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分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固态水银铁海波B.食盐冰糖玻璃C.冰松香雪花D.萘铜沥青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3.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在AB段是气态C.海波在BC段需吸热,温度升高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4min4.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5.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 37℃与39℃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A.37℃和 39℃B.37℃和 38.5℃C.37℃和 37℃D.38.5℃和 39℃6.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8.已知碘的熔点是 114℃、沸点是 184.35℃,小丁用电吹风对装有固态碘的试管(如图所示)进行加热,能看到试管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B.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C.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D.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10.如图,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持续加热烧杯中的甲液体,能使试管中乙液体沸腾的条件是()A.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B.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C.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D.持续加热乙液体一定能沸腾1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0℃是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B.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30℃~10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D.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1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A.(1)(2)B.(2)(4)C.(1)(3)D.(3)(4)14.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大约为4℃C.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90dB-100dB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1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升高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二、填空题16.小红夏天喝可乐时喜欢加些碎冰块,这样喝起来感觉更凉爽,原因是______;她爸爸站在电风扇前吹风感觉凉爽,其原因是______。
(完整)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__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_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_____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的四种情况,其读数分别为:A : 摄氏度;B : 摄氏度;C : 摄氏度;D : 摄氏度。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5.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6.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非晶体有:_ __ 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
8.熔化要________热,凝固要_________热。
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___。
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9.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A B C D 图(1)10. 蒸发要_________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_______,有_______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解析:C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
故A不符合题意;B.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0m/s,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
筷子的长度大于18cm在22cm=2.2dm左右,故C符合题意;D.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分)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解析:A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和丙烧杯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
故选A。
3.(0分)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解析:C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一定质量的水凝固冰时体积变大,冰再熔化成水,就形成了小孔。
故选C。
4.(0分)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态变化 练习题及答案

1、地面的水___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___成小水滴或____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____.”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A.汽化液化凝固云B.蒸发液化凝华雨C.蒸发液化凝华云D.蒸发凝华液化雨【答案】 C【解析】掌握风、云、雨、雾、霜、露、雾凇几种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风:空气密度不均匀造成的.云:水蒸气的液化或凝华.雾、露是水蒸气的液化.霜、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华.地面的水汽化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故选C.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解析】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要明确“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的状态变化.“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选D.3、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解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水蒸气无色透明,看不到。
能看到的都不是水蒸气。
我们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里冒出来的温度较低的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衣服上的水分变成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变成液体的,属于液化,符合题意;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利用了冰的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解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2)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符合题意;B、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C、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D、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故选A.5、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解析】A、把冰块加入到可乐饮料中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吸热.故A正确;B、向地面洒水感到凉快,是由于水蒸发(汽化)吸热,降低了空气的温度.故B错误;C、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是因为身上的水分蒸发(汽化)从身体上吸热,使人体温度降低.故C错误;D、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是利用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来吸热,达到降温目的.故D错误.故选A6、关于厨房里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冻肉解冻的过程是个放热过程B.高压锅气阀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C.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侧D.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小水珠是从里面渗出来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A、冻肉解冻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粒,发生在玻璃的内侧,符合题意;D、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凝华现象7、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D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D.8、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CO2)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是小冰晶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无数的小水珠,形成云雾缭绕的景象.解答:解: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中,干冰迅速升华,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把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无数的小水点,这就是白雾.故选D.9、夏天打开冰箱的门,常可看到“白雾”,这是A.冰箱内原有水蒸气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所以白雾不是水蒸气, A、B错误;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出来的冷空气温度降低而液化成的小水滴,所以C错D对。