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动物的节律行为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章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2课时 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章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2课时 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
生物化学反应 为基础的复杂机制。
一二三
三、社群行为给动物群体带来好处
1.概念:一起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 分工合作 , 共同维持 群体的生活。
2.举例 (1)蜜蜂和蚂蚁的分工。
蜜蜂
蚂蚁
成员 分工
成员 分工
蜂后 产卵
蚁后 产卵
雄蜂 与蜂后交配
雄蚁 与蚁后交配
工蜂
保卫 清、理采蜂集巢花、喂蜜养和幼花虫粉、筑巢、工蚁
第2课时 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一二三
一、繁殖行为保证动物的种群繁衍 与动物 繁殖 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主要包括 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 、 占有繁殖的空间 、 求偶 、 交配 、 孵卵 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
一二三
二、节律行为使动物的生活与环境周期性变化保持同步 1.概念:动物 周期性 的、有 节律 的行为。 2.种类 (1) 潮汐 节律:如涨潮时牡蛎将壳打开,退潮时将壳紧闭。 (2) 日 节律:有些动物白天活动,有些则夜间活动。 (3) 月 节律:灵长类动物雌性个体有月经周期。 (4) 年 节律:动物的迁徙、鸟类的换羽。 3.成因:动物体内存在 生物钟 ,它是一种以体内的
关闭
C
答案
1
2
3
456源自74.在北京奥运会上,外国运动员到北京参赛,开始的几天,由于时差 的原因,白天没劲、想睡,晚上兴奋难以入睡,这主要是( ) A.舟车劳累 B.体内的生物钟还未调拨过来 C.饮食不习惯 D.出国前超负荷训练
关闭
B
答案
1
2
3
4
5
6
7
5.社群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下列各项中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森林里筑巢的鸟类 C.森林中的一群狒狒 D.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初中生物学动物的运动节律与社会行为

初中生物学动物的运动节律与社会行为

PART FIVE
动物的运动节律 与社会行为的实 际应用
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动物的运动节律:有助于预测动物 的迁移和繁殖行为,为生态保护提 供科学依据。
实际应用案例:利用动物的运动节 律和社会行为知识,成功救助濒危 物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行为:有助于理解动物种群动 态和生态平衡,制定针对性的保护 措施。
社会行为的概念
社会行为是指动物在群体中为了生 存和繁衍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活动。
社会行为的出现可以帮助动物更好 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的机 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行为包括分工合作、通讯交流、 等级制度等。
社会行为对于动物种群的稳定和生 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社会行为的分类
添加标题
社会行为:掌握动物群体中的社会 组织、沟通方式等,有助于防止动 物冲突、提高生存率。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动物 行为学将在野生动物管理中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动物行为学研究:了解动物行为,探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生态保护:观察动物行为,评估生态环境状况,制定保护措施 仿生学:借鉴动物的行为和生理特点,应用于人类技术发明和创新 野生动物控制:利用动物行为特点,采取措施控制有害动物数量和分布
任务
等级制度:动 物群体中存在 明显的等级制 度,不同等级 享有不同的权
利和地位
信息交流:动 物通过声音、 体态等方式进 行信息交流, 协调群体行为
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
促进种群繁衍:动物通过社会行为共同照顾后代,提高繁殖成功率。 提高生存能力:社会行为可以帮助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机率。 促进个体成长:社会行为有助于动物学习和掌握生存技能,促进个体成长。 增强群体凝聚力:动物通过社会行为形成群体,共同抵御外敌,增强群体凝聚力。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科学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附练习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科学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附练习

北师大版第5单元第16章第二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二课时)预习提示1.什么叫动物的繁殖行为?2.繁殖行为包括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3.动物的繁殖行为有什么意义?4.什么叫节律行为?5.举例说出潮汐节律、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6.动物的节律行为有什么意义?7.什么是社群行为?8.举例说出蜜蜂的群体中是如何分工合作的?9.举例说出蚂蚁的群体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分析、对比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大多数行为有利于其生存和生殖重点难点重点: 各种行为类型的意义难点: 分析动物行为与其生存和生殖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学阅读法、识图法、小组讨论法教学用具图片、录像、电影等资料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除此以外,动物还有其他一些行为。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二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进行新课一、繁殖行为(一)学生自学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什么叫动物的繁殖行为?2.繁殖行为包括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3.动物的繁殖行为有什么意义?(二)学生展示自学结果(三)教师引导学生识图,进一步理解繁殖行为1.图16-10雄性洄鱼守卫鱼卵2.图16-11蚯蚓的交配3.图16-12鸟的筑巢4.图16-13火烈鸟的育雏5.图16-15袋鼠抚育后代(四)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图16-14三刺鱼的繁殖行为)1.图中雄鱼腹面是什么颜色?雌鱼腹面有什么特点?2.图中雄鱼、雌鱼各有几条?3.雄鱼共进入小巢几次?各有什么任务?4.图中四个巢各处于什么状态?(五)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六)教师补充讲解很多动物有抚育后代的行为。

