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通过对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适应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引起反射的首要条件是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

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选用脊蛙为实验材料,由于脊髓已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正常调控,所以反射活动比较简单,便于观察和分析反射过程的某些特征。

三实验步骤1 反射时测定1)屈反射:在平皿内盛适量的0.5%硫酸溶液,将脊蛙一侧后肢的一个脚趾浸入硫酸溶液中,同时按动秒表开始记录时间,当屈肌反射一出现立刻停止记时,并立即将该足趾浸入大烧杯水中浸洗数次,然后用纱布擦干。

用上述方法重复三次,注意每次浸入趾尖的深度要一致,相邻两次实验间隔至少要2~3 s。

三次所测时间的平均值即为此反射的反射时。

2)抓反射:将浸有1%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脊蛙的左背,计时。

之后将脊蛙浸入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洗掉硫酸滤纸片。

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2 反射弧分析1)测左、右两后肢最长趾屈反射2)环剪左后肢最长趾基部,去趾上皮肤后测屈反射(实验中发现蛙的左后肢屈反射较右后肢明显,因此我们组是通过分析蛙的左后肢屈反射来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3)测左后肢其他趾屈反射4)测左侧背抓反射5)左侧坐骨神经滴加普鲁卡因,加药开始计时,每隔2min重复步骤3),记录每次重复反射时的变化6)屈反射不能出现时每隔2min重复步骤4),记录每次重复反射时的变化7)测右后肢最长趾屈反射8)毁坏脊髓,重复步骤7)四结果及分析表1 反射时测定(单位:s)激强度有关外,反射时的长短与反射弧在中枢交换神经元的多少及有无中枢抑制存在有关。

由于中间神经元连结的方式不同,反射活动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反射形成难易程度都不一样。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反射是指光线被物体表面遇到后,将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方向的现象。

反射弧是指光线从物体表面反射时,与垂直于该物体表面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测定反射弧的分析是为了计算和确定反射光线的角度,以便进一步研究或应用。

测定反射弧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法线。

法线是与曲线或曲面相切的直线,垂直于该曲线或曲面的拟合直线。

对于一个平面表面来说,法线就是与该平面垂直的直线。

在测定反射弧时,我们需要确定物体表面上其中一点的法线,从而测量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测定反射弧的实验通常使用反射仪和光源。

反射仪通常包含一个刻度盘和一个反射镜。

实验过程如下:1.将光源放置在反射仪的一侧,并将光源对准反射镜上的刻度盘上的零度位置。

2.在反射镜上选择一个点,用直尺测量该点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并且将直尺的一侧与该点对齐。

3.调整反射镜的角度,使光线的反射通过光源上的零度位置。

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注意,夹角的测量应该是从法线的一侧开始,而不是从光源的一侧开始。

4.重复步骤3,测量不同点上的夹角,并记录数据。

5.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平均夹角和标准差。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描述实验中测量值的分布情况和测量精确度。

在分析测定反射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1.光源的位置和强度:光源的位置和强度会影响光线的角度和亮度。

在实验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光源。

强光源可能会导致测量错误,而弱光源可能导致测量不准确。

2.反射镜的角度和精度:反射镜的角度和精度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应选择质量良好的反射镜,并进行精确调整,以确保反射光线通过零度位置。

3.计算和统计分析: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应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

平均值和标准差是常用的参数,可以提供参考和比较。

4.实验环境和材料:实验环境和材料的性质会对反射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表面的粗糙度和反射系数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射光线的强度和角度。

总之,测定反射弧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规律,并为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反射是光在界面上发生反射现象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比如光线照射到镜子上后会发生反射,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环境。

