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的规格与尺寸
灌云县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规程

灌云县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规程一、秧田准备选择排灌分开,运秧以便,便于操作管理旳田块做秧田。
按照秧大田比例1:100留足秧田,在播种前10天上水耖四耙地,开沟做板。
秧板规格为畦面宽1.4米,秧沟0.25米,深0.15米,四面沟宽0.3米,深0.2米。
畦面宽1.4米两边各放一根2×5×250厘米平直木条作靠板,用推板将畦面推平,移动2×5×250厘米平直木条靠板秧板逐段将畦面推平;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播前两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足拍实,板面到达“实、平、光、直”。
二、营养土(基质)选择团粒构造好旳常年菜园地表土,粗细合适,清除其中旳坚硬杂质,以防损伤机器秧针。
不能选用沙土、粘土、石骨子等易板结不透气旳土壤。
三、装营养土(基质)、施壮秧剂和底肥一般栽一亩大田用25盘以上秧苗,为保证秧苗足够,规定一亩育25-30盘秧苗。
将营养土装入盘内,装入量约占秧盘总量旳80--90%,合适弄平,然后用半包壮秧剂,另加每盘10-20克复合肥兑水50-100公斤泼施于盘内备用。
四、播种盖膜播种时间一般为5月25—30日,每盘播干谷60克,一亩20盘,用种1.2公斤。
种子按常规浸种催芽,播种后盖无壮秧剂旳细土1-2厘米, 绝不能露出种子。
倡导盖双膜, 底膜在出苗现青后抽走。
2.5-3.5叶移栽,秧龄近20天。
五、苗床管理1、壮秧原则: 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移栽,一般3.5叶左右带土移栽。
适合机插旳秧苗规定群体质量均衡,成苗1.7-3株/平方厘米,根系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2.0-2.5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
壮秧旳形态特性: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珠矮壮,无病株和虫害。
2、秧田管理:①揭膜炼苗补水。
齐苗后,在第一叶完全抽出0.8-1.0cm时揭膜炼苗,揭膜规定: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
若揭膜时最低温度低于10℃时可合适推迟揭膜时间。
水稻插秧的规格与尺寸

水稻插秧的规格与尺寸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插秧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
插秧的规格与尺寸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插秧的规格和尺寸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插秧的规格1.秧苗的高度插秧的秧苗高度一般为15-20厘米,这样的秧苗生长势旺,根系发达,能够快速生长,提高产量。
如果秧苗太矮,生长势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
2.秧苗的根系插秧的秧苗根系要发达,根长要达到10-15厘米,这样的秧苗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生长更加健壮。
如果秧苗的根系不发达,根长不足,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3.秧苗的叶片插秧的秧苗叶片要绿色鲜嫩,没有病虫害和病斑,这样的秧苗生长势旺,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提高产量。
如果秧苗的叶片出现病斑或者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二、插秧的尺寸1.插秧的深度插秧的深度一般为3-5厘米,深度过浅容易导致秧苗倒伏,深度过深则会影响秧苗的生长发育。
插秧的深度要根据土壤的湿度和松紧程度来确定,一般来说,湿度大、土壤松软的地方插秧的深度可以稍微浅一些。
2.插秧的行距和株距插秧的行距和株距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行距要根据水稻的品种和土壤的肥力来确定,一般为20-30厘米。
株距要根据水稻的品种和土壤的肥力来确定,一般为15-20厘米。
行距和株距的大小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如果行距和株距过大,会导致水稻的生长不均匀,产量降低。
3.插秧的时间插秧的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水稻的品种来确定。
一般来说,插秧的时间要在气温适宜、土壤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
插秧的时间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插秧的规格和尺寸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插秧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确定插秧的规格和尺寸,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插秧行距和株距多少合适,插秧深度多少合适

