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课程教学提纲(汉语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汉语修辞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编辑出版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汉语修辞学是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掌握汉语修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提高他们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以及汉语修辞的鉴赏能力,进一步为他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及其他的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五个部分的内容:修辞概说、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语言的声音美、修辞格的运用。
除修辞概说外,其他几部分为本课程的主体内容。
其中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语言的声音美三部分,分别是以语言的词汇、语法、语音结构形式本身去实现的,又称为消极的修辞;而修辞格则是以语言的特殊手段采取特定的表达方法去实现的,又称为积极的修辞。
三、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四、课程教学重、难点1.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2.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或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修辞学理论,使学生能积极进行修辞鉴赏,以便学以致用。
3.注意进行古今、中外的修辞比较学习。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讲授为主,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说(2学时)1.教学内容(1)概念:修辞、修辞学、语境;(2)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3)修辞鉴赏能力的运用;2.重、难点提示主要的修辞学专著及其作者;修辞与语境;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第二章词语的锤炼(4学时)1.教学内容(1)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2)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几种方法:精心挑选、修辞点染、巧妙配合;(3)成语活用的方式:易字、谐音、拆用、易色、易序、别指等;(4)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5)修辞鉴赏能力的运用;2.重、难点提示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几种方法;成语活用的方式;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
古代汉语教案(修辞)

古代汉语教案(修辞)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修辞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修辞艺术的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古代汉语修辞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第二章:比喻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比喻的定义、结构、类型和修辞效果,能够正确运用比喻进行表达。
2.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比喻的定义、结构、类型(如明喻、暗喻、借喻等)和修辞效果。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比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喻的运用。
第三章:比拟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比拟的定义、类型和修辞效果,能够恰当运用比拟进行表达。
3.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比拟的定义、类型(如拟人、拟物等)和修辞效果。
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比拟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拟的运用。
第四章:借代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借代的定义、类型和修辞效果,能够熟练运用借代进行表达。
4.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借代的定义、类型(如特征代本体、部分代整体等)和修辞效果。
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借代的运用。
第五章:夸张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夸张的定义、特点和修辞效果,能够合理运用夸张进行表达。
5.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夸张的定义、特点和修辞效果。
5.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夸张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夸张的运用。
第六章:对偶6.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对偶的定义、结构形式和修辞效果,能够创作出优美的对偶句子。
6.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对偶的定义、结构形式(如正对、反对、串对等)和修辞效果。
6.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对偶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偶的运用。
第七章:排比7.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排比的定义、结构、类型和修辞效果,能够有效运用排比进行表达。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汉语修辞学教学⼤纲《汉语修辞学》教学⼤纲⼀、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6052243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学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之⼀。
3、教学⽬标与任务本课程以国家关于语⾔⽂字的⽅针政策为依据,通过汉语修辞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把握汉语修辞的基本规律,以增强修辞表达、修辞理解能⼒和修辞批评⽔平以及学术研究能⼒,从⽽达到提⾼社会适应能⼒和整体语⽂素质的⽬的,为从事各项⼯作,特别是语⾔⽂字⼯作和语⽂教学⼯作打好基础。
该课程主要包括修辞活动与修辞学、语⾔环境、修辞原则、语⾔变体与同义⼿段、意义修辞、语⾳修辞、句式修辞、修辞格式、语⾔风格、篇章修辞等内容。
3、教学要求本⼤纲是教师教学及考核的主要依据。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学和课堂讨论为辅。
