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试题第二单元同步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同步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徐庶走马荐诸葛徐庶(shù),字元直。
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
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
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
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yù)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yǐng)川的徐庶。
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
”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
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
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第二日,刘备设筵(yán)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
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
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
”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
徐庶挥泪告别。
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
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
“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
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
”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
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
刘备欣然接受。
1.选文中描写哭的词语很多,请画出来。
2.“情节”是构成小说的要素之一,也是小说的骨架。
请根据每段的主要内容梳理相应情节。
曹操设计诳徐庶——刘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刘备()的心理。
A.残暴B.不舍C.悲伤D.生气4.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事例,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徐庶、刘备两人的特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导读

教学建议
《猴王出世》 ① 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古典名著的语言美。 ② 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 ③ 了解石猴出世、成为猴王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建议
《红楼春趣》 ① 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② 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③ 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
教学建议
③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教学建议
《草船借箭》 ① 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② 明确文题,理解“借箭”。 ③ 了解人物特点。 ④ 学习阅读古典名著。
教学建议
《景阳冈》 ① 理解课文,了解打虎经过。 ② 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③ 感情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④ 积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元主题
“ 古典名著之旅”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 ✓《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 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 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建议
语文园地 ① 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同的语言的方法。 ② 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 理解《鸟鸣涧》,积累古诗。
谢谢欣赏
教学重点
① 教学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 素养之一。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 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② 指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这是本单元的又一语文素养。教学中可以首 先借用范文让学生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引导学生选择书或文章中让 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内容,写出自己真实、具体的感受。建议引导 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或自己读过的其他名著进行选材和命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二单元阅读训练(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训练1.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
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大虫”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2)赏析句子。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
(3)从这段话中你发现武松有什么样的性格?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①这句话写了________的情景,一系列的________描写,体现了石猴________的特点。
②用相同的描写方法写一个人,表现出这个人的某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石猴出世后________的生活。
②仿照划线的部分写句子。
寒假里,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得充实极了。
3.课内阅读。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
[32117659]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32117659]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7bd79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6.png)
五年级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训练答题技巧一、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科幻、悬疑、古传、当代、玄幻小说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二、小说的类别1.微型小说(数百至几千字) [1]2.短篇小说(几千至三万字)3.中篇小说(三万至六万字)4.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三、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
四、小说的技巧1.描写:人物描写、人物描写角度。
人物描写又分为:语言、心理、神态、动作,身份、相貌、体型、穿着。
人物描写角度又分为:正面描写:作者描述主角。
侧面描写:小说中的角色描述主角。
2.叙述:⑴时间先后顺序分叙同时发生的事⑵倒叙(回忆)①先讲结果,后讲原因。
回忆的方式讲原因,揭开谜团。
②触景生情或触事生情,从而回忆过去。
有时因物是人非而伤感。
⑶插叙(支线剧情)①插在开始:前奏,交代故事背景。
②插在中部:为主线剧情做铺垫的支线剧情。
3.抒情: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
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
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间接抒情:话中含话、口是心非、借事喻事。
(其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4.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为有矛盾,所以才要努力解决矛盾,这个过程中,事物得到发展。
