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了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逐步展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重要背景之一。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化进行重新研究和发掘,并且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哥白尼和伽利略哥白尼(1473-1543)是近代天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提出了日心说,即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而地球则绕着太阳公转。
这一理论打破了古老的地心说,并成为后来天文学发展的基础。
伽利略(1564-1642)则是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了许多天体现象,如木星卫星、月球表面等,这些观察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且也证明了古老的天文学理论是错误的。
牛顿牛顿(1642-1727)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巨人,他创立了经典物理学,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一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地球引力等现象,成为后来天文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达尔文达尔文(1809-1882)是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进化论,认为生物种类是通过适应环境而不断演化而来。
这一理论打破了传统神创论观念,并成为后来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化学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也在近代产生并发展起来。
拉瓦锡(1743-1794)提出了元素概念,将化合物分解成各种元素,并且开创了现代化学分析方法;门捷列夫(1834-1907)则提出了周期表,将元素按其原子结构排列,并且预测了未被发现的元素。
结语可以看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并非某个人或某个时期的功劳,而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过程。
它涉及到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也受到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推动了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近代自然科学开端是什么

近代自然科学开端是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开端是什么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
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
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最具理论色彩,又是提出理论模型最多的一门学科。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从1506年开始,在弗洛恩堡一所教堂的阁楼上对天象仔细观察了30年,从而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日心说。
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
化学的由来化学是从炼金术和化学工艺中发展而来,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
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而后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也相继出现。
燃素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
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
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
从1775年到1900年,是近代化学发展的时期。
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突出地强调了各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其中量的概念的引入,是与古代原子论的一个主要区别。
二十世纪的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
并广泛地应用了当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5世纪初期的文艺复兴运动。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进行重新发掘和研究,这导致了许多重大的思想变革和科学进展。
本文将讨论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的变化,科学方法的发展,实验和观察技术的进步,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科学研究的促进。
一、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的变化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在中世纪,人们普遍相信上帝是自然现象的掌控者,自然现象都是上帝的意志。
因此,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上帝的奥秘,而不是研究自然本身。
但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自然界,并开始质疑中世纪教会对自然界的控制和解释。
这导致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开始尝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自然现象。
这一转变为科学方法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二、科学方法的发展科学方法的发展也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逻辑推理和实验方法,这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基于观察、实验和数据来建立理论,并根据这些理论进行预测和验证。
这一方法的兴起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并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三、实验和观察技术的进步实验和观察技术的进步也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发明和使用各种仪器来帮助观察和实验,例如显微镜、望远镜和天文仪器等。