反射现象不仅产生于镜子上,还发生在其他物体表面,如玻璃、水面、金属等。

反射的测定是指通过实验或观察来测量反射的角度和强度。

测定反射角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反射角度的测量仪器,如反射望远镜、反射柱等。

其中,反射望远镜是一种用于测量反射角度的仪器,它通过引入一条光线以知道反射角的大小。

测定反射强度则需要借助光强计等仪器。

光强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光线强度的仪器,它能够检测光线通过时所带有的能量。

通过在反射面上放置光强计并记录测量结果,可以得到反射光线的强度。

在反射弧的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反射弧的大小与入射角度有关。

根据斯涅耳定律,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关系,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此,入射角度越大,反射角度也会相应增大。

其次,反射弧的亮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入射光越强,则反射光的亮度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入射光的强度决定了光线通过时所带有的能量,进而影响到反射光的强度。

此外,反射弧的颜色也是分析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根据折射理论,不同颜色的光在界面上发生折射的程度不同。

因此,在观察反射弧时,可以通过观察其颜色的变化来推断界面材料的性质。

对于反射弧进行精确的分析,除了以上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光的波动性质。

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反射光在界面上不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衍射现象。

这是因为光线经过反射后会扩散成不同方向的波段。

此时,通过对反射光的干涉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总结起来,反射的测定与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反射角度、反射强度、反射弧的颜色以及光的波动性质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可以对反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推断出界面材料的性质与特点。

这对于光学研究以及实际应用中的光学器件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破坏动物一侧迷路的效应实验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破坏动物一侧迷路的效应实验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XXX 2011年5月13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别XXX 姓名XXX 学号XXX实验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组别第四组成绩实验项目名称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破坏动物一侧迷路的效应实验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刺激强度和反射时的关系。

2、通过蛙的屈肌反射,观察脊髓反射某些基本特征,分析其可能的神经机制。

3、通过破坏迷路的实验方法,观察迷路在调节肌张力与维持机体姿势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1、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完整的反射弧则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2、破坏动物一侧迷路的效应实验迷路起维持姿势及协调肌紧张的作用。

破坏动物的一侧迷路后,它的一侧肌紧张出现障碍,从而使动物的姿势或活动发生改变。

三、实验仪器、材料蛙,蛙类手术器械,蛙嘴夹,秒表,支架,蛙板,小烧杯,培养皿,水盆,小滤纸片,棉花,纱布,0.5%、1%、2%硫酸溶液,2%普鲁卡因,清水。

四、实验步骤(一)、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1、取一只蛙,毁脑,固定在支架上。

2、将蛙右后肢最长趾浸入1%硫酸溶液2~3mm(最好不超过10s),立即记录时间。

当出现屈反射时,停止记录,此为屈反射时间。

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部位。

重复3次,取平均值。

3用手术剪刀在右后最长趾环切并剥离皮肤,刺激该趾,记录结果。

4、刺激右后肢其他趾,记录结果。

5、用沾有2%硫酸的滤纸贴在青蛙胸部,并开始计时,当青蛙出现搔扒反应时,停止计时,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重复测3次,求平均值。

6、分离左下肢腿部的坐骨神经,用一细棉条包裹游离的坐骨神经,在细棉条上滴一滴2%普鲁卡因溶液后,隔一段时间用1%硫酸刺激左下肢脚趾的皮肤,直到没有出现屈反射为止。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的分析

