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毕业实习报告

医学影像毕业实习报告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医学影像毕业实习即将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医学影像学的魅力和重要性,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段时间实习的总结和反思。

二、实习单位及环境实习单位为我国一所知名的三甲医院,医院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

实习科室为医学影像科,分为放射科、超声科和核医学科三个部分。

科室拥有一支专业的医护团队,设备先进,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三、实习内容1. 放射科实习在放射科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了解各种放射线成像技术,如普通X光、CT、MRI、DSA等,熟悉其原理、操作流程及临床应用。

(2)掌握影像设备的操作技能,如X光机、CT、MRI等。

(3)了解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如观察、分析、诊断等。

(4)学习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

2. 超声科实习在超声科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了解超声成像原理及设备操作。

(2)掌握腹部、妇科、产科、心脏等部位的超声检查技术。

(3)熟悉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标准。

(4)学习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

3. 核医学科实习在核医学科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了解核医学成像原理及设备操作。

(2)掌握放射性药物的应用及核医学检查技术。

(3)熟悉常见核医学诊断方法。

(4)学习核医学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使我更加坚定了所学专业的信心。

2. 提高专业技能实习期间,我掌握了多种影像检查技术,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医学影像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医生、护士等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责任心实习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学影像工作者,肩负着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诊断的重任,增强了我的责任心。

影像处理实习报告

影像处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掌握影像处理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在某三甲医院影像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影像处理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二、实习内容1. 影像处理基本原理(1)影像数据采集: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影像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不同成像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法。

(2)影像数据传输:影像数据采集后,需要通过传输设备将数据传输到影像处理工作站。

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网络传输、存储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3)影像处理算法:影像处理主要包括图像增强、分割、配准、融合等算法。

实习期间,我了解了这些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影像处理操作流程(1)图像预处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图像预处理的基本步骤,包括滤波、锐化、对比度增强等。

(2)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分割成若干个具有相同特征的区域。

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阈值分割、区域生长、边缘检测等方法。

(3)图像配准:图像配准是将不同时间或不同模态的图像进行对齐。

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基于特征点、基于模板匹配等配准方法。

(4)图像融合:图像融合是将不同模态的图像进行合成,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基于像素级、基于特征级、基于深度学习的融合方法。

3. 影像处理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1)肿瘤诊断: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肿瘤影像诊断工作,学习了如何通过影像处理技术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2)心血管疾病诊断: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心脏CT、心脏MRI等影像数据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学习了如何利用影像处理技术提高诊断水平。

(3)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工作,学习了如何利用影像处理技术辅助诊断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影像处理理论知识: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影像处理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习报告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习报告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主要包括X射线检查、CT扫描、MRI成像、超声检查等。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选择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作为实习方向。

本次实习报告将围绕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实习目标和收获进行总结。

二、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我选择的实习单位是某三级甲等医院放射科,该科室拥有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多台X射线机、CT扫描仪、MRI成像仪等。

2.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操作和诊断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X射线检查:学习并掌握X射线拍摄技巧,熟练操作X射线机,进行常规摄影和特殊摄影,如胸片、颅脑片、关节片等。

(2)CT扫描:学习CT扫描的基本原理,熟练操作CT扫描仪,进行常规CT扫描和增强CT扫描,了解CT图像的重建和后处理技术。

(3)MRI成像:学习MRI的基本原理,熟练操作MRI成像仪,进行常规MRI扫描和功能MRI扫描,了解MRI图像的重建和后处理技术。

(4)超声检查:学习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熟练操作超声仪器,进行常规腹部、心血管、妇产科等超声检查。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1)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我熟练掌握了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操作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理论知识巩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

(3)临床思维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4)医德医风树立: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医德医风的重要性,树立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实习反思:(1)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操作技能方面仍有不足,需要继续努力提高。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虽然实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继续加强学习。

《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报告

《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报告

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报告班级xxx 专业医学影像学姓名XXX学号xxx实验一医学图像的开窗显示一、实验目的(1)了解医学图像开窗显示在临床中的应用。

(2)熟悉医学图像开窗显示中窗宽和窗位与图像对比度和亮度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微机。

三、实验内容(1)应用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进行医学图像的开窗显示。

四、实验步骤1、开启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双击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文件夹中的文件“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exe”),在菜单中选中“文件”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在下拉菜单中选中“打开”单击鼠标左键,通过打开的对话框,打开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图像文件夹中的一幅DICOM格式的图像(后缀为.DCM或.dcm)。

2、在菜单中选中“图像处理”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在下拉菜单中选中“开窗显示”单击鼠标左键,打开开窗显示对话框。

