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生产酒醅中呋喃类物质研究
大曲酱香型白酒生产中辅料的应用研究

辅料在白酒的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晾堂地表直接接触;(3)隔开窖底醅和窖下部糟醅;
大曲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主要使用谷壳、稻草和窖泥 (4)隔开窖面醅和封窖泥;(5)加入糟醅中起到疏
等三种辅料。本文就这 3 种辅料在酱香型白酒生
松、支撑、透气的作用,利于蒸馏取酒和糟醅溶氧,
产中所起的作用、选取标准以及应用方法做一个梗
用。稻草有一定的透气性,隔离开的曲醅在发酵过 程中产生的废气可通过稻草间隙部分排出;(5)接 种作用。大曲发酵过程中会使用部分前期轮次的 旧稻草,这部分稻草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大曲微生 物接种作用。 2.2 稻草的标准及使用
TU Changhua, WANG Diqiang, JI Xiaochao, WANG Chengye and WANG Zongqiang
(Maotai Distillery Co. Ltd., Renhuai, Guizhou 564501, China)
Abstract: The roles of husk, straw and sealing mud in the production of Daqu Jiangxiang Baijiu, as well as their selection criteria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rans. by HUANG Xiaoli) Key words: husk; straw; sealing mud
摘 要: 简要介绍了谷壳、稻草和封窖泥等辅料在大曲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作用、选用标准以及应用 方法。 关键词: 谷壳; 稻草; 封窖泥 中图分类号:TS262.2;TS261.4;TS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286(2019)08-0072-03
茅台酱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食品微生物安全与风险

踩曲、晾干 装仓、堆放
母曲
成型曲块
7-10d
第二次翻仓
出仓成品曲
10-20d
7-10d
z
出仓曲混合酒醅进行堆积发 酵,在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群 主要是高温放线菌、未能培 养的魏氏菌属、棒状杆菌属、 耐酸乳杆菌等。
收堆发酵
窖内发酵,细菌的种类急剧下降,只有梭状芽孢杆菌、巨 大芽孢杆菌和耐酸乳杆菌被检出,其中耐酸乳杆菌为绝对 优势菌,它们能够承受窖内非常高的酸度而存活下来。窖 内底部的窖底泥的细菌组成与窖内酒醅细菌组成差别也较 大,主要是棒状杆菌、弯曲乳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 变异棒杆菌,因此窖泥内也含有丰富微生物资源
z
酿酒细菌多样性分析
功能性研究:
影响因素与群落组成相关性
酿酒真菌多样性分析
酱香风味相关微生物
Thank You
课题组在前期项目研究中:
发现酱香型酒曲、酒醅和窖泥中主要存在19个菌属,其 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在不同酿造样品中同时存在,成为酿造过程的优势菌 ,对形成浓郁的酱香风味有重要作用;
耐酸乳杆菌成为窖内发酵的主要优势菌、而酒醅中还存在 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还检测到菌: Uncultured Propionibacteriaceae bacterium、Uncultured Weissella sp.、Uncultured cyanobacterium等
酱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Research on diversity of brewing microbial of the Maotai flavor liquor
酱香型白酒发酵中微生物功能分析

酱香型白酒发酵中微生物功能分析【摘要】酱香型白酒是一种重要的中国传统白酒,其品质和口感受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影响而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通过对酱香型白酒微生物功能的分析,探讨了微生物在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多样性。
研究发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会导致酱香型白酒口感和质量的差异,不同微生物的代谢功能也会对酒质产生影响。
进一步分析微生物在酱香型白酒中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微生物对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的作用机制。
对微生物功能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酱香型白酒的品质,促进酒类工业的发展。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对微生物功能的进一步探索和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影响的更全面的了解,以实现对酱香型白酒生产的优化。
【关键词】酱香型白酒、微生物、功能分析、发酵、群落结构、代谢功能、口感、酒质、相互作用、质量、品质、影响、发展趋势。
1. 引言1.1 酱香型白酒发酵中微生物功能分析的重要性在酱香型白酒的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功能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是酱香型白酒发酵的关键参与者,其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着酒的品质和口感。
通过对微生物的功能分析,可以深入了解酒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为提高酱香型白酒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微生物功能分析可以帮助酱香型白酒生产者更好地控制发酵过程。
