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从塑盘育秧、机插秧、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水稻机插秧的高产栽培技术,从而切实有效控制直播稻不利于产量潜力发挥的种植方式,并为水稻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育秧;机插秧;大田管理中图分类号 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7-0157-012年来,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镇大力推广机插秧,实行统一供种,集体育秧,机插面积不断扩大,2009年预计机插秧面积占全街道水稻面积的70%以上。
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机插秧实收10.965t/hm2,比人工栽插增16.1%,是水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现将其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塑盘育秧机插塑盘育秧的秧苗标准:密度适宜、苗高适中、整齐均匀,有苗2.0~2.5株/cm2,苗高15~17cm,缩角苗不超过10%~15%,秧龄15~20d,叶龄3.5~3.8叶;根系发达,盘根良好,栽后发根能力强。
1.1育秧材料的准备目前在江宁区采用的都是长40cm、宽30cm的塑料软盘,软盘按375张/hm2准备。
床土要求细、松、肥、无草籽,1hm2大田要备足床土2 250kg,旱地松土、稻田表土均可作为床土。
应在冬季或早春,抓住表土冻酥的有利时机,突击收集。
在育秧前,敲碎过筛,除去杂质僵块,提前按细土1 500kg/hm2,加碳铵3kg/hm2、过磷酸钙3kg/hm2的比例,均匀拌合,堆置待用。
常规粳稻大田用种60kg/hm2,选用发芽势强、发芽率在95%以上的稻种作种。
按长7m、宽1.5m的要求准备薄膜。
同时准备长1.4m竹竿105~120根/hm2及稻草450kg/hm2。
1.2苗床制作选择地形平整、地势高燥、排灌方便、便于运输的田块,秧大田比例为1∶100。
秧田制作应在播种前15~20d进行,以保证在育秧时人员作业在秧板上不留脚印为准。
秧田要经过干耕水整,全田平整。
板宽1.4m,沟宽30cm、深20cm,围沟深25cm以上,以保证水灌得上、排得出。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水稻栽培方式。
水稻泉糯669是一种适合机插秧的高产水稻品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一、水稻泉糯669品种特点水稻泉糯669是一种早熟、高产、耐倒伏的水稻品种。
其外形短粗,颗粒饱满,质地黏软,口感细腻,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栽培过程中,泉糯669还表现出了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强、耐劲风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和稳产性,是一种非常适合机插秧栽培的水稻品种。
1. 土壤准备水稻泉糯669适宜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的土壤中,因此在进行机插秧前,需要对田间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翻耕,将土壤松散起来,有利于秧苗的生长。
要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如畜禽粪、腐熟的秸秆等,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
要进行整平,保证田间土壤平整、排水良好,为后续的机插秧作好准备。
2. 秧苗培育在进行机插秧前,需要提前培育好水稻泉糯669的秧苗。
一般来说,选择耐寒、抗倒伏的优质种子,进行浸种、发芽,然后经过育秧盘育秧,最后定植在育秧田中,进行秧苗的培育。
在育秧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施肥、浇水,保证秧苗的健壮生长,为后续的机插秧做好准备。
3. 机插秧操作机插秧是一种现代化的水稻栽培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播种效率。
在进行泉糯669的机插秧时,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尽量在天气晴朗、湿度适宜的时候进行插秧。
其次要选择好机械插秧器,并进行适当的调试,保证秧苗插入土壤的深度和密度。
插秧时要保持一定的行距和株距,避免过度拥挤,影响后续的生长发育。
插秧后,要及时进行灌溉,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4. 管理措施在进行水稻泉糯669的机插秧栽培时,要注意及时进行管护管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首先要进行及时的追肥,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补充适量的氮、磷、钾等养分,保证水稻的充足供应。
其次要注意除草,及时进行除草作业,保证水稻的生长环境。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一、选用适宜的土壤和地块1. 土壤要求泉糯669机插秧适宜生长的土壤为冲积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性良好,土壤PH值为5.5-6.5之间,且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
2. 地块选择选择平坦、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避免低洼地和多石地,以及有轻度盐碱的地块。
二、良好的秧苗管理1. 秧苗的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秧苗进行机插秧,避免使用生长不良的秧苗,影响产量。
2. 秧苗的管理在机插秧前,对秧苗进行适当的管理,保证其健康生长。
在插秧前3-4天,对秧苗进行充分浇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以促进根系生长。
三、适时的机插秧机插秧的时间应选择在水稻生育的适宜阶段,一般为水稻幼苗时期,即水稻幼苗长到3-5叶期时。
这个时期的水稻苗期生长旺盛,插秧后容易成活。
四、合理的植株密度泉糯669机插秧的植株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适宜的植株密度为每亩15000-18000株。
苗床若施用堆积肥料,植株密度可以适当减少。
五、合理施肥1. 底肥机插秧前需进行底肥施用,一般选择在施肥后2-3天进行机插秧,利用肥料充分分解生产出持续的营养元素,有利于秧苗的生长。
2. 追肥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追肥。
对于泉糯669机插秧,施肥的关键时期为拔节-抽穗期间,此时施用氮肥和磷肥,促进水稻茎叶生长,增加穗数和粒数。
六、适时的灌溉管理水稻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在生长、开花和填粒期,需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水分不足影响产量。
但在水稻生长初期和成熟期,需适当减少灌溉,以防止发生逆境。