水稻插秧行距和株距多少合适,插秧深度多少合适1、插秧的行距一般为30厘米左右,株距为10-13厘米左右。
2、合理种植水稻可以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3、在地温为14°C 时可以开始插秧,在宿迁等地区一般6月10日至25日开始插秧。
4、机械插秧的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的深度控制在1.5厘米左右较为合适。
一、水稻插秧行距和株距多少合适1、稻插秧行距一般是在30厘米左右,株距是在10-13厘米左右。
有些相对优质的水稻品种,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密栽。
2、合理种植水稻,保持适当的行距和株距,可以让水稻受到充足的光照,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3、水稻适宜的地温为13°C左右,在地温为14°C时,便可以开始插秧。
按照温度、插秧面积、插秧机的力量和劳动力数量等因素,可以适时试播,在宿迁等地区一般最佳插秧期在6月10日至25日。
4、稻田的沉淀要好,泥浆层不能过厚,若是土地沉降不好,在机械插秧后可能会导致秧苗下沉或插秧过深,这样会导致第位节分蘖少,高位节分蘖多,进而倒是分蘖延迟,质量差,影响产量。
二、插秧深度多少合适1、当插秧深度为2厘米左右时,不会出现倒苗、漂苗的现象,植物的根系会生长的更多,分蘖能力也更强。
机械插秧深度适宜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的深度适宜在1.5厘米左右。
2、在水稻插秧后及时上护苗水,缺水会造成秧苗死亡,水层过深会影响秧苗正常返青,一般水深在秧苗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较为适宜。
3、水稻田里,防虫更重于治虫,水稻返青期是潜叶蝇危害的主要时期,在移栽前可以用吡虫啉在苗床上喷洒一便,插完秧之后再喷一次毒死蜱加速克毙效果更好。
4、在水稻插秧后3天便会开始返青,返青后要适当的追肥,这样便可以促进新叶早生,早分蘖,使秧苗更茁壮。
水稻插秧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水稻插秧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春播时节,为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稻农朋友们要提前做好水稻插秧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人对于“插秧”这一词汇并不陌生,但具体操作却不熟悉,尤其在农机推广应用(水稻插秧机)的今天。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有关水稻插秧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水稻插秧的技术要点1、稻田平整即插秧前的整地工作,主要分为分为旱整地水耢平与水整地水耙平两种。
旱整地水耢平作业方便,效率高,省水。
水整地是先泡田,泡好耕垡后,用机械或畜力耙碎耢平。
整地要求田面平整,表土细软,有利于插秧。
2、插秧时间当地温稳定在15℃左右时,即可开始插秧,18℃时为最适插秧期。
最晚插秧期与安全抽穗期有关,即要保证安全齐穗期以前抽齐穗。
各地可根据安全齐穗期的温度指标找出安全齐穗期日期,向前推50-60天。
3、插秧规格及密度机械插秧规格9×4或9×3,深度1.5-2厘米。
一般每公顷栽插穴数为22.5-52.5万,每穴4-7苗,基本苗90-375万。
高产杂交水稻,生长势强,插秧密度应适当减少。
每墩苗数要准确、插直、不漏墩、不折秧、不漂秧。
4、插秧后管理水稻秧苗在插后3-7天重新发生新根,长出新叶,这一过程为返青。
此期主要是促进稻苗返青生长,管理的重点在于灌水和追肥。
水稻插秧注意事项1、插秧质量插秧要求“浅、直、匀、齐”。
“浅”,即栽插深度2-3cm浅插有利于早返青、早分集;“直”,即秧苗垂直,不东倒西歪不躺秧、飘秧;“匀”,即行距、穴距和每穴苗数要匀;“齐”,即目秧根对齐,插秧深度深浅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
2、做好八个同步插秧与补苗同步;插秧与插前“三带”同步;插秧与秧田管理同步;插秧与护苗水管理同步;插秧与分蘖肥、硅肥施用同步;插秧与虫害防治同步;插秧与本田二次灭草同步;插秧与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同步。
3、适期早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期早插,要坚决做到不插六月秧。
4、秧苗选择秧苗要求根系粗壮、色白、弯曲而有弹性,黄根少、无黑根,这样的秧苗即使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插植,依然能保持较高的发根能力。
农业机械-水稻机械如何插秧-水稻机插秧技术要点简介

农业机械-水稻机械如何插秧?水稻机插秧技术要点简介随着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快速推广,很多农户都能享受到机械种植所带来的便利。
就我国最为常见的水稻种植来说,目前水稻机插秧已经成为了多数种植大户的主要移栽方式,但在使用水稻机插秧时经常掌握不了相关技术要点,从而导致水稻返青慢、生育期延长等问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水稻机的插秧技术要点吧。
水稻机械插秧一、秧苗情况水稻机插秧时移栽龄秧要适宜,一般秧龄为13~20天,叶龄保持在2.7~3.5叶,且要盘根较好。
