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中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致敬经典,传承文化
致敬经典文化作文

致敬经典文化作文经典文化就像那坛老酒,越品越香,越陈越醇。
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为啥经典文化值得咱致敬。
先说说那些古老的诗词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这简单的几句,那意境一下子就出来了。
咱就想啊,大诗人晚上睡不着觉,看着那月光洒在床前,居然把它当成霜了。
这得是多静谧、多清冷的一个夜晚啊。
感觉自己都跟着他穿越到那个时候,站在那间小屋子里头,和他一块儿望着月亮发呆。
而且诗词这东西,可不像现在那些口水歌,听几遍就腻了。
诗词是越读越有味道,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个小魔法,组合在一起就有了巨大的魔力。
你要是伤心的时候读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觉得他真的懂你的那种难受劲儿。
还有那些传统的戏曲文化呢。
京剧里的脸谱,花花绿绿的,可好看了。
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光看脸就能知道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那些唱戏的角儿,在台上一亮相,那小嗓子一亮,“咿咿呀呀”地就把故事给唱出来了。
我有一次去看京剧表演,一开始还觉得会不会很无聊,结果看了一会儿就被吸引住了。
那演员的一招一式,那眼神,那身段,简直绝了。
就感觉他们在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真的变成了戏里的人物。
戏曲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精华。
经典文化就像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我们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满是崇敬。
它历经了岁月的洗礼,经过了无数人的传承和发扬,才来到我们面前。
咱现在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什么都是快餐式的,但是经典文化就像一股清泉,能让我们浮躁的心静下来。
咱得向经典文化致敬啊,把这些好东西传承下去。
可不能让这么好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断了根儿。
就像接力赛一样,老祖宗把经典文化的接力棒传给我们,我们就得稳稳地拿着,再传给下一代,让经典文化永远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芒。
所以啊,没事儿的时候,多去读点经典的书,看个戏曲表演,感受一下诗词的韵味,这也是一种超酷的生活方式呢。
毕竟,经典文化就像那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品读经典 传承文明作文

品读经典传承文明作文品读经典传承文明作文【例文一】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传统文化犹如一座蕴涵丰富的宝藏深植于这块文明的厚土。
而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一册册光辉的篇章,一首首、一曲曲气吞山河或如泣如诉的诗、词、赋、曲如群星璀璨、华光四射。
中华民族就是在如此的土地上,在如此的星空下,生生不息,继承和创造着。
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进步成为年代的主题,大家将怎么样达成民族的复兴伟业?大家将如何参与全球角逐?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就是只有中华民族继承和弘扬优良的传统文明,以其独特魔力和力量才能征服世界,才能保有民族的特质,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弄清楚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阅读经典不失为最好渠道之一。
由于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生活的感悟,你会被那睿智的思想灵光所照彻。
比方说读先秦诸子,你不但能感受到儒家仁爱的人性光芒,还能激起你济世、修为的进取之心;你不但能感受到道学空灵的境界,还能掌握洞悉世界的办法阅读经典,你能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
屈原峨冠博带、手执长剑,伫立在汩罗江边眺望楚都,忧叹长问,文天祥在零丁洋上悲壮的豪迈高歌,岳飞壮志未酬白发陡生的剜心之痛,情景毕现,无不拨动大家的心弦。
阅读经典,你还会走进祖国的山山水水。
李白雄奇瑰丽的诗笔,把你带进激情的山川;王维清丽的诗情,把你融入如画的意境;还有那边塞的冷月、那大漠的孤烟、那长河的落日、那北国的壮伟、那江南的温婉你怎能不倾情祖国的河山之美。
阅读经典,你还会感受到慈母温暖的目光与亲人倚门的殷殷期盼;或看见朋友或踏歌而别,或把酒而叹;或体察到离别时又有前路无知己的孤寂经典浩如烟海,大家只能撷英粹精。
让大家从小选取一些经典篇章来阅读,可能大家目前有很多还没办法解析,但不要紧,大家重在濡染经典的灵气。
让经典长相随着,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你或许会豁然顿悟,更要紧的是中华文化的脉气贯注于你,中华文明的特质熔铸了你。
传承文化中考作文5篇最新

