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_孟林

合集下载

华北平原近45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华北平原近45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华北平原近45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谭方颖;王建林;宋迎波;申双和【期刊名称】《中国农业气象》【年(卷),期】2009(030)001【摘要】利用华北平原53个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华北平原主要农业气候资源时间、空间变化趋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年≥0℃活动积温、5-10月≥10℃活动积温以及<0℃负积温绝对值的变化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是热量贫乏阶段,7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是热量增加阶段,90年代末-2005年热量最丰富,但趋势表现为减少;华北北部和东部沿海热量增加趋势明显,中南部≥10℃活动积温呈减少趋势;华北平原全年、夏季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但年际间变化增大,多年来降水偏少,2003-2005年的降水量增加;华北平原降水量分配在南北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趋于平均,夏季表现尤为明显.【总页数】6页(P19-24)【作者】谭方颖;王建林;宋迎波;申双和【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相关文献】1.近50年和龙市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J], 杨鹤;李泽;解彦维;金元俊2.近50 a兴山县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J], 何晓旭;张丽;姜玉印;魏鸣3.近57年新疆阿勒泰市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J], 田忠锋; 潘雪梅4.近42年万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J], 曾小江;刘德灿;皮小雯5.近52年黑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J], 李彩侠;李俏;王雅珍;潘华盛;张立友;李维海;高见;孙彦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影响及预测分析

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影响及预测分析

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影响及预测分析一、气候变化概述气候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或局部气候状态的长期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包括温度、降水模式、风速和风向、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尤其是对玉米这种广泛种植的作物有着深远的影响。

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

1.1 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包括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降水模式的改变以及季节性气候模式的不稳定。

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系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包括作物生长周期的改变、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以及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的可用性。

1.2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温度的升高可能导致作物生长周期缩短,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其次,降水模式的改变可能导致干旱或洪水,影响作物的生长条件。

此外,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可能会破坏农田基础设施,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

二、玉米产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玉米是一种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的作物,气候变化对其产量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研究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农业管理策略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1 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则可能抑制生长,甚至导致作物死亡。

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玉米的产量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尤其是在高温季节。

2.2 降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降水是玉米生长所必需的水资源。

适量的降水可以保证土壤湿度,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降水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玉米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干旱会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玉米的生长;而过多的降水则可能导致洪水,破坏农田和作物。

2.3 极端天气事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干旱、热浪和冰雹等,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作物受损、生长周期中断,甚至完全破坏农田。

浅析气温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浅析气温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浅析气温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作者:王廷文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02期[摘要] 华北平原是我国中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和输出基地,玉米常在我国粮食作物和中占据着重大作用,研究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及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又这及其重要的作用,再温度变化较为明显的华北平原,研究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具有更加重要和实际的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 华北平原产量玉米[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28-02Analysis of the temperature of corn production in North ChinaAbstract: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our important corn production base and export base, corn often occupy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food crops and in studying how to improve corn yield and factors affecting corn yield and its important role, and then the temperature more obvious chang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maize has a more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ole.Keywords: north yield corn華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

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

平原年均温8~15℃,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大多为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和输出基地,今年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玉米播种面积占到全国播种总面积的32.4%。

温度对华北平原玉米产量的影响

温度对华北平原玉米产量的影响

气温对华北平原玉米产量的影响摘要:华北平原是我国中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和输出基地,玉米常在我国粮食作物和中占据着重大作用,研究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及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又这及其重要的作用,再温度变化较为明显的华北平原,研究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具有更加重要和实际的意义及作用。

关键字:华北平原玉米产量影响因素高温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

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

平原年均温 8~15℃ ,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大多为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和输出基地,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9.3%和8.6%。

玉米生产在华北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我国玉米市场有较大影响,是未来我国玉米扩大种植面积的重点省份。

温度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玉米产量的高低和各生育时期的温度有密切关系。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畜牧饲料作物,在国家和世界粮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研究制约玉米产量的因素及提高玉米的产量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

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有玉米种子的质量、土壤肥力、水肥条件、大气质量、太阳光照及其环境温度。

因为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所以温度对华北平原玉米的产量影响很大。

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另一个是地上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地下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地下温度主要是指地下土壤的温度。

