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习册答案-八年级上册物理

合集下载

物理练习册八年级上答案

物理练习册八年级上答案

物理练习册八年级上答案一、选择题1.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A)A. 正确B. 错误2. 热机的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A)A. 正确B. 错误3.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如果这些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A)A. 正确B. 错误4.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A)A. 正确B. 错误5.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A. 正确B. 错误二、填空题6.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

答案:熔化;汽化7. 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______和______来改变。

答案:做功;热传递8.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答案:质量和速度9. 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答案:质量和高度10. 物体的机械能等于物体的______和______之和。

答案:动能和势能三、简答题11. 为什么在冬季,北方地区的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答:在冬季,室内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玻璃时,会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形成冰花。

12. 为什么在相同条件下,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更难改变其运动状态?答: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需要更大的力才能改变其运动状态。

四、计算题13.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kg,它在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求物体的动能。

解:根据动能的公式 E_k = 1/2 * m * v^2,代入数据得 E_k = 1/2 * 5kg * (2m/s)^2 = 10J。

14. 一个物体从10m高处自由落体,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解: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v^2 = 2gh,代入数据得v = √(2 * 9.8m/s^2 * 10m) ≈ 14.1m/s。

课堂练习册物理八年级上册答案

课堂练习册物理八年级上册答案

课堂练习册物理八年级上册答案【篇一:2014年秋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堂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篇二:2012年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及答案】t>《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多少。

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

要测出他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秒的摆吗?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

次数越多越精确。

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1.2运动的描述》1.分别以火车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导语:我们的事业就是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就在于此。

以下店铺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一、常见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单位的估算1.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BEHIL)A.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t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C.乐昌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D.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hE.一元硬币的直径约是2cmF.一本物理书的宽度约是1mG.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H.房间的门高约2mI.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J.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K.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L.我们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0.8mM.刘翔参加110m栏比赛时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1.5m/sN.课桌高度约为80cm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O.一份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gP.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5s二、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2. 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

如图l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的参照物是:( A )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3.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

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

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

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B )A.汽车、地面B.地面、汽车C.汽车、汽车D.地面、地面4.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

初二上学期物理练习册答案

初二上学期物理练习册答案

初二上学期物理练习册答案1、知识与技能: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声调跟发声体的频率相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相关;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水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音调、响度的区别。

教学器材:锣、乒乓球、吉它、梳子、硬纸片、橡皮筋、刻度尺。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教学设计:引入课题:复习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靠什么传播?引入新课:介绍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是物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放音乐,比较:同是乐音,也有区别,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大小,同一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我们常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新课教学:音调:实验:弹奏1、2、3、4、5、6、7,让学生感觉声音的高低。

(1)音调: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学生实验:图3-8、3-9.分组讨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影响音调的因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物体在1 秒内振动的次数。

介绍常见物体的频率范围及其应用:A、人的听觉频率和发声频率。

B、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和发声频率。

C、超声波和次声波。

响度实验:放录音,调节音量,感受声音的大小。

响度: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实验:观察发声体的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体会在距离声源不同距离处对声音大小的感觉。

影响响度的因素:A、跟发声体的振幅相关。

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

B、跟听者和发声体的距离相关。

介绍减小声音分散,使声音响度更大的办法。

实验演示、学生比较: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音色:实验:播放(或演奏)不同乐器演奏的旋律,感知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色。

因为音色不同,人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三、课堂小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声调跟发声体的频率相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相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八年级物理课堂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物理课堂练习册答案