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分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侬1,对温度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人,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B.0℃的水比0℃的冰温度低C.0 °C的冰与0 °C的水温度相等D.0 °C的水和0 ℃的冰形态不同,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2,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3 .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多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的示数为10℃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A.放入沸水中煮B.放入温水中泡C.用酒精棉花擦洗D.在酒精灯上烧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 ℃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 ℃,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6.5 ℃B.39.7 ℃C.76.2 ℃D.无法读数6•如图所示冼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 这时两手的感觉(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7.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
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8,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5。
由此可知,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温度计是体温计。
9 ,一天早上,嘉斌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了几下,正准备测自己的体温,此时正好有同学急促地喊他:“要迟到了,快点上学去「'嘉斌立即把体温计放在朝向北方的窗台上,背上书包就上学去了。
晚上回家发现体温计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他拿起体温计看了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C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选填“大于人小于”或“等于”)这个示数,其理由是物质水银酒精甲苯战熔点/C・39-117-9580.5沸点/C35778111218若要测量茶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作测温物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2.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A.a B.b C.c D.d3.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4.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5.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7.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A.36.6℃B.39.6℃C.37℃D.76.2℃8.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9.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几种物质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物质沸点/℃物质沸点/℃水100甘油290煤油150酒精78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0℃是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B.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30℃~10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D.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11.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打开装有热水的水瓶塞,在瓶口也会出现“白气”,下列关于这两个“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均为空气液化形成的B.两个“白气”的形成都需要吸热C.前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热水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前者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2.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温度练习(含解析)( 新版)北师大版

1.1 物态变化温度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B.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约为40℃D.冰镇橙汁饮料的温度约为﹣20℃2.﹣20℃读做()A.零下二十摄氏度B.摄氏负二十度C.零下摄氏二十度D.二十摄氏度3.家庭用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A.0℃~100℃B.35℃~42℃C.﹣10℃~100℃D.﹣30℃~50℃4.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常用温度计按用途可分为实验用温度计、医用温度计和寒暑表C.液体温度计只能测量液体的温度D.温度计内径越粗,测量就越准确5.如图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 B. C.D.6.如图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7.如图所示,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正确观察方法应该是()A.只有a的观察方法正确 B.只有b的观察方法正确C.只有c的观察方法正确 D.a、b、c三种读法都可以8.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B.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C.如图体温计所示温度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D.体温计测完温度后应用力甩几下9.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7.2℃,某粗心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先后测甲、乙两个人的体温,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38.8℃,经测量温度计的读数为()A.甲的读数是36.5℃;乙的读数是38.8℃B.甲的读数是37.2℃;乙的读数是38.8℃C.甲的读数是36.5℃;乙的读数是36.6℃D.以上读数都不对10.图所示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
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时他的示数是4℃,82℃时的示数为80℃.仔细观察,他的刻度是均匀的,则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26℃时,实际温度是,在℃时,这支温度计的温度等于实际温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物态变化 练习题(解析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40分)1. 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 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B. 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 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2. 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了热量D. 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儿,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3. 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
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A. 熔化B. 凝固C. 蒸发D. 凝华4. 今年5月份以来,据怀化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统计,有20多天的阴雨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在自然界中,雨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则雨形成的物态变化过程主要是A.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升华5. 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 农业灌溉中用地下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6.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A. 先熔化,后液化B. 先升华,后凝华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汽化,后凝固7. 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上升的图示是A. B.C. D.8. 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热力学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K,热力学温度100K相当于A. C. D.9. 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1.对温度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 ℃的冰比0 ℃的水温度低B.0 ℃的水比0 ℃的冰温度低C.0 ℃的冰与0 ℃的水温度相等D.0 ℃的水和0 ℃的冰形态不同,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2.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3.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的示数为10 ℃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A.放入沸水中煮B.放入温水中泡C.用酒精棉花擦洗D.在酒精灯上烧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 ℃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 ℃,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6.5 ℃B.39.7 ℃C.76.2 ℃D.无法读数6.如图所示,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7.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
