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0课《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情分析通过对《春》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远近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

《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习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工具PPT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习。

4、文章结构分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

2 济南的冬天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1.整体感知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重点)2.领会自然之美,体会写景技巧。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

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明确:总——分——总。

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2.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明确:阳光、山、雪、水。

3.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明确: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

4.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明确: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

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③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

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5.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明确:(1)这是济南的代表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2)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

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目标导学二:体会写景技巧1.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施丽桃)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施丽桃)
春游芳草地
夏 赏 绿 荷 池
秋 饮 黄 花 酒
冬 吟 白 雪 诗
济南的冬天
老 舍
写景抒情的阅读方法
• • • • “三问” 写什么景? 抒什么情? 怎样写景抒情的?
教学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 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 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 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 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 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可爱
秀气 淡雅
城外的远山
读思议说
济南冬天的山、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水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暖 绿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宝地
温 晴
比较下面几组语句的优劣,说说好在哪儿。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 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远山 —卧着小村庄 小水墨画 素淡雅

城外远山
素淡雅致
城内--城外(卧 村庄、雪 小水墨画) 狭窄 宽敞 由里到外
第 5段
写济南冬天的水的哪些特点?
温 暖 清 澈 透 明
写景顺序:
移 步 换 景
山上 山尖 城里 城外
由高到低
山坡 山腰
由里到外
读思议说
济南冬天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上 山尖 山坡
矮松顶着白花
镶银边
穿花衣
露出粉色
秀气
山腰
顶、镶、穿、露四个字用词凝练,突出薄雪 覆盖下的小山的秀美动人。
自学目标三
• • • • • 默读4、5两小节思考: 1.城外远山给作者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城外远山的? 体会该段中两个“卧”字的好处? 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借助 哪些事物体现水这些特点的?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生动地写出水的温柔多情, 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 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 蓝水晶。
“蓝水晶”这个比喻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形象地描 绘出济南冬天的清亮、明丽。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水的喜 爱之情。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草色和 雪色相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雪后小山的无比喜爱之 情。
•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 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写雪后夕晖,画面非常美。 最生动的是把“薄雪”比成人, 有感情,会害羞,比单纯的客观 写景要好。
•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 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具体写法
语句示例
简要分析
直接抒情
“这一圈小山在 冬天特别可爱”
“特别可爱”,直 抒对“这一圈小山”的 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 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
具体写法
语句示例
简要分析
创造意境, 流露深情
“城外又那么宽 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 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 着点儿雪,对,这是张 小水墨画”
通过创造优美淡雅的 意境,赋予景物以诗情画 意,从中流露出作者的赞 美之情
•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 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修辞手 法,把山水比成人,使其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 “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短句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 优美、温馨的意境。
•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 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 暖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二、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三、初探文本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思想,而文章的总的感情爆发都会在哪里?——结尾。

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老舍最后发表什么样的感慨?明确: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奇怪了,我们的题目是什么——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能否把题目换成冬天的济南,以便点题?明确:济南的冬天,中心词在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让人生出冬天之感,重在感觉(精神),而结尾冬天的济南,中心词在济南,突出的是济南特有的韵致,重在景象,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济南的冬天,而不仅仅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老舍对于济南的感情究竟怎样?这里补充一点老舍的创作背景:任教7年,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散文是老舍为他的第二故乡——山东所作的散文。

那老舍眼中第二故乡的冬有什么特点,其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速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明确:作者通过对比,北平、伦敦、热带与济南的对比,⑴北平的寒——济南的暖⑵伦敦的阴——济南的晴⑶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总的特点是温晴。

济南的冬天真的如此温晴吗,在百度百科“济南”词条中有对该地冬季气候的介绍,“常受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

”晴朗是真的,温暖倒不见得。

文本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反差,说明“温晴”是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主观体验,是带有感情色彩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

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一、情景导入老舍对济南的冬天一往情深,这种热爱,充溢在字里行间。

上节课我们也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丽画面,也情不自禁地被这冬天的美景陶醉了。

为什么会产生共鸣?因为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发挥了想象,用了不少满含温情又生动形象的语言。

这节课让我们来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二、品读课文,感受文辞之美1.学生自主赏析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分析,可以用以下句式:我认为最精彩传神,它妙在。

(可以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或抒情方式、作者的情感等角度赏析)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并做好批注。

2.代表展示,教师点拨学生组内交流,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全班展示,教师即时点评。

