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朗读与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本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文学表现手法的认识。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现得有些吃力。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修辞手法还不够熟悉,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有趣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如何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让他们在讨论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基本概念、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散文写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济南的冬天》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把握作者情感和修辞手法运用方面。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在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逐渐领悟到课文的美。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显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 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
(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二、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济南(jǐ) 澄清(chéng )发髻(jì) 贮蓄(zhù)镶(xiāng ) 着落(zhuó )着急(zháo) 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预设:总——分——总。
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ppt显示的一段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情分析通过对《春》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远近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
《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习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工具PPT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习。
4、文章结构分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参考5篇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参考5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参考5篇《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参考,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学习本文首尾呼应、自然过渡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探究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学习、合作,学习有关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了解课文怎样抓住“温晴”这一特征来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的。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解题,简介作者。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济南”的说地方,“冬天”是说季节,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点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等。
被人们誉为“人民艺术家”。
二、指名朗读课文,对注意预习作业中的字词注音。
三、揭标(见上)四、学生各人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温晴2、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山、水五、研究写山这部分的结构层次。
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六、研读课文第1段。
1、指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作者是怎样下济南的特点是“温晴”这一结构论的(对比)作者用了哪些对比3、议论如果把“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说成“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作者是从自己的独特感受中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的。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精选篇)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精选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设景导入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
好可爱、好可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利用多媒体投示出课题及学习目标,背景选择白雪覆盖的小山,白雪映着红日,营造一个温暖响晴的冬天之景。
)二、师生共赏1、师生同读①放师读录音(播放朗读录音,多媒体投示背景,动感播放课文字幕)②生分成两组比赛朗读③师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在旁边批注喜欢这一段的理由。
④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生小声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生:讨论交流③④。
师归纳文章脉络: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济南的山(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清澈、透明)2、师生同赏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子填在下表中,并说说用上它们的好处。
(开放性题,答案不求一致,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能力。
)比喻句:好处:拟人句:好处:3、师生同议①分小组交流自己找出的句子和理由。
②全班交流③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三、写作尝试⑴分小组讲述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象⑵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将家乡最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出来⑶评价提高分组评价,选择最优美的文章在全班交流。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篇2一、导入:“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二、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三、初探文本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思想,而文章的总的感情爆发都会在哪里?——结尾。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核心素养】1.文化自信:通过作者生动描写感受春天之美。
2.语言运用: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和精彩语段,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思维能力:学习阅读分析散文的方法,能根据散文的特点,从季节特点入手,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春季有哪些特点。
4.审美创造:品味文中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语言魅力,涵养高雅情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4.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欣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景和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分析修辞: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增强学习兴趣。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5.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冬天相关的文化知识、诗歌作品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联系生活: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冬天,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总结归纳: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课文的主题、写作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到冬天,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情景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预设:热闹(打雪仗)寒冷(雪花)过渡:但在文学大家老舍的眼中,冬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
《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5篇)

《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5篇)《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5篇)《济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2.学习老舍先生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那么,被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是其代表作。
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相关知识】本文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躬耕于此,又名舜山或舜耕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
【学习内容】
教材:《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运用重音和停连的技巧,理解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2.品味精美语句,学习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重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过程】
检查生字词:
济南()看护妇()
暖和()一髻()儿镶上()着急()
薄雪()水藻()
贮蓄()澄清 ( )
着落()
响晴:
响亮:
空灵:
安适:
澄清:
奇迹:
水墨画:
一、导入新课
预习课上我们了解了老舍先生对“第二故乡”济南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因为赞美和热爱,所以作者笔下的文字都带有了浓浓的深情。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品读文字,感受作者对济南的这份深厚的感情。
老舍: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二、朗读课文,感受景物特点
1.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结
合具体句子,说说你的探究发现。
答案示例:
(1)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
(2)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冬天的济南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小山保护着济南,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使得济南的冬天准保暖和;小雪覆盖下的小山可爱秀气,颜色丰富,惹人爱;冬天的济南,城内狭窄,城外宽敞,山坡上的小村庄房顶上卧着雪,像是张小水墨画;水不结冰,倒映着美丽的影子,仿佛懂得垂柳的心思、水藻的精神。
2.根据你的理解,标出《济南的冬天》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济南冬天的山、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试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答案示例:(以下标注的朗读符号仅供参考。
朗读符号的标注不宜固化,以学生的感受为主,教师适当指导。
)
小山ˇ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
..缺着点儿口儿。
ˇ这一圈小山ˇ在冬天
特别
.........地说:..可爱,ˆ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
...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ˇ低声
“你们放心
..暖和。
”ˇ真.的,济南的人们ˇ在冬天是面上含笑
......吧,这儿ˇ准保
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ˆ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
..。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
..,ˆ有了依靠
上,ˆ便不觉地想.起:“明天ˇ也许就是春天
..
..,ˆ今天夜里山草
..了吧?这样的温暖
也许就绿起来
...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ˆ他们也并不
..着急,ˆ因
为ˇ有这样慈善
..呢!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
三、体会融情于景的手法
老舍先生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
他是怎样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结合下面的句子,小组内探究交流,形成结论。
济南的冬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1.对比阅读,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抒情方式有何区别。
(1)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
答案示例:
第一句直接抒发了对济南的赞美和热爱之情,第二句通过写小山的可爱,间接表达感情。
2.体会寓情于景的手法。
寓情于景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通过对这些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济南的冬天美吗?美在哪儿呢?请你用“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说一段话。
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
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绿,与碧蓝的晴空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四、阅读文章《江南的冬景》,根据旁批提示,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
1.根据旁批提示的朗读符号,有感情地朗读第1 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感情。
2.请参考旁批,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江南的冬景有着怎样的情调,以及作者描绘了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冬景的这一情调。
答案示例:
情调: 明朗;画面: 曝背谈天图、多彩植物图(植物生机图)、暖冬散步图、微雨闲聚图、美丽雪景图。
五、布置作业
阅读文章《白马湖之冬》《呼兰河传(节选)》《冬日香山》,初步感知文章
内容,体会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寓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