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ultisim11仿真的生物医学工程课程设计:人体阻抗测量
基于LABVIEW的泄漏电流人体阻抗计算模型

基于LABVIEW 的泄漏电流人体阻抗计算模型刘晨,沈介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江苏苏州215011)摘要:在测量泄漏电流时,通常使用人体阻抗模拟模型来模拟将通过人体的泄漏电流,泄漏电流的大小是评价电子产品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量泄漏电流测试仪时要对人体阻抗模型进行检测,不同的人体阻抗网络对应不同的传输特性。
基于LABVIEW 构建了人体阻抗网络的传输特性计算模型,根据泄漏电流测量的相关标准选取了3个模拟人体阻抗网络模型对传输特性进行计算,从而验证了此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地计算不同情况、不同类型的人体阻抗模型参数的方法,对于提高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泄漏电流;人体阻抗模型;传输特性;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中图分类号:TP 311.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68(2021)02-0018-04doi:10.3969/j.issn.1672-5468.2021.02.004Human Impedance Calculaion Model of LeakageCurrent Based on LABVIEWLIU Chen ,SHEN Jieming(CEPREI-EAST ,Suzhou 215011,China )Abstract :In the measurement of leakage current ,the human impedance simulation model isusually used to simulate the leakage current through the human body.The size of the leakage cur ⁃r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nic products.Whenmeasuring the leakage current tester ,it is necessary to detect the human impedance model ,and different human impedane networks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LABVIEW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human impedance networks is constructed.Three human impedance network simulation models are selected to calculate the trans ⁃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standards of leakage current measurement ,which verifies the accuracy of this calculation model and provides a method for quickly calculating human impedance models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types ,which is of great sig ⁃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electronic products.Keywords :leakage current ;human impedanc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LABVIEW收稿日期:2020-06-04作者简介:刘晨(1991-),女,辽宁沈阳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中国赛宝华东实验室)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电磁实验室计量检测工作。
仿真实验报告阻抗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阻抗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掌握使用仿真软件进行阻抗测量的方法。
3. 学习阻抗匹配技术及其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4. 分析不同负载阻抗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阻抗是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衡量电路元件对交流信号阻碍程度的物理量。
在电路中,阻抗分为电阻、电感和电容三种形式。
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传输线阻抗相匹配,以实现信号传输的最大化。
三、实验设备1. 仿真软件:Multisim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5. 负载阻抗四、实验步骤1. 打开Multisim软件,创建一个新的仿真电路。
2. 在电路中添加电阻、电感、电容元件,并设置其参数。
3.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电路中,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
4. 添加示波器,用于观察电压和电流波形。
5. 设置负载阻抗,观察不同负载阻抗下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6. 通过改变负载阻抗,分析阻抗匹配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7.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阻抗时,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波形保持一致,信号传输效果最佳。
2. 当负载阻抗大于传输线阻抗时,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反射,导致信号失真。
3. 当负载阻抗小于传输线阻抗时,信号会发生折射,导致信号衰减。
4. 通过调整负载阻抗,可以实现阻抗匹配,提高信号传输效果。
六、实验结论1. 阻抗是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衡量电路元件对交流信号阻碍程度的物理量。
2. 阻抗匹配是提高电路性能的关键,可以实现信号传输的最大化。