真验六反射时测定战反射弧分解之阳早格格创做一、真验脚段1、教习测定反射时的要领;2、分解反射弧的组成,并探讨反射弧的完备性与反射活动的闭系.二、真验本理反射是指正在中枢神经系统介进下的肌体对于内中环境刺激的程序性应问. 反射活动的结构前提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体验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战效力器5个部分组成.一朝其中所有一个关节的解剖结媾战死理完备性受到损害反射活动便无法真止.正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地是中间神经元通联办法的分歧使反射活动表示出各类特性.反射时是指从肌体交受刺激到肌体出现反应的时间.底下是几个罕睹的观念:①伸反射:后肢、脚的皮肤受到刺激共侧的肢会爆收伸直反射.对于应的反射弧:趾部皮肤(体验器)→坐骨神经(传出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坐骨神经(传出神经)→后肢肌肉(效力器)②抓反射:背、背部的皮肤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后肢举起而对于受刺激部位挠抓的动做.对于应的反射弧:背或者背部皮肤(体验器)→脊神经(传出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坐骨神经(传出神经)→后肢肌肉(效力器)③脊戚克:脊髓得来上位中枢的统制,正在刚刚启初的一段时间内对于中界的刺激出有克出有及爆收反应.越下档的动物脊戚克时间越少.如蛙脊戚克的时间普遍是5—10分钟.三、动物与主要器材1、真验动物:青蛙2、真验器材:时常使用脚术器械、收架、蛙嘴夹、蛙板、烧杯、培植皿、小滤纸片、棉花、蜡纸片、吸火纸、秒表、0.5%及1%硫酸溶液、2%普鲁卡果、任氏液四、步调与要领(一)反射时的测定1、与一只青蛙,毁脑,制备成脊蛙;2、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收架上 .测定后肢最少趾的伸反射时:将蛙后肢的最少趾浸进0.5%硫酸溶液中2~3mm,启初计时.当出现伸反射时,则停止计时,此为伸反射时.(浸进时间最少出有超出10秒!)停止计时后,坐时用浑火浑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纱布揩搞. 沉复测定伸反射时3次,供均值.(相邻二次刺激起码要隔断2~3分钟)3、与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揭于青蛙左侧背部或者背部,记录抓反射的反射时.下肢抬起,即为爆收了抓反射.出有要等到动物将滤纸抓掉才记录反射时.测三次,供均值.(二)、反射弧分解1.毁脑,测左、左二后肢最少趾伸反射时2.来除体验器真验:环剪左后肢最少趾基部,来趾上皮肤后测伸反射3.对于照出来除体验器真验:测左后肢其余趾伸反射4.测左侧背抓反射(1%硫酸)5、麻醒坐骨神经:背部背下,剪启左侧大腿皮肤,分启坐骨神经沟,分散出坐骨神经,垫上蜡纸片;用一细棉条包住分散出的坐骨神经,正在细棉条上滴几滴普鲁卡果后,每隔2min.沉复步调3(加药坐时启初计时).6、当伸反射刚刚刚刚出有克出有及出现时(记录时间),坐时测抓反射.之后每隔2min沉复一次步调4,直到抓反射出有再出现为止(记录时间).记录加药至伸反射消得的时间、加药至抓反射消得.7、将左侧后肢最少趾再次浸进0.5%硫酸溶液中(条件出有变),记录反射时有无变更.8、毁坏脊髓后再沉复7,记录截止.五、真验截止(一)反射时测定(二)反射弧分解六、分解与计划:以真验截止为根据,以周到的逻辑推理办法证明反射弧的几个组成部分.分解:典型的反射弧由体验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战效力器5个部分组成.一朝其中所有一个关节的解剖结媾战死理完备性受到损害反射活动便无法真止.1、用0.5%的硫酸分别刺激青蛙左、左后肢最少趾,爆收伸反射,证明此时的反射弧是完备的.2、环剪左后肢最少趾基部,来趾上皮肤(即体验器)后测伸反射,无伸反射出现,证明由于来体验器后反射弧出有完备,伸反射无法爆收.3、用0.5%硫酸刺激青蛙左后肢其余趾,爆收伸反射,证明其余趾的反射弧完备,共时也考证了体验器是反射弧出有成或者缺的一部分,缺少体验器,反射出有克出有及爆收.4、用1%硫酸刺激青蛙左侧背部或者背部,爆收抓收射,证明此时反射弧是完备的,不妨举止完备的反射活动.5、左侧坐骨神经滴加普鲁卡果(神经麻醒剂),加药后6分钟内仍可爆收伸反射,加药8分钟后伸反射消得.普鲁卡果是一种神经麻醒剂,对于传进、传出神经均有麻醒效率.坐骨神经既是伸反射的传出神经,又是传出神经,有细细之分,细的神经先被麻醒,细的神经后被麻醒,所以加药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爆收伸反射,当坐骨神经真足被麻醒时,伸反射消得.由此可证明传出神经战传出神经均是完备的反射弧的一部分.6、伸反射出有克出有及出现时每隔2min沉复步调4,真验创制,加药后20分钟内仍可爆收抓反射,加药22分钟后抓反射消得.抓反射的传出神经是脊神经,传出神经是坐骨神经,加药22分钟后抓反射消得,证明传出神经是反射弧的一部分.而伸反射局里比抓反射局里先消得,那是果为伸反射的传出神经为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为脊神经,别的,髓鞘正在分歧的神经中,薄度也分歧.传出神经较薄,传出神经较薄,普鲁卡果透进传出神经较快,透进传出神经则较缓,果此伸反射较抓反射先消得.7、毁脊髓后,再对于青蛙举止刺激,青蛙对于刺激皆无所有反应,证明脊髓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脊髓是矮级的神经中枢,毁髓后,传出神经后的反射无法完毕,无法产死一个完备的反射弧.七、注意事项1、真验程序,各个步调出有克出有及颠倒,果为会制成出有成顺的伤害.2、屡屡刺激时,脚趾浸进硫酸中的里积应相共;抓反射尽管用共一片小滤纸,以包管相共的刺激强度.3、屡屡刺激后,应坐时荡涤、揩搞,免得效率硫酸的浓度.4、剥掉趾部皮肤时,一定注意趾尖出有要残留皮肤,可则,刺激仍能引起反射.5、真验仄安:稀硫酸具备一定的腐蚀性,真验历程中尽管预防沾到皮肤、衣服,如果出有留神沾上要坐刻用浑火浑洗.。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是一种非破坏性测试方法,旨在评估材料的缺陷和损伤。