传承文化中考作文5篇最新传承文化范文1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
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
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
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
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
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
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
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
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
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是啊。
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
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
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
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中考文化传承主题作文

中考文化传承主题作文
哎呀呀,中考和文化传承呀,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
你想想看,中考对我们来说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它就像是一场大挑战,决定着我们能不能进入好的高中呢。
那文化传承呢,这也是超级重要的呀!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有好多好多好玩的、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吧,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这多有意思呀!这就是文化传承呀。
还有过年的时候,我们会贴春联、放鞭炮,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多开心呀!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呢。
那中考和文化传承有啥关系呢?这关系可大啦!我们在中考的时候会学到很多关于历史呀、语文呀的知识,这些知识里面就包含着文化传承呢。
我们学习古诗、古文,不就是在了解我们古代的文化嘛。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聊天,我就说:“哎呀,要是没有中考,我们是不是就不会这么认真地去了解文化传承啦?”小伙伴们都点头说是呀。
然后我们就开始讨论,要是能把文化传承和中考结合得更好就好啦。
比如说,在中考的题目里多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我们就能更深刻地记住这些文化啦。
或者学校多组织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像什么剪纸比赛呀、书法比赛呀,那该多有趣呀!
我觉得呀,中考和文化传承就像是两个好朋友,它们应该一起手牵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
我们可不能只看重中考,而忽略了文化传承这个大宝藏呀!我们要一起努力,把文化传承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
2020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致敬经典,传承文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在2017年建社65周年之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计136册连环画套书合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领略四大名著的故事精华,为读者奉上一道重温名著经典,感受传统线描艺术的文化大餐。
材料二:198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西游记》,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据统计,自2017年至今,仅片名包含“西游”二字的网络电影就有26部,但以歪曲、恶搞原著的居多,得到观众认可的极少。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用于班级团支部组织的“致敬经典,传承文化”专题讨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佳作赏析】:致敬经典,传承文化同学们是否知道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的词典是什么?它不是中国的《汉语大词典》,而是韩国编纂的《韩汉大辞典》,它里面所收的词条和词汇量均比《汉语大词典》多。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那场官司—中国和韩国因端午节的文化产权而产生的争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事情呢?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众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经典,涌现出了难以计数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物。
走进经典之中,我们会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咀嚼《论语》,我们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我们学会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智慧;我们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惜时如金,我们还理解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与执著。
走进《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成长画卷,我们更感受到了司马迁身残志坚终成巨著的顽强与不屈。
吟咏李白,我们惊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情怀。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作文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作文篇1泱泱中华大国,苍苍历史往事。
中国,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真乃,“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辈辈,一代代,一年年,不论古今,不论久近。
经典层出不穷,人才源源不绝。
记载着沧桑的历史往事,传承着久远的文明文化。
两千五百多万年前,出现了一位圣人——孔子,他的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的记录下来。
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成为《论语》。
《论语》,是我爱读的一本书。
它虽出于古代,但意味深长。
虽单只语录,但耐人寻味。
他记载着孔圣人的言行、举止、如何处世、如何做人等等。
更重要的是具有一种伟大的思想,传承着一种恒久的文化。
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这本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实则也存在着影响与意义。
当一间间教室中,传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朗朗的书声时。
孔圣人的思想观念、处事原则,也在渐渐的影响着人们,改变着人们。
孔子在做人方面有深得人心的研究。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正道明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惦记的则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满脑子想的则是小恩小惠、小便宜。
这些这正是贬低小人,弘扬君子之风。
教导人们不要做小人,要做正人君子。
孔子的处世之道更是意味久远。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告诫我们,与好朋友相处要有度,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
读过《论语》,心中的迷雾驱散开来,思想得到净化。
《论语》正是经典,正是历史的积淀与智慧的攒集,正是圣贤、崇高、伟大的代表。
《论语》告诉了人们生活的真谛,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事,怎样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在生活中,“经典”还有太多太多,它们——是岁月长河中闪光的明珠,是沧桑岁月里不朽的传奇!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作文篇2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演绎经典传承文化的作文