统编(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 第2单元 课内阅读题(一)(含答案)

五年级(下)第二单元课内阅读题(一)草船借箭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喻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
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算好天气: 算好收箭方法: 算好鲁肃:算好周瑜: 算好曹操:2.画线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句话,它与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3.这个故事表面的结果是,实际上是A.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B.诸葛亮如期交箭景阳冈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月荅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用意。
2.能够表达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2.探讨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三、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复习上一课时所学的知识点。
•让学生提前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做好预习。
2. 导入•通过引入故事情节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3. 阅读与讨论•逐段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老师讲解生词和难句。
•让学生听读课文,理解每一段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和推理。
4. 课堂活动•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培养其语感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情节,增进对人物的理解。
•针对文中的情节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 创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联想,编写自己的结局或衍生故事。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改进。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人物。
3.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表达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六、课后作业1.完成与课文相关的习题,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2.继续写作,完成自己关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想象故事。
3.阅读其他相关题材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进行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节选)①却说玄德引十数万百姓、三千馀军马,一程程挨着往江陵进发。
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
孔明曰:“云长往江夏去了,绝无回音,不知若何。
”玄德曰:“敢烦军师亲自走一遭。
刘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见公亲至,事必谐矣。
”孔明允诺,便同刘封引五百军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当日玄德自与简雍、糜(mí)竺、糜芳同行。
正行间,忽然一阵狂风就马前刮起,尘土冲天,平遮红日。
玄德惊曰:“此何兆也?”简雍颇明阴阳,袖占一课,失惊曰:“此大凶之兆也。
应在今夜。
主公可速弃百姓而走。
”玄德曰:“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吾安忍弃之?”雍曰:“主公若恋而不弃,祸不远矣。
”玄德问:“前面是何处?”左右答曰:“前面是当阳县。
有座山名为景山。
”玄德便教就此山扎住。
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
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
玄德大惊,急上马引本部精兵二千馀人迎敌。
曹兵掩至,势不可当。
玄德死战。
正在危迫之际,幸得张飞引军至,杀开一条血路,救玄德望东而走。
文聘当先拦住,玄德骂曰:“背主之贼,尚有何面目见人!”文聘羞惭满面,引兵自投东北去了。
张飞保着玄德,且战且走。
奔至天明,闻喊声渐渐远去,玄德方才歇马。
看手下随行人,止有百馀骑;百姓、老小并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
玄德大哭曰:“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②正凄惶时,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口言:“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玄德叱曰:“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张飞曰:“他今见我等势穷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玄德曰:“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糜芳曰:“我亲见他投西北去了。
”张飞曰:“待我亲自寻他去。
若撞见时,一枪刺死!”玄德曰:“休错疑了。
岂不见你二兄诛颜良、文丑之事乎?子龙此去,必有事故。
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一)黔之驴黔地的人向来不养驴子。
有个好奇的人,在外面买了一头,用船载了回去。
可又派不上什么用场,就把它放在山下,让它自己去寻食。
来了一只老虎,一看驴子比自己还要高大,就以为一定是个怪物,便不敢暴露自己,只躲在密密的树丛里偷看。
有一天,老虎正在打量这驴子,忽然驴子大叫了一声,老虎以为是咬它来了,吓得赶紧跑。
可是再走近看看驴子,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那种奇特的叫声里,也似乎并没有包含着什么企图。
于是老虎就再走近些,从正面看看驴子,从后面看看驴子,觉得也没什么可怕的;但还不敢马上扑过去咬它。
于是老虎又走近一些,走到驴子身边去,看驴子既不追来,也不逃走,便挨近驴身,靠它一下,挤它一下,用前脚扑它一下。
驴子终于发火了,拿出它的看家本领,用后腿一弹。
这时候,老虎可把驴子给看透了。
它想:“原来驴子就只有一手!”于是老虎猛然一扑,把驴子扑倒,吃了它的肉。
1.【梳理信息】老虎是怎样接近驴子的?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填空。
偷看 _________ 再走近些 _______ ________2.【发挥想象】当老虎第一次看到比自己还要高大的驴时,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感悟形象】仔细观察驴后,驴子给老虎留下的印象可以用()这个词来概括。
A.外强中干B.力大无比C.胆小如鼠D.高大威猛4.【表达感受】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悟?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狐狸和葡萄一个很热的夏天,一只狐狸又饿又渴,偷偷地跑进果园。
他走到葡萄架底下,看见一串串成熟的葡萄倒挂着。
他高兴极了,自言自语地说:“葡萄真好吃呢,又甜又解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前情提要: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在天上悠闲自在,可是有一天,因王母娘娘举办的“蟠桃盛会”没有邀请他,他遂大闹蟠桃会。
自知闯祸,孙悟空又返回花果山。
玉帝派遣上万天兵,布下天罗地网,居然还是奈何不了他。
观音菩萨向玉帝推举二郎神去收服孙悟空……大圣笑嘻嘻的,将金箍棒掣(chè)起,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将,敢大胆到此挑战?”真君喝道:“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chì)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
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反天宫的弼马温!”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骂你几声,可又无冤无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
”真君大怒道:“泼猴!休得无礼!吃吾一刀!”大圣侧身躲过,举金箍棒劈手相还。
只见铁棒赛飞龙,神刀如舞凤。
真君与大圣斗三百余合,不分胜负。
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手举着三尖两刃神刀,好似华山顶上之峰,恶狠狠朝大圣就砍。
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和二郎身躯一样,举一根如意金箍棒,如昆仑顶上的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
这边阵上,梅山兄弟向水帘洞外撒开鹰犬。
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丢枪,喊的喊,跑的跑。