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8.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5 ℃,由此可知,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温度计是体温计。
9.一天早上,嘉斌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了几下,正准备测自己的体温,此时正好有同学急促地喊他:“要迟到了,快点上学去!”嘉斌立即把体温计放在朝向北方的窗台上,背上书包就上学去了。
晚上回家发现体温计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他拿起体温计看了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个示数,其理由是。
★10.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物质水银酒精甲苯萘熔点/℃-39-117-9580.5沸点/℃35778111218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作测温物质。
★11.“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
请你对此发表评论。
探究创新★12.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标准大气压下,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1.C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温度概念。
用手触摸0℃的冰和0℃的水,会感到冰更凉些,但是,冰和水同为0℃,表示二者温度相同。
2.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大约在0℃左右,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非常接近23℃,故选D。
3.A本题的分析思路如下:观察图片判断温度计种类→根据温度计种类判定使用特点实验室用温度计→根据零刻线位置可知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再根据温度计的种类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由液柱的位置可知该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故A项读数错误,应该是-10℃,所以选A。
4.C用沸水煮的方法对器具进行消毒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采用的,但对体温计来说,我们不能忽略温度这个因素,因为沸水的温度已超过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体温计会因此而胀破,A错误;温水虽不能使体温计胀破,但达不到消毒的目的,B错误;在酒精灯上烧会损坏体温计,D错误。
5.B因为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做得非常细的缩口,由于没有甩过就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而他的实际体温比39.7℃低,则体温计示数仍为39.7℃。
6.解析:两手的感觉不相同,故只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
答案:不相同只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7.解析:由题图中可以看出,2时的温度为-2℃,8时的温度为-1℃,14时的温度为5℃,20时的温度为4℃。
故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1.5℃。
答案:1.58.解析:因为寒暑表是测量家庭居室室内温度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天室内最低温度不低于-20℃,夏天最高温度不高于50℃,因此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刻度值在-20~50℃之间,所以乙温度计为寒暑表;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有时要测较高温度,有时要测较低温度,这就要求它的测量范围较大,所以丙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而人体温度变化范围是35~42℃,所以甲温度计是体温计。
答案:乙丙甲9.解析:从图上可以读出体温计的示数为36℃+0.5℃=36.5℃。
由于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多了一个缩口,所以体温计内的液体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的示数在不甩的情况下是不会下降的,但是遇到更高的温度会上升,也就是说体温计显示的是它所接触到的最高温度。
答案:36.5等于体温计升高后,水银柱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10.解析:萘的熔点是80.5℃,所选测温物质的沸点必须高于80.5℃,故可选择水银或甲苯作测温物质;甲苯的熔点为-95℃,所选择的测温物质的熔点应低于-95℃,故应选择酒精作测温物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所选测温物质的沸点应大于100℃,故不能选择酒精作测温物质。
答案:水银或甲苯酒精酒精11.答案:乙的观点正确。
把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液柱正在上升,若立即读数,所得结果并不是该热水的温度,插入热水后若过了很久再读数,热水的温度会下降,测量结果不准确,只有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才比较准确。
12.解析:本题考查气体温度计的原理。
瓶中气体热胀冷缩,温度升高时液柱向左移动,温度降低时液柱向右移动;由于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把此装置放入其中时,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
答案:(1)热胀冷缩的规律(2)左(3)0第2节熔化和凝固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A.冰变成水B.把糖块放在热水里,一会消失了C.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D.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B.冰C.玻璃D.石蜡3.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且都大于凝固点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4.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5.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
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第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6.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
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结过程中要热量。
探究创新★7.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明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海波的温度—时间变化图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1)由图象可知,在海波和松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它的熔点约是℃。
(2)在第6 min时海波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1.B糖块放在水里,消失,是糖被水溶解了,变成了糖水。
而A、C、D所述现象都属于物质的熔化。
2.B沥青、玻璃、石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
3.B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A错误;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B正确;在晶体中,物质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同种晶体的熔点都等于它的凝固点,C错误;凝固需要放热,而不是吸热,D错误。
4.B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特点及图象的识别。
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先吸热温度升高,放入可乐杯中吸热温度达到熔点熔化,由于冰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熔点0℃不变,直至完全熔化为水后吸热温度升高。
5.B该图象为海波的熔化图象,由题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选项A错误;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选项B正确;海波在CD段是液态,选项C错误;第6min时海波刚刚开始熔化,选项D错误。
6.解析:冻结是由液态变成固态,为凝固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
答案:凝固放出7.解析:分析本题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分析图象→判断物质→得出规律(1)由图象可以看出,海波的温度—时间变化图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而松香没有,所以海波是晶体且熔化温度约为48℃。
(2)在第6min时海波处于吸热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是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1)海波48(47~49均正确)(2)固液共存第3节汽化和液化1.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如图甲),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如图乙),再把它放入热水中。
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如图丙),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2.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帚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3.夏天,贝贝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感觉冷,而上岸后却感觉冷。
这是因为()A.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C.空气温度比水的温度低D.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感到冷★4.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5.春暖花开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在进行绿化,园林工人的辛勤努力使城市更加漂亮了。
小明发现一些树木部分树冠被剪掉了,这样做的目的是。
6.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作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瘀血。
探究创新★7.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积大小;b.液体高低;c.液体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