土壤温度对玉米萌发和出苗特别重要,但对早期生长阶段的影响不大。

温带地区 ,低于此临界温度玉米不发芽。

早春土壤温度冷凉会造成玉米苗稀 ,单株营养发育缓慢 ,最终影响整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

1.1土壤温度的关键作用土壤温度对玉米生长和产量所起的关键作用是 ,它决定着玉米顶端分生组织低于或接近土壤表面时的发育速率。

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叶片 ,控制其展开速度并由此控制体内千物质的积累率。

它最终化分出玉米穗状雄性花序。

土壤温度仅在播种后数周内对顶端分生组织产生影响此后气温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适宜播期分析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适宜播期分析
Abstract:[Objective]As the demand for food and fuel increase with growing population,society will be pressed to increase
收 稿 日期 :2018-03—25;接 受 Et期 :2018-06—05 基 金项 目: 国家重 点研 发 计划 (2017YFD0300301) 联 系方 式 :张 镇涛 ,E-mail:zhangzhentao@cau.edu.cn。通 信作 者杨 晓 光 ,E-mail:yangxg@cau.edu.cn
关键词 :气候 变化;华北平原;夏玉米;适 宜播期 ;高稳系数
Analysis of Suitable Sow ing Date for Sum m er M aize in North China Plain Under Clim ate Change
ZHANG ZhenTao ,YANG XiaoGuang ,GA0 JiQing ,WANG XiaoYu ,BAI Fan ,SUN Shuang ,LIU ZhiJuan ,
摘要 :【目的】随人 口增加 、饮食 结构 变化和 能源需求 的增加 , 中国粮食 安全 问题 日益严 峻,在耕地资 源有 限的背 景下,高产稳产仍是保证粮食 安全 的主要途径 。华北 平原是我 国夏 玉米 主产 区,明确气候变化背 景下该 区 域 夏玉米的适宜播期,对 于稳定和提 升该地 区夏玉米单产 ,保 障我国粮 食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 。【方法 】依据 夏玉米 生长季积 温和降水将华北夏玉米 区分 为 8个 气候 亚 区,在每个 气候 亚 区内基于 1981-201 5年气候资料 、农 业气象 观 测站夏玉米种植资料和土壤资料 ,对农 业生产系统模型 (APSIM-Maize)进行调参验证 ,选用决定系数 ( )、D 指标 、均方根误 差 (RMSE)和 归一化均方根误差 (NRMSE)等指标来评价模 型调参验证结果。在 此基础 上设置不 同 播期 ,利用调参验 证后模 型模拟各气候 亚区不同播期夏 玉米产 量,采 用高稳系数并综合考虑 下茬作物冬小麦 的播 期,明确各 气候 亚 区冬小麦一夏 玉米两熟系统下充分灌溉和 雨养条件 夏玉米适宜播期 ,并分 析与实际播期相 比适 宜 播期下的夏玉米增产 幅度 。【结果 】(1)模 型适应性评价指标 中决定 系数 ( )均在 O.7 5以上 ,D指标均在 O.80 以上 ,归一化均方根误 差 (NRMSE)均在 7%以下,表 明调 参后的 APSIM—Maize模 型在华北平原夏玉米 生育期和产 量模拟方 面具有较好的模拟 效果 ,可用于华北平原 夏玉米生育期和产量模拟研 究。(2)充分灌溉条件下 ,第一气 候亚 区夏 玉米推荐 适宜播期主要在 6月下旬 ,第二气候 亚 区到第七气候亚 区,主要在 6月 中下旬 ,第八 气候 亚 区 主要在 6月中上旬 。雨养条件下 ,第一气候 亚 区主要在 6月下旬和 7月上旬 ,第二 、三 A、四、五、六气候 亚 区 主要在 6月中下旬 ,第三 B、七气候亚 区适 宜播期 范围较广,6月均 可播种 ,第八气候 亚区在 6月上中旬。(3)在 充分 灌溉和雨养条件 下,与实际播期相 比,适 宜播 期在各气候 亚区的增 产幅度为第一气候 亚区到第五气候 亚 区增 产 幅度 最大 ,平均在 4%一1 O%;第六气候 亚 区到第七 气候 亚区次之,平均在 2%一5%;第八气候亚 区增产幅度最小 , 平均 在 3%以下。【结论 l华北平原夏 玉米适 宜播 期随着 纬度 的升 高而提 前。充分灌溉和 雨养条件 下 ,随着年代 的 推 移 ,夏玉米适宜播期 呈现推迟趋 势, 自 2 0世纪 80年代到 21世纪 O0年代 ,每 1 0年推迟 3 d左右 。第 一和 第二 气候 亚 区雨养条件 下的适宜播期 晚于充分 灌溉条件下适 宜播期 ,其他 气候 亚 区无 显著 差异。与实际播期相 比,各 气候 亚 区适 宜播期下产量有 2%一1 0%的提 升 ,但雨养和充分 灌溉条件下增产 幅度 没有 明显差异 ,增产 幅度 由南到 北呈现减小 的趋 势,第一到第五气候亚 区,增产 幅度 较其他 气候亚 区大 。