通过研究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功能,可以确定合适的发酵条件和控制参数,提高发酵效率和产量。
对微生物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防止发酵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
微生物功能分析还可以帮助理解微生物对酱香型白酒口感和气味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会直接影响酒的风味特点。
通过分析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更好地调控酒的口感和气味,使得酱香型白酒更加符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1.2 酱香型白酒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酱香型白酒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是指在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包括细菌、酵母菌等。
这些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酱香型白酒的质量和口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酱香型白酒机械化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酱香型白酒机械化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酱香型白酒是酒体最典型、香型发展最早的中国传统白酒之一,其具有酿造工艺极其复杂、酒体风味成分非常丰富等特点。
以上特点源于其复杂的酿造工艺、酿造过程复杂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多样性及其演替,由于其既传统、又复杂的酿造工艺及传统生产模式,致使其现代化、机械化发展远远落后于浓香、清香等其它香型白酒。
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酱香型白酒的机械化酿造也不例外。
因此,针对酱香型白酒机械化酿造的研究不但具有学术上的学科价值,更具有现实的应用工程意义。
无论是机械化酿造还是传统酿造,酿造高品质的酱香型白酒,其核心仍然是参与发酵、并调控发酵趋向的微生物。
因此,系统研究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仍然是科学认识和揭示白酒发酵机理及香味物质形成的关键。
本课题利用高通量测序及其关联数据分析技术,并结合可培养方法,系统研究了贵州XJ公司酱香型白酒机械化酿造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优势菌属变化、主要可培养微生物,并将其结果同传统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主要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为酱香型白酒机械化酿造提供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从堆积酒醅中共检出真菌132个属,优势属为Thermomyces、Troulaspora、Byssochlamys、Aspergillus、Thermoascus和Candida;窖池发酵酒醅中共检出真菌478个属,优势属为Troulaspora、Candida、Aspergillus、Meyerozyma、Penicillium和Kazachstania;还存在相对丰度较高的未分类到属的真菌。
(2)从堆积酒醅中共检出细菌496个属,优势属为Acinetobacter、Lactobacillus、Bacillus、Lentibacillus、Kroppenstedtia和Sphingomonas;窖池发酵酒醅中共检出细菌632个属,优势属为Acinetobacter、Lactobacillus、Bacillus、Acidovorax和Brevundimonas;还存在相对丰度较高的未分类到属的细菌。
酱香型白酒生产酒醅中呋喃类物质研究

酱香型白酒生产酒醅中呋喃类物质研究赵书圣;范文来;徐岩;张国强;徐钦祥;李志强【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08(000)011【摘要】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研究中国酱香型白酒酒醅中的呋喃类物质.从酒醅中检出9种呋喃类物质,包括糠醛、2-乙酰基呋喃、乙酸糠酯、5-甲基糠醛、丙酸糠酯、糠酸乙酯、2-乙酰基-5-甲基呋喃、糠醇、丁酸糠酯,并对其中7种进行了全定量分析,另外2种作了半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酱香型白酒中的糠醛主要在蒸馏过程中产生.【总页数】4页(P10-13)【作者】赵书圣;范文来;徐岩;张国强;徐钦祥;李志强【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淮北,235034;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淮北,235034;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淮北,235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5【相关文献】1.不同轮次酱香型酒醅的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J], 张永燕;黄业传;腾刚;吴树坤;廖华桥;黄治国2.一株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酒醅中Streptomyces flocculus菌株的分离与鉴定[J], 张建敏;黄永光;周文美;程兰香;赵辰路;尤小龙;周纪廷3.酱香型白酒窖内不同层次酒醅微生物与酒体风格的研究 [J], 胡峰;钟方达;胡建锋;黄永光;张应莲;王欢;杨开梅4.浅析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中酒醅倒堆试验的应用 [J], 杨海清;张维山;郑世武;周桂萍;孟宪江5.不同轮次酱香型酒醅微生物变化规律研究 [J], 万勇;张兆丰;熊翔;余有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淡雅型古井贡酒呋喃类化合物的研究