七、合理的田间管理1. 杂草管理在泉糯669机插秧过程中,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对于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
可选择人工除草或者喷洒除草剂进行管理。
2. 病虫害防治及时进行田间的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时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预防病害的发生。
八、适时的收获和加强谷物管理泉糯669机插秧的成熟期一般为生长150-160天后,此时作物处于生长的最后阶段,需要加强谷物管理,保持谷穗的健康和完整,以保证产量的最大化。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
其中,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是一种目前非常流行的水稻栽培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同时还可以保护土壤,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种水稻栽培技术。
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机器对水田进行摇针或直梗插秧,然后使用覆膜机将降解膜覆盖在水田表面,从而达到水稻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提高田间作业效率,节约人力和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节约种植成本,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1.高效节约时间和人力资源。
传统的插秧方式需要很多人工,而机械插秧栽培技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插秧、覆膜等多个操作,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资源。
2.减少灌溉次数,节约水资源。
由于机具灌溉系统的控制,机械插秧的水分管理更好,不易积水和缺水,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3.提高育秧成功率和成熟率。
机械插秧技术可以精准地控制间距和深度,育秧成功率高;而覆膜率高、覆膜时间长可以增强光效应,提高成熟率。
4.保护土壤和绿色环保。
覆膜可以保护土壤,稻草和底泥都不会失去或流失。
使用降解膜也可以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1.准备阶段:机械插秧栽培需要准备好插秧机、覆膜机、降解膜、水稻种子等。
需要和农民约定插秧时间、地块点位等。
2.插秧阶段:操作工人需要带上护鞋、手套等防护措施,集中在农田进行插秧作业。
机具需要按照坐标或定位系统,一定深度和间距插入秧苗。
保证出苗率和生长速度。
3.覆膜阶段:在插秧作业后,机具进行覆膜作业,从而保留水分和影响光照透过。
待水稻确定生长后,要及时打开覆膜,以免影响温湿度。
同时,需要对覆盖区域的水泥、堤坝、沟壑等进行处理。
4.养护和管理阶段:进行灌溉、肥料、农药等管理,想要高质量和高产量就需要适当的养护和管理。
1.合理控制水分:机械插秧技术需要合理控制水分,保证水位平稳,防止秧苗失水或积水。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粮食来源。
在水稻的种植中,覆膜插秧栽培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种植方式,通过机械覆膜和机械插秧,能够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劳动投入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技术原理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即机械覆膜和机械插秧。
首先是机械覆膜,通过使用专门的覆膜机,将覆膜带铺设在土地上,将土壤覆盖住,形成一个温室效应,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其次是机械插秧,通过使用机械插秧机,将水稻幼苗插入到覆膜带中,保持一定的行距和株距,提高水稻的密植度和光合效率,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种植目标。
二、技术优势1. 提高产量:通过覆膜和插秧机械化作业,可以提高水稻的密植度和光合效率,减少空地和杂草的生长,最终提高水稻的产量。
2. 保护环境:机械化种植方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3. 减少劳动力: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而机械化种植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 提高质量:覆膜插秧可以减少水稻地上部分对土壤的直接接触,减少土壤传播病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质量。
三、技术操作1. 土地准备:在进行机械覆膜插秧栽培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良好的准备,包括翻耕、整地、施肥等工作,以保证土地的肥力和透气性。
2. 机械覆膜: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天气条件,使用专门的覆膜机在土地上铺设覆膜带,保证覆盖均匀紧密,避免空隙和松动。
3. 机械插秧:在覆膜带上使用机械插秧机,将水稻幼苗均匀插入土壤中,控制好行距和株距,保证密植度和光合效率。
4. 管理栽培: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包括及时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保证水稻的生长健康和产量质量。
四、技术推广1. 宣传知识: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开展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栽培技术的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生长环境、节约劳动力成本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下面将对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一、技术原理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是利用农业机械设备对水稻田地进行覆膜作业,然后通过机械插秧设备进行直接插秧,以实现水稻的高效种植。
覆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田间温度、保湿、抑制杂草生长等,同时降解膜可有效防止地膜残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机械插秧则是通过机械设备对水稻进行自动化种植,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减少了人工劳动成本。
二、技术优势1. 提高产量:通过覆膜和机械插秧技术,可以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