二、排水沉实水稻机插秧前3~4天要进行平整移栽田,前1~2天还要排干水,(稀泥田要提前3~4天),要求田面泥浆沉实,有利于插秧机作业。
三、移栽田准备水稻机插秧前灌浅水至1cm左右时按常规制种方法施基肥(15~20kg/亩)。
此时移栽效果最佳。
如果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
水稻机插秧技术要点四、移栽深度水稻机插秧的深度对秧苗的返青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在1cm左右时,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且返青快。
插秧深度0~0.5cm时易散苗,倒苗、漂苗;插秧深度2cm以上,抑制秧苗返青,小苗、弱苗插深过深易僵苗。
五、移栽密度①原则:早稻密植、中稻稀植;短生育期品质密植、长生育期品种稀植;分蘖能力差的品种密植,分蘖能力强的品种稀植;另外根据肥了情况适当调整一般肥沃田块可以适当稀植。
②密度:根据肥力情况、栽培水平、种植品种等来合理确定适宜栽培密度,做到合理密植。
一般插秧规格为:早稻18~25×12~14cm、中稻25~30×20~24㎝。
③补苗:对漏穴率在10%以上的地方、田块四个角和插秧机收尾调头空白处进行人工补秧。
六、移栽每块田第一厢放空从第二厢母本开始机插,田块四周先留空不栽,到最后收尾栽插。
水稻机插秧技术事宜总的来说,机械插秧不比人工,因此需要大家把握好每一个插秧和移栽要点环节,同时要注意配合后期大田的管理,并不是说机械插秧插完了就一定准确,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关于水稻插秧的文章

关于水稻插秧的文章
插秧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农民朋友们最为熟悉的工作之一。
插秧时间通常在稻田秧苗长至3-5厘米左右的时候进行,一般为每株间距25厘米,行距15厘米,每亩用秧苗1000-1200株,用水5-6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插秧的具体步骤:
1.准备秧苗
选用高质量的秧苗,应具有株高一致、叶色浓绿、节间短、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等优点。
在插秧前,将秧苗浸泡在清水中约2小时,以便使秧苗恢复鲜活,提高成活率。
2.排田、整地
在插秧前,要把田地排好,把田里的杂草、残根等杂物清除干净,并进行中耕、翻耕等基本作业。
3.铺膜或翻埂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铺膜或翻埂插秧。
铺膜插秧可以有效地保温、保湿,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同时还具有防旱、杀草等作用。
翻埂插秧则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
4.插秧
插秧一般由两人或三人分工合作进行。
一人按行间距站在沟边,将秧苗按规定间距插入泥土中,插好后稍加勾动,使秧苗根部紧贴土壤。
另一人则从田头到田尾行走,捧着一捧洒水肥的稻壳,紧邻着秧苗根部小心地整齐地把它们埋好。
插秧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和力度,注意秧苗是否插正,是否深浅适宜。
经过艰苦劳动,数天之后,农民插入的小秧苗将在泥土中茁壮成长,逐渐长成一片金黄色的风景线,成为大地上最为美妙的诗篇。
水稻大棚盘育苗机械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大棚盘育苗机械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一育秧技术1壮秧标准秧龄30-35天,叶龄3.5-4.5片,苗高14-16cm,根数12-16条,百株苗干重3g以上。
2育秧前准备(1)育秧棚及育秧地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的园田地或旱田地及房前屋后的地块做育秧田。
(2)秧田与本田比例:中苗1:70-90,每公顷本田需育秧田70-90m2。
按照机插秧320―350盘/公顷用秧量育秧。
(3)育秧棚及苗床规格:中棚床宽5-6m,棚高1.5m;大棚床宽7-9m,高1.8m,长根据需要而定,一般30 m左右,人行过道宽0.3-0.4m。
(4)整地作床:提倡秋整地做床,春做床的早春浅耕10-15cm,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床面、压实,有利摆盘。
(5)床土准备:以山地腐殖土、腐熟好的草炭土为最好,土中不能含有粗砂和小石块,以防损坏插秧机零部件。
床土最好在前一年秋天准备。
(6)育秧土配置:不同土类按适当比例采集、过筛、混合,同时调酸、调肥、消毒,必须达到土壤的PH值在4.5-5.5范围内;养分调节适宜,氮、磷、钾三要素俱全;床土要经过消毒、灭病菌、没有草,施肥可采用水稻育苗壮秧剂。
(7)浇足苗床底水:床土消毒前先喷50%底水,消毒后再用喷壶浇透苗床底水使15cm深床土水分达到饱合状态,使床土含水量达到25-30%。
3种子及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选用中早熟的主栽品种,种子质量必须保证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芽率在90%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5%。
晒种:浸种前选晴天晒1-2天,每天翻动3-4次。
脱芒:要在浸种前对种子进行机械脱芒,采用SDL-150A 型脱芒机脱芒,芒脱的净,糙米率只有0.5%。
筛选:筛出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