物理 八年级上 人教版
第一章 声现象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 选择题 !" #$" %&" '(" )*" )+" % ," )-" '." ) 二 填空题 ! /"振动 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 ! !"振动 空气 水 也能传声 ! $"液体 ! &"空气 振动 ! (" ! , / / ! *" & ( / 介质的种类 介质的温度 ! +" . 三 实验与探究题 声速的 大 小 不 但 跟 介 质 有 关 系 而 ! ," 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 ! 0 能说 明 声 音 的 产 生 条 件 的 实 验 是 乙和丙 甲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 鼓 鼓槌 碎纸屑 ! ."器材 实验现象 用 鼓 槌 敲 击 鼓 面 发 声 时 放 在鼓面上的纸屑会 跳 起来 "
五 光的色散
一 选择题 !" )$" )&"%(" %*" )+" ' ," # 二 填空题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红 绿 蓝 红 其他颜色 ! /" 三 简答题 红 色 花只 反 ! !"当 受到 太 阳 光 照射时 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线 而吸收了 其他 颜 色 的光线 所以显得十分耀眼 " 四 应用创新题 红花反 射 红 光 吸 收 其 他 色 光 ! $" ! 红光热效应比蓝光热效应强 白花 反 $ & 不吸收色光 " 射所有色光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苏科版】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前预习1.运动快慢小短2.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t3.18154.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定值无关5.变速直线运动不相等V=S/t平均速度课堂练习1.相同时间时,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2秒通过的路程是2m3.BCA4.甲乙5.A6.D7.C课后巩固1.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速度2.0.23.800.54.(1)25匀速直线(2)甲15(3)甲乙两车相遇5.D6.B7.C8.B9.(1)车辆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2)t=s/v=550m/(40/3.6)m/s=49.5s10.(1)V=S/t=100m/80s=1.25m/s(2)s= vt=1.25m/s*20*60s=1500m(3)速度11.(1)由上海驶往南京的普通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2)动车组的平均速度是120km/h(3)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节省2.5h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课前预习1.某一段路程某一段时间2.刻度尺停表V=S/T3.0.10.124.0.75课堂练习1.卷尺停表52.变速1.93.0.03m/s0.02m/s0.024m/s4.B5.A6.(1)刻度尺停表(2)V=S/T(3)0.10.12(4)速度越来越大课后巩固1.152202.52.4.633.44.44.254.D5.C6.A7.(1)卷尺停表(2)V=S/T(3)略8.(1)7.8m/s(2)59.5m/s(3)第一第二第四建议增强耐力和起跑训练9.(1)916(2)时间的平方(3)20m/sCD段10.(1)8min(2)V=S/T=6000m/480s=12.5m/s。

物理课堂作业本八年级上答案

物理课堂作业本八年级上答案

三一文库()/初中二年级〔物理课堂作业本八年级上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1.折射会聚发散
2.中间边缘边缘中间
3.不变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两
5.④⑤⑥①②

6.会聚焦距
7.凸透会聚
8.
9.B 10.D
11.会聚主光轴折射焦点 12.短强
13.图略表面弯曲程度大的凸透镜,焦距较短
14.叶子上的水滴相当于小凸透镜,使太阳光会聚,灼伤了
植物叶片,于是出现了枯点
15.大小 16.A 17.如图
18.如图
19.红凸透镜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
第1页共2页
20.(1)凸透镜、白纸、刻度尺、手电筒 (2)手电筒发出平行
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用白纸在另一侧找到一个最亮(最清晰)
的点,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光心的距离 (3)手电筒发出的光
不够平行,凸透镜的光心位置不准确等
21.(1)凹透镜能使平行光发散。

22。

初二年级上学期物理课堂作业本答案【三篇】

初二年级上学期物理课堂作业本答案【三篇】

初二年级上学期物理课堂作业本答案【三篇】导语:由于学生在八年级刚开始接触物理,所以初中物理教学带有启蒙的性质。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答案基础训练1、同种均匀介质;不需要2、路径;方向;快3、月食;直线传播4、3×10;3×10;3/45、6、7、8、9、BD C D A B10、(1)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2)小孔成像所成的项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3)倒立;光的直线传播(4)太阳拓展提高11、直线传播;变大12、直线传播;小孔距地面的高度不同13、沿直线传播;甲14、倒立;变大;不变15、(1)减小(2)15(3)慢;基本不变第2节光的反射答案基础训练1、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漫反射3、凹凸不平;遵循4、入射光线;光路是可逆的5、镜面;入射光线;发射光线;法线;∠AON;∠NOB6、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7、粗糙;漫8、30°;0°;10°;10°9、D10、A拓展提高13、45°;增大14、垂直;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15、B16、D17、①B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不能18、(1)光源(2)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在纸板上各打两个点,在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3)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4)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5)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第3节平面镜成像答案基础训练1、4;不变;衣领2、1.68;13、凸面镜;凹面镜;光的传播方向4、5、6、A C B7、(1)茶色玻璃板;薄;小华的理由是点燃的蜡烛像清晰(2)B;不能;虚8、(1)薄玻璃板;相同(2)不同;完全重合(3)无关10、略拓展提高11、反射;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12、(1)虚(2)6(3)下降;0.513、(1)确定像的位置(2)像和物大小相等(3)M(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14、(1)abd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