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变态心理因素
爱伦_坡短篇小说的精神心理分析

令批评家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爱伦·坡对活埋题材和对活埋他人的有罪之人感兴趣。
为什么作家早在他妻子逝世之前就那么热中于描写美女之死?为什么在他的有些短篇小说不是写某人折磨某人,就是写某人被某人折磨。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得回顾他的早期生活经历,这对其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
爱伦·坡于1809年19日生在波士顿的一个流浪艺人的家庭里。
艾德加是第二个儿子。
由于父母关系不和,母亲携子出走,在1811年,她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就此凄然与世长辞。
当时,爱伦·坡只有3岁。
一位叫约翰·爱伦的商人收养了他。
对他关怀备至,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
和其他孩子一样读书上学。
我们并不完全知道他少年时代的恋爱经历,中学时代居然爱上一个玩伴的母亲简·斯蒂恩·斯塔那德,未几,她就病故。
他伤心之余,写了一首悼诗:《致海伦》,流传至今。
17岁时,坡进弗吉尼亚大学,就此结束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时代。
他在大学里还没念满一年,就回到里奇蒙,当发现少年时代的恋人莎拉·爱弥拉·罗埃丝特已经准备另嫁他人,受的刺激就更大了。
原来他俩早就相爱并私订终身,坡上大学后,两人不断有情书来往,但都被养父扣留,双方产生误会,才酿成悲剧。
在他20岁左右时,爱上了表妹伊丽莎白·海尔林,还为之写过好些诗。
他3岁时,母亲死了,他的受挫开始了;15岁时,他心目中的“第一个纯洁而理想的女人”斯塔那德,即他朋友的母亲死了;20岁时,他从小依恋养母爱伦夫人也死了。
“而到23岁,他又先后被三个情人抛弃。
这三个情人既然都弃他而去,他便觉得她们也死了”[1]。
这一切无不表明,是早年生活的强烈影响导致爱伦·坡“里比多”受阻。
所以说,他对死亡题材感兴趣并不是像众多的评论家所说的是因为弗吉尼亚的生病和去世,而是因为他在22岁之前就失去了六个女人。
他对这一题材的兴趣继而又使他能克服或延迟死亡。
论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恐怖元素成因

海外艺术 |10论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恐怖元素成因□徐宫冬子/文作家爱伦·坡作为一名现代小说家,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其短篇小说以情节多变,扣人心弦闻名。
本文从社会环境、作者的文学理念和个人经历的角度,多方面探索爱伦·坡在小说作品中使用恐怖元素的原因。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 Poe )(1809-1849)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人物。
“爱伦·坡可能一直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争议最易被误解的文学家。
[1]”他和霍桑、欧文和爱默生是同时代作者,但又不同于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人,爱伦·坡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
同时,他对文学的贡献是不可衡量的。
爱伦·坡也被称作是“恐怖侦探小说之父”[2],其作品也被称作“哥特小说的典型”[3]。
他的作品也影响了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Wells ),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 (T.S.Eliot ) 和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
然而我们需要更关注,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他小说里,尤其是短篇小说中,插入了大量的恐怖元素。
本文从坡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学效果以及个人经历三方面,为其故事中选用的恐怖元素的成因进行分析。
1 时代背景爱伦·坡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是第一个原因。
14-15世纪人文主义歌颂完整的人性,17-18世纪的理性主义认识到了科学和哲学的权威性。
受到了英格兰和欧洲的浪漫主义的影响,19世纪,人们的关注点从启蒙运动时期所推崇的理性转移到了人类自身的情感,以及这些情感的“自然流露”(spontaneous overflow )之上。