3. 使用仿真软件可以方便地测量和分析阻抗,为电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仿真实验,我对阻抗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掌握了使用仿真软件进行阻抗测量的方法,为今后的电路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阻抗匹配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很大,因此在实际电路设计中,应重视阻抗匹配问题。
此外,通过实验,我还认识到仿真软件在电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分析和优化电路性能。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原理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原理生物电阻抗法(Bioimpedance Analysis, BIA)是一种常用于测量人体组织中电流通过程度的方法,通过测量电阻和导电率的变化,可以获取到人体组织的生物电阻抗参数。
本文将介绍生物电阻抗法的测量原理及其应用。
一、生物电阻抗法的原理生物电阻抗法基于组织的生物电导,通过测量在人体组织中通过的微弱电流,来估计组织的电阻和导电率。
这些参数能够提供有关身体组织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信息。
1. 电流路径生物电阻抗法通过在人体中通入微弱电流来测量电阻和导电率,常用的电极位置包括手腕、脚踝、手指和脚趾。
电流的路径通常是通过身体的一侧,并沿一个称为“截面”的平面穿过身体,然后离开身体的另一侧。
2. 电极选择在生物电阻抗法中,电极的选择对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电极应该能够与皮肤充分接触,并能稳定地传递电流。
通常使用的电极为粘贴式电极,选择良好的电极能够减小电流通过过程中的电极接触阻抗,提高测量的精确性。
3. 测量方法常用的生物电阻抗测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多频段测量法,通过在不同频率下测量电阻和阻抗,来分析身体组织的特性;另一种是单频段测量法,只在一个频率下进行测量。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测量精度。
二、生物电阻抗法的应用生物电阻抗法具有非侵入性、简单易行、快速、经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健康管理和运动康复等方面。
1. 医学领域生物电阻抗法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脏器功能评估和疾病诊断方面。
通过对人体的生物电阻抗测量,可以判断体内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状态,提供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2. 健康管理生物电阻抗法在健康管理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测量人体的身体成分,如肌肉量、脂肪含量、水分百分比等,可以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并提供制定合理的饮食和锻炼计划的依据。
3. 运动康复在运动康复中,生物电阻抗法可用于追踪患者的肌肉质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
通过定期测量,可以评估康复效果,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运动能力。
一种人体阻抗测量模块的自校准方法

一种人体阻抗测量模块的自校准方法朱晗琦;马艺馨;苗枥文【摘要】为了减小系统误差,提高系统的测量准确度,本文提出了一种人体阻抗测量模块自校准方法。
该方法基于系统测量结果的线性度,在系统初始化后,通过对系统内部自带电阻网络的测量得到系统对被测电阻的测量值,再结合系统内部已存的被测电阻真实值,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被测电阻测量值与真实值关系直线,获取系统误差的线性校正参数,并将参数用于后续阻抗的解调算法中,实现自校准。
实际测试表明,该方法操作便捷,有效提高系统的测量准确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ystem error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an auto calibration method of the human body impedance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Considering the linearity of the measuring result, the system measures inner resistance networks after initialization and does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measured values and real values with least square method to get calibration coefficients. The system will then automatically take the calibration coefficients to calculate the measured resistances, which realizes the auto calibra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An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result, this method is easy to realize and effective, which has certain application and reference value.【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年(卷),期】2016(024)023【总页数】3页(P130-132)【关键词】生物电阻抗;人体阻抗测量;最小二乘法;自校准;线性校正参数【作者】朱晗琦;马艺馨;苗枥文【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8生物电阻抗技术[1-2]是一种基于生物组织电特性的无损伤检测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病理检测、呼吸过程监测、人体成分分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或者应用研究。
人体阻抗测量电路设计

人体阻抗测量电路设计人体阻抗测量电路设计是一种用于测量人体组织的电阻和电导的技术。