课程突出学术性、实践性、趣味性、实⽤性。
本课程每周2学时,2个学分。
以考查⽅式进⾏考核,成绩以百分记。
⼆、学时分配总参考学时:36学时。
《修辞学》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第⼀章修辞活动与修辞学教学⽬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修辞学的基本内涵、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主要修辞观、修辞研究传统、修辞学论著中的例⼦问题、修辞学研究的⼏组关系、研究的⽅法和对象、修辞学的范围和任务与功能。
要求学⽣能够了解并掌握修辞学的基本概念、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和汉语修辞学研究概况。
教学重点修辞的内涵、修辞学的学科属性、基本概念、主要修辞观、研究⽅法。
教学难点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主要修辞观、修辞学研究的⼏组关系。
考核要求修辞的内涵、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主要修辞观、基本概念。
教学基本内容第⼀节修辞——古⽼的传统第⼆节古⽼⽽年轻的修辞学三、修辞学研究传统四、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五、修辞学的学科地位第三节修辞与修辞学的定义⼀、修辞和修辞学⼆、修辞与漏洞三、零度与偏离四、显性与潜性五、修辞的四个世界第四节修辞学研究的⼏组关系⼀、语⾔和⾔语与思维及思想之关系⼆、语⾔世界和物理世界之关系三、修辞和语法与逻辑之关系。
大学古代汉语修辞教案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授课对象:大学中文系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汉语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熟悉常见的古代汉语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汉语修辞手法的分类与特点。
2. 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的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修辞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 学会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过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二、讲授新课1. 修辞概述- 介绍修辞的定义:修辞是指运用各种语言手段,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 介绍修辞的分类:按修辞手段的不同,可分为辞格和辞藻两大类。
2. 辞格- 比喻:讲解比喻的定义、种类(如明喻、暗喻、借喻等)及运用技巧。
- 夸张:讲解夸张的定义、种类(如直接夸张、间接夸张等)及运用技巧。
- 对偶:讲解对偶的定义、种类(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及运用技巧。
3. 辞藻- 音韵:讲解平仄、押韵等音韵知识,以及其在古代汉语修辞中的应用。
- 色彩:讲解色彩词在古代汉语修辞中的运用。
三、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分析其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修辞手法在作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四、课堂练习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段生动的短文。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重点讲解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
2. 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遇到的修辞手法。
二、深入探讨1. 讲解修辞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技巧。
2. 分析修辞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效果。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诗或一篇散文。
《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修辞学二.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三.教学时数:修辞学课程开设一个学期。
每周2学时,共计34学时。
四.学分:总计2学分。
五.开课时间:第5学期六.教学对象:英语专业本科3年级学生七.教学目的:这门课程是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中能够领会或欣赏好的句子和段落;在写作中写出修辞和文体俱佳的句子和段落。
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八.课程内容:《修辞学》课程对修辞学的基本手段和一般特点予以归纳总结,尤其对汉英修辞学的异同,予以较多的比较研究。
修辞学既是语言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又是文学创作与研究不可分解的重要部分,还是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把握汉语和英语修辞学的主要理论、分析研究其基本修辞手段和主要差异,从而对汉英两种语言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提高其语言研究与应用的能力、从事比较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该课程授课时间为一学期,每周2课时,总课时为:17(周)×2学时=34学时。
(I) Syntactic Devices 6/34学时(II) Lexical Devices 6/34学时(III) Phonetic Devices and Prose Rhythm 6/34学时(IV) Figures of Speech 12/34学时(V) Allusions and Skewed Quotations 4/34学时九. 教材与参考书:教材为:冯翠华著,《英语修辞大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2005年1月第1次印刷主要参考书如下:1.Ulla Connor, Contrastive Rhetoric---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language writing, 剑桥应用语言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 2.Huang Ren, English Rhetoric-an Introduction,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3.Feng Cuihua, English Rhetorical Options----A Handbook of English Rhetorical Device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Ron Scollon, Suzanne Wong Scollon, Andy Kirkpatrick, Contrastive Discours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A Critical Apprais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5.H.G.Widdowson, Practical Stylistics,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第1次印刷,2000年6月第4次印刷6.