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课件

合集下载

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共71张PPT).ppt

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共71张PPT).ppt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描写了老大臣的内心活动及惊讶与恐慌的神情,展 现了老大臣的虚伪嘴脸。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儿,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 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 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神态描写:写出了老大臣竭力想看见布料的可悲又可笑的样子。
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 反语:“最高贵的”其实是虚伪的、互相欺骗的、愚蠢的,作者 故意这样说,是为了増强讽刺意味。 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 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 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这些色彩 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 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就这样做了。
“注意地听着”和“这样做了”进一步掲示了老大臣的虚伪,老大臣的行 为对骗子的行骗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丝和金子。他们说这是为了织布 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连一根线也没有放到织布机上去。 不过他们还是照常继续在空机架上工作。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 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 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 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
“仔细地看着”揭示了皇帝的装腔作势、自欺欺人,权具讽刺意 味。
两个骗子又一次要钱要物,“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一个“全”字 表现了骗子的极度贪婪。

皇帝的新装PPT课件课件

皇帝的新装PPT课件课件
故事寓意
通过讲述一个皇帝被愚弄穿上一件不 存在的衣服,揭示了人们往往因为盲 从和虚荣而失去对真相的判断力。
故事背景设定
时间
故事设定在一个遥远的古代王国。
地点
主要发生在一个大都市和皇宫内。
社会背景
描述了一个社会风气浮夸、虚伪横 行的时代。
人物角色介绍
皇帝
故事中的主角,一个极 度虚荣的统治者,被两
个骗子愚弄。
力不被滥用。
03
独立思考与判断
作为公民,我们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因为对方拥有权力而盲
目追随。同时,我们也要敢于监督和质疑权力,确保其正确行使。
05 现实生活中的“皇帝的新 装”现象
社会现象举例
虚假广告
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可能会夸大其词或发布虚假广告,导致消 费者对产品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培养诚实品质
01
故事教育孩子要敢于说出真相,不要因为外界的压力而说谎。
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02
故事鼓励孩子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盲目相信权威。
培养勇气和自信
03
故事中的孩子敢于指出皇帝的错误,教育孩子要勇敢地表达自
己的观点。
对成人的启示
反思社会现象
故事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人们往往因为害怕被视为与众不同 而不敢说出真相。
骗子
两个自称织工的人,他 们欺骗皇帝说他们能织
出最美丽的布料。
大臣
皇宫中的官员,他们为 了迎合皇帝的虚荣心而
撒谎。
小男孩
故事中的转折点,他勇 敢地说出了真相,戳破 了皇帝和臣子的谎言。
02 故事情节
皇帝的新装制作
01
02
03
皇帝对衣服的痴迷

《皇帝的新装》 课件(20张PPT)

《皇帝的新装》 课件(20张PPT)
1、皇帝昏庸愚蠢 2、大臣虚伪奸诈 3、他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愚蠢的人”。
三、课文欣赏
为什么大人不敢说出真相,而小孩子敢说出来呢?
1、官员怕丢职位
2、群众怕丢脸面
3、单纯的小孩子没有私心杂念的困扰,敢于说真话。
三、课文欣赏
童话寓意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 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 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三、课文欣赏
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皇帝爱新装的?
1、治装费用 2、兴趣爱好 3、换衣次数
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做了有力的伏笔。
三、课文欣赏
两个骗子为什么能够欺骗皇帝?
1、爱穿新衣的嗜好 2、爱慕虚荣的心理 3、自负多疑的个性
三、课文欣赏
皇帝和大臣为什么都要谎称自己看见了新装?
一、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1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皇帝的新衣》 代表作品2 《卖火柴的小女孩》、《冰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
代表作品3 《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
一、创作背景
《皇帝的新装》原本是从中世纪西班牙民间故事移植而来。西 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也曾在其戏剧中运用过这个素材。故事的结局 是那个国王光着身子在朝臣和全城百姓面前走过,大家都噤若寒 蝉、不吭一声。安徒生改写时,在结尾处让一个孩子喊出了“他 没有穿衣服”这句真话。