它基于利用反射声波的原理对材料进行探测,从而测定材料中潜在的缺陷,包括裂纹、气泡、疏松、界面、内部损伤等,以及材料性质的变化,如硬度、压缩强度、压缩模量等。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广泛用于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建筑材料、电子材料等各种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故障诊断,可以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风险。

反射时测定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检测方法,它纯粹依赖于射入和反射的超声波之间的时间差,用于确定材料中的缺陷或特定位置。

首先,一个超声波传感器通过特定的耦合介质与待测物面接触,将超声波射向待测物。

当超声波遇到另一面的界面或缺陷时,它将发生反射并返回传感器。

然后,利用计算机对超声波传输时间的测量和信号处理,可以确定缺陷的深度和位置。

相比之下,反射弧分析是一种更加复杂和高级的测试方法,可以用于定量和定性评估材料中的异常。

反射弧分析利用的不仅是反射超声波的时间差,还包括反射强度、波形、频谱等多个参数。

这些参数反映了材料中缺陷的类型、大小、形态、位置、上下界等信息。

通过与标准曲线或数据库的比较,可以判断材料中的缺陷类型,并进行定量评估。

反射弧分析可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特别适用于对大批量产品进行快速筛查和判定。

总之,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材料中的缺陷和损伤评估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与传统的破坏性检测方法相比,它具有非破坏性、可靠性高、快速、方便、经济等优点。

因此,在工业生产、建筑工程、航空航天、军工科研、医疗设备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反射是指光线、声波、电磁波等从一种媒质传播到另一种媒质时,遇到两种媒质界面的变化,一部分能量沿原来的方向继续传输,另一部分能量则按角度相等的规律发生方向的改变,沿着原来传播的路径返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光线的反射现象,如镜子的反射和光线在水面上的反射。

反射弧是指光线反射后所呈现出的曲线形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反射时的测定以及反射弧的分析。