这些仪器的使用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和测量自然现象,从而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实验技术的进步也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在受控的环境中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
例如,通过控制实验条件,科学家们能够研究物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进一步理解自然现象的本质。
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科学研究的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这促使资本家投资于科学研究,以期望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一、近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原因
❖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 2、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兴起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 ❖ 3、科学家们的个人天赋和不懈努力,在
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创新
哥 提出太阳中心说 白
尼 和 哥白尼( 1473-1543) 《 的《天体运行论》与日心
说:太阳是宇宙中心;
地球在运动;月亮是 天 地球的卫星;水星、 体 金星、火星、木星、 运 土星等行星各依自己 行 的轨道绕太阳转动。 论
》
❖ 为什么哥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动摇
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基础。
发展哥白尼学说,认为太阳 也不是中心,宇宙是无限的。
❖ 布鲁诺:否定了上帝把地球置于 宇宙中心的宗教教条,标志了近 代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的解放。
❖ 刻卜勒:行星是按照椭圆轨道绕 太阳运行的。 被称为“天空的立法者”
❖ 1616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被宗教裁判宣召, 劝他放弃‘从望远镜里看到天体运行的异端邪 说’,后被罗马教皇宣判终身监禁。
❖ 伽利略在宗教裁判所的恐吓下,在“悔过书” 上签字,承认地球并不是环绕太阳而运行。
后来,作为大学教授,牛顿常常忙得不修边幅,往往领带 不结,袜带不系好,马裤也不纽扣,就走进了大学餐厅。有一 次,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他脑海了只剩下 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错误的把它当成 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离他而去。牛 顿也因此终生未娶。
他马虎拖沓,曾经闹过许多的笑话。一次, 他边读书,边煮鸡蛋,等他揭开锅想吃鸡蛋时, 却发现锅里是一只怀表。还有一次,他请朋友吃 饭,当饭菜准备好时,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便独自进了内室,朋友等了他好久还是不见他出 来,于是朋友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全吃了,鸡骨 头留在盘子,不告而别了。等牛顿想起,出来后, 发现了盘子里的骨头,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便 转身又进了内室,继续研究他的问题。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历程要点解读

近代⾃然科学发展历程要点解读⽂艺复兴以后,理性主义的确⽴,促进了科学和⽂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近代⾃然科学成就巨⼤,出现了⾼等数学;建⽴了⽜顿⼒学体系和相对论⼒学体系;⽣物进化论学说诞⽣;物理、化学等也有突出成就。
近现代⾃然科学的发展,⼤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近代⾃然科学的兴起阶段:近代⾃然科学的开端就是天⽂学⾰命,⾃然科学的创始⼈哥⽩尼的“太阳中⼼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笛卡尔创⽴了解析⼏何,成为数学中的转折点。
⽜顿⼒学体系建⽴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这是⼈类认识史上对⾃然规律的第⼀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把实验法引进化学的波义尔成为近代化学的创始⼈。
哈维的⾎液循环学成为现代⽣理学的起点。
2、19世纪综合化阶段: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电磁学的辉煌成就。
电磁学的建⽴,为⼈类打开了“电⽓时代”的⼤门。
道尔顿建⽴的科学的原⼦论开创了⼈类在物质认识⽅⾯的新纪元。
物质的分⼦——原⼦结构学说确⽴使化学取得了飞速发展。
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规律,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周期律的发现,是⽆机化学的系统化和⼤综合。
达尔⽂创⽴的⽣物进化论学说,是对⽣物学的伟⼤综合,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物学的“神创论”思想。
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是利⽤原⼦能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思想的⼀场重⼤⾰命。
3、飞跃阶段:20世纪四五⼗年代兴起的新科技⾰命即第三次科技⾰命,以原⼦能技术、航天技术、电⼦计算机的应⽤为代表,还包括⼈⼯合成材料、分⼦⽣物学和遗传⼯程等⾼新技术。
新科技⾰命使科技在推动⽣产⼒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科技转化为直接⽣产⼒的速度加快。
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随着科学实验⼿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不断开阔。
科技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学科越来越多,分⼯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向发展。
四、⾃然科学的进步与⽣产⼒的发展近代⾃然科学是随⽣产⼒的进步⽽产⽣和发展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这四个阶段不仅在科学理论上有所突破和革新,同时也在科学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力。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四个阶段,并对它们的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起点。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典文化和自然进行重新审视,开启了现代科学的大门。