3、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固定窗位为一适中的值(即图像亮度适中),从小到大依次调节窗宽4次,并点击“保存图像”按钮,将开窗显示后的图像保存在:D:\\开窗显示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

4、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固定窗宽为一适中的值(即图像对比度适中),从小到大依次调节窗位4次,并点击“保存图像”按钮,将开窗显示后的图像保存在:D:\\开窗显示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

5、整理所得图像,然后,将D:\\开窗显示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保存的8幅图像用Windows 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打开,将打开的图像复制拷贝到本实验报告的第五部分“实验结果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a) c=1015,w=252(b) c=1015,w=849(d) c=1015,w=2180(f) c=1015,w=3178(g) c=900,w=500(h) c=1061,w=500(i) c=1200,w=500(j) c=1281,w=500图中, c表示窗位, w表示窗宽。

分析:窗位不变时,窗宽越小,对比度越大;窗宽越大,对比度越小,窗宽对应开窗显示的对比度。

关于医学影像的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

关于医学影像的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

关于医学影像的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关于医学影像的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难忘的实习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次实习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实习报告了!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医学影像的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医学影像的实习报告1 一、情况介绍医学影像学是将现代放射学、微电子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

现代医学成像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普通 x 线、核素、超声照旧 x 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影像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使各种影像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互印证,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人体的器官结构,结合病史、身子骨儿检查、化验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较着地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

目前学生已经通过了两年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系统的理论学习,进入到最后一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毕业实习阶段。

在 32 周的毕业实习中,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及常见并高发病的诊断能较全面较系统地掌握,更好地完成实习使命,为他们此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矗。

二、实习目标通过毕业实习,明确做为医学院影像专业医疗事务工笔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地区级及以下医院卫生机构从事医学院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

具体要求是: (一)影像技术 1.熟悉各种检查方法,正确引导病人就医。

2.独立完成暗室技术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3.能熟练地掌握 x 线机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常规检查部位的普通 x 线摄影及造影,拍摄出符合诊断要求的 x 线片。

4.熟悉 x 线特殊检查技术,包孕高仟伏摄影、软 x 线摄影、数字 x 线检查及超声检查。

5.知道 ct 、 mri 、介入放射检查的操作规程要领及基本步骤。

医学影像技术实践报告(2篇)

医学影像技术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技术学科,它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将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状况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提供重要依据。

本次实践报告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及临床应用,提高自身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践内容1. 实践目的(1)熟悉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掌握常见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方法;(3)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中的应用;(4)提高自身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实践内容(1)医学影像技术基本原理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影像诊断和影像治疗。

影像诊断包括X射线、CT、MRI、超声、核医学等;影像治疗包括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

(2)常见医学影像设备操作1)X射线设备:了解X射线成像原理,掌握X射线摄影、透视等操作方法。

2)CT设备:了解CT成像原理,掌握CT扫描、重建等操作方法。

3)MRI设备:了解MRI成像原理,掌握MRI扫描、重建等操作方法。

4)超声设备:了解超声成像原理,掌握超声检查、图像处理等操作方法。

5)核医学设备:了解核医学成像原理,掌握放射性药物的应用、图像采集等操作方法。

(3)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中的应用1)临床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如X射线、CT、MRI等在骨折、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诊断。

2)治疗:影像治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在肿瘤、血管性疾病等方面的治疗。

3)科研: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新药研发、疾病机理研究等。

三、实践过程及结果1. 实践过程(1)学习医学影像技术基本原理,了解各种影像设备的成像原理和操作方法;(2)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包括X射线、CT、MRI、超声、核医学等设备的操作;(3)观察和分析影像图像,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实习报告范文5篇

医学影像实习报告范文5篇

医学影像实习报告范文5篇医学影像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能够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医生和病人,感受作为一个护士应该做的一切。

能在医院学到很多,能收获知识、技术、经验还有友情,会让人感触颇深。

二、实习内容记得我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清晰的概念。

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实习护士,虽说老师对我们已是千叮咛万嘱咐,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怕不适应,怕被老师骂,害怕自己做得比别人差,怕自己不知从何入手,也确实不敢动手……实习刚开始时,我是被分配在手术室,感到特别有压力,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

而我们几个小护士总是跟在老师的屁股后面,特别认真,不放过老师的每一个操作细节,有的还做了小笔记,遇到不懂的我们都及时地向老师询问。

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介绍各班工作,老师们的丰富经验,也让我们这些实习生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各科护理工作。