淡雅型昆明云蕈食品酒呋喃类化合物的研究一、课题目的和意义呋喃类物质一直是香气研究的热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从植物中发现了200余种呋喃类香气物质,人工合成100余种。
呋喃类物质具有香势强、阈值低、香气好、特征性强等特点,甚至一段时间内呋喃类物质被认定为是酱香型白酒的主体香。
目前白酒中呋喃类物质的研究未见报道,其原因是大多数呋喃类物质在白酒中含量甚微,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研究方法,所以建立一种白酒中呋喃类物质的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要研究白酒中呋喃类物质的变化和来源,需要进一步研究白酒酿造工艺,特别是对白酒酒曲和白酒酒醅。
通过对上述两种物质中呋喃类物质定性定量的研究,可分析得出白酒中呋喃类物质的分布情况,和白酒中呋喃类物质的来源和变化情况。
范文来利用液液萃取技术在五粮液里发现了7种呋喃类物质,这是目前关于白酒中呋喃类物质最多的报道。
本课题设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以获取白酒、酒曲、酒醅中呋喃类物质的信息,对不同香型白酒中呋喃类化合物的研究,初步摸清各香型白酒中呋喃类化合物化合物分布情况;对不同贮存期的原酒进行研究,找出白酒中主要呋喃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研究白酒酒曲中呋喃类化合物,找出白酒酒曲对呋喃类化合物的贡献;研究不同香型工艺的白酒酒醅,找出呋喃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和主要呋喃类物质的来源。
对白酒中呋喃类物质的研究,是一项具有挑战的工作,不但对于丰富白酒酿造科学与理论,完善白酒的质量评价体系,控制白酒的风味和提高白酒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白酒中健康因子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由于呋喃酮类物质的特殊功效,在全国第一届白酒健康大会上徐岩教授也提出了呋喃类化合物很有可能是白酒中的功能性成分。
1.呋喃类化合物在白酒酒曲和白酒酒醅中的研究迸展对白酒酒曲和酒醅中呋喃类物质的研究,目前国内外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在白酒酒曲中呋喃类物质的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范文来利用SPME技术在白酒高温曲中发现的9种呋喃类物质。
固态发酵酱香型白酒过程中霉菌的研究进展

DOI:10.13746/j.njkj.2020137固态发酵酱香型白酒过程中霉菌的研究进展张元洪(茅台学院,贵州仁怀564500)摘要:霉菌是酱香型白酒酿造的主要微生物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多种活性酶,对原料中淀粉、蛋白质等的降解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酱香型白酒中的酱香风味的重要来源。
本文概述了酱香型白酒霉菌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酱香白酒酿造过程中霉菌的多样性,为后期酱香型白酒酿造霉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酱香型白酒;酿造;霉菌;多样性中图分类号:TS262.3;TS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286(2021)01-0065-06Research Progress in Mould Diversity in Solid-StateFermentation Process of Jiangxiang BaijiuZHANG Yuanhong(Moutai Institute,Renhuai,Guizhou564500,China)Abstract:Mould is one of the main microb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Jiangxiang Baijiu,whose main functions are to produce multi-enzymes to degrade starch and proteins in the raw materials,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Jiangxiang flavor.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mould in Jiangxiang Baijiu production,especially the diversity of mould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ies on mould in Jiangxiang Baijiu production.Key words:Jiangxiang Baijiu;production;mould;diversity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蒸馏酒之一,其分为浓香、清香、酱香、米香四大基础香型。
《2024年北京地区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入窖酒醅中微生物及风味物质的变化》范文

《北京地区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入窖酒醅中微生物及风味物质的变化》篇一一、引言北京地区酱香型白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风味闻名于世。
在白酒的酿造过程中,入窖酒醅的微生物及风味物质的变化是决定酒体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北京地区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入窖酒醅中微生物及风味物质的变化,以期为白酒的酿造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北京地区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入窖酒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微生物及风味物质进行检测与分析。
2. 实验方法(1)微生物检测:采用传统培养法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酒醅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与计数。