覆膜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水稻生长,减少水分蒸发,保证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供应,从而使水稻生长更加健康,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
2. 节约劳动力成本:传统的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而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减轻种植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效率,节约了人力和财力。
3. 保护环境:传统的地膜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而采用降解膜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4. 提高作物品质:覆膜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湿效果,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从而提高了水稻的品质。
5. 适应性广泛: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适应性广泛,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使种植者更容易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
三、操作步骤1. 土地准备: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整地、粉碎土壤、施肥等基础工作。
2. 机械覆膜:选择机械覆膜设备,将降解膜覆盖在整地好的土地上,注意尽量使覆膜牢固贴合在地面上,以防止风吹雨打等自然因素对覆膜造成影响。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1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
必须把握好5关:一是营养土配备消毒关,二是精耕细作秧田关,三是品种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水肥田管理关。
把握3个原则: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
机插秧苗须达到2个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
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
选择育秧方式应根椐当地水源条件而定。
在水源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软盘湿润育秧操作简便可行,且用工少,生产成本低,质量有保证,适宜大面积推广。
1.1软盘育秧1.1.1准备工作。
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园。
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
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
准备宽2m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
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菜园土)1500kg/hm2。
根据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
大田一般需备足杂交早稻种子22.5kg/hm2(常规稻30kg/hm2)。
种子应经过精选,以保证出芽率。
并用药剂浸种预防病虫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
催芽标准为:手工播种根芽长度不超过2mm,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1.1.2精细播种。
软盘育秧按播种方式可分为手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手工播种方法简便通用。
手工播种的作业流程: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盖土→封膜→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2024鲜版

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
传统手工阶段
在过去,水稻的种植和收 割主要依赖人力和简单的 农具,生产效率低下。
2024/3/28
半机械化阶段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逐 渐出现了半机械化的水稻 种植和收割设备,但仍需 要较多的人力操作。
全面机械化阶段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 进步,水稻机械化高产栽 培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
5
国内外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生产。同时,还在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国外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在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他们注重农机与农艺的结合,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实现高效、环保的水稻生产。
2024/3/28
25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6
2024/3/28
通过精准施肥和灌溉,可减少 土壤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
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可促进农 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 赢。
20
05
CATALOGUE
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前 景
2024/3/28
21
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制定优惠政策
对采用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的农户和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 收减免等优惠,提高其积极性和
13
播种与插秧
2024/3/28