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熟悉各种比较简单的护理工作,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

在医院实习期间是每月换一个科室,而就是在各个科室中慢慢知道了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的繁重,护士的工作真的很零碎,很杂乱,甚至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才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

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

而我们就是其中一员,要对病人的生命负责,这就要求我们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不能出差错,因为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无辜断送一条生命。

当然作为护士,还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是一门艺术,它是架起人与人之间理解、信任的桥梁,会不会沟通不仅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而且也影响我们的工作。

因此在工作中要用心沟通,用真诚的心与病人交流,尽我所能的满足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他们的护理。

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实验报告医学影像

实验报告医学影像

实验报告医学影像
实验报告:医学影像
引言
医学影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在医学影像领域,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引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实验旨在探讨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以及介绍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和方法。

实验方法
1. 收集相关文献,了解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

2. 调研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和方法。

3. 分析医学影像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效果。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2. 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和方法不断被引入,如计算机辅助诊断、磁共振成像、CT扫描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实验结论
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引入的新技术和方法也为医
生们提供了更多的诊断手段。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临床诊断中,医学影像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以及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和方法。

我们相信,医学影像将会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报告
班级xxx 专业医学影像学姓名XXX学号xxx
实验一医学图像的开窗显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医学图像开窗显示在临床中的应用。

(2)熟悉医学图像开窗显示中窗宽和窗位与图像对比度和亮度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
微机。

三、实验内容
(1)应用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进行医学图像的开窗显示。

四、实验步骤
1、开启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双击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文件夹中的文件“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exe”),在菜单中选中“文件”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在下拉菜单中选中“打开”单击鼠标左键,通过打开的对话框,打开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图像文件夹中的一幅DICOM格式的图像(后缀为.DCM或.dcm)。

2、在菜单中选中“图像处理”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在下拉菜单中选中“开窗显示”单击鼠标左键,打开开窗显示对话框。

3、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固定窗位为一适中的值(即图像亮度适中),从小到大依次调节窗宽4次,并点击“保存图像”按钮,将开窗显示后的图像保存在:D:\\开窗显示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

4、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固定窗宽为一适中的值(即图像对比度适中),从小到大依次调节窗位4次,并点击“保存图像”按钮,将开窗显示后的图像保存在:D:\\开窗显示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

5、整理所得图像,然后,将D:\\开窗显示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保存的8幅图像用Windows 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打开,将打开的图像复制拷贝到本实验报告的第五部分“实验结果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a) c=1015,w=252(b) c=1015,w=849(d) c=1015,w=2180(f) c=1015,w=3178
(g) c=900,w=500(h) c=1061,w=500(i) c=1200,w=500(j) c=1281,w=500
图中, c表示窗位, w表示窗宽。

分析:窗位不变时,窗宽越小,对比度越大;窗宽越大,对比度越小,窗宽对应开窗显示的对比度。

窗宽不变时,窗位越小,亮度越大;窗位越大,亮度越暗,窗位对应开窗显示的亮度。

六、思考题
1、一幅开窗显示后的医学图像中,病变显示不清楚,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太差,应该怎样调节窗宽和窗位?
答:应该首先调节窗宽,将窗宽变小,然后调节窗位到适中的值(即将图像亮度调节适中),最后微调窗宽和窗位到最佳值。

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报告
班级xxx 专业医学影像学姓名XXX学号xxx
实验二医学图像的缩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医学图像的缩放在临床中的应用。

(2)熟悉医学图像直接缩放法和双线性插值放大法。

二、实验设备
微机。

三、实验内容
(1)应用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进行医学图像的缩放,并比较直接放大法同双线性插值放大法的优缺点。

四、实验步骤
1、开启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双击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文件夹中的文件“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exe”),在菜单中选中“文件”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在下拉菜单中选中“打开”单击鼠标左键,通过打开的对话框,打开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图像文件夹中的一幅位图格式的图像(后缀为.bmp)。

2、在菜单中选中“图像处理”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在下拉菜单中选中“空间变换”单击鼠标左键,打开空间变换对话框。

3、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直接缩放法,首先从小到大依次调节缩放系数2次,其中1次小于1,1次大于1,并点击“保存图像”按钮,将利用直接法缩放后的图像保存在:D:\\缩放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

然后,将该文件中保存的2幅缩放后的图像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打开,将打开的图像复制拷贝到本实验报告的第五部分“实验结果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双线性插值放大法,首先从小到大依次调节缩放系数2次,2次缩放系数都大于1,并点击“保存图像”按钮,将双线性插值放大法放大后的图像保存在:D:\\缩放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