测定反射时我们可以使用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入射角是指光线射入介质的角度,反射角是指光线在界面上反射的角度。

根据光线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入射角=反射角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数值,来计算光线在反射时的偏移角度。

实际上,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反射角计算器或使用一个仪器来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

当我们测量反射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光线在界面上的反射形成一个曲线。

这个曲线被称为反射弧。

反射弧的形状取决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数值。

当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时,反射弧将是一个直线。

当入射角和反射角不相等时,反射弧会呈现出一个曲线形状,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两个角度的差异。

反射弧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线在反射时的行为。

通过观察和测量反射弧的形状,我们可以推测介质的折射率。

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线的弯曲程度的度量,它可以用来描述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变化。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其速度会改变,从而导致光线发生偏折。

这个现象被称为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个关系。

通过测量反射弧的形状,我们可以得到光线在介质间折射时的折射率。

反射弧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线在界面上的行为,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光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反射弧的分析来确定透镜或其他光学元件的形状和特性。

通过调整反射弧的形状,我们可以实现特定的光线聚焦效果,从而满足特定的光学需求。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的分析

试验六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剖析一.试验目标1.进修测定反射时的办法;2.剖析反射弧的构成,并商量反射弧的完全性与反射运动的关系.二.试验道理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体系介入下的机体对表里情况刺激的纪律性应答. 反射运动的构造基本是反射弧.典范的反射弧由感触感染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构成.一旦个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剖解构造和心理完全性受到损坏反射运动就无法实现.在反射运动中因为神经元特殊是中央神经元接洽方法的不合使反射运动表示出各种特点.反射时是指从机体接收刺激到机体消失反响的时光.下面是几个罕有的概念:①屈反射:后肢.足的皮肤受到刺激同侧的肢会产生愚昧反射.对应的反射弧:趾部皮肤(感触感染器)→坐骨神经(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坐骨神经(传出神经)→后肢肌肉(效应器)②抓反射:背.腹部的皮肤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后肢举起而对受刺激部位挠抓的动作.对应的反射弧:背或腹部皮肤(感触感染器)→脊神经(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坐骨神经(传出神经)→后肢肌肉(效应器)③脊休克:脊髓掉去上位中枢的掌握,在刚开端的一段时光内对外界的刺激不克不及产生反响.越高等的动物脊休克时光越长.如蛙脊休克的时光一般是5—10分钟.三.动物与重要器材1.试验动物:青蛙2.试验器材:经常应用手术器械.支架.蛙嘴夹.蛙板.烧杯.造就皿.小滤纸片.棉花.蜡纸片.吸水纸.秒表.0.5%及1%硫酸溶液.2%普鲁卡因.任氏液四.步调与办法(一)反射时的测定1.取一只青蛙,毁脑,制备成脊蛙;2.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吊挂于支架上 .测定后肢最长趾的屈反射时:将蛙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开端计时.当消失屈反射时,则停滞计时,此为屈反射时.(浸入时光最长不超出10秒!)