鸟类的育幼任务一般是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的,哺乳动物的育幼一般是由母亲来完成的。

动物抚育后代是先天性的行为,没有性成熟的鸟类和哺乳类没有抚育后代的行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动物行为的学习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动物行为的分类、产生原因等方面存在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奥秘。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动物行为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2.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培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动物行为的能力。
3.掌握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了解动物行为与生存、繁殖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和规。
-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自然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动物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如鸟类筑巢、蝴蝶迁徙、猴子互相梳理毛发等。通过观察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动物行为的多样性。随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动物行为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些行为是如何帮助动物生存和繁衍后代的?”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即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个体和种群发展的活动。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动物行为的分类,包括觅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交行为等。针对每种行为类型,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节律性调节教学教案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节律性调节教学教案
人类生物钟与健康的关系
人类的生物钟受到光暗、饮食、运动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保持生物钟的稳定和规律对维护人类健 康具有重要意义。
调整生理节律的方法与策略
针对生物钟紊乱引起的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调整 作息时间、增加户外运动、合理饮食等方法来改 善生理节律。
动物结构与功能节律性调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下丘脑、垂体和靶腺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通过节律性的激素分泌维持动物的内环境稳定,如生长激 素、甲状腺激素等。
生物钟与内分泌调节
生物钟不仅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还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生物钟通过调节激素的节律性分泌,影响动物 的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的节律性反应
免疫细胞与节律性反应
利用具有特定生理节律的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医学研究和药 物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生物钟与疾病治疗的关系
生物钟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睡眠障碍、代谢性疾病等,针对生物钟的 调控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动物结构与功能节律性调节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了解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节律性调节机制,可以为医学实践提供指导,如制定合理的用药 时间、手术时机等,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6
动物结构与功能节律性调节的实 践应用
生物钟与动物行为节律的调控
01
生物钟的概念及作用 机制
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内源性时间 调节系统,通过感知和适应环境中的 光暗、温度等周期性变化,调控生物 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节律。
02
动物行为节律的表现
动物的行为节律包括日节律、季节节 律等,如鸟类的迁徙、昆虫的昼夜活 动等,这些行为节律与生物钟密切相 关。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节律行为是什么2. 掌握动物的节律行为的分类3. 了解动物的节律行为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和影响教学内容:1. 动物的节律行为的定义和分类2. 不同动物的节律行为的举例和解释3. 动物的节律行为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和影响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猜测动物的节律行为是什么,并引发学生对于节律行为的好奇和兴趣。

2. 呈现:老师介绍动物的节律行为的定义,即动物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会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

然后分别介绍动物的节律行为的分类,包括日活动节律、季节性节律、年周期节律等,并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3. 拓展: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节律行为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提问,学生可以回答出动物的节律行为有助于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找到食物、繁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举例说明。

4. 实践: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调查该动物的节律行为,并设计一份展示报告。

小组报告时要包括该动物节律行为的分类、具体的节律行为例子以及解释,以及该节律行为对该动物的重要性和影响。

5. 总结:老师总结动物的节律行为的定义、分类和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和影响。

并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发现更多有趣的节律行为。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对于导入环节的反应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对于节律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对于动物节律行为的调查和设计报告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3. 学生进行小组报告时的表达能力和解释能力的评价。

4.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问答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动物的节律行为

动物的节律行为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重点:1.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

2.动物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的概念。

3.动物体内生物钟的概念。

教学难点:1.潮汐节律的概念。

2.生物钟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述法结合谈话法。

教学过程:(1课时)复习提问:1.哪些动物有社群行为?与单独生活的动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什么是动物的语言,举例加以说明。