伽利略、开普勒、伏尔泰等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建立了现代科学的理论框架和实验方法。
他们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观点和理论,如地心说的否定、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等,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是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现象到本质的转变,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的新时代的开启。
第二阶段:工业革命和实验物理学工业革命的兴起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在这一阶段,人们加快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实践应用。
实验物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从静态到动态、从微观到宏观,一系列经典物理学定律相继建立,如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热力学定律、电磁学定律等。
这些定律不仅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还为工业生产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工业革命和实验物理学的发展使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为现代科学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现代物理学和量子论20世纪初,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现代物理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统一和质能的等价,狄拉克和薛定谔的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规律。
这些理论不仅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观念,还为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打开了新的方向。
现代物理学和量子论的发展是自然科学走向复杂性和深度的关键一步,也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第四阶段: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物理学领域: 迈尔(德国)、焦耳(英国)等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1786年,伽伐尼发现电流
1820年,丹麦人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提出电磁感应定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现代自然科学(20世纪初——)
三大发现: 电子的发现:英汤姆生1897年 X 射线:德国人伦琴研究阴极射线,意外发 现放在距离放电馆 2 米远的铂氰化钡的屏上 发出了荧光。 放射性现象:法国人贝克勒尔研究 X 射线产 生的原因时,1896年,发现铀盐会自动发出 具有穿透力很强的射线。
三大发现:
X 射线:德国人伦琴研究阴 极射线,意外发现放在距 离放电馆 2 米远的铂氰化钡 的屏上发出了荧光。
伦琴发现X 射线后仅仅几个月时 间内,它就被应用于 医学影像。 1896 年 2 月 , 苏 格 兰 医 生 约 翰· 麦金泰在格拉斯哥皇家医院 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放射科。
两大成就: 相对论: 1905 年狭义, 1936年广义 量子力学:德布罗意 ( 法 国) 薛定谔 (奥地 利) -- 波动力学;波恩 (德) -- 矩阵力学,海 森堡(德),狄拉克 (英)等人。
生物学领域: 细胞假说: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1804-1881 )于 1838 年发表《关于论植物起源的资料》,动物学 家施望( 1810-1882 )于 1839 年发表《关于 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指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按同样的规律 形成和生长。 。
达尔文(1809-1882)(英国) ——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
近代后期自然科学(18世纪后叶-19世纪末) 天文学领域:星云假说:康德-拉普拉斯假说— —太阳系是又弥漫尘粒通过吸引和排斥逐步形 成的。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第23课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伽利略因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接受教廷审讯
1633年,罗马召令伽里略到罗马受审,强迫他签字 “悔过”并放弃哥白尼学说。伽利略受审近 300年后, 即1928年,罗马教皇才在公开集会上承认对伽利略的 审判是错误的 。
第23课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牛顿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
艾萨克·牛顿
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即天文学 名著《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不但是 天文学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天 文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而且引起了人 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沉重地打击了 封建神权的统治,“从此自然科学便 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第23课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哥白尼的《日心说》示意图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天文观察和数学计算创立了“日心说”,认为 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星球都围绕太阳运转。
第23课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哥 白 尼 ■伽 利 略 ■牛 顿
第16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布鲁诺
被宗教裁判所 连续不断的审讯和 折磨长达八年之后 的布鲁诺,于1600 年2月17日,烧死 在罗马的百花广场 上。
“日心说”