停滞计时后, 连忙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纱布擦干. 反复测定屈反射时3次,求均值.(相邻两次刺激至少要距离2~3分钟)3.取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青蛙右侧背部或腹部,记载抓反射的反射时.下肢抬起,即为产生了抓反射.不要等到动物将滤纸抓掉落才记载反射时.测三次,求均值.(二).反射弧剖析1.毁脑,测左.右两后肢最长趾屈反射时2.去除感触感染器试验:环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去趾上皮肤后测屈反射3.对比没去除感触感染器试验:测右后肢其他趾屈反射4.测右侧背抓反射(1%硫酸)5.麻醉坐骨神经:腹部向下,剪开右侧大腿皮肤,离开坐骨神经沟,分别出坐骨神经,垫上蜡纸片;用一细棉条包住分别出的坐骨神经,在细棉条上滴几滴普鲁卡因后,每隔2min.反复步调3(加药连忙开端计时).6.当屈反射方才不克不及消失时(记载时光),连忙测抓反射.之后每隔2min反复一次步调4,直到抓反射不再消失为止(记载时光).记载加药至屈反射消掉的时光.加药至抓反射消掉.7.将左侧后肢最长趾再次浸入0.5%硫酸溶液中(前提不变),记载反射时有无变更.8.损坏脊髓后再反复7,记载成果.五.试验成果(一)反射时测定(二)反射弧剖析六.剖析与评论辩论:以试验成果为依据,以周密的逻辑推理方法解释反射弧的几个构成部分.剖析:典范的反射弧由感触感染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构成.一旦个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剖解构造和心理完全性受到损坏反射运动就无法实现.1.用0.5%的硫酸分别刺激青蛙左.右后肢最长趾,产生屈反射,解释此时的反射弧是完全的.2.环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去趾上皮肤(即感触感染器)后测屈反射,无屈反射消失,解释因为去感触感染器后反射弧不完全,屈反射无法产生.3.用0.5%硫酸刺激青蛙右后肢其他趾,产生屈反射,解释其他趾的反射弧完全,同时也验证了感触感染器是反射弧不成或缺的一部分,缺乏感触感染器,反射不克不及产生.4.用1%硫酸刺激青蛙右侧背部或腹部,产生抓发射,解释此时反射弧是完全的,可以进行完全的反射运动.5.右侧坐骨神经滴加普鲁卡因(神经麻醉剂),加药后6分钟内仍可产生屈反射,加药8分钟后屈反射消掉.普鲁卡因是一种神经麻醉剂,对传入.传出神经均有麻醉感化.坐骨神经既是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又是传出神经,有粗细之分,细的神经先被麻醉,粗的神经后被麻醉,所以加药后的一段时光内仍可产生屈反射,当坐骨神经完全被麻醉时,屈反射消掉.由此可解释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是完全的反射弧的一部分.6.屈反射不克不及消失时每隔2min反复步调4,试验发明,加药后20分钟内仍可产生抓反射,加药22分钟后抓反射消掉.抓反射的传入神经是脊神经,传出神经是坐骨神经,加药22分钟后抓反射消掉,解释传出神经是反射弧的一部分.而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掉,这是因为屈反射的传入神经为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入神经为脊神经,此外,髓鞘在不合的神经中,厚度也不合.传入神经较薄,传出神经较厚,普鲁卡因透入传入神经较快,透入传出神经则较慢,是以屈反射较抓反射先消掉.7.毁脊髓后,再对青蛙进谋杀激,青蛙对刺激都无任何反响,解释脊髓是反射弧的构成部分.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毁髓后,传出神经后的反射无法完成,无法形成一个完全的反射弧.七.留意事项1.试验次序,各个步调不克不及颠倒,因为会造成不成逆的损害.2.每次刺激时,足趾浸入硫酸中的面积应雷同;抓反射尽量用统一片小滤纸,以包管雷同的刺激强度.3.每次刺激后,应连忙清洗.擦干,以免影响硫酸的浓度.4.剥掉落趾部皮肤时,必定留意趾尖不要残留皮肤,不然,刺激仍能引起反射.5.试验安然:稀硫酸具有必定的腐化性,试验进程中尽量防止沾到皮肤.衣服,假如不当心沾上要连忙用清水冲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实验目的】
学习测定反射时(reflex time)的方法,了解反射弧(reflex arc)的组成。

【实验原理】
反射是指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应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receptor)、传入神经(efferent nerve)、神经中枢(nerve center)、传出神经(afferent nerve)、效应器(effector)。

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映的时间为反射时。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会再出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材料】
1.试剂:0.2﹪、0.5﹪及1﹪硫酸溶液、自来水、2﹪普鲁卡因。