然后,将该文件中保存的2幅放大后的图像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打开,将打开的图像复制拷贝到本实验报告的第五部分“实验结果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a) k=0.4(b) k=4
(b) k=2(d) k=6
图中,k表示高度和宽度方向的缩放系数。

(a)和(b)是利用直接放大法缩放后的图像(c)和(d)是利用双线性插值放大法放大后的图像。

分析:随着缩放系数变小,图像逐渐变小。

缩放系数越小,图像信息丢失越多。

随着缩放系数变大,图像逐渐变大,对于直接放大法图像边缘呈锯齿状。

当缩放系数较大时,会出现方块效应,即“马赛克现象”。

对于双线性插值放大法,当缩放系数较大时,不会出现方块效应,或“马赛克现象”,但边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模糊。

六、思考题
1、当对一幅医学图像中的局部病变进行观察时,有时需要对图像进行局部放大,通常采用什么放大法?
答:当用直接放大法对图像进行放大时。

当缩放系数较大时,会出现方块效应,或“马赛克现象”。

而双线性插值放大法,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此,一般采用双线性插值放大法对病变进行局部放大。

2、比较直接放大法和双线性插值放大法的优缺点。

答:直接放大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程序运行速度快,常用于全局放大。

缺点是当放大系数较大时,会出现方块效应,或“马赛克现象”。

双线性插值放大法的优点是放大系数较大时,不会出现方块效应,或“马赛克现象”。

缺点是实现复杂,程序运行速度慢,常用于局部放大。

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报告
班级xxx 专业医学影像学姓名XXX学号xxx
实验三医学图像的边缘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医学图像边缘检测在临床病变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2)熟悉Kirsch和Canny边缘检测的算法。

二、实验设备
微机。

三、实验内容
(1)应用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进行医学图像的边缘检测,并比较Kirsch边缘检测算法同Canny边缘检测算法的优缺点。

四、实验步骤
1、开启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双击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文件夹中的文件“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exe”),在菜单中选中“文件”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在下拉菜单中选中“打开”单击鼠标左键,通过打开的对话框,打开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图像文件夹中的一幅位图格式的图像(后缀为.bmp)。

2、在菜单中选中“图像处理”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在下拉菜单中选中“边缘检测”单击鼠标左键,打开边缘检测对话框。

3、在打开的对话框中点击“保存图像”按钮,将原始图像保存在:D:\\边缘检测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

然后,将该文件中保存的原始图像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打开,将打开的图像复制拷贝到本实验报告的第五部分“实验结果和分析”。

4、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Kirsch,点击“图像边缘检测”按钮,并从大到小依次调节边检预设阈值,并点击“保存图像”按钮,将边缘检测后的图像保存在:D:\\ 边缘检测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

总共调节两次,保存两幅边缘图像。

然后,将该文件中保存的2幅边缘图像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打开,将打开的图像复制拷贝到本实验报告的第五部分“实验结果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5、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Canny,点击“图像边缘检测”按钮,并从大到小依次调节边检预设阈值,并点击“保存图像”按钮,将边缘检测后的图像保存在:D:\\ 边缘检测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

总共调节两次,保存两幅边缘图像。

两次的阈值要与Kirsch边缘检测的相同。

然后,将该文件中保存的2幅边缘图像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打开,将打开的图像复制拷贝到本实验报告的第五部分“实验结果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6、对Kirsch和Canny边缘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a)原始图像(b)边缘图像,T=50(c)边缘图像,T=19
(d)原始图像(e)边缘图像,T=50(f)边缘图像,T=19
图中,T为边缘检测的阈值。

(a)和(d)是原始医学图像,(b)和(c)是Kirsch边缘检测的图像。

(e)和(f)是Canny边缘检测的图像。

分析:阈值越小,边缘连续性越好,但噪声点较多;阈值越大,边缘连续性越差,但噪声点较少。

Canny边缘检测算法比Kirsch边缘检测算法得到的边缘更连续,噪声点更少。

Kirsch边缘检测算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程序运行速度快。

缺点是抗噪声能力和边缘连续性稍差。

Canny边缘检测算法的优点是抗噪声能力较强,得到的边缘连续性好。

缺点是实现复杂,程序运行速度慢。

六、思考题
1、有一幅噪声较大的病变医学图像,进行病变自动识别时需要提取病变的边缘特征,选择哪种边缘检测算法更合适?
答:Canny边缘检测算法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能力,能够提取出较连续的边缘,在边缘特征提取中比其它边缘检测算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选择Canny边缘检测算法比较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