第23课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哥白尼
哥白尼(1473—1543),文艺复 兴时期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太阳中 心说的创始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第23课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科学发展过程中 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但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 础,而且使牛顿力学体系取得统治地位达两百年 之久。
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
1.惯性定律 2.加速度的比例定律
3.作用反作用定律
1687年牛顿出版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研究成果: 把天体万物的运动 ,都用运动三定律 (誉为是经典物理学 的基础) 和万有引力定律予以说明 ,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影响: 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背景。
(2)了解哥白尼、布鲁诺、刻卜勒、伽里略和牛顿等科学家在近代科学兴起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3)知道近代早期科学中心的转移。
(4)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能力与方法教师可运用问题探讨法,引导学生去思考:日心说最早是古代希腊人提出的,是古代希腊人的一种猜想,在当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为什么16世纪时期,哥白尼通过天文观察再度提出日心说,却引发了一场观念革命和科学革命呢?教师可以帮助同学从近代科学兴起的背景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意义两个方面考虑。
从而培养同学们“论从史出”的史学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科学探索需要有怀疑和批判的勇气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人类科学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都要同谬误作艰苦的斗争。
正是有无数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追求,才有今天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是介绍哥白尼、伽里略和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通过介绍,使同学们了解近代科学兴起的基本情况。
教师要突出他们在科学史的地位,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揭开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伽里略是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
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常常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可以从史实或现实生活中事例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而不是直接灌输。
本课以哥白尼、伽里略和牛顿三位科学家作为子目,来统领近代科学的兴起过程。
本课导语本课导语讲述的是布鲁诺因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宗教法庭活活烧死的故事,其用意是引起同学们学习科学史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试图诱发同学们去积极思考,布鲁诺宣传日心说为什么会被宗教法庭处死?由此而导入课文。
哥白尼本子目共三段大字。
第一段大字简单介绍了近代科学革命的背景、兴起的时间和有关科学领域,以及哥白尼揭开了科学革命的序幕。
第二段大字介绍了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以及日心说提出的伟大意义。
第三段大字介绍了哥白尼学术的发展。
伽里略本子目共两段大字。
第一段大字介绍了伽里略发明望远镜,通过观察来证实哥白尼的学术。
第二段大字介绍伽里略开创了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成为近代物理学之父。
牛顿本子目共四段大字。
第一段大字介绍了科学中心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后,牛顿是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
第二段大字介绍了牛顿对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杰出贡献。
第三段大字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
第四段大字介绍了近代科学兴起的伟大历史意义。
接下去的一段小字介绍了科学中心从英国转向法国。
三、资料库1、历史事实简介(1)中世纪神学中世纪神学又称基督教神学,是对基督教信仰内容作系统的研究和进行理论化说明的宗教学科。
其基本内容有:“上帝论”、“基督论”、“救赎论”、“生灵论”、“人性论”、“教会论”、“圣事论”、“恩宠论”、“终极论”。
其中“上帝论”是对上帝存在和属性的论证和阐述。
认为上帝是存在的;上帝具有最崇高的本性和各种属性;上帝既是一神,又包括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即三位一体;认为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上帝创造世界以后,不是丢下不管,而是继续主宰、管理世界,上帝为一切存在的本原。
“基督论”是对上帝如何通过基督的道成肉身向世人启示其本性和成全救世旨意的阐述。
“救赎论”是关于基督如何完成拯救世人的使命问题。
“圣灵论”,基督教认为圣灵的工作是使人知罪、悔改、成圣。
“人性论”,基督教根据《创世记》认为人是按上帝的形象所造;上帝并赋以管理万物之权。
这意味着人与上帝还有某些相似之处,包括心灵、良知、自由意志、道德观念等,以别于其他一切被造之物。
自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堕落后,这种本来固有的“上帝的形象”遭到破坏,变成了罪人。
但“上帝的形象”是否完全丧失,在神学上长期存在着争论。
“教会论”是关于教会的各种形象化的表述。
“圣事论”,在基督教的礼仪中,有些被认为是耶稣基督亲自所设,并命教会按规定程式举行,称为圣事。
在一般情况下,圣事由圣职人员按归地的仪式施行。
天主教和东正教承认7件圣事,即圣洗、圣振(东正教为敷圣油)、告解、圣体(东正教称圣体血)、终傅、神品和婚配。
新教一般仅承认洗礼和圣餐为圣事。
“恩宠论”,恩宠(或称神恩)在新约全书中原指上帝的慈爱和恩眷。
各派一致认为,上帝赐人恩宠是没有条件和不琐代价的,不是因世人有何价值或功绩而配得上帝的恩宠。
“终极论”也称末世论,是对人类及世界的终极结局的信仰和理论。
终极论包括基督再临、死人复活、最后审判、千禧年及天堂、地狱等内容。
基督教神学的上述内容,是不容怀疑的,否则被视为异端,要受到宗教法庭的审判。
14世纪以前,一切科学哲学、文化艺术等,都是为其服务的。