交流点拨示例: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

【赏析】“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目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使文中的描写显得亲切而真实。

②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赏析】间接抒情,隐隐传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呼啸的寒风声,准确地写出了济南冬天里风的轻柔。

如果说成“没有风”,则与实际情况不符。

③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赏析】“睡”“醒”等词语的准确运用,烘托出了一种安闲、舒适、温暖的“理想”境界。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老城以灵性,体现了老城温暖可爱的特点,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把老城给写活了。

④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赏析】两个“卧”字用得准确、传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安适、恬静的美好境界,抒发了作者对雪后济南美景的喜爱之情。

⑤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赏析】“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出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覆盖下的山景充满了动态的美。

语文:第10课《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第10课《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10、济南的冬天节次 第2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总课时数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 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教 学 重、难 点 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已经随老舍先生来到了温晴的“泉城”,现在不妨就让我们一起来亲近这里的山、触摸这里的水,汲取自然的精髓,感受他人的幸福。

二、品读课文1、请全体男生齐读第2、3、4自然段,讨论问题。

①2、3、4自然段写什么?作者描绘了哪几幅图景?各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抓关键词概括)明确: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三幅图景:①小山摇篮图 特点:可爱②雪后初晴图 特点:秀气③城外远山图 特点:淡雅②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

③小组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的?明确: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④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明确: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矮松,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⑤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的?明确: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设计精品3篇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设计精品3篇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设计4教学目标: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法指导: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朗诵《老舍文集》中的《老张的哲学》当中的优美语句并分析)师朗诵:“那是五月的天气,小太阳撅着血盆似的小嘴,忙着和那东来西去的白云亲嘴。

有的唇儿一挨慌忙的飞去;有的任着意偎着小太阳的红脸蛋;有的化着恶龙,张着嘴想把她一口吞了;有的变成小绵羊跑着求她的青眼。

这样艳美的景色,可惜人们却不曾注意,那倒不是人们的错处,只是小太阳太娇羞了,太泼辣了,把要看的人们晒的满脸流油,于是富人们支起凉棚索性不看,穷人们倒在柳荫下作他们的好梦,谁来惹这个闲气。

”师: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下读得不错。

这段文字写的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文字中有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

师:这么多文字主要写了什么?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五月的天气炎热炽热毒辣等学生任意说师:本段文字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写的。

“五月的天气”的炎热、日光的毒辣,在他的笔下被描写的淋漓尽致。

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一下老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十六、《济南的冬天》二、简介作者(投影)师:请哪位同学将你收集到的有关老舍的资料读一下。

请学生起来读师:说的还可以,老师补充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关老舍的相关资料。

老舍(1899—199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它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济南的冬天
节次 第2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 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在朗读中体
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教 学 重、难 点 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已经随老舍先生来到了温晴的“泉城”,现在不妨就让我们一起来亲近这里的山、触摸这里的水,汲取自然的精髓,感受他人的幸福。

二、品读课文
1、请全体男生齐读第
2、
3、4自然段,讨论问题。

①2、3、4自然段写什么?作者描绘了哪几幅图景?各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抓关键词概括)
明确: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三幅图景:
①小山摇篮图 特点:可爱
②雪后初晴图 特点:秀气
③城外远山图 特点:淡雅
②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

③小组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的?
明确: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④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明确: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矮松,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⑤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明确: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按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写景方法:移步换景。

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明确:(l )妙在雪色(用“花衣”比喻雪色);(2)妙在雪光(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3)妙在雪态(用“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比喻雪态)
⑦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明确: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两个“卧”字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2、小结:这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

那么,济南的水又有何特点呢?
3、赏析第5段。

①齐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描写了一幅什么图,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空灵水晶图
水的暖: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水的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水的清: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4、品味结尾之妙: “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意思一样吗?
明确:都表达了对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

落点不同,标题强调“冬天”时令而不是其他季节;末句强调“济南”景象而不是其它地方。

四、概括中心
济南冬天的特点:小春天、小风、小雪、小热气。

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 (水)等景物,展现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写作特色
1、善用比喻和拟人。

2、或直接抒情,或创设意境,抒发热爱之情。

3、对比手法,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

六、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
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


书 计 划
季节特征:温晴------宝地 小山摇篮图……可爱 山 雪后初晴图……秀气 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空间) 城外远山图……淡雅
景物特征 水 空灵水晶图——暖、绿、清
教 后 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