2.器具:解剖盘,蛙板(木质),毁髓针,铁架台,试管夹,手术剪,手术镊,玻璃分针,
烧杯,注射器,棉花,滤纸,烧杯,点滴板,吸水纸。

3.材料:蟾蜍。

【实验步骤】
1.蟾蜍的单毁髓
将毁髓针由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横向搅动,切断脑与脊髓之间的联系。

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组织。

2.反射时的测定
用夹子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将蟾蜍左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2﹪硫酸溶液中2-3mm,从插入硫酸溶液中开始计时,当出现屈反射时,停止计时,此为反射时。

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吸水纸吸干趾端的水,3-5min后,在进行下一次刺激。

重复测定反射时3次,求出平均值作为左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换用0.5﹪及1﹪硫酸溶液,分别测定左后肢最长趾在0.5﹪及1﹪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

测定右后肢最长趾在0.5﹪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与左后肢最长趾在0.5﹪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之间作比较。

3.反射弧的分析
用手术剪在左后肢脚与小腿的连接处环切皮肤,剥净脚上的皮肤。

用1﹪硫酸溶液刺激去皮的最长趾,记录结果;再用硫酸溶液刺激右后肢的最长趾,记录结果。

将两结果进行比较,可知感受器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作用。

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在坐骨神经下方放一块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与
坐骨神经之间穿入一条直径约1mm的棉线。

用注射器向坐骨神经附近的棉线上滴加半滴到一滴麻醉剂——2﹪普鲁卡因。

从开始滴加药物的时刻开始计时,并用1﹪硫酸溶液刺激右后肢最长趾,记下屈反射刚刚消失所经历的时间,记为t1。

此时,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屈反射消失后,立即取一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或腹部的皮肤上,反复刺激(时间间隔无严格规定,可几十秒刺激一次),直至无擦或抓发射,记录所经历的时间,记为t2。

此时,传出神经已被麻醉。

在蟾蜍左侧背部或腹部的皮肤上贴一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观察是否有擦或抓反射。

彻底破坏脊髓,观察是否有擦或抓反射出现。

对比两实验结果,可知神经中枢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及分析】
1.反射时的测定
0.2﹪H2SO4溶液0.5﹪H2SO4溶液1﹪H2SO4溶液
测量值/s 平均值/s
测量值/s
平均值/s 测量值/s 平均值/s
左后肢11.6
12.57
3.7
4.50
2.0
2.60 12.7
4.2 2.7
13.4 5.6
3.1
右后肢3.7
4.53
4.6
5.3
结果分析:(1)由所测得实验数据可知,分别用0.2﹪、0.5﹪以及1﹪硫酸溶液刺激蟾蜍左后肢最长趾,蟾蜍的反应时分别为12.57s、4.50s、2.60s。

可见,刺激强度(硫酸溶液浓度)与反射时之间呈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

(2)在1﹪硫酸溶液刺激下,蟾蜍的反射时为2.60s;用0.5﹪硫酸溶液刺激,反射时为4.50s。

虽然前者比后者的时间短,但相差不大。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为:多次刺激后,硫酸溶液的腐蚀作用,导致皮肤受损,对刺激的敏感度下降。

(3)用0.5﹪硫酸溶液分别刺激左、右后肢最长趾,所测得的反射时略有不同。

分析两侧反射时不同的原因可能为:①蟾蜍左右侧反应灵敏度不同;②实验次数少,存在随机误差;③计时的时候存在误差。

(4)可以发现:在同等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下,所测得的三个反射时不同,且依次增大。

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为:①每次刺激后,为彻底下去皮肤表面的硫酸溶液,
导致皮肤受损,对刺激的敏感度下降;②皮肤上的感受器已经对刺激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适应性,故对刺激的敏感度下降。

(5)与其他小组所测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小组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原因有:①蟾蜍之间的个体差异;②不同小组所控制的刺激面积大小不同;③测量数据时存在误差。

