊髓,下腹部贴硫酸滤纸片 收缩 无反应 无反应
思考与探讨
左右后肢的反射时是否相等?反射时的长短与哪些 因素有关? 剥去趾关节以下皮肤,如不再出现原有反应,是损 伤了反射弧的哪一部分? 剪断右侧坐骨神经后,动物的反射活动发生了什么 变化?这是损伤了反射弧的哪一部分? 全未发生反应,是损伤了反射弧的哪一部分?
方法和步骤
捣毁蟾蜍的大脑和脊髓 开胸,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蛙心夹夹住心尖,连接换能器
刺激电极与心室壁贴紧固定
进入MD2000,观察记录
观察项目
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
分别在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
刺激心室,观察能否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
注意事项
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要完全
• 反射弧分析 •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 蛙心起搏点
南京医科大学
一、反射弧分析
Analysis of Reflex Arc
反射 (Reflex)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
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弧( Reflex Arc)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射弧模式图
屈缩反射 (Withdrawl Reflex)
应该在心室舒张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
蛙心夹与张力换能器之间的连线应有一定张力
并保持垂直
注意滴加任氏液,以保持蛙心适宜的环境
结果与讨论
在心脏的收缩期给予心室一中等强度的阈上刺 激不能引起期前收缩 在心脏的舒张早期给予心室一中等强度的阈上 刺激不能引起期前收缩 在心脏的舒张早期之后给予心室一中等强度的 阈上刺激能够引起期前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