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

合集下载

未选择的路作文(精选6篇)

未选择的路作文(精选6篇)

未选择的路作文未选择的路作文(精选6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未选择的路作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未选择的路作文1人生中,难免有许多条岔路,有很多诱惑人的平坦大路,也有艰难曲折的山路。

生活里遇到的每一件小事就是一场山路与大路的抉择。

我的学校离我家比较远,所以我需要早起,这是你的选择来了。

两个选择:1、父亲送我去上学。

2、自己坐公交车去上学。

父亲送我去上学只需要坐上车,就不需要做什么了。

车里也是温暖的。

第二个选择,自己从家门口走到车站去坐首班车。

到离家近的车站坐车需要换乘,而不需要换乘的车站离家有七、八百米远。

为了避免高峰时的堵车,只能早起,到离家六、七百米远的车站去坐首班车,但是冬天里的公交车是很冷的,因为是首班车,车上只有我一个人,所以很冷,本想睡上一觉,但是睡着,凉风飕飕的从脖子外面进来,冻得实在是不踏实,只到睁着坚持到校旁边的肯德基吃饭。

听到这里,人们也许不禁要选择了,肯定第一个啊!因为第二个选择那么艰苦。

第一个选择:到了校门口,你也许有了精神,但父母却是大早晨去送你,送完还要去上班,就会睡眠不足,神情憔悴。

明明可以选择让我自己走,可他从没有放弃过,没有说过不。

但是看到父亲的样子,我真的不忍劳烦他。

看到别人都是自己走,自己看看父亲,别人都不怕累,选择了自己走,而为什么你就不能好好想想呢?第二个选择:虽然路上辛苦,但是是到了肯德基,还剩下一个小时的时间,坐在椅子上看看书,餐厅也只有我,安静的看一会书,到了6:45出餐厅,去学校,发现天桥上也许你的同学在等着你,奔过去!开始繁忙的一天吧!大路,也许很好走,但是牺牲着别人,自己没受到锻炼。

山路,也许很艰辛,但也未必只是艰辛,走上山路的顶端,回头看一看经历的辛苦,在向前看美妙有趣的场景,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未选择的路作文(精选28篇)

未选择的路作文(精选28篇)

未选择的路作文未选择的路作文(精选28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选择的路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未选择的路作文篇1有人害怕被遗忘,有人害怕被记住。

——题记生活就像河流,蜿蜒曲折但仍旧要向前走,直至汇入大海。

期中考试之后,成绩揭晓,可我却不敢接受,毕竟考完之后就发现了很多不应该错的。

坐在书桌前,心不在焉地写着作业,听着哗哗的流水声,不一会儿,我就感到了倦意,睡着了……等我醒来,非常郁闷,决定出去散散心,顺看流水声,我来到了河边,沿着河往上游走……走着走着,我发现河面越来越宽,地势也变得越来越平坦,这让我感到奇怪,我不是在往上游走吗?“隆隆——”是什么声音?只见远处升起一团黑烟,竟然是一艘轮船!一艘黑色轮船!不对,为什么它往岸上开去了呢?哇!船底下竟然长出了腿,它向岸上走去,上岸之后,它就变成了房子,黑色的房子,还有乌鸦环绕,怪阴森的。

这时候,我眼前一亮,四周已经长满了青草,小河也变成了湖,阳光照在身上,好舒服!那所房子里到底住的是何方神圣呢?现在只有我只身一人,我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加上好奇心驱使,我最终决定去看一看。

我走近房子,听着乌鸦的叫声,我绕着这所黑房子老了一圈,竟然没有门。

难道有机关?“嘭——”在我摸索几次后,门终于开了。

房子里面很昏暗,感觉十分阴森恐怖,但我还是鼓起勇气进去了,一进门,有一排按钮在门口,我随手按一个,发现外面开始下雨,又按一个,外面的青草水湖又变成了沙漠,原来这些按纽可以控制天气和环境。

再往里走,里面几乎没有光了,但墙上那恐怖的装饰依旧能看清。

房子里竟然空无一人,我大喊一声:“有人吗?”突然,外面的乌鸦全都飞进来了,绕着我飞,大叫着,我吓得闭上了眼,可是叫声却停了,一睁眼,只见一个人站在我面前,难道他是乌鸦变的吗?他是这房子的主人吗?可我都不敢问,因为他穿着一身黑,这让我想逃跑。

《未选择的路》全文的节奏划分

《未选择的路》全文的节奏划分

《未选择的路》全文的节奏划分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却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文学作品。

2、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

在诗中,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布满荆棘的道路,正如诗人在现实生话中选择了不会带来丰富物质的写诗生活。

诗人在作出抉择后,同时又遗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一条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只有在多年以后的回忆中轻叹遗憾。