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

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

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广泛,生产量巨大。

然而,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并探讨适应性研究,为玉米种植者和农业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直接影响1. 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中国气温的升高,直接影响到了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玉米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高温会造成玉米花粉不活跃,导致花期受阻,降低了受粉率和果实结实率。

2. 降水不均: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分布不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持续干旱或暴雨等,会对玉米生长产生重大影响。

持续干旱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导致玉米根系发育不良,影响生长和产量。

暴雨则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导致玉米受灾和减产。

3. 病虫害增多:气候变暖极易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

玉米受到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如玉米花叶病、玉米螟等。

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度升高和降水不均使得病虫害生存环境更加适宜,进而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

二、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间接影响1. 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可能改变土壤质量、病虫害种类与分布等因素,从而影响到玉米的生长环境。

2. 影响粮食品质与安全:气候变化引起极端天气事件和病虫害爆发,玉米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降低粮食品质,甚至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三、适应性研究及建议面对气候变化给中国玉米生产带来的挑战,适应性研究势在必行。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适应性措施:1. 品种改良:通过培育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玉米的适应能力。

2. 调整种植结构:根据气候变化特点,选择适应性更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降低灾害风险。

3. 水资源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技术水平,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因降水不足造成的干旱危害。

夏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夏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楠(1987-) ,女,理学学士,助理工程师,曾在濮阳市气象局从事农业气象服务与研究工作。
3
夏玉米全生育期气候概况
2011 年度濮阳市夏玉米全生育期间(6 月上旬~9 月中旬)总的气候特点是:降水时 空分布不均匀但总体偏少,日照时数偏少,气温正常。 热量条件:夏玉米全生育期的积温为 2595℃,比常年同期偏高 43℃。按中、早熟品种 对积温的需求量 2500~2700℃计算, 6 月 10 日以前播种的玉米全生育期积温均在 2500℃以 上,能满足其生长发育对热量的需求。 降水条件:自 6 月 6 日夏玉米播种至 9 月 18 日夏玉米成熟,濮阳市各县总的降水量为 325.5~408mm,比常年同期偏少 16%至偏多 2%。各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 8 月份和 9 月上中旬。6 月上旬—7 月下旬,除清丰县降水量为 137mm 外,其余 4 县总降水量 不足 80mm,较历年 220mm 偏少六到七成。8 月份和 9 月上中旬全市降水偏多,与夏玉米需水 高峰期同步性较好,有利于夏玉米生长。 光照条件: 全生育期日照时数为 651.5 小时, 比常年同期偏少 120.8 小时 (即偏少 15.8%) , 但基本满足了夏玉米生长需要。
4
夏玉米各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4.1 播种期(6 月上、中旬) 2011 年度濮阳市的秋作物多在 6 月上旬在麦垄中套种,有一部分于 6 月中旬小麦收获 后播种,6 月上、中旬降水较少,气候干旱,自然降水不能满足秋作物播种、出苗需要。多 为人工灌溉后足墒下种,秋作物出苗较为整齐。 4.2 苗期(6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为夏玉米苗期, 各县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1~2℃; 降水普遍偏 少, 地块墒情较差, 日照时数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 此间的气候条件对夏玉米苗期蹲苗有利, 易于形成壮苗。为玉米丰收打下较好的苗情基础。 4.3 拔节抽雄期(7 月中、下旬) 7月中、下旬,夏玉米陆续进入拔节抽雄期,此间各县降水偏少,对夏玉米拔节、抽雄 不能完全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主要靠人工灌溉。同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 1~2℃,日 照时数偏多,对夏玉米生长利弊参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夏玉米的播种期—苗期—拔节抽穗期间, 濮阳市除清丰县降水 量 137mm 外,其余 4 县总降水量不足 80mm,较历年 220mm 偏少 60-70%,从而导致出现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干旱对夏玉米的产量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得影响, 4.4 抽雄吐丝期(8 月上旬) 8 月上旬夏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期,与常年相比,日照正常,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对夏 玉米抽雄、吐丝及开花受粉,及其它秋作物籽粒形成略有不利影响。 4.5 灌浆成熟期(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 夏玉米在灌浆到成熟期的适宜气温为 22~24℃ ,前期需要的温度偏高, 灌浆后期温度 可略低。2011 年 8 月下旬平均气温为 23.5℃。9 月上中旬的气温为 18.2~19.1℃,比常年 同期偏低 3℃左右。 自 8 月中旬玉米进入灌浆成熟期, 此期濮阳市出现了持续的连阴雨天气, 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日照时数异常偏少,造成夏玉米灌浆强度降低,不能满足夏玉米灌浆 的需求,夏玉米粒重有所降低,影响产量。但是此期降水偏多,充分满足了夏玉米生育后期 水分的需求。9 月下旬以后天气持续晴好,光照充足,无阴雨天气,对夏玉米#43; 4.0511x + 8.5301 R2 = 0.9299