黎昌抱,《英语修辞格探新》(AFresh Inquiry into English Figures of Speech),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7.王德春、陈晨著,《现代修辞学》(21世纪修辞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8.胡曙中著,《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1997年3月第3次印刷9.陈淑华编著,《英语修辞与翻译》(英汉对照),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0.6 10.李国南著,《辞格与词汇》(21世纪修辞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711.程雨民编著,《英语语体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现代语言学丛书),1989年6月第1版, 2000年9月第5次印刷12.蔡基刚编著,《英汉写作对比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13.杨自俭编,《英汉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14.王佐良、丁往道主编,《英语文体学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2001年9月第10次印刷15.刘润清、胡壮麟主编,《理论文体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十.课程考核: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汉语修辞学》复习提要

汉语修辞学复习提要汉语修辞学是开放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它是现代汉语“修辞”内容的延伸和深化。
复习该课程既要把握基本的修辞理论知识,又要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言语的修辞效果,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因此我们的复习要围绕着这个学习目的去进行。
一、复习范围和内容。
参看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意见。
二、各章节的重点。
参看汉语修辞学的四次辅导。
三、考试题型。
1、填空题(20分)。
2、选择题(20分)。
3、综合分析题(20分)。
4、问答题(20分),以简答题为主。
5、实践题(20分)。
1、填空题。
填空题主要考察学员的基本理论知识。
如:(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先秦两汉)(2)“修‘和”辞“的连用,最早见于:”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易》)(3)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史上可以称作时期,它对后代修辞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开创、引导的作用。
(萌芽)(4)西晋陆机的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
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文赋》)(5)肯定句和否定句是就句子的说的。
(语气)(6)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
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气比较,否定句的语气比较。
(直率明确。
委婉灵活)2、选择题。
主要考察学员的有关知识。
如:(1)“辞达而已矣。
”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的作者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2)西晋陆机《文赋》把文章的文体分为。
A.五种B.八种C.九种D.十种(3)文章“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语出自A.《文心雕龙》B.《文则》C.《文选》D.《文赋》(4)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5)“沙漠之舟——骆驼”属于比喻中的。
A.明喻B.借喻C.暗喻(喻体—本体)D. 暗喻(本体—喻体)3、综合分析题。
汉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2005-03-011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汉语修辞学”是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学员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基础课“现代汉语”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初步具备现代汉语修辞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修辞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修辞技巧,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语言的水平。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课时,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修辞概说,介绍修辞学的基本情况;词语的锤炼,介绍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和采用的方法;句式的选择,介绍六组十二种句式的特点、作用及其运用;语言的声音美,介绍语音修辞的基本技巧;修辞格的运用,介绍十种常用修辞格的特点、构成及其运用技巧。
本课的教学要求做到:(一)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体系上注意做好与“现代汉语课”的衔接。
(二)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基本知识理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实践联系,重在实践练习,做到学以致用;教学要讲求适用,使学生通过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有切实的收获。
(三)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摆正创新与规范的辩证关系,注意语言运用的规范。
(四)修辞学的教学要突出当前社会生活的修辞实践,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用当前口语、报刊、影视剧的修辞用例,突出修辞的时代感。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采用李庆荣编著的《现代实用汉语修辞》为主教材,主教材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和期末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教材各章后面附有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题,可供学生自学复习参考。