(2)风味物质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酒醅中的风味物质进行检测与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微生物变化在第四轮次入窖过程中,酒醅中的微生物种类与数量均发生明显变化。
其中,酵母菌和细菌的数量在入窖初期有所增加,随后逐渐稳定。
霉菌的数量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此外,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还检测到了一些新的微生物种类,如某些具有特殊代谢功能的乳酸菌和醋酸菌。
这些微生物在酒醅的发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酵母菌主要参与酒精发酵,细菌则参与有机酸的生成和氮素循环,而霉菌则参与一些复杂的代谢过程,如酯类、酮类等风味物质的生成。
2. 风味物质变化随着发酵的进行,酒醅中的风味物质也发生明显变化。
通过GC-MS分析,我们检测到了大量的酯类、醇类、酮类、酸类等化合物。
其中,酯类和醇类化合物是酱香型白酒的主要风味物质,其含量在入窖过程中逐渐增加。
酮类和酸类化合物则主要起到调节酒体风味的作用。
在第四轮次入窖过程中,各种风味物质的含量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也是酱香型白酒独特风味形成的关键时期。
此时,各种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生成的风味物质相互影响、相互协调,最终形成了北京地区酱香型白酒独特的风味特点。
四、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北京地区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入窖酒醅中微生物及风味物质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酱香型是我国白酒重要香型之一,其独特的“四高一 长”(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长期储存) 工艺和多轮次发酵,造就了酱香型白酒“酱香突出、幽雅细 腻、酒体醇和、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的独特风格。酱香型白 酒香气成分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1964 年 - 1968 年轻 工业部组织在茅台试点,提出 4- 乙基愈创木酚是茅台酒 的主体香成分[1]。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检测手段的改 进,人们又提出了吡嗪类、呋喃类、吡喃类、高沸点酸性物 质是酱香型白酒的主体香的观点[2]。至今酱香型白酒主体 香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但研究发现:呋喃类物质是酱 香型白酒的重要呈香物质和特征化合物[3]。
准确称取 5 g 酒醅,用 10 mL 去离子水浸润,然后在 匀浆机上打匀。超声处理 30 min。样品离心 10 min,取上 清液。将 3 次所得上清液加入 50 mL 的容量瓶中,利用去 离子水定容。 1.2.2 HS-SPME 和色谱条件
按文献[6]的方法,HS-SPME 萃取,用于 GC-MS 分
科学,2005,26(1):250-254.
[5] 赵德安. 酶制剂应用于传统大豆发酵食品酿造的探讨[J]. 中国酿造, 2007(4):58-61.
[6] 莫重文,魏安池. 酶法水解豆粕制备多肽味素的研究[J]. 河南工业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3):5-8.
[7] 马文强,冯 杰,刘 欣. 微生物发酵豆粕营养特性研究[J]. 中国粮油 学报,2008,23(1):121-124.
65.19
2-乙酰基-5-甲基呋喃 y = 21.038x - 0.1654 0.9986
98.72
糠醇
y = 170.56x - 0.1735 0.9997
89.35
丁酸糠酯
y = 0.5046x + 0.0007 0.9994
86.69
注:y 为所测物质与内标峰面积比,x 为所测物质与内标浓度比。
因此可以通过多种条件的控制来改善酶解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立德,盖钧镒,张文明. 大豆营养成分的研究现状[J]. 种子,2003(5): 57-59.
[2] 张 丹,郑 遂,姜瞻梅,等. 大豆发酵食品的展望[J]. 现代食品科技, 2005,22(2):278-281.
[3] 赵德安. 大豆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J]. 中国调味品,2001(12):14-17. [4] 范俊峰,李里特,张艳艳,等.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生理功能[J]. 食品
为没有乙酸糠酯和丙酸糠酯的标样,实验中 2 种物质采用
半定量测定。
1.2.4 回收率的测定
通过添加近等量的标准品,计算所采用的全定量方法
的回收率。除了糠酸乙酯回收率较低外,其他各个物质的
回收率均满足要求。
2 结果与讨论
2.1 标准曲线及回收率
根据计算可以得出所测物质的标准曲线和回收率具
体见表 1。
表 1 各物质标准曲线 Table 1. Standard curves of different substances
总第 198 期 ·11·
在酸性环境中,戊醛糖可能会环化形成糠醛。目前国内外 关于白酒中呋喃类物质的研究报告甚少,且大部分研究多 见于白酒和白酒大曲中,本实验借鉴国外研究固体香气的 方法,利用超声萃取、HS-SPME、GC-MS 技术研究了酒醅 发酵过程中呋喃类物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酒醅
摘 要: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研究中国酱香型白酒酒醅中的呋喃类物质。从酒醅中检出9种呋喃类物质,包括糠醛、2乙酰基呋喃、乙酸糠酯、5-甲基糠醛、丙酸糠酯、糠酸乙酯、2-乙酰基-5-甲基呋喃、糠醇、丁酸糠酯,并对其中7种进行了全定量分析,另 外2种作了半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酱香型白酒中的糠醛主要在蒸馏过程中产生。 关 键 词:HS-SPME;GC-MS;酱香型酒醅;呋喃类物质;糠醛 中图分类号:TQ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08)21-0010-04