夏玉米生育期间农业气象灾害原因分析及有效防范

夏玉米生育期间农业气象灾害原因分析及有效防范

夏玉米生育期间农业气象灾害原因分析及有效防范摘要:夏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农业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且发生范围比较广。

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种农业气象灾害愈演愈烈,由此对夏玉米的影响更加严峻。

本文以库车市为例,重点探讨了该地区夏玉米生育期间多发农业气象灾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防范措施,以期能够为尽可能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对夏玉米的影响,进而确保夏玉米安全生产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生育期;农业气象灾害;原因;防范引言库车市地处东经82°35′~84°17′及北纬40°46′~42°35′,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西部,包括天山山地、冲积平原与砾石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地形整体呈自北向南,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的特点。

库车市隶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表现出气候干燥、降水较少、热量丰富、冬季干冷、夏季炎热等特点。

库车市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棉花、玉米、小麦等。

多年来,库车市夏玉米种植面积较为稳定,但是夏季干旱、暴雨洪涝等农业气象灾害频发,导致夏玉米的品质与产量不高,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增产及农民增收。

本文基于气象角度重点探讨了夏玉米生育期间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发生原因,并提出有效防范措施,对于趋利避害,较好地指导夏玉米安全生产,进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经济快速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1夏玉米干旱灾害原因及有效防范1.1发生原因播种至出苗时期如果降水不足,当干土层的厚度大于5cm则必然会严重影响到夏玉米的正常播种。

当干土层的湿度在田间持水量中所占的比例低于50%时,将不利于夏玉米的正常出苗及苗期的生长,不仅会导致出现苗不齐、玉米植株细弱、矮小等现象,阻碍玉米根系的正常发育,还会导致叶片调萎,甚至导致玉米植株出现死亡。

玉米进入拔节期之后将会快速生长,这一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多。

尤其是穗分化、开花时期对水分的反应尤为敏感,这一时期正值伏旱、伏秋连旱的高发时期,一旦干旱持续时间达到15d则极易导致玉米出现“卡脖旱”,使幼穗无法正常发育,最终导致玉米籽粒较少且果穗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气象(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2015年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5.04.001孟林,刘新建,邬定荣,等.华北平原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中国农业气象,2015,36(4):375-382华北平原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孟林1,刘新建2,邬定荣1**,王春乙1(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2.顺平县气象局,保定072250)摘要:利用1981-2009年华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华北平原各地区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

结果表明:(1)1981-2009年华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内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升温趋势随纬度递减。

日照时数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

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2)京津冀地区和山东省夏玉米主要生育期有显著(P<0.05)延迟的响应趋势,而河南省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则显著(P<0.05)提前;(3)华北平原夏玉米全生育期天数呈极显著增加(2.72d·10a−1,P<0.01)的响应趋势,京津冀地区生育期天数增加最快,为3.36d·10a−1;(4)夏玉米全生育期天数与同期平均气温在大部区域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在-7.16~3.17;生殖生长期天数与同期平均气温在大部区域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在-3.56~1.87。