爱伦·坡的作品中恐怖元素也会让人感受到刺激、震惊、惊慌,正是与这一重视情感体验的文学风潮一致。
在这基础上,爱伦·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反对说教,即文学作品不必非要传递某些道德的标准,高质量的作品应该短小精悍,作家也应关注作品自身的美学价值,强调作品给读者心灵带来的震撼效果。
浅论爱伦·坡推理小说的“恐怖”主题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浅论爱伦•坡推理小说的“恐怖”主题王红玲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爱德加•爱伦•坡的推理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并有着独特的艺术理论与审美追求。
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爱伦•坡推理小说“恐怖”的主题,以加深对其作品内涵的进一步理解。
关键词:爱伦•坡;推理小说;小说主题作者简介:王红玲(1972-),女,甘肃天水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139-01一、前言爱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小说家, 也是西方推理小说的鼻祖。
他创作了四篇推理小说:《莫格街血案》(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玛丽•罗热谜案》(The Mystery of Marie Roget),《金甲虫》(The God-Bug)和《失窃的信》(The Purloin Letter),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二、爱伦•坡小说的“恐怖”主题推理小说的特点是严谨的逻辑推断,文章结构的前后呼应,心理描写的客观细致。
作家对自己的作品有清晰认识,知道如何使整部作品神秘莫测,使故事严丝合缝。
他要统筹安排文章的情节,梳理故事的紧张节奏,整合故事的逻辑思维。
爱伦•坡是创作推理小说的天才,他的作品就是这类小说类型最精彩的呈现,每部作品都充满神秘恐怖的气氛,让人沉浸其中。
爱伦•坡有过悲惨的童年,造就他善于幻想的思维方式,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影响至深。
他在生活中关注恐怖怪异的事件,在作品中描述罪恶事件的发生,他特别善于推理阴暗的思维走向,营造恐怖绝望的氛围,他的作品令后人拍案叫绝,部部都是侦探经典。
对罪恶思维的缜密推理,对恐怖氛围的精巧营造,让爱伦•坡创作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读完久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爱德加•爱伦•坡的小说无论什么题材,都有着荒诞恐怖的基调。
他的故事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极为深入地反映主人公灰暗的内心世界,但几乎每个故事都阴沉积郁,有种浓厚的“恐怖”主题。
厄舍府的崩塌

《鄂榭府崩溃记》是美国作家爱伦·坡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说描写一对双胞胎都患有不可名状的不治之症,又具有一种无法理解的病态心理。
最后在一个狂风暴雨之夜,姐妹裹着尸衣回来,与兄弟同归于尽,古老的鄂榭府也突然崩溃,化作一堆瓦砾。
作者通过这一阴森恐怖的故事,探索了人性中的邪恶与病态。
爱伦·坡在小说里着力描绘的自然环境不但渲染了一种恐怖的气氛,还充分表明了鄂谢庄院与自然的严重分裂。
正是由于充满生机的自然力的缺失,鄂榭府才弥漫了一种阴郁而窒息的气氛。
因此,《鄂榭府崩溃记》这一悲剧可以解读为一种生态灾难,它昭示了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的联系。
如果脱离了活生生的自然,人类历面临的前景也只会是腐烂和崩溃。
内容简介小说中故事发生在阴森恐怖的鄂榭府,久居其中的双胞胎,兄弟多年精神失常,姐妹则久病不起,终被其兄弟活埋地下。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姐妹破棺而出,长驱直入,倒在其兄弟怀里死去。
至此,其兄弟劳德立克·鄂榭原本错乱脆弱的神经也随着其姐妹玛德琳肉体的死亡而崩溃,鄂谢府也在风雨飘摇中倒塌。
创作背景《鄂榭府崩溃记》完成于1839年,后于1840年收录于《怪诞故事集》。
作品的写作年代基本处于19世纪中叶,这是西方传统精神与现代化文明激烈碰撞的年代,西方自中世纪一直延续的古老贵族阶级在新时代元素的冲击下已是日薄西山,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家族随之塌陷、没落,而其直接表现便是其成员精神世界所出现的近乎于癫狂的错乱。