它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医疗诊断、健康监测和体能训练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体阻抗测量电路设计的原理、关键元件选择、电路设计步骤以及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I. 原理人体阻抗测量是通过在人体上施加一个小电流信号,并测量相应的电压来计算得到的。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来计算得到组织的阻抗值。
通常情况下,使用交流信号进行测量,因为交流信号可以减少直流信号对人体组织产生的极化效应。
II. 关键元件选择1.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交流信号,并提供适当的频率范围和幅度调节功能。
2. 电极:用于将信号传输到人体组织,并接收返回的信号。
通常使用可湿润的粘贴式电极或戴在手腕上的传感器。
3. 差动放大器:用于放大电压信号,并消除噪音和干扰。
差动放大器通常具有高共模抑制比和低噪声系数。
4. 滤波器:用于滤除高频噪声和干扰信号。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
5. ADC(模数转换器):用于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进行后续的数字处理。
III. 电路设计步骤1. 确定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根据具体应用需求确定阻抗测量的范围和所需精度,以选择合适的元件。
2. 选择合适的信号发生器:根据需要选择合适频率范围、输出幅度可调节、稳定性好的信号发生器。
3. 设计电极:根据测量部位设计合适类型的电极,并考虑到舒适性、稳定性和易于清洁等因素。
4. 设计差动放大器:根据所选差动放大器的特性参数,如增益、输入阻抗、带宽等进行设计。
同时考虑到共模抑制比和噪声系数等因素。
5. 设计滤波器:根据噪声和干扰信号的频谱特性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参数。
低通滤波器可以滤除高频噪声,带通滤波器可以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6. 设计ADC电路:根据所需精度和采样率选择合适的ADC,并考虑到分辨率、采样速率和电源噪声等因素。
人体阻抗模型和阻抗测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体阻抗模型和阻抗测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阻抗测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电学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来判断人体组织的阻抗值,从而获得关于身体内部组织状态的信息。
阻抗测量已广泛应用于医学、运动、心理学等领域,例如心脏健康监测、肌肉功能评估、脑电图采集等。
为了理解和优化阻抗测量的过程,需要建立一个适当的人体阻抗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人体各种组织类型的阻抗特征,从而使阻抗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同时,也需要研究阻抗测量的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以提高测量的灵敏度和精度。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体阻抗模型的建立:分析人体各种组织类型的电学特性,建立能够准确模拟其阻抗特征的数学模型。
2.阻抗测量技术的研究:探究不同阻抗测量方法的优缺点,研究各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包括电极位置、电流频率和强度等,并提出改进方法。
3.阻抗测量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研究如何通过阻抗测量得到信号,处理和分析数据,从中提取更加有用和准确的信息。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阻抗测量技术,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领域的医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数据。
2.建立准确的人体阻抗模型,为生物电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并有助于理解人体内部组织的电生理特性。
3.研究阻抗测量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有助于更加深入地分析和理解相关数据,并提取更加有用的信息。
四、拟定研究方案1.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了解人体各种组织类型的电学特性。
2.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模拟人体各种组织类型的阻抗特征。
3.探究阻抗测量技术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方法。
4.研究阻抗测量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提取有用的信息。
5.编写研究论文,撰写相关学术文章,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建立准确的人体阻抗模型,为生物电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
2.优化阻抗测量技术,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multisim11仿真的生物医学工程课程设计:人体阻抗测量

课程设计报告————人体阻抗测量引言本课程设计探索了一种适用于家庭的低成本生物电阻抗测量系统。
采用由一对激励电极及一对敏感电极组成的四电极结构, 用文氏电桥振荡器产生50 kH z 的正弦波信号, 经过一定的削减,施加在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激励电极对上,通过测量敏感电极对的电压, 实现人体生物阻抗的检测, 可望有效克服接触电阻抗以及空间电磁波的干扰。
multisim软件仿真结果表明, 这种测量系统在测量结果的线性、稳定性及准确性等方面的性能可满足人体成分测量的要求。
这为人体肥胖程度的家庭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
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Multisim被美国NI公司收购以后,其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最大的改变就是:Multisim 9与LABVIEW 8的完美结合:(1)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仪器;(2)所有的虚拟信号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输出到实际的硬件电路上;(3)所有硬件电路产生的结果都可以输回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如此,学员可以很好地、很方便地把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真实的再现出来。