通过对发酵酒醅中呋喃类物质的分析对于认识其形
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有报道 曾利用研究酱油中呋喃酮的方法对茅台酒进行了研究[4], 但未检测到呋喃酮类物质。而另外一些研究报道是利用 液液萃取 - 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五粮液和剑南春酒,检测出 了 7 种呋喃类物质[5]。还有利用 HS-SPME 技术,研究了高 温大曲中的呈香物质,发现了 9 种呋喃类物质[6],这是目 前关于中国白酒大曲的研究中发现的呋喃类物质最多的 报道。对酒醅的研究,多是利用液液萃取进行研究分析。 但由于酒醅是固体,不像白酒液体那样容易提取,且在实 际操作中往往出现乳化现象,使得实验误差较大。还有关 于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重要的呋喃类物质糠醛的研究 的报道是利用加酸蒸馏法研究过程中糠醛的变化。然而,
2008 No.21
·10· Serial No.198
China Brewing
Research Report
酱香型白酒生产酒醅中呋喃类物质研究
赵书圣 1,范文来 1,徐 岩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张国强 2,徐钦祥 2,李志强 2
(1. 江南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2. 安徽口 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淮北 235034)
某白酒厂酱香型酒醅(即第 5 轮次和第 6 轮次生产中 的酒醅)取样后于 -20℃保存。选择正常发酵的窖池,在其 入池后 5d、10d、20d、30d 取上层出池后酒醅、加稻壳后装 甑前酒醅、出甑后加浆水前酒醅、加曲前酒醅、加曲后堆 积前酒醅各 500g。同一池口中的中层酒醅和下层酒醅,取 样与上层酒醅相同,共计 15 个样品。 在各层流酒过程中, 取流酒开始 5min、10min、15min 的新酒各 200mL。取第 6 轮次混合好的堆积酒醅,分别在堆积的第 1d、第 2d、第 3d,并于每天的上午 11 点钟取堆积的酒醅 500g。 1.1.2 主要试剂
Study on furans in the fermented grains of sauce-flavor liquor
ZHAO Shusheng1, FAN Wenlai1, XU Yan1*, ZHANG Guoqiang2, XU Qinxiang2, LI Zhiqiang2
(1. MOE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School of Biotechnology,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2. Anhui Kouzi Liquor Co., Ltd, Huaibei 235034, China)
由表 1 可以看出,除了糠酸乙酯的回收率较低外,其 他物质均较高,线性良好,符合要求。 2.2 酱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呋喃类物质的变化(见表2)
表2 酱香型酒醅发酵过程中呋喃类物质的含量变化
Table 2. Changes in the content of furans in fermented grains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sauce-flavor liquor
物质
糠醛 2-乙酰基呋喃
乙酸糠酯 5-甲基糠醛 丙酸糠酯 糠酸乙酯 2-乙酰基-5-甲基呋喃
糠醇 丁酸糠酯
入池5 d
含量(/ μg·kg-1) RSD/%
1571.07
3.31
19.24
0.83
5.36
5.84
0.58
0.23
2.37
13.75
5.73
3.45
5.89
0.07
9.19
0.09
29.82
物质
标准曲线
R2
回收率/%
糠醛
y = 0.0195x + 0.0006 1.0000 103.68
2-乙酰基呋喃
y = 0.1374x + 0.0024 0.9998
96.02
5-甲基糠醛
y = 30.783x - 0.0249 0.9980
85.91
糠酸乙酯
y = 0.1956x + 0.0002 0.9996
3.10
入池10 d
含量(/ μg·kg-1) RSD/%
1710.06
1.05
25.15
13.42
3.90
6.96
0.59
0.07
2.30
4.95
7.67
7.96
5.91
0.26
8.85
0.48
28.98
4.83
入池20 d
含量(/ μg·kg-1) RSD/%
收 稿 日 期 :2008-06-27 基 金 项 目 :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7BAK36B00;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白酒169计划” 作 者 简 介 :赵书圣(1983-),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白酒风味研究工作;徐岩*,通讯作者。
:::::::::::::::::::::::::::::::::::::::::::::::::::::::::::::
Abstract: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furans in the fermented grains of Chinese sauce-flavor liquor. Nine furan compounds in fermented grains were detected including furfural, 2-acetylfuran, furfuryl acetate, 5-methylfurfural, furfuryl propanoate, ethyl 2-fourate, 2-acetyl-5-methylfuran, furfuryl alcohol and furfuryl butyrate. Seven of them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d the other two furans were semi-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urfural was mainly formed during the distillation process. Key words: HS-SPME; sauce-flavor; fermented grains; furans; furfu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