人物介绍罗德里克男性主人公罗德里克生性忧郁孤僻,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对于精神失常而又极度匾乏爱情的罗德里克而言,最亲近的姐妹无疑成了他生理欲望的牺牲品,然而这种兄弟姐妹间的乱伦之爱并没有挽救其精神上的变态,反而因负罪感而使他的精神更加趋于疯狂和崩溃。
作为他的同胞姐妹,更是他罪孽的见证人和伦理道德的代言人,他狂热地爱着她,同时又更恨她,害怕见到她。
可以说正是这种折磨心灵的复杂情感促使他心理上无视于姐妹的存在,甚至可以说在潜意识中他早已将姐妹活埋了。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的崩溃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的崩溃
爱伦·坡这位19世纪美国著名的恐怖小说家,在其小说中涉及许多关于灵魂的探究,其中灵魂的崩溃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坡的小说中,人们的内心常常受到各种精神
上的摧残,无法承受的压力导致内心的崩溃,这种灵魂崩溃反映了人类对于精神与心理问
题的深度关注,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悲观看法。
在坡的小说《厄舍庄园的陷落》中,主人公的灵魂崩溃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主人公Usher在独居的庄园中,逐渐变得越来越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并受到一种说不清楚的恐
惧感的折磨。
最终,他无法承受这种精神压力,精神崩溃而死。
这种灵魂崩溃体现了人们
内心困境的深度和不堪一击的局面,以及内心与现实之间的分裂。
在另一篇坡的小说《黑猫》中,主人公在疯狂的状态下,杀死了自己的宠物猫,从而
迎来了他自己灵魂的崩溃,最终导致他被判处了死刑。
这种灵魂崩溃既可以看作是人性的
丑陋面,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环境的紧张和人们的压抑。
在坡的其他一些小说中,灵魂的崩溃多半是由某种不可知的外在力量所引起的。
例如,在小说《短命的女人》中,主人公被一个神秘的女人所引诱,逐渐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不
可挽救的堕落者。
这种外力对于主人公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和摧残,最终导致了他的
精神崩溃。
在《埋葬活人》一书中,主人公则是因为死亡的恐惧而导致了灵魂的崩溃,他
无法承受自己即将面临的灭亡,最终选择了逃避和自杀。
犯罪与心理变态:埃德加·爱伦·坡作品中的哥特式意象

摘 要 :埃德加 ・ 爱伦 ・ 坡是 十九世 纪美 国著 名诗 人、 小说 家和 文学评 论家 。他 是侦探 小说 、心理 小说 和科 幻小说 的 鼻祖 、唯 美主 义 的先驱 ,被 誉为 “ 美 国文 学批 评 的开创 者 之 一 ,在 文 学 史上有 着不 朽 的地位 。他 的作 品 以叙事 的方 式体 现 了生活 化且具 有奇 幻性 的情 节 ,却 又不 失现 实感 。他对 传 统哥特 小说 中的恐怖 、言 情、悬念 、 凶杀等 元素加 以杂
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他带着前来调查妻子失踪真相的警察们来到地下室得意洋洋的敲击着藏尸的那面墙壁发誓说自己毫不知情可就在这个时候墙壁里想起了凄厉的嚎叫声一一他忙中出错竟然把那只黑猫也砌进去了
外 国文 学
犯罪与 心 理变 态: 埃德 加・ 爱伦- 坡 作品中 的 哥 特 式意 象
赵文苑 山 东财 经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一
烈反对 ,争执 中 ,他 杀死 了她 。杀 人 之后 ,他挖 空心 思想 要 逃避 罪 责一一 把妻 子 的尸体 砌进 了地 下 室的墙 壁里 。 自 以为 天衣 无缝 的他 带着 前来调 查妻 子 失踪 真相 的警察 们来 到地 下室 ,得 意洋洋 的敲 击着 藏尸 的那 面墙 壁发 誓说 自己 毫 不 知 情 ,可 就 在 这 个 时 候 ,墙 壁 里 想 起 了 凄厉 的嚎 叫 小 动物 ,他 最心 爱 的是 一 只 叫普 路托 的黑 猫:“ 那猫 名 叫 声 一一 他忙 中 出错竟 然把 那 只黑猫 也砌 进 去了 。结局 可想 普 路 托 ,是 我 最 心 爱 的 宠 物和 玩 伴 。我 包 揽 下喂 它 的 活 而 知 ,他被逮 捕 了 ,等 待他将 是死 刑 。 儿 。在 家 里 ,我 一抬 脚 ,它 就 如影 随 形 。即 便我 要 上街 , 纵 观 整 篇 小 说 , 哥特 式 意象 是 非 常 明 显 的 。爱 伦 坡 想 甩 开 它 也 不 容 易。 ” 不 幸 的 是 ,几 年 之 后 ,他 染 上 了 用 第一 人称 叙述 的方 式展 开写 作 ,故事 的情节 在 倒述 中慢 酒瘾 ,脾 气越 来越 坏 ,开始 虐 待 自己的妻 子和 动物 们 。一 慢 展开 ,层层 推 进 。忏悔 式 的内心 独 自更 能 引发 读者 的兴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的崩溃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的崩溃