(2)西欧近代早期科学研究机构的建立16~18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时期,科学巨匠人才辈出灿若星河,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卓著。
这一切与西欧国家建立的科学研究机构是分不开的。
意大利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也是近代科学的摇篮。
波尔塔(1535~1615)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在物理科学上没有什么突出成就,但他的科学活动的组织工作,对意大利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560年,波尔塔在自己家中创立的“自然秘密研究会”,这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
“自然秘密研究会”成立不久就被教会指为巫术团体予以取缔。
波尔塔并未放弃,在他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位贵族的资助,于1603年在罗马成立了林琴学会。
“林琴”原意是山猫(猞猁),这种动物目光锐利,以它为名象征对自然奥秘的洞悉。
学会的院士除了波尔塔本人外,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也是院士,最繁荣时林琴学会的院士人数达32人。
1615年,由于对哥白尼学说的看法产生了分歧,学院分为两派。
1630年,学院的赞助人去世后,学院很快便解散了。
伽利略去世后,他的最著名的两个学生托里拆利和维维安尼取得了意大利显赫的美第奇家族的赞助,于1657年在佛罗伦萨成了了齐曼托(实验的意思)学院。
1657—1667年间,齐曼托学院的成员们一起进行了许多次物理实验,1667年于佛罗伦萨发表的《齐曼托学院自然实验文集》记载了这些实验,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空气压力的实验。
同年,赞助人停止资助,学院随即解散。
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科学团体的建立直接受到培根思想的影响,建立一个《新大西岛》中所描画的所罗门宫,一直是英国实验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理想。
17世纪40年代,在著名的科学活动家约翰?威尔金斯(1614~1672)的倡导下组织了一个学术团体,他们自称“哲学学会”。
英国内战爆发后,学会的会员如威尔金斯、波义尔、雷恩等先后来到伦敦。
1660年11月,著名建筑师雷恩(1632~1723)在格雷山姆学院召集了一次会议,倡议建立一个新的学院,以促进物理和数学知识的增长。
1662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批准正式成立“以促进自然知识为宗旨的皇家学会”,并委任一位近臣布龙克尔勋爵为第一任会长。
英国皇家学会一开始基本贯彻了培根的学术思想,注重实验、发明和实效性的研究。
学会的章程说:“皇家学会的任务和宗旨是增进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和一切有用的技艺、制造业、机械作业、引擎和用实验从事发明(神学、形而上学、道德政治、文法、修辞学或者逻辑,则不去插手);是试图恢复现在失传的这类可用的技艺和发明;是考察古代或近代任何重要作家在自然界方面、数学方面和机械方面所发明的,或者记录下来的,或者实行的一切体系、理论、原理、假说、纲要、历史和实验;从而编成一个完整而踏实的哲学体系,来解决自然界的或者技艺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并将事物原因的理智解释记录下来。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皇家学会设立了不少委员会,有机械委员会研究机械发明,贸易委员会研究工业技术原理,以及各专业委员会如天文学、解剖学、化学等。
实用科学特别与商业贸易有关的科学知识最为皇家学会所重视。
《皇家学会哲学学报》是学会的机关刊物,1665年3月出版第一期。
《学报》主要刊登会员提交的论文、研究报告、自然现象报道、学术通信和书刊信息。
英国皇家学会基本上是一个民间组织,王室并不提供津贴,它的经费主要来自会费和富商赞助。
但皇家出资建立了一个科研机构——格林威治天文台,供科学实验之用。
巴黎科学院与英国一样,法国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们起初也是自发聚会,巴黎的数学家费尔玛、哲学家伽丧迪和物理学家帕斯卡等人先是在修道士墨森(1588~1648年)的修道室里,后在行政院审查官蒙特莫尔(1600~1679年)的家里集会,讨论自然科学问题,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也参加过这里的聚会。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近臣科尔培尔向路易十四建议成立一个新的科学团体,为国家服务。
1666年,巴黎科学院正式成立。
与英国皇家学会不同的,巴黎科学院由国王提供经费,院士有津贴,官方色彩更浓一些。
他们的研究分为数学(包括力学和天学)和物理学(包括化学、植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两大部分。
外籍院士惠更斯将培根的思想带进了这所新成立的科学院,他领导了大量的物理学实验工作,著名物理学家马略特(1620~1684年)的气体膨胀定律是在这期间发现的。
1672年,巴黎天文台建成,隶属巴黎科学院。
巴黎天文台的建立为天文学家提供了观察和研究的场所。
柏林科学院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曾于1670年就构想建立一个被称为“德国技术和科学促进学院或学会”的机构。
在后来的外交官生涯中,他实地考察了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科学院,进一步完善了他早期的构想。
在他一手筹划下,柏林科学院终于在1700年历史跨入18世纪时正式成立了,莱布尼兹本人出任第一任院长。
学院不仅研究数学物理,还研究德语和文学,这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关联的风格也是一直德国学术传统的一部分。
(3)地心体系地心体系学说认为,地球静止地居于宇宙中心,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绕地球转动,这种学说又称“地球中心说”、“地心说”或“地静说”。
最早为欧多克斯和亚里斯多德等所倡导,后来,古希腊学者阿波隆尼提出本轮均轮偏心模型。
约在公元前140年,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中总结并发展了前人的学说,建立了宇宙地心体系。
这个体系的要点是:(1)地球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2)每个行星都在一个称为“本轮”的小圆形轨道上匀速转动,本轮中心在称为“均轮”的大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匀速转动,但地球不是在均轮圆心,而是同圆心有一段距离。
他用这两种运动的复合来解释行星视运动(观察者所见的行星在天球上位置的移动)中的“顺行”、“逆行”、“合”、“留”等现象。
(3)水星和金星的本轮中心位于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上,本轮中心在均轮上一年转一周;火星、木星、土星到它们各自的本轮中心的直线总是与地球—太阳连线平行,这三颗行星每年绕其本轮中心转一周。
(4)恒星都位于被称为“恒星天”的固体壳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