演绎经典传承文化的作文
哎呀,说到华夏文化,那可真是博大精深啊!咱们有五千年的
历史,那么多经典的东西,简直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这些经典,可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字儿,它们里头藏着好多智慧,都是咱们祖祖
辈辈留下来的宝贝。
你知道吗?孔子老先生说了,“学习然后时常复习,多开心啊!”这话听着简单,但道理可深了。
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
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更有智慧。
这种精神,才是咱们中华民族最
牛的地方!
京剧,嘿,那可是咱们国粹!台上那些生旦净末丑,每个角色
都有故事,有情感。
那唱腔、那动作,都让人看得入迷。
京剧不只
是演戏,它还传递了咱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一听一看就
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韵味。
还有唐诗宋词,那些诗词啊,简直美得像画一样!读起来朗朗
上口,意境深远。
它们描绘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受,读
起来就像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宝,
更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
2023年讲文化传承国学经典的作文

2023年讲文化传承国学经典的作文讲文化传承国学经典的作文1几天前,我诵读了《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它给我的感觉是:诵读国学经典真好!这本书让我增长了很多学问,又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沉醉、感染。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宏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孝悌、勤俭朴实、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
我知道了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
经典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是直探人性本源的东西。
经典书籍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让你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诵读国学经典真好!经典既有宇宙深层的道理,又有人生的志向;既有政治的才智,又有历史的教训,还有审美的情趣。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卓越辉煌;它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血脉、是浸润华夏儿女心灵的才智食粮。
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须要我们诵读中华文化中那些最优秀、最有价值的篇章!国学让我们在继承中感悟,在创新中升华。
诵读国学经典真好!国学经典,您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结晶,是曾经鲜活生命迸发出来的才智之光。
优秀诗词歌赋还浓缩了汉语韵律、词章之美,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志向。
我在诵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浸染;我在诵读中学到了丰富的学问,我在诵读中理解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美德。
诵读国学经典真好!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享受到了诵读的乐趣!讲文化传承国学经典的作文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辛弃疾呼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论语》,它告知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安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致敬经典,传承文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
在2017年建社65周年之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计136册连环画套书合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领略四大名著的故事精华,为读者奉上一道重温名著经典,感受传统线描艺术的文化大餐。
材料二:
198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西游记》,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据统计,自2017年至今,仅片名包含“西游”二字的网络电影就有26部,但以歪曲、恶搞原著的居多,得到观众认可的极少。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用于班级团支部组织的“致敬经典,传承文化”专题讨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致敬经典,传承文化
同学们是否知道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的词典是什么?它不是中国的《汉语大词典》,而是韩国编纂的《韩汉大辞典》,它里面所收的词条和词汇量均比《汉语大词典》多。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那场官司—中国和韩国因端午节的文化产权而产生的争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事情呢?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众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经典,涌现出了难以计数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物。
走进经典之中,我们会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咀嚼《论语》,我们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我们学会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智慧;我们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惜时如金,我们还理解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与执著。
走进《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成长画卷,我们更感受到了司马迁身残志坚终成巨著的顽强与不屈。
吟咏李白,我们惊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情怀。
诵读杜甫,我们感动于他身处贫困却思索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
阅读《三国》《水浒》,我们感受着战争的惨烈和忠义的价值。
赏析《红楼》,我们在惊叹贾家的奢华糜烂的同时有流连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同学们,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
走进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样,清楚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走进其中,你能领略学习的乐趣,明白什么是忘我,什么是充实。
在经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艺术,文学的境界。
同学们,想想你自己,面对愈来愈那学的学业知识,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执著?面对与同学的摩擦,你是否选择了楚庄王的宽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马迁的顽强?在个人爱憎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是否明白了苏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进经典吧!致敬经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进经典吧!致敬经典,你就能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
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经典吧!致敬经典,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