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收了法相,掣棒抽身就起。
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跑近洞口,正撞着梅山六将军率众挡住,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成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
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正嚷着,真君到了,圆睁凤眼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就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膀去扑打。
大圣见了,嗖地飞起,变作一只大鹚(cí)老,冲天而去。
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衔。
大圣又将身按下,变作一个鱼儿,潜入水中。
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游水面上。
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yào),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yīnɡ);似老鹳(ɡuàn),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水花走。
二郎看见道:“那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ɡuì)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fánɡ)鱼,鳃上无针。
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
”赶上来,刷地啄一嘴。
大圣蹿出水中,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
二郎没衔着他,急转身,又变成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尖头铁钳子一般,径来吃这水蛇……大圣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línɡ)。
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
真君赶到崖下,只见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见旗杆竖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又在那里哄我。
我不曾见一根旗杆竖在后面的庙宇。
一定是这畜生想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
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
若打了牙,捣了眼,可怎么办?”扑地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有改动)1.【整体感知】节选的部分主要描写孙大圣与二郎神的战斗,他们的战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比(),第二阶段是比()。
A.武器B.武艺C.法术D.法宝2.【梳理情节】故事中写到了孙大圣与二郎神的哪些变化?请摘录相关的词语,填写下图。
孙大圣的变化: ______ 鹚老鱼儿水蛇 ________二郎神的变化:饿鹰海鹤 ______ ______ 二郎真君3.【理解词句】读下面的一句话,注意加点的部分,并联系上下文填空。
那些猴抛戈弃甲....,喊的喊,跑的跑。
....,撇剑丢枪(1)加点部分中,有四个字的意思是相近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描写的是花果山的猴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
4.【评价人物】故事中的孙大圣和二郎神,尽管立场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你能简要说一说这两个人物的相似之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测故事】孙大圣与二郎神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难分胜负。
那么二郎神怎样才能降服孙大圣呢?请你预测一下,接下来的情节会怎样发展?并简要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下面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的几个片段,完成练习。
【片段一】真个是远看未实,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
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
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zhuàn)林。
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分明是个妖怪,他却不能认得。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拖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
……【片段二】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
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
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
”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
”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bìn)如冰雪。
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
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
颧(quán)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
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片段三】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
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
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
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
我还下去戏他一戏。
”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老公公,真个是:白发如彭祖,苍髯(rán)赛寿星。
耳中鸣玉磬(qìnɡ),眼里幌金星。
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chǎnɡ)轻。
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1.【梳理情节】请根据以上三个片段,梳理故事情节。
孙行者一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变成的是();二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变成的是();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变成的是()。
2.【理解词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下面加点词句的意思。
(1)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
.....,使碎自家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品读语言】读下面描写外貌的句子,这一古典名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说一说你的发现。
A.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B.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
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
C.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
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人物】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分明是个妖怪,他(八戒)却不能认得。
(旷野无人之处走出一个妙龄女子,猪八戒为什么认不出是妖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
”(白骨精被孙悟空“棒打”,还夸他“着然有眼”,这表现出孙悟空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类文阅读1.B C2. 麻雀土地庙衔啄鱼鹰灰鹤3.(1)抛弃撇丢(2)吃了败仗,扔掉兵器四散而逃4.他们都神通广大,本领高强,而且非常细心,善于观察。
5.提示:言之有理即可。
微群阅读1.年轻女子老妇人老公公2.(1)争论,讲道理。
(2)被别处的妖怪耻笑,让自己感到伤心难过。
3.这些句子的句式非常整齐,读起来就像诗一样,朗朗上口,有很强的韵律感。
4.(1)因为猪八戒被白骨精变成的女子的漂亮外表蒙蔽了双眼。
(2)通过白骨精对孙悟空的夸奖,从侧面表现出孙悟空警惕性高、善于观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