这首诗朴实无华而清新隽永、寓意深刻。

3、诗歌分为四节,每节的第一、三、四行,第二、五行分别押韵,自如的节奏中透着坚定又渗出丝丝遗憾。

整首诗韵律优美,读起来传递着优雅的音乐感。

未选择的路翻译文言文版

未选择的路翻译文言文版

噫!人生于世,路途漫漫,纷纭繁复,或往或留,皆有所择。

昔人有诗云:“未选择的路,何其漫长,悠悠岁月,谁与共度?”余感其意,遂援笔以述。

吾生若浮萍,随波逐流,不知其所终。

一日,行于山林之间,遇二道,一径通幽,一径敞亮。

余徘徊于二道之间,犹豫不决,遂曰:“人生如梦,何去何从,岂可轻率选择?”
彼一径者,草木葱茏,鸟语花香,似人间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余欲往,又恐迷失于其中,遂止步不前。

另一径,虽无花木之美,然平坦宽广,直通远方,似通往光明之途。

余观其景,心生向往,遂决意前行。

行至中途,忽遇风雨交加,电闪雷鸣。

余心惧,欲回头,又恐误入歧途。

彼一径者,虽美,然路途险阻,难以安行。

余思量再三,终决意往彼一径,曰:“人生之路,虽险,然勇者无畏,智者不惧。


行至山巅,风雨已歇,阳光普照。

余心甚喜,遂于山顶俯瞰,只见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如梦似幻。

余感慨万千,遂赋诗一首,以记其事:
人生如梦路漫漫,风雨兼程心未阑。

二径之间择一径,勇者无畏智者安。

噫!人生之路,非一日之功,非一日之劳。

余虽已择一径,然未来之路,未知其终。

然余已下定决心,无论风雨,无论坎坷,必将勇往直前,直至梦想成真。

余愿以此诗,警醒世人,人生之路,贵在坚持,贵在抉择。

愿吾辈皆能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不惧风雨,终成一代英豪。

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经典句子

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经典句子

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经典句子篇一:《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一首著名诗歌,它以探讨人生选择和决策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其中两句经典句子的分析和拓展。

1.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这句诗意味深长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两条不同的道路时,选择了一条不那么常规的、少有人走的路。

这句话可以被解读为探索冒险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象征。

弗罗斯特在诗中强调了个人选择对人生产生的巨大影响,表达了一种勇敢面对未知的态度。

拓展:这句诗也可以被解读为对社会规范和传统的批判。

诗人选择了一条不那么常规的路,意味着他拒绝了被社会期望和压力所束缚,坚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

这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鼓励人们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声音,走出固有的框架,追求自己的真正梦想。

2.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traveled by.'这句诗传达了一种悔意,表明诗人在未来某个时刻会带着叹息来讲述他选择少有人走的路。

这种悔意可能是因为诗人意识到选择不同路径所带来的不同机遇和挑战,而他内心对于未选择的那条路始终有着一种无法消除的好奇和疑虑。

拓展:这句诗也反映了人们常常在回顾过去时感到后悔和疑虑的现象。

无论选择哪条路,总会有一种“如果我当时选择了另一条路会怎样”的思考。

这种思考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我们往往在决策的过程中陷入纠结和犹豫。

这句诗向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能够接受自己的选择并活在当下,而不是过度纠结于未选择的那些可能性呢?总而言之,这两句来自《未选择的路》的经典句子,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未选择的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幻灯机或实物投影仪,自制胶片或卡片一张。

(如果没有教具也可以板书到黑板上)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师点播小结。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板书课题) 说到路,大家都不陌生。

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

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

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

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二。

作者和有关背景简介“作者和有关背景”这一问题,谁能帮大家解决?师作小结即可。

三。

诗文理解:1.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

注意字形(学生演板)弗涉足伫立萋萋幽寂延绵2. 理解诗意首先整体把握(1). 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是说。

?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却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其中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啊!(先由学生叙述,师再小结。

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结) 选择前的慎重(久久伫立), 深思(板书)(2). 谁来告诉大家你对第二节内容的理解?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路,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20.《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

20.《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

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 面对选择,陷入沉 思……
选择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写诗人选择了一条 充满挑战的道路。
惆怅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直抒胸臆, 没有什么具 体的形象。
以对话的口吻 娓娓道来。
《未选择的 路》
用了许多具 体形象来阐 释人生哲理。
用象征性的路 来表达对人生 道路的认识。
口语风格, 积极乐观,热爱生 亲切和婉。 活,相信困境终会
过去。
朴实无华, 人生中总会面临对 耐人寻味。 人生道路的选择。
岔路口
未 选择 的 路 弗罗斯特
教师点拨 诗歌中写了两条路,这两条路分别有着怎样的特点呢?作
者真的只是在写“路”吗?
未选择的路
热闹
草木生长 欣欣向荣
很多旅人 涉足
没有另一条路 那么诱人美丽
选择的路
孤寂 很少旅人涉足
荒草萋萋 更诱人美丽
这种借用某一景物或形 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 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称为 “象征”。
象征 作者不是只写“路”, 而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 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探究任务 全诗写“我”选择了一条路,为什么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呢?
探究过程
1.有感情地读一读诗歌。 2.根据标题和诗歌内容思考“诗人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的原因。 3.小组讨论交流,各小组选一位同学代表发言。
成果展示
生活中很多人出于对自己选择的不满,才会产生对 于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 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 真实写照。这样写来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著名学家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教案教学设计