并且可以用虚拟仪器技术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仪表。
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真正的做到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人体阻抗模型及其测量的意义:人体的基本构造单位是细胞。
细胞被一层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所包被,称作细胞膜或质膜,它允许某些物质有选择地通过,同时又严格地保持细胞内物质成分的稳定。
基于虚拟仪器的医学传感器实验研究

基于虚拟仪器的医学传感器实验研究作者:何伶俐何汶静杨庆华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年第02期*項目来源: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21-1122);川北医学院2022校级教改项目“医学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教考分离模式探索”(项目编号22-10-03)。
作者简介:何伶俐,讲师;何汶静、杨庆华,副教授。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4.02.122摘要为了解决传统医学传感器实验中存在的各种弊端,针对现代传感器实验教学的特点,以ELVIS结合LabVIEW和Multisim构建了虚拟仪器实验平台,并以温度传感器、光敏电阻传感器和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三个实验为例,介绍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的应用。
实验证明:虚拟仪器实验平台对传统实验起到很好的补充和完善作用,丰富了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传感器;虚拟实验平台;ELVIS;LabVIEW;Multi-sim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24)02-0122-050 引言医学传感器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介绍传感器产生的各种电量和非电量信号的检测、转换和测量,综合性较强。
实验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学方法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传感器实验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传感器转换出来的微弱的电信号做放大及滤波处理;二是通过相应的计算,将放大处理后的电信号换算成对应的物理量[1-2]。
而传统的传感器实验都是按照搭建电路、记录信号的电压或者电流值、换算物理量的步骤进行。
电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需手动计算完成,不能实时显示所测物理量的波形和数值,实验结果展示不够直观形象[3-4]。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仿真工具软件的发展,基于虚拟仪器的实验已经成为实验教学的重要模式,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完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其存在的问题[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人体阻抗测量引言本课程设计探索了一种人体阻抗测量系统,以及通过此系统分析人体阻抗特性。
本设计采用由一对激励电极及一对敏感电极组成的四电极结构, 用文氏电桥振荡器产生50 kH z 的正弦波信号, 经过一定的削减,施加在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激励电极对上,通过测量敏感电极对的电压, 实现人体生物阻抗的检测, 可望有效克服接触电阻抗以及空间电磁波的干扰。
multisim 软件仿真结果表明, 这种测量系统在测量结果的线性、稳定性及准确性等方面的性能可满足人体成分测量的要求。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
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Multisim 被美国NI公司收购以后,其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最大的改变就是:Multisim 9与LABVIEW 8的完美结合:(1)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仪器;(2)所有的虚拟信号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输出到实际的硬件电路上;(3) 所有硬件电路产生的结果都可以输回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如此,学员可以很好地、很方便地把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真实的再现出来。
并且可以用虚拟仪器技术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仪表。
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真正的做到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人体阻抗模型及其测量的意义:人体的基本构造单位是细胞。
细胞被一层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所包被,称作细胞膜或质膜,它允许某些物质有选择地通过,同时又严格地保持细胞内物质成分的稳定。
由于细胞膜的存在,人体组织的阻抗特性可由图1 所示的等效电路表示。
其中Re,Ri和Ci分别为细胞外液电阻,细胞内液电阻和细胞膜电容。
人体阻抗是包括人体皮肤、血液、肌肉、细胞组织及其结合部在内的含有电阻和电容的全阻抗,如图2所示。
皮肤表面0.05~0.2mm厚的角质层电阻值很高。
在干燥和干净的状态下,其电阻率可达105 ~ 106Ω·m。
但因其不是一张完整的薄膜,又很容易受到破坏,故计算人体阻抗时一般不予以考虑。
人体各部分阻抗大小对比如表1所示。
遭受突然的生理刺激时,人体阻抗可能明显降低。
便携式人体健康状况检测仪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该类仪器中人体成分检测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例如脂肪、水分检测仪等。
目前存在的测量人体成分的方法主要有生物电阻抗法、水重法、同位素稀释法以及双能量X光吸收法等。