讲授新课:引言:日、月、星球都在运动。

地球因自转一天分为白昼和黑夜;由于公转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广阔的海平面总是在起伏动荡,潮水的涨落周而复始地进行。

几亿年来,动物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随着地球、月亮、太阳运行的往复变比,逐渐形成一些周期性的行为,在一天中、一月中或一年中重复出现。

动物的这种周期性出现的行为,叫动物的节律行为。

一、昼夜节律教师:人一天的活动有没有节律?学生:有、白天活动,夜间休息,一日三餐。

教师:动物也是这样,大部分动物不是昼夜都在不停地活动,有的白天活动,有的夜间活动,有的是早晨和黄昏时活动。

根据昼夜活动不同的习性,可以分为夜行性动物和昼行性动物。

请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有哪几种夜行性动物。

学生:夜行性动物有老鼠、猫、猫头鹰、蝙蝠等。

教师:空中既然有飞翔的蝙蝠,这时的空中是不是还应该有其他动物在活动?学生:应该有大量的昆虫在飞舞。

教师:大部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一部分哺乳动物、昆虫和少数鸟类属于夜行性动物。

大多数鸟类、一部分哺乳动物、昆虫及少数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属于昼行性动物。

有些动物,如许多种鸟类在拂晓和黄昏时活动,也有一些动物的活动没有昼夜的区分。

演示实验:蝶和蛾的昼夜节律。

这里有5个硬纸盒,每个盒里放着1只蝴蝶和1只蛾子。

蝶类一般是夜伏昼出,蛾类一般是昼伏夜出。

现在打开盒盖,看看它们的活动情况。

相继打开5个盒盖。

应该5个盒中的蝴蝶全部飞出,蛾子全部不飞出。

如果有的蛾子也飞出,教师可向学生解释这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不是节律行为。

可引导学生观察蝴蝶和蛾子各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是飞出去活动还是藏匿起来了。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章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2课时 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章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2课时 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关闭
C
答案
1
2
3
4
5
6
7
4.在北京奥运会上,外国运动员到北京参赛,开始的几天,由于时差 的原因,白天没劲、想睡,晚上兴奋难以入睡,这主要是( ) A.舟车劳累 B.体内的生物钟还未调拨过来 C.饮食不习惯 D.出国前超负荷训练
关闭
B
答案
1
2
3
4
5
6
7
5.社群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下列各项中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森林里筑巢的鸟类 C.森林中的一群狒狒 D.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筑巢、喂养其他 蚂蚁
一二三
(2)在狒狒的群体中存在着严格的 优势等级 ,狒狒“首领” 优先享有 食物和配偶 ,并负责整个社群的 行动方向 和 对外战斗 ,与其他雄性个体一起共同保卫群体的安 全。
动物社群行为的特征 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但不能误认为群居是社群行为的重 要特征,如养鸡场喂养的成群的鸡,群体内没有明确的分工,个体间 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分工合作的关系,所以不是具备社群行为的动 物。而白蚁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工蚁、兵蚁之分,是具有社群行 为的动物。在具有社群行为的哺乳动物中往往存在着等级,如狒狒 群体,群体“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并负责整个社群的行动方向 和对外战斗,与其他雄性个体一起共同保卫群体的安全。
1
2
3
4
5
6
7
7.印度曾有过“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疯狂闯进了一户 主人不在家的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里的婴 儿受到惊吓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越窗进入屋内……闻 讯赶回家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遁入山林。 十余年后的一天,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 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着母狼用四肢爬行,用牙齿撕咬生 肉。人们称其为“狼孩”。 试根据这一报道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母狼”并没有将婴儿吃掉,却将他哺育长大,这是动物 的 繁殖 行为,这种行为主要受 (雌)性激素 的影响。 (2)“狼孩”不会说话、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 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这说明了在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中,生活经 验和 学习 对行为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节律行为
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及主要行为分类,理解生物钟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比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联想及推理能力。

通过练习画概念图,提高学生的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认知技巧。

3.通过观察动物的节律行为,联系人体生物钟,对学生进行生命运动有其内在规律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受到讲科学、不迷信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系列概念: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

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界的活动都是有节律的,有的以日为周期,有的以月或年为周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从动物的节律行为开始去认识生物节律,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