播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确保播种均匀、深 浅一致。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提高发芽率和整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种植结构的深入调整和耕作制度的改革,近几年来 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水稻的播栽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 统的育秧移栽(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现象逐年减少,各种 形式的轻型简化栽培不断扩大,广大农民群众基本从繁重的 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随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 标的逼近,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必将列入重要的议事日 程。大宗作物生产在实现了机收、机耕、机开沟的基础上,水 稻生产全面实现机播、机插,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而水稻机插秧又是重中之 重。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央、省到地方各级对农业机械化都 十分重视,各级财政每年都拿出大量资金补贴农机,尤其是 对插秧机的补贴更为明显。2009 年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开 始推广机插秧,2010 年机插秧面积上升到 206. 7 hm2 ,占水稻 总面积的 10% 左右。2012 年水稻机插秧面积扩大到水稻总 面积的 50% 以上。 1 机插秧的优势 1. 1 效 率 优 势 一 台 步 行 式 插 秧 机 可 插 秧 0. 13 ~ 0. 20 hm2 / h,可代替插秧手作业量 225 ~ 300 个 / hm2 。一台高速插 秧机可插秧 0. 43 hm2 / h,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农民 田间劳动强度。特别在雇工紧张的情况下,优势更为明显。 1. 2 质量优势 近几年来,大面积人工移栽稻移栽密度严 重不足,应栽 27 万 ~ 30 万穴 / hm2 ,但往往只有 22. 5 万 ~ 24 万穴 / hm2 ,有的甚至在 22. 5 万穴 / hm2 以下,高产群体起点 难以保证。而机插秧能实现宽行、窄株、定穴、定苗栽插,符 合水稻群体栽培技术要求,且机插秧有序,行距大,能充分利 用光能,插植深度适中,通风透光条件好,抗倒性强。在 2011 年 9、10 月经受 2 次台风袭击情况下,人工手直播稻出现了 较大面积的倒伏,而机插秧大田未出现倒伏现象。 1. 3 节本优势 一台普通插秧机一次配套投入,扣除省、市 ( 区) 、镇各级补贴,每台仅 4 000 多元,按每年插秧 6. 67 hm2 , 收入收 1 200 元 / hm2 左右,扣除人工、育秧成本等,当年就能 收回投资。据调查: 机插大户成本比雇工移栽节省 450 ~ 600 元 / hm2 ,一般农户节省 300 元 / hm2 ,且移栽质量有保证。另 外,机插秧的秧、大田比例为 1∶100,节约了 90% 的秧田,大大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本、增效优势十分明显。 1. 4 高产优势 据近 3 年实践,机插稻产量稳定,单产均在 9 000 kg / hm2 左右,高产田、高产方能够达到 9 750 kg / hm2 以 上,比常规插秧增产 375 ~ 750 kg / hm2 。
农技服务,2012,29( 6) : 760 - 761
责任编辑 胡先祥 责任校对 胡先祥
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何长青
(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农技站,江苏淮安 223333)
摘要 阐述了机插秧的优势,从育秧、栽插、大田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机插秧; 水稻; 优势; 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8421( 2012) 06 - 760 - 02
机插秧的成败与否,关键是培育适宜机插的秧苗。适宜 的秧苗标准: 苗高 12 ~ 17 cm,秧龄 15 ~ 20 d,叶龄 3. 5 ~ 3. 8 叶,茎基粗扁并有弹性,根系盘结牢固,提而不散,盘根带土 厚度 2 ~ 2. 5 cm,秧苗数在 1. 5 ~ 3 株 / cm2 。秧苗发根力强, 栽后活棵快,分蘖早。无病、虫、草害。 2. 1 育秧前准备 2. 1. 1 营养土准备。营养土是机插育苗必需的育秧基质。 营养土的好坏是决定育秧成败的前提。采用干细泥作营养 土,备足符合要求的干细泥 1 500 kg / hm2 。最适宜作营养土 的一是菜园土; 二是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取耕作层表 层土,粉碎过筛,粒径要求不得大于 5 mm,并拌入一定肥料。 营养土培肥应在 2 月份进行,采用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的 培肥方法。于 2 月上旬在取土田块施人畜粪或腐熟灰杂肥 3 万 kg / hm2 、高含量复合肥 375 kg / hm2 ,连续旋耕 2 ~ 3 次后取 表层的熟化土壤过筛。 2. 1. 2 秧地准备。选择排灌分开、育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 的田作为秧地,并按 1∶100 的要求备足秧地面积。 2. 1. 3 种子准备。选择高产优质的水稻良种,大田备足发 芽率 90% 以上的合格种子 52. 5 ~ 60 kg / hm2 。 2. 1. 4 秧盘准备。大田备足机插秧专用秧盘 375 ~420 片/ hm2。 2. 1. 5 防虫帐准备。秧田备足专用防虫帐 8 550 m2 / hm2 。 2. 1. 6 秧板准备。秧板宽 1. 5 m,沟宽 0. 25 m。要求精做秧 板,毛秧板要求在播前 7 d 做好,都要经过沉实。采用水做法 的,要在播前 7 d 左右上水耕地耙地,开沟做板,板面达到 “平、光、实”。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如板面不 平,应挑高补低,达到铺盘时板面不发白,不陷脚。如旱做, 旱做通气秧板,干耕、干耙、干开沟,扑平板面,在播前 7 d 左 右灌 1 次水,使板面沉实,旱做不容易平,因此还需补平。 2. 2 播种 2. 2. 1 适期播种。机插秧由于播种密度高,根系在 2 ~ 2. 5 cm 的土层中交织生长,因此秧龄的弹性较小,秧龄应控制在 15 ~ 20 d,一般掌握以 18 d 左右为宜。因此在播期的安排 上,要以适宜秧龄为依据合理确定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 秧等田。对于规划机插面积较大的单位,要抓好分期播种, 按台机 1. 33 hm2 / d,每批播 2 ~ 3 d 作业量合理安排批次。
作者简介 何长青( 1976 - ) ,女,江苏淮安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 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2-05-26
1. 5 引领农业现代化优势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 千年”的传统方式已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都市 农业的形势,更不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水稻机插秧的推 广应用,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高产农业规模化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育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