拓展学习
Extended Learning
四、拓展学习
试一试 续写后面的故事

第22课《皇帝的新装》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22课《皇帝的新装》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
1.掌握生字词
(1)注意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和字形。
(bèn) 笨蛋 (qīn) 钦差
(jī) (quān) 滑稽 圈定
(cì (xuàn) 赏)赐 炫耀
(jué ) 爵士 (chèn)
称职
(yù pìn)(tuǒ) (chénɡ) (bì 御聘 妥当 呈报 ) 陛下
(hài) 骇人听闻
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
2.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代 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 儿》《丑小鸭》等。
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
3.背景解读
当时丹麦已成为英国的附属国,丹麦人民 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 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而封建阶级则穷奢极欲 、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 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写成了《皇帝的新装》 ,锋芒直指统治阶级,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 的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态。
(1)梳理文章的基本脉络。 全文共37段,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引子,交代皇帝喜欢穿新装的怪癖,为 下文骗子愚弄皇帝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2—4段),故事的开端,写骗子投皇帝所好,轻而易 举地骗过了皇帝,开始“做”新装。 第三部分(第5—23段),故事的发展,写大臣和皇帝看布料,全面 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和虚伪。 第四部分(第24—33段),故事的高潮,写皇帝穿上“新装”参加 游行大典。 第五部分(第34-37段),故事的结局,写小孩子揭穿“新装”的 骗局。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3.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 都说真话了,而皇帝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 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对皇帝说。
心口不一 虚伪自私 自欺欺人 阿谀奉承 道貌岸然
(24段)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 骗 子
头一天夜晚,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 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 衣完成。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两把大剪 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 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
了!" 极致狡猾 手段高明 配合默契
(33段)“ 乖 乖 ! 皇 帝 的 新 装 真 漂 亮 ! ” (35段)“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 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 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36段)“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 小孩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37段)“ 他 实 在 没 有 穿 什 么 衣 服 啊 ! ”
(12段)“ 哎 呀 , 美 极 了 ! 真 是 美 妙 极 了 ! ” , 老 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 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 布非常满意。”
老大臣
(17段) 心想:“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 诚实官员
想,“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欲,挥霍无度。本文正是揭露 了贵族阶层的阿(ē)谀(yú)奉承和虚伪透顶,深刻地解剖 了当时的社会的病状。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所有人物夸张荒诞的行为都变 得异常地合理!!!
思考:在文章的末尾,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道
出真相?
皇帝的新装
这个男孩叫小帅,痴迷于新衣穿搭,每天都要在镜子 前花费大量的时间,无心学业,谁劝都不听!
这天睡梦中小帅的突然惊醒,他发现自己此时正光着 身子在人头攒动的街道中央游行!周遭不断传来笑声,他 突然意识到,自己此时正是童话中那个爱新装的皇帝!

《皇帝的新装》(公开课)PPT课件

《皇帝的新装》(公开课)PPT课件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一个遥远的国度,描述了皇帝和臣民们的生活。
故事背景
社会背景
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欺 骗,揭示了人们对权力的盲目崇 拜和对真相的忽视。
文化背景
故事中的皇帝代表了当时欧洲皇 室的奢华和虚荣,同时也揭示了 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 。
人物介绍
01
02
03
皇帝
故事中的主角,虚荣、自 负、容易被欺骗。
掌握童话的文学特点 和艺术表现手法
课程大纲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介绍 和创作背景
童话故事情节的梳理和人物
01
分析
02
03
童话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探讨
童话的文学特点和艺术表现 手法分析
04
05
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的培养
02
《皇帝的新装》故事背 景
故事起源
安徒生创作灵感来源
安徒生从真实事件中获得灵感,创作了《皇帝的新装》这个 故事。
情节安排
铺垫
冲突
故事的开篇通过描绘皇帝的虚荣和愚蠢, 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故事中的冲突来自于皇帝被骗子利用,引 发了一系列有趣而又紧张的情节。
高潮
结局
故事的高潮在于皇帝裸体游行的场景,这 一场景的描绘使得整个故事达到了高潮。
故事的结局以皇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采 取行动为结束,使得整个故事有了一个完 美的结局。
《皇帝的新装》公开课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课程介绍 • 《皇帝的新装》故事背景 • 《皇帝的新装》故事内容 • 《皇帝的新装》主题分析 • 《皇帝的新装》艺术特色 • 《皇帝的新装》的影响与价值
01

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体悟人生
现在的你们,在童话里看见故事 将来的我们,会在童话里看见人生
作家介绍
为追求艺术,14岁时只身 去 往 首都哥本哈根。 17岁发表诗剧《阿尔芙索尔》,崭露才华 , 被 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 辛欧学校免费就读。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 创作日趋成熟。1835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 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 表作。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 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地发行和出版。
心理描写,“似乎”“必须”两个词揭 示了皇帝复杂而又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 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美读“精要”,品赏人物
(10段)“我的老天爷!” 运用了心理描写,两个“决不 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 能”表现了老大臣的虚伪、自私, 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 与前文的“诚实”“称职”形成 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 鲜明的对照,加强了讽刺效果。 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 职的吗?——不成,我 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 布料。”
美读“精要”,品赏人物
(12段)“哎呀,美极 了!真是美妙极了!” 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 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 美的色彩!是的,我将 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 料非常满意。”
这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反复强调“美 极了”,把老大臣虚伪的嘴脸刻画得淋 漓尽致。这是老大臣生怕别人认为他愚 蠢和不称职而说的假话,体现了他的虚 伪和自欺欺人,也表现了他当时的惶恐。
文章为什么要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察看织布的情景, 可否只写其中一次?
不可以。那样不足以揭露整个宫廷的腐败。
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并说说它为什么是关键语句。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 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的新装-ppt课件