著名学家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教案教学设计

著名学家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著名学家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1 背景介绍1.1.1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以其描绘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诗歌而闻名。

1.1.2 《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最著名的诗歌之一,通过描述一条林间小路,探讨了选择和命运的主题。

1.1.3 这首诗歌对于理解弗罗斯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入思考人生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歌结构2.1.1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四节诗,每节四行,遵循传统的押韵模式。

2.1.2 诗歌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象征和隐喻。

2.1.3 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内心活动相互映照,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三、教学内容3.1 诗歌内容解读3.1.1 诗歌讲述了一个故事,主人公在林间漫步时面临选择两条不同的路。

3.1.2 主人公选择了较少人走的那条路,最终发现这是一条未曾被选择的路。

3.1.3 诗歌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面临选择时的困惑和迷茫。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未选择的路》。

4.1.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1.3 学生能够领悟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于诗歌中象征和隐喻的理解。

5.1.2 学生对于弗罗斯特写作风格的特点把握。

5.1.3 学生对于诗歌主题的深入思考。

(由于篇幅原因,后五个章节的教学设计未能呈现,但您可以根据以上格式和结构进行参考和续写。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课件6.1.1 包含诗歌全文、注释、图片、视频等资源的课件。

6.1.2 课件中应包含互动环节,如问题讨论、答题游戏等。

6.1.3 课件设计应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跟随。

6.2 教学资料6.2.1 提供弗罗斯特的生平和作品介绍的资料。

6.2.2 提供诗歌《未选择的路》的详细注释和译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未选择的路课时1课时章节第一单元第四课主备人邱源
教学内容分析概

《未选择的路》借助自然界的道路来写人生之路,是在告诫人们:人生往往只能选择一条路,一旦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独立思考,慎重选择。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2.对于象征的理解。



对于象征的理解。



主要内容学情分析
课前三问1.为何教?——同上教学知识点
2.教给谁?——中上等学生
3.怎样教?——讨论法、朗读法
两个班级学生层次不同,5班多读,
问题较浅,11班问题设计相对较多
较深。

教学流程:课中有三段,每段有三节
流程教学设计课堂记录
第 一 段 : 教学导入 创设情境 (3—5分钟)
1.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以师友为单位提问或检测)
1、谈谈你学了这首诗歌后的思想上的收获。

2、谈谈你对这首诗独特的艺术手法的体会。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新旧知识联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3.出示本节课学习主题和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第 二 段 : 学习 新知 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30分钟 第 二
1.自主学习、交流预习(可以列出自学互助提纲)
1、简单介绍作者
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2.读准下列字音:
弗.( ) 涉.( )足 伫.( )立 萋.萋.( ) 幽寂.( ) 绵.
( ) 3、熟读诗歌 4. 理解诗意
(1)请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3)全诗共5小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段 : 学习 新知 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30分钟
2.探究释义(教师预设问题、教师同时注意记录学生产生的问题)
1、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 一条”, 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4、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5、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 ,一般要统摄全篇;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只在个别语句、语段
中起作用
3.分层提高(教师设置课堂练习:组内讨论、说明,跨组质疑、评价)
1、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

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

诗人念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2、为什么以《未选择的路》作为题目: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

诗人重在写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4、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第三段:总结归纳1.总结或拓展、延伸本节课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未选择的路》借助自然界的道路来写人生之路,是在告诫人们:人生往往只能选择一条路,一旦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独立思考,慎重选择。

希望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作者的忠告能对我们有所帮助。

延伸迁移 5—7分钟
2.巩固反馈(师友分享本节课学习收获和感受) 1、本文的象征手法体现在哪里? 2、谈谈学了这首诗后,有哪些收获?
3,分层分组布置作业(巩固旧知、预习新知)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背诵默写这首诗歌。

3、预习第五课,完成课时练预习部分。





表面指自然界的道路
——象征---- ——
实际暗示人生之路
附 : 课后三思
1.思想有高度吗?——教育境界 (理念的渗透、文化的传承、人格的培养) 2.知识丰富了吗?——教育素养(视野的开拓、思维的创新、认知的深化) 3.统帅课堂全局了吗?——教育技巧(教场的感悟、管理的融通、施教的浸润)
未 选


独立思考慎重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