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动物行为类型的一个重要组成,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
节律的概念以及生物钟的概念使动物的节律行为概念具体化了,因而这一系列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对于生活在内陆、没有见过大海的学生来说,潮汐节律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对生物钟会有一些理解上的难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建议教师结合小学自然课和中学地理课学过的有关自然界的周期变化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对自然界周期变化的适应,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相关的地理知识,扶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可以以秋季大雁结队向南飞为例,通过头雁的地位及雁群的组织和通讯方式复习动物的社群行为,并为动物的季节节律埋下伏笔。

2.引入新课:
从大雁南飞适应季节变化属于动物的节律行为引入新课。

也可以从自然界的周期变化引入新课。

3.阅读、比较和画概念图:
①浏览课文。

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②慢而仔细地阅读课文。

细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把自己感到不易懂的地方划下来,随手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比较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尝试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图。

④回忆自己曾知道哪些有关生物钟的例子,比较书上所介绍的概念与自己原有的概念有何异同,记下自己的问题。

⑤思考“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⑥阅读《课外读》,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

4.小组讨论:
①在小组讨论时,先讨论在阅读课文时各组员提出来的问题。

教师在巡视时要特别留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全班讨论时请学生谈谈自己发现的问题和对该问题的假设。

②组内交流概念图的画法。

通过交流概念图,交流各自对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的认识,对生物钟的认识,相当于进行自学本节的过程与方法的交流。

③讨论“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5.全班讨论:
①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同学发现了哪些问题,讨论的结果如何。

教师可以强调发现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书本中、从实际生活中、从社会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②交流概念图,可以将部分学生的概念图画在投影胶片上,或请二三位学生将其概念图画在黑板上,讨论概念图设计的想法,进行自学交流。

6.请学生对本课做小结。

教师可以用学生画的被公认较好的概念图做本节的板书,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时完成板书。

下课前再次提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实施观察计划或完成实验设计,要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或做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
第五节(节标题略)
一、动物的各种节律行为
1.动物的昼夜节律
举例:夜行性动物(猫头鹰等)和昼行性动物(麻雀、蝴蝶等)。

概念:动物在一昼夜中有节律的活动。

2.动物的季节节律
举例:候鸟的迁徙行为(大雁等);鱼类的洄游行为(鳕鱼等);动物的冬眠行为(蛙、蛇等)。

概念:动物随季节改变而发生的周期性行为。

3.动物的潮汐行为
举例:招潮蟹、牡蛎、珊瑚等。

概念:海洋生物与潮水涨退的变化相适应的节律行为。

●二、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动物随着地球、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步形成的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

意义: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避开不良生活条件、获得适宜的生活环境。

●三、产生节律行为的原因——生物钟的调节作用
概念: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举例:“调拨”蟑螂的生物钟。

小资料
1.鸽子的飞行定向
鸽子擅长飞行认路。

晴天,鸽子靠太阳和生物钟定向。

如果人为“拨乱”鸽子的生物钟,鸽子就不能正确地依靠大阳导航。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鸽子关在暗室中,每天夜间0时照明,中午关灯,将鸽子的生物钟拨快6小时。

过一段时间后,早6:00于鸽舍西方80.45km处放飞。

该鸽没有向东飞回鸽舍,其飞行的方向是东北方。

这是由于该鸽子的生物钟此时是中午,鸽子误以为太阳在南面,按中午该飞的方向,故向东北方向飞去。

阴天,鸽子靠地球磁场定向。

若阴天在鸽子颈上系一块磁铁,它们会迷失方向。

2.生物钟的位置
生物钟不是具体的形态结构,而是以生化过程为基础的生理机制,很难确定其在生物体内的位置。

用蚕蛾做脑组织的切除、嫁接实验,证明生物钟位于脑中。

将一种蜥蜴的松果体离体培养,在其存活的一周内,松果体按昼夜节律分泌褪黑素。

鸟类和兽类的一些实验证明松果体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作用。

有些实验证明,哺乳动物的生物钟存在于丘脑中。

破坏丘脑的某些神经中枢,可以破坏动物的一些正常节律,如心率、激素分泌节律等。

生物学家推测,生物钟现象可能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或脂类有关。

有人认为,也许动、植物体内有多种生物钟机制,它们共同作用使生物具有适应环境周期性变化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