生育期内平均气温每上升1℃,全生育期和生殖生长期天数分别平均缩短2.71d和1.07d。

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华北平原夏玉米不同区域的响应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应根据各区域的响应特征安排适宜的播种期并选用合适的品种类型。

关键词:生育期;气候变化;响应;华北平原;夏玉米R esponses of Summer Maize Main Phenology t o Climate Change in the North ChinaPlainDing--rong1,WANG ChunChun--yi1MENG Lin1,LIU Xin-jian2,W U Ding(1.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2.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Shunping,Hebei,Baoding072250)Abstract:Knowledge about response of crop phenology to current climate change is of much importance to predict its response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ince it helps reduce the prediction uncertainty.In this paper,based on phon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of summer maize from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 records and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during1981-2009in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responses of summer maize phenology to climate change were analyzed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and significance analysis.Results showed that:(1) over the past30years,minimum and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during summer maize growing season in NCP with a trend of declin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atitude.Sunshine hours declined substantially(P<0.01)and precipitation change was not significant;(2)The dates of main growth period of summer maize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Shandong province delayed significantly(P<0.05),while in the Henan province they advanced significantly(P<0.05);(3)The whole growth days in NCP increased with a rate of 2.72d·10y−1(P<0.01),and those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d the highest rate of3.36d·10y−1;(4)The whole growth days were main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verage temperature during the same period.Regression coefficient varied in-7.16~3.17.The reproductive days were also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verage temperatur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varied in-3.56~1.87.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ile temperature increased by1o C,the days of whole growth period and reproductively stage of summer maize would shorten by2.71d and1.07d,respectively.*收稿日期:2014-11-02**通讯作者。

E-mail:wudr@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AMF2014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5079)作者简介:孟林(199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农业气象研究。

E-mail:ml32137@中国农业气象第36卷·376·Summer maize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NCP had different ways of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Suitable seeding time and variety types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local response features.Key words:Phenology;Climate change;Response;The North China Plain;Summer maize2013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显示,1951-2012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上升速率达到了0.12(0.08~0.14)℃·10a−1 [1]。

气候变化带来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导致作物生长发育的改变、粮食作物产量的降低和农业生产脆弱性的加重[2],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研究作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内在原因能为制定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华北夏玉米是华北平原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育期的变化会改变区域夏玉米产量的形成过程并最终影响夏玉米总产量[3],研究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降低夏玉米种植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产量预报具有重要意义[4]。

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育期具有显著影响。

肖登攀等[5-8]认为,过去30a华北、淮北平原冬小麦返青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李正国等[9-11]认为,近20a东北三省和河南省水稻、玉米均出现出苗期提前、成熟期推后和生育期延长的趋势。

除上述主要粮食作物外,对其它作物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

姜丽霞等[12]研究表明,过去30a 黑龙江大豆发育期因增温而提前,朱宝文等[13]认为,青海省油菜播种期提前、成熟期推迟且生育期延长。

相关研究推进了对气候变化和作物生育期关系的认识,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但以往研究侧重于分析生育期变化特征和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而对农作物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

此外,相关研究集中在华北冬小麦、东北春玉米、南方水稻等作物上,针对华北夏玉米较少。

因此,本文利用华北平原1981-2009年夏玉米生育期和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各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和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变化特征,研究华北平原各地区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为夏玉米生育期科学管理、合理布局和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华北平原(31-43°N,110-123°E)北抵燕山南侧,南至淮河,西起太行山、伏牛山,东靠渤海、黄海,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和河南省。

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800h,无霜期170~220d,年均降水量500~900mm,多数集中在6月下旬-9月上旬。

水热同期,自然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是夏玉米的典型种植区,栽培制度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为主,玉米灌溉面积占50%以上[14-15]。

夏玉米6月中上旬播种,9月收获,七叶期在7月上旬,吐丝期在8月上旬。

1.2资料来源选用华北平原夏玉米连续种植超过10a的3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点(图1)。

玉米生育期观测资料与气象资料均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生育期资料包括1981-2009年各站的玉米播种、出苗、三叶、七叶、拔节、抽雄、开花、吐丝、乳熟、成熟普遍期日期。

气象资料为与农业气象观测站对应的36个气象台站1981-200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