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简介及其发展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西村简介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华西于1961年建村,最初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40多年来,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华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目前,村民家家住400到600平方米的别墅,有100到1000万的资产,有1到3辆小汽车。2005年,华西实现销售收入307.8亿。全村还建有塔群、隧道、龙西湖、桥文化、天安门、山海关、世界公园、农民公园、以及百米金塔、千米长龙、万米长廊、万米长城等80多个旅游景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接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考察、访问。现在,每年游客接待量在100万人以上。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华西富了,坚持做到“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2001年6月份以来,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目前,一个面积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万人的大华西,人心所向,一呼就应,文明富裕,稳定和谐。华西村投入资金5.2亿元,搬迁村民2700户,在“山北”建设一个“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这样,通过“拆老厂房建新厂房,拆老屋基建新公寓房(别墅‘修修补补’)”的方式,节约土地2500亩,建成一个以“粮、果、树、渔”汇聚的生态旅游观光园。

华西村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华西村的历史

2008年10月28日13:26 证券日报

华西村的历史——“奠基”

四十多年之前,华西村寂寂无名,跟江南大多数村庄一样,河浜纵横,土地高低不平。不仅粮食生产没有保障,一遇自然灾害不是背井离乡就是家破人亡。1961年,经历了饥饿的三年困难时期之后,吴仁宝带领华西的社员们开始改土造田。这个时候,山西昔阳县的大寨大队横空出世。

陈永贵带领大寨社员们三战狼窝掌,将七沟八梁一面坡改造成稳产高产的海绵田。发生在太行山脚下的奇迹启发了远在江南的吴仁宝,他结合华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以十五年为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华西的长远规划。吴仁宝的“十五规划”重点是兴修灌溉渠道,建设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将全大队分散的十二自然村合并成一个华西村。

据CCTV网站消息,1972年,提出“十五规划”之后的八年,华西大队的粮食达到亩产2100斤,终于实现了“吨粮田”的目标。吴仁宝和华西大队都成为当时苏州地区和江苏省的农业生产先进典型。但是,要想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就必须购买机械设备,修建和完善水利、水电设施,这些资金却没有着落。另一方面,从1961年到1968年,全村劳动力增加142人,而土地仅仅增加了6亩。这时候,吴仁宝敏锐地发觉人均土地面积在大幅下降,如果这样下去,华西大队势必成为又一个“高产穷队”。

为了避免华西成为“高产穷队”,吴仁宝准备建一个小五金厂,由于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小五金厂的地址选在杂草丛生、树木茂密的水塘边上。一个地下作坊似的小五金厂就这样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十年的时间里,它实现了近300万元的产值,利润率高达30%至40%。小五金厂让吴仁宝尝到了办工业的甜头,坚定了他“无工不富”的发展思路,为以后华西的工业化道路积

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吴仁宝被调到江阴县任县委副书记、书记之后时间不长,他继续回到华西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可他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有了很大的不同,可以说,这一起一落让村官吴仁宝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带头人。

1978年,安徽凤阳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小岗生产队的18个农民秘密地签订了这份包干到户的契约。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包干开始在全国农村推行。

包产到户将绝大部分农民从僵化、低效的公社体制中解放出来。问题是,经历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农民产生了一种困惑,“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说法在当时的乡村四处流传,仍然坚持集体经济的华西村也不例外。80年代分田到戶、土地承包流行時,吴仁宝主张“领会中央政策,闷声发大财”,没有分田到户,继续集体所有制经济副业。

与此同时,大批人民公社时期遗留下来的“五小工业”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下开始迅速扩张。在江南农村,被称为“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已经初具规模。这时,吴仁宝来到北方,走访了著名的刘庄和大邱庄,它们在工业上取得的成就大大刺激了吴仁宝。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华西村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急剧扩大的生产规模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令所有的人都瞠目结舌。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甚至贫富差别这些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在这里居然被消弭于无形之中;华西村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仅在中国农村来说算得上是首屈一指,即使许多城市也难望其项背。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华西村用投资建厂等方式对许多周边村进行“帮扶、帮带”,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与邻村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但是,这种输血式的帮助往往是徒劳无功。总结多年的得失,吴仁宝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合作模式,叫做“一分五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