选种:用比重1.08-1.13的盐水选种,用比重计测定比重,或用鲜鸡蛋放入水中露出水面5分钱硬币大小即为标准比重,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插秧水稻高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育秧、插秧、本田管理、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灌区土壤肥力较高、盐碱轻、排灌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稻田插秧水稻高产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种子禾谷类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插秧水稻手插秧和机插秧的水稻。
高产在66670 m2面积上,每666.7m2面积平均单产稻谷在800kg以上。
壮秧秧龄30天~35天,叶龄3.5叶以上,苗高12cm~14cm,茎基部扁宽,第一完全叶叶鞘低于3cm,百苗干重2.5g以上。
4 产量目标666.7m2产量800kg以上。
产量构成为穗数28万穗~30万穗,结实粒数115粒~120粒,千粒重25g以上。
5 种子质量和品种选择种子质量:经种子精选机精选,籽粒饱满、色黄无病的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4.5%。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品种选择: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生育期150天~155天。
如宁粳23号,宁粳28号,宁粳35号等。
6 育秧育秧方式大棚育秧或小弓棚育秧。
种子处理6.1.1 晒种:浸种前选晴天将稻种铺5cm~7cm厚翻晒l天~2天,每天翻动3次~4次,每666.7 m2大田准备种子4kg。
6.1.2 选种:用比重l.1的泥水或盐水选种,捞出秕谷。
6.1.3 消du:将选好的稻种用25%“使百克”2000倍液在11℃~12℃水温下浸泡3天,或采用包衣种子。
6.1.4 浸种:消du后的种子换清水在11℃~12℃水温条件下浸泡4天~5天。
具备车间芽种生产条件的,种子浸泡过程中采用微喷设备微淋增氧,待种子充分吸水后,排去浸泡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插秧的规格与尺寸
一、前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插秧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水稻插秧的效果和产量,需要制定出合理的规格与尺寸。
本文将对水稻插秧的规格与尺寸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二、土地准备
在进行水稻插秧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准备。
首先需要将田地翻耕深度达到25-30厘米,然后平整土地并施入有机肥料和化肥。
在肥料施入后,需要再次耕翻土地,使肥料充分混合均匀。
三、选种与浸种
1. 选种
选种是指从良种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田地条件的品种。
选择品种时应考虑气候条件、土壤性质、生长期等因素。
常见的水稻品种有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等。
2. 浸种
浸种是指将选好的水稻籽粒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促进发芽并去除杂质。
通常情况下,浸泡时间为12-24小时左右。
四、插秧规格与尺寸
1. 秧苗规格
水稻插秧时,选择合适的秧苗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秧苗的高度应该在15-20厘米之间,叶片的数量应该在3-4片左右。
此外,秧苗的根系应该发达,根长应该在12-15厘米之间。
2. 插秧深度
插秧深度是指将秧苗插入土壤中的深度。
一般来说,插秧深度应该为5-7厘米左右。
如果插得过浅,则会影响根系发育;如果插得过深,则会导致植株生长缓慢。
3.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水稻数量。
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早稻和晚稻的种植密度为每亩750-900株
左右;中稻的种植密度为每亩600-750株左右。
4. 行距与穴距
行距是指两行水稻之间的距离,穴距是指同一行内两个水稻之间的距离。
行距和穴距的大小也会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早稻和晚稻的行距为25-30厘米,穴距为20-25厘米;中稻的行距为30-35厘米,穴距为20-25厘米。
五、插秧注意事项
1. 插秧前应浇透水,使土壤湿润。
2. 秧苗插入土壤中后要用手轻轻捏实,以保证根系与土壤紧密贴合。
3. 插秧后要及时浇水,并保持土壤湿润。
4. 在插秧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插秧深度的一致性,以免影响植株生长。
5. 在插秧后要及时施肥,并注意掌握肥料用量和施肥时间。
六、总结
本文对水稻插秧的规格与尺寸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
在进行水稻种
植时,需要认真制定出合理的规格与尺寸,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