本课程不提供音像教材,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制作一些录音或录像辅导,指导学生自学,也可以通过各个省市的教学平台发布辅导文本,制作IP课件,组织网上讨论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学内容第一章修辞概说【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着重说明修辞的一些基本问题,阐明修辞的性质,修辞同语境的密切关系,修辞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修辞的学习方法,修辞主体的修养要求等,其中修辞与语境的关系要注意重点讲授。
大学现代汉语修辞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和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 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的区分和运用。
2. 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文学作品或现代汉语作品3. 学生预习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和比拟。
二、讲解修辞手法1. 比喻:介绍比喻的定义、种类(明喻、暗喻、借喻)、作用(使事物生动形象、加深读者印象、使语言文采斐然)。
2. 比拟:介绍比拟的定义、种类(拟人、拟物、拟声)、作用(增添情味、使事物栩栩如生、抒发感情)。
三、实例分析1. 比喻实例分析:选取文学作品或现代汉语作品中的比喻句,分析其修辞效果。
2. 比拟实例分析:选取文学作品或现代汉语作品中的比拟句,分析其修辞效果。
四、实践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选题材,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实践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对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比喻和比拟,并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师范大学《 汉语修辞学》课程教学提纲
开课学院: 华文学院
授课教师: 齐春红 职称: 副教授
专业班级: 华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1级A 班和B 班 一、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文专业必修课。
课程地位:现代汉语修辞学课程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修辞和语境,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辞格的综合运用,语体风格等。
课程达到的基本目标:
本课程以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汉语修辞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把握汉语修辞的基本规律,以增强修辞表达、修辞理解能力和修辞批评水平以及学术研究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语文素质的目的,为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语言文字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周次
教学主要内容及章节
计 划 学 时 备 注 课 堂
教 学
实 践 教 学 双 语 教 学 多媒体 教 学 1 第一章一、二两部分 1 1 2 2 第一章三、四两部分 1 1 2 3 第一章五、六两部分 1 1 2 4 第一章七、八、九三部分 1 1 2 5 第二章 交际的矛盾和修辞的原则 1 1 2 6 第三章 语言的变体和同义手段 2 7 国庆放假
8 第四章 意义 前四个部分 1 1 9 第四章 意义 后五个部分 1 1 10 第五章 声音 1 1 11 第六章结构 1 1 12 第七章 均衡 1 1 13 第八章 变化
1
1
周次
教学主要内容及章节
计 划 学 时 备 注
课 堂 教 学
实 践 教 学 双 语 教 学 多媒体 教 学 14
第九章 侧重
2
2
15 第十章联系 1 1 1
16 第十一章语体风格 2 2
17 第十二章表现风格 1 1
18 指导课外观察实践 2
19 课外观察实践报告 1 1
20 期末考试
(应写清楚:1、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简要列出授课各章名称及重点章、难点章安排。
2、教学进度安排;
3、指导学生自学部分、教师略讲、重点精讲部分具体安排及要求;)。
二、主要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同时教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课下以网络途径进行辅导,并指导课外
观察,指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
本学期要求学生进行运用修辞学理论课外调研,并写调研报告的次数为1.
四、考核评价方式及评分要求
1.成绩评定总则
以期末考试为主,结合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践和期中考试成绩。
其中期末考试占70%,平时作业和实践等占30%。
2.平时成绩评定
考勤5%、平时作业5%、课堂表现10%、实践和期中作业10%。
3.期末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30%。
五、课程教材准备要求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版),商务印书馆,2004.
六、课程教学参考书
1.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年第一版,相关部分。
2.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年第一版,相关部分。
3.郑奠、谭全基编,周定一校补《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商务印书馆,北京,1980 第一版,相关部分。
4.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第一版,相关部分。
5.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年第一版,相关部分。
八、课程教学阅读材料安排
课后阅读材料: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1. 陈望道指出的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大境界和修辞的两大分野各指什么?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分类。
2.你怎么看待他对辞格的分类?
3.什么是辞趣?请举例说明?
九、课后答疑安排、课程测验、作业要求
1)利用各班的QQ群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个别化学习进行辅导,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课程测验通过课上让学生解决修辞实践问题的方式来进行。
3)每章挑选课后的理论应用题目作为书面作业,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布置课堂讨论题目。
课外观察实践选择题目:
1.结合实例谈谈对修辞同语境的关系的认识。
2.从同义手段的选择习惯中体会说些者的身份、教养和个性等方面的特点。
3.举例说明社会文化意义的多样性。
4.举例说明网络语言的特殊风格。
十、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知识准备、态度、纪律等的要求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下作业,做好课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缺席节数不能超过这门课总课时的1/3,否则取消考试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