爱伦·坡哥特的小说中经常描写了灵魂的崩溃。
这些描写展现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恐惧、痛苦和绝望,以及恶魔般的冲动和扭曲。
在《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罗狄克遭受到了一系列悲剧的折磨,最终导致了他的
精神崩溃。
他孤独地生活在一座古老的府邸中,而这座府邸也渐渐被压迫和诡异的气氛所
笼罩。
他最终被他不敢面对的真相所吞噬,他的思维逐渐不稳定起来,幻觉和怪诞的景象
开始围绕着他。
他终于破坏了府邸,将自己困在废墟中,身处残酷的孤独与混乱之中。
这
个故事中的灵魂崩溃描绘了一个人在心理上的沉沦和崩坏。
在《黑猫》中,主人公由于酗酒和愤怒的积累,他的灵魂逐渐崩溃。
故事中的黑猫象
征着他内心深处的黑暗和邪恶,而他对黑猫犯下的罪行引发了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他的
思维开始变得混乱,他失去了对现实的判断力,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理智。
他被逼迫到了
最终逃离现实的边缘,最终在疯狂的愤怒中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这个故事中灵魂的崩溃描
绘了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罪恶行为而受到惩罚,最终被恶魔般的冲动所驱使。
在《红死病》中,人们被一种致命的瘟疫所困扰,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灵魂崩溃。
人们
面对死亡和痛苦的恐怖感受,他们的心理逐渐崩溃,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信任和希望。
红
死病的到来让人们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他们开始追求短暂的享乐和逃避现实。
最终,
他们在瘟疫的肆虐下,他们的世界完全崩溃,他们的灵魂沉沦到了最黑暗的地狱。
这个故
事中的灵魂崩溃描绘了一个被绝望和死亡逼迫的人们的心理崩溃。
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变态心理”因素

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变态心理”因素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变态心理”因素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变态心理”因素。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注重挖掘人类心灵和感情最隐蔽的角落,故事大都发生在诡秘恐惧的所在,如寂静的僧院、古老的城堡、幽闭的密室,甚至是潮湿的地下墓室,如《黑猫》中,我在地窖里杀死了妻子并把其尸首砌在了地窖的墙中;《一桶白葡萄酒》中,蒙特里索把福特把福图纳托活活困死在家族墓穴中;《鄂榭府崩溃记》中,鄂榭与其妹妹随着古老、幽暗、于世隔绝的家族府邸的毁灭而结束了他们年轻的生命等等。
爱伦坡的创作多涉及病态或变态的人类情感,他的短篇小说多伴随疯狂与忏悔﹑复仇与凶杀﹑走火入魔﹑死而复生的旋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如果在我的许多作品中恐怖一直是主题,那我坚持认为那种恐怖不是日耳曼式的,而是心灵式的,我一直仅仅是从这种恐怖合理的源头将其演绎,并仅仅是将其驱向合理的结果。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按题材大体可以分为四种,即死亡恐怖小说﹑推理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和幽默小说,其中死亡恐怖小说又可以依据主人公的心理变态状况而分成不同的类,下面就举一例进行分析。
这一类包括《黑猫》《一桶白葡萄酒》《泄密的心》等,首先,这一类故事的主人公都看似是正常的人,但内心的真实想法却不像外表那样光鲜亮丽﹑经得起推敲,如《黑猫》中的主人公我,从小就性情温良,软得出奇的心肠并且特别喜欢动物,从我的表现来看,看常理说我应该不会做出后文中所写的事情来:把我最心爱的猫普路托的一只眼珠剜下来的事情;在地窖里我竟然失手杀死了妻子,并把她的尸首砌在墙里,我感觉到心安理得,并未有人发现此事而沾沾自喜;《一桶白葡萄酒》的主人公蒙特里索的家族可以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平时他的举动也没有什么异常,但他有一个无法打开的心结,他认为福图那托对他百般伤害,最后甚至侮辱他,他以及他的家族报复心很强,这一点从蒙特里索家族的徽章图案以及箴言就可以看出,于是蒙特里索本着这个原则预谋杀死了福图那托;在《泄密的心》中,我杀死老头亦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变态心理”因