其中,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 :Bioelectrical impedanceanalysis)具有无创、简便、廉价、可靠的独特优点, 医生和病人都易于接受,并且这种方法测量人体成分的可行性已经得到大量实验结果的验证。
生物阻抗技术的真正优势或诱人之处在于利用生物阻抗所携带的丰富生理和病理信息,进行人体组织与器官的无损伤功能评价。
2、系统结构框图与完整电路图3、各模块实现3.1、文氏电桥振荡器:图3 文氏电桥正弦振荡器根据人体电阻抗谱图, 在特征频率 f c 上, 人体电阻抗的虚部| X | 最大, 人体中的脂肪和非脂肪成分同时得到最大的体现, 因此选 f c 作为测量频率。
通常人体特征频率为50 kH z 。
电路的震荡频率f osc = 1/2лRC,理论与实际有出入,经多次调试,最终选定R=10K Ω、C=205pF,使其输出较为准确的50KHz的正弦波。
电路从起振到稳定输出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开始仿真后要经过等待才能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合格波形:图4 振荡器输出50KHz正弦波3.2、V/I变换电流信号比电压信号抗干扰能力强,所以微弱信号传递时常以电流形式进行。
下图就是我们采用的V/I方案,把电压信号转变成电流信号。
下方的电压跟随器起传导电压、隔离电流的作用;理论上,流经负载Rx的电流为I out = V in*(R32/R30) /(Rs+R0+Rx);图5 振荡器与V/I变换电路所谓的V/I变换,其实是将输入电压放大一定倍数再加到负载上,从而得到电流的。
只是负载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相对减小了一些。
图6 V/I电路的输入/输出如上图,人体阻抗一般为500Ω左右,则电路稳定后流经人体的电流不超过500uA。
振荡器产生的信号强度被削减了29%。
图7 V/I电路的幅频特性图图8 V/I电路的相频特性图3.3、2选1开关与差动放大器差分放大器是一种零点漂移很小的直接耦合放大器,常用于直流放大。
它可以是平衡(术语“平衡”意味着差分)输入和输出,也可以是单端(非平衡)输入和输出,常用来实现平衡与不平衡电路的相互转换,是各种集成电路的一种基本单元。
在实际应用中,温度变化和电源电压不稳等因素对放大作用的影响,等效于每个晶体管的输入端产生了一个漂移电压。
利用差放电路的对称性可以使之互相抵消或予以削弱,使输出端的漂移电压大大减小。
显然,共模增益越小,即电路对称性越好时,这种漂移电压也越小。
而相对于由晶体管构成的差放,由运放构成的差放又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小、使用方便、调试容易等优势。
如下图右边部分所示的由3个运放构成的差动放大器也称仪用放大器。
在R11=R12、R13=R14的情况下,放大倍数为A = Vin*((R8+R9+R10)/R9)*R13/R11图左下角的R19与晶体管、二极管、VC、继电器构成2选1开关。
mux接到单片机的P3.1引脚。
图7 运放构成的差动放大器(这里放大倍数理论值为7.67,改变R9的值可调节放大倍数)图8 差动放大器输入-输出波形实际放大倍数为5.365/0.696=7.71,与理论值7.67相对误差0.5%图9 差动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图与相频特性图3.4、精密整流、滤波单极性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入交流信号的幅值呈线性比例关系的整流称为线性整流,又称精密整流。
由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在小信号时处于截止或特性曲线的弯曲部分,一般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组成整流电路,在小信号检波时输出端将得不到原信号(或使原信号失真很大)。
如果把二极管置于运算放大器组成的负反馈环路中,就能大大削弱这种影响,提高电路精度。
这种电路可对1mV左右的小信号进行检测,其误差小于0.05%。
右下角的R39和C7并联构成滤波电路。
理论上滤波电容的取值要满足Td=RC>(3~5)T/2式中Td为电容放电时间常数,T为输入交流信号周期。
经多次调试,R38=500KΩ,C7=5uF (或1uF)时能输出较为平稳的直流波形。
图10 精密整流、滤波电路图11 整流效果图12 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输出输出直流电压0—5V,便于AD采集与MCU处理图13 整流滤波电路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3.5、数据采集与显示这个模块暂时不能用multisim仿真,只能放一个思路在这里。
主要是因为AD芯片似乎不能正常工作。
网上也找不到multisim里AD转换的仿真例程。
另外,对multisim仿真来说,几毫秒已经是比较漫长的等待,而单片机执行一个完整程序往往需要几毫秒甚至几十毫秒,等multisim仿真出这么长时间内电路的行为,人至少需要等待十几或几十分钟,而且很可能仿真结果没出来而multisim已经因为稳定性问题而出现异常。
Multisim仿真模拟电路比较在行,数字电路则用proteus或quartasii比较靠谱。
图14 AD、MCU与LCD4、联合测试让2选1开关分别接通R0和Rx,测出AD输入端的直流电压强度,计算Rx的阻值。
图15 联合测试电路图接入R0和Rx时,只接入Rx时,因为U0x / Ux = (R0+Rx)*I / Rx*I,所以RX = R0 / (U0x/Ux-1) =1000/(4.982/1.655-1)=497.51Ω与真实值500Ω的相对误差为|497.51—500|/500=0.50%这里要注意多等待一会,让电路达到稳定状态,最好两次测量时等待的时间一样长,这样使测量误差更小。
0.50%的误差说明了测量电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际做出来的话,接下来就看AD数据采集的本事了,最后是MCU计算和LCD显示。
有机会一定把实际系统做出来。
5、总结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很宽广的概念,涵盖了太多的领域。
我们学校这个专业,就是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服务于医学,尤其是医疗器械和信号处理。
归根结底,还是看你的数电、模电、射频、微机、编程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是否能灵活运用。
这次课程设计,从资料搜集、方案论证,到每个模块的实现与调试、系统联调,每一步都是历尽艰辛。
50Khz 信号源我们弄了两天多,差动放大器弄了近3天,各种电路和器件的选择、multisim软件本身的使用也让人破费周折,不得不感叹:能力差,真可怕。
连续两周,每天早上7点起、晚上1点睡,终于比较圆满地完成任务。
虽然软件仿真与实际情况有差距,而且multisim 软件本身也不是很稳定(同一个电路仿真的结果不是一定的,甚至有时仿真出错),我们还是通过这次锻炼提高了工程设计能力,尤其对放大器的使用明显有感觉了。
接下来,希望继续进步,提高对滤波器的设计与运用能力。
附录(51单片机控制2选1开关、AD转换和LCD显示的C程序):编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