2.反射弧的分析
操作刺激现象解释
剥净左后肢脚上
的皮肤用1﹪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肢
去皮最长趾
无屈反射去除皮肤后,反射弧
不完整,缺少感受器,
故刺激后无屈反射用1﹪硫酸溶液刺激右后肢
最长趾
存在屈反射
2﹪普鲁卡因麻醉右侧坐骨神经用1﹪硫酸溶液刺激右后肢
最长趾
2min 49s后屈反
射消失
传入神经已经被麻醉将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
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或腹部
的皮肤上
5min 20s后擦或
抓反射消失
传出神经已经被麻醉
破坏脊髓毁髓前,将一蘸有1﹪硫酸溶
液的滤纸片贴在蟾蜍左侧背
部或腹部的皮肤上
存在擦或抓反射
毁髓后,擦或抓反射
消失,证明中枢神经
已经被破坏,反射弧
不完整,无法对刺激
做出反应
毁髓后,将一蘸有1﹪硫酸溶
液的滤纸片贴在蟾蜍左侧背
部或腹部的皮肤上
无擦或抓反射
结果分析:(1)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完整性是反射活动建立的基础,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都无法实现。

(2)感受器存在于皮肤,去除皮肤后反射弧中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

故刺激左后肢去皮最长趾无屈反射,而刺激右后肢最长趾有屈反射,说明感受器是完整反射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用普鲁卡因麻醉坐骨神经,一开始用1﹪硫酸溶液刺激右后肢最长趾是有屈反射的,而2min 49s后屈反射消失,说明传入神经已经被完全麻醉了。

屈反射消失后,擦或抓反射仍然存在。

这是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为脊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5min 20s的时候,擦或抓反射消失,说明传出神经也被麻醉了。

所以理论上是屈反射现象比抓或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2﹪普鲁卡因麻醉右侧坐骨神经的实验说明: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破坏”
也会阻碍反射活动的正常进行。

(4)捣毁脊髓,即毁坏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蟾蜍对任何刺激都完全没有反应。

说明神经中枢也是完整反射弧的必要组成部分。

【注意事项】
1. 彻底捣毁脑组织后,动物的前肢不能自由活动。

如还有活动能力,应重新捣毁脑组织。

2. 每次实验时,要控制皮肤接触硫酸的面积一定,以保持相同的刺激强度。

3. 刺激后要立即洗去硫酸,以免损伤皮肤。

4. 用自来水清洗完皮肤后,要用吸水纸将水滴吸去,以免将硫酸溶液稀释。

脚趾上的水会在脚趾周围形成一层水膜,再次用硫酸溶液刺激时,会影响反射时。

5. 测量反射时所得的3个数据中,如果有一个数据与其他2个数据差别较大,应将其舍去,重新测一个数据,再计算平均值,使结果更准确。

6. 在分析反射弧的实验中,各实验步骤的顺序之间不能颠倒,否则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7. 注意:稀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实验过程中如果不小心沾到皮肤、衣服,要立刻用清水冲洗。

【思考题选作】
1. 以实验结果为依据,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方式说明反射弧的几个组成部分。

见“实验结果→2.反射弧的分析→结果分析”部分。

5. 在测定反射时时,怎样测定才能更准确?
①要控制每次刺激中,皮肤与硫酸溶液的接触面积一定,以保持相同的刺激强度。

②每次刺激完毕,要立即用自来水洗去硫酸,以免损伤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下降。

③用自来水清洗完皮肤后,要用吸水纸将水滴吸去,以免将硫酸溶液稀释。

脚趾上的水会
在脚趾周围形成一层水膜,再次用硫酸溶液刺激时,会影响反射时。

④两次刺激之间,要间隔3-5min,以免蟾蜍对硫酸溶液的刺激产生适应性。

⑤多次测量,将偏差较大的数据舍去,再求平均值。

参考文献
[1]解景田,刘燕强,崔庚寅.反射时、反射弧和脊髓反射的抑制测试.生理学实验,157-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