素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注重挖掘人类心灵和感情最隐蔽的角落,故事大都发生在诡秘恐惧的所在,如寂静的僧院、古老的城堡、幽闭的密室,甚至是潮湿的地下墓室,[1]如《黑猫》中,我在地窖里杀死了妻子并把其尸首砌在了地窖的墙中;《一桶白葡萄酒》中,蒙特里索把福特把福图纳托活活困死在家族墓穴中;《鄂榭府崩溃记》中,鄂榭与其妹妹随着古老、幽暗、于世隔绝的家族府邸的毁灭而结束了他们年轻的生命等等。
爱伦坡的创作多涉及病态或变态的人类情感,他的短篇小说多伴随疯狂与忏悔﹑复仇与凶杀﹑走火入魔﹑死而复生的旋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如果在我的许多作品中恐怖一直是主题,那我坚持认为那种恐怖不是日耳曼式的,而是心灵式的,我一直仅仅是从这种恐怖合理的源头将其演绎,并仅仅是将其驱向合理的结果。
[2]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按题材大体可以分为四种,即死亡恐怖小说﹑推理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和幽默小说,其中死亡恐怖小说又可以依据主人公的心理变态状况而分成不同的类,下面就举一例进行分析。
这一类包括《黑猫》《一桶白葡萄酒》《泄密的心》等,首先,这一类故事的主人公都看似是正常的人,但内心的真实想法却不像外表那样光鲜亮丽﹑经得起推敲,如《黑猫》中的主人公我,从小就性情温良,软得出奇的心肠并且特别喜欢动物,从我的表现来看,看常理说我应该不会做出后文中所写的事情来:把我最心爱的猫普路托的一只
眼珠剜下来的事情;在地窖里我竟然失手杀死了妻子,并把她的尸首砌在墙里,我感觉到心安理得,并未有人发现此事而沾沾自喜;《一桶白葡萄酒》的主人公蒙特里索的家族可以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平时他的举动也没有什么异常,但他有一个无法打开的心结,他认为福图那托对他百般伤害,最后甚至侮辱他,他以及他的家族报复心很强,这一点从蒙特里索家族的徽章图案以及箴言就可以看出,于是蒙特里索本着这个原则预谋杀死了福图那托;在《泄密的心》中,我杀死老头亦如此。
其次,故事中的主人公所伤害或杀害的动物或人都不是对其造成巨大人身或财产伤亡的,就算是《一桶白葡萄酒》中的福图那托也只是蒙特里索认为他曾经多次伤害或侮辱过自己,并没有讲清楚是一种怎样的伤害也没有尝试用别的方式去解决,仅仅以一条家族箴言为信仰而残忍地杀害了他;《黑猫》中的我因为酗酒而对普路托加以迫害,后因某种原因对第二只黑猫产生了厌恶心理从而对其产生了杀念;《泄密的心》由于我对老头眼睛的敏感而对老头下了毒手。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所刻画的主人公都具有一种病态的心理,作者并没有说明这种心理的造成因素,只是展示了巨大的潜意识能量推动主人公去干违法犯罪的事情,作者在描写主人公杀人与虐待动物之前以及之中的时候,主人公被一个完全的本我所控制好像完全生活在一个超脱理性制约的世界,把一时的仇恨与自我急剧放大,完全被仇恨与深刻的自我感觉冲昏了头脑。
爱伦坡突出了主人公的反常心态,人类心灵原始冲动的一种,由于它的驱使,我们为了我们不应该为的理由而行动。
最后,这一类作品的主人公在施虐或杀人之后都会对自己所
做的一切感到深深地不安,并且是发自内心的。
在《黑猫》中,开头便写到明天就是我的死期,我要赶在今天把这事说出来,以求灵魂安生,我对普路托的感情有最初的悲痛不已到愤怒到起了邪念,最后我在明知罪不可赦的情况下由原始冲动的指挥从而断送了普路托的生命,我对其的托解释为:谁敢说在明知干不得的情况下,自己干的坏事蠢事没有一箩筐?显然这种托词只能为我不得不杀死普路托的表面冲动找到借口,却不能掩饰我内心的罪恶感。
[3]《一桶白葡萄酒》中的我认为总有一天自己要报仇雪恨并且这一决定坚如磐石,不顾危险只为让福图那托多吃点苦头,永绝后患。
我一直诱敌深入,一切都在按计划实施,进展顺利。
我在埋葬福图那托的时候并没有自始至终都感觉到是一种快感,恰恰相反,我感到浑身簌簌发抖,从上述词语可以看出,我面对福图那托挣扎与求救的呼声表现出了局促与不安,但他的死亡已成既定的事实我无法停手只能希望他死得更快一些好让我早点离开这个家族墓穴。
从此以后家族墓穴留下了一段使我不忍回首的秘密,为了赎罪我不愿也不允许别人去打扰逝者的安息。
文章的首段说道复仇的反得报应,这笔账就是没了清;复仇却不让仇家知道是谁害他,这笔账同样没算清,从这一点看来我这次的报仇行为也是失败的,因为我并没有让福图那托明白我杀他的原因。
在《泄密的心》中,我杀死老头之后内心存在巨大恐惧的潜意识,因为我对老头的恨仅仅是由于他的眼睛并不是他对我不友善或是让我蒙受过屈辱,我在杀死老头之前神智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处于病态心理的我决心杀死老头,彻底毁灭我不想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