皇帝的新装-ppt课件

片段中选一个,合作品读该部分。 配人物,不要忘记旁白;演
• 第一幕:称职老大臣看新装(6-13段) 读时注意语气、动作、神态;
• 第二幕:诚实官员看新装(15-17段) 可以像之前改写皇帝心理一
• 第三幕:君臣全员看新装(19-23段) 样,对需要的地方进行合理
• 第四幕:皇帝穿新装(24-28段)
28段: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 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 裙。
努力表演,演技精湛
1.骗子行骗
展示新装
9段: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儿,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 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
16段:“你看这布段美不美?”两个骗子问。他们指着、描述着一些美 丽的花纹。
“当我在为孩子写一篇故事的 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母亲 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 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
➢ 皇帝为什么会上当?
• 抓住皇帝的心理:既喜欢新衣,又能检测臣民是否称职聪明。
➢ 能否改为“任何不称职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或 “任何不 称职的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
• 抓住臣民心理:检测范围涵盖官员、百姓所有人;且看不见的人愚蠢 程度非常深,已经不可救药——保证无人敢拆穿。
投其所好,洞察人性
行骗——受骗——揭骗
环节一:骗子行骗
一个骗局,骗了全城上下,不得不佩服骗子 的骗术高明。
1.骗子行骗
➢ 两个骗子的骗术有何 高明之处?结合具体 内容说说。
1.骗子行骗
介绍新装
“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 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 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徒生 (1805~1875)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 《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 孩》、《夜莺》、《灰姑娘》、 《拇指姑娘》等。
返回
《卖火柴 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丑小鸭》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拇指姑娘》
返回
如果有人五岁了,没有倾听 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 份欢乐。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 曲折 ,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 的方法,举凡鸟 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 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 使它们人格化。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读准下列加线字的字音:
xuàn chèn 炫耀 称职
jī bì yù pìn 滑稽 陛下 御聘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皇帝
老大臣 大臣
小 孩 子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昏庸无能 爱慕 虚荣 愚蠢 虚伪
心理、语言、 动作描写
最可恨者: 骗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卑鄙者: 大臣
狡猾伪善
虚伪愚昧 阿谀奉承 自私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语言、 动作描写
最可爱者: 孩子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纯洁天真 无私 无畏 直言不讳
语言描写
返回
6、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 点儿发抖?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 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1、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 手法)?
夸张与想象: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
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 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 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 张。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 骗出丑,感到恐慌。但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恐 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 行完毕。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7、你怎样理解故事的内涵?
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 虚伪、自欺欺人,批判了说假话的世风。
8、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出了 真相,意在教育我们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 无畏,敢说真话。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3、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很多 人都不敢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 真话的原因是什么。
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
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
皇帝: 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 王位。
老百姓: 怕人嘲笑愚蠢; 怕招杀身之祸。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皇帝
百姓

骗子
孩子
3、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
作者行感活知 动探究的分角?色 (争鸣用一个字加以概括)
返回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问题讨论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是怎样一个 人?
故事主人公是皇帝。这是一个愚蠢、 虚伪、自欺欺人、极端奢侈、不务正业 的皇帝。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文章结构
爱新装 (引子) ( 第一段)
做新装 (开端) (第二段~第四段)
看新装 (发展) (第五段~第二十二段) 展新装 (高潮)(第二十三段~三十段) 揭新装 (结局)(第三十一段~结尾)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1、这篇课文的写了哪些人物?
2、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官员
返回
2、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并 说说它为什么是关键语句。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 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 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 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 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 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 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返回
2、课文主要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
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
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 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 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 腐朽。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中心思想
这篇童话讽刺了封建统治阶段昏庸、 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 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 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 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如果有人十五岁了,没有倾听 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份 银灿。
如果有人二十五岁了,没有倾听过安徒 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份丰饶。
如果有人三十五岁了,没有倾听过安徒生, 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份悠远。
如果有人五十岁了,没有倾听过安徒生,
作者那感知么探他究的分角老色年争鸣少了一份深邃。
返回
关于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 想象、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 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xián hài
hè qīn chāi
头衔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钦差大臣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1、皇帝有何嗜好? 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3、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 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 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 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 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 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如何说的? 6、 最后谁说出了真话? 7、 最后结果如何?
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作 者 简 介 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
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 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 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
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 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 向世界。
返回
4、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
因为小孩子单纯,天 真活泼,不懂得人情世故 无所顾忌。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5、人物分析
(想一想)(议一议)
读完课文后你觉得谁是最 可笑的?谁是最可恨的?谁是 最卑鄙的?谁又是最可爱的?
作者 感知 探究 分角色 争鸣
返回
人物 人物性格 描写手法
最可笑者: 皇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