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最新范文
农机局机插秧工作总结2篇

农机局机插秧工作总结2篇第一篇根据省、市农机局的工作部署,我区将推广水稻机插秧作为的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开展“推进机插秧,创建高产县”活动。
在大灾之年我区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仍取得一定成效,早稻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仍达到400公斤,比全区粮食平均单产高出96公斤。
晚稻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达到500公斤,全年新增插秧机10台,保有量达到21台,较去年同期增长90%,机插秧面积达6000亩,水稻机插秧水平达到3.5%,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同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项目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效1、实施情况今年区农业局、农机局安排了镇为万亩高产示范片,交通方便、水稻种植面积大、田块集中连片、田间基础设施较完善、群众种粮积极性和生产水平较高。
百亩核心试验、千亩核心攻关区,参与农户395户,全区还安排了粮食高产示范户20户。
结合全省开展的“推进机插秧、创建高产县”活动和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项目展示工作,市、区农机局在镇瓦桥村基地创建了市级机插秧示范点,在村委会大楼两边约100亩的水稻田里进行机插秧示范。
通过试验示范和全面推广应用农业农机实用新技术、新品种等粮食高产集成技术。
2、主要成效(1)粮食生产稳步发展通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大大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种粮水平和生产积极性,项目区水稻优质高产,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早稻亩平均产量为397.1公斤。
今年早稻产量偏低主要原因是受天气影响,加上受洪涝侵扰所致,晚稻测产曲赖为496.7公斤。
(2)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水稻生产上,机耕比例达78%,机收比例达60%,示范区水稻机耕机收率90%以上,全区机插秧6000余亩。
水稻生产中一些费时费力的工序大部分已经由农业机械取代。
(3)加大试验、培训力度区农机局与区农业局一起开展机插秧实验对比,开展培训、演示活动。
请康泰农机有限公司派技术人员及请瓦桥村有经验的老机插秧手现场教,将全区机插秧机手请来现场观摩、培训,培训机手50人。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的实践与体会

目前 在全 县农业 生产 中, 一家 一户 的生产经 营状 况 占相 当大 的 比重 , 与机械 化育插 秧要 求 的规 模化 这 生 产存 在一 定 的矛盾 。
机械 化插秧 可 以有效 地控 制苗 数及 其均 匀度 , 机
插 秧 的每 亩基 本苗 较少 ,而 且 田间苗相 对均 匀一 致 ,
个 体间 差异 小, 以有效 避免 个体 间争 光争 肥情况 的 可
2 推 广 机 械 化 插 秧 技 术 的 体 会
作者简 介 : 赵建 亚 ( 7 - , , 士 , 艺师 , 1 4 )男 硕 9 农 泗洪 县农 业委 员会 、 技 中心 副主任 。 农
2 0 0 l 1
2 1 强 化 领 导 、 重 宣传 . 注
农 田生 产 的人员年 龄偏 大 , 机械 化育 插秧技 术没 有 对 充 分 的认 识 , 为机 械化 插 秧 要花 大 本钱 , 认 而且 操 作
起 来 较 繁琐 ,不能 用 发展 的眼光 看 待机 械 化插 秧 技
术 。
农 业机械 化 是实现 农业 快速 、 效、 耗 、 准化 高 低 标 生产 的基本 条件 , 是农 业现 代化 的重 要标 志 。水稻机 械化插 秧完 全不 同于传 统 的手工 插秧 , 可极 大地促 它 进水稻 生产 机械 化 、 模化 , 规 标准 化 的发展 , 高农 业 提
113 机械 化 插秧具 有 “ .. 六省 ” 两增” 点 和“ 优
碍 了水稻 的生产 与 发展 。水 稻机 械 化 育插 秧 技 术 是 运用 一套专 门的育秧设 施 , 以插 秧机代 替 手工 的一 种 水稻机 械化 种植 技术 与方 式 。近 年来 , 洪县按 照 中 泗
机插机抛秧工作发言

机插机抛秧工作发言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机插秧和机抛秧工作。
在此,我要感谢党和政府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感谢各级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机插秧和机抛秧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一、机插秧和机抛秧工作的重要性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粮食生产力度,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而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因此,加强水稻生产,特别是提高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机插秧和机抛秧作为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机械化作业还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加强机插秧和机抛秧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水稻生产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机插秧和机抛秧工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特别是在水稻生产领域,机械化作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据统计,目前我国水稻机械化播种面积已经达到30%,其中机插秧和机抛秧面积占比较大。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也离不开农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机械化作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机械化水平较低,还需要加大推广力度。
其次,机械化作业成本相对较高,部分地区农民负担较重。
此外,农机维修保养、技术培训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和解决。
三、加强机插秧和机抛秧工作的建议针对当前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机插秧和机抛秧工作: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插秧课外实践心得体会

在我国广袤的田野上,有一项古老的农耕活动——插秧。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插秧课外实践,亲身体验了这一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我对农耕文化的了解,还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使我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一、亲身体验插秧,感受农耕文化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来到了一片水稻田。
初夏的阳光照耀在金黄的稻田上,一片生机盎然。
我们穿上草鞋,拿起秧苗,开始了插秧的实践。
起初,我并不懂得如何插秧。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插秧的技巧。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秧苗,然后将秧苗轻轻拔起,使根部露出,接着将秧苗插入土中,使根部与土壤紧密结合。
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需要耐心和细致。
在插秧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辛勤耕作,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粮食。
而我,只是短短的几个小时,就感到腰酸背痛。
这使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也让我对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充满了敬意。
二、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插秧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分成小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刚开始插秧时,我们小组进度较慢。
面对困难,我们没有气馁,而是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拔秧苗,有的负责插秧,有的负责浇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小组的插秧速度逐渐提高,最终完成了任务。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明白了团队精神的力量。
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每个成员的付出和努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团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珍惜粮食,践行节约在插秧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秧苗的成长过程。
从拔秧、插秧到收割,每一步都充满了辛勤和汗水。
这使我更加珍惜粮食,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
然而,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粮食的珍贵。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践行节约,杜绝浪费。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的实践与体会

一
育秧 、统 一 插 秧 的模 式 运 作 ,为全 县 完 成机 插
秧 推广 任 务 起 到 了重要 作 用 。在 工作 中注 重工 作
机 制 的创 新 ,根据 乡 ( )村 实 际 发展 状 况 与经 镇
连云港市新浦区茶叶机械推广应用探讨
业 和社会 主义 新农村 建 设 。
( )为 实现 水 稻 增 产增 收 提 供保 障 。机械 化 2
插 秧 可 以有 效地 控 制 苗 数 及 其 均匀 度 ,有 效避 免
保 证 该 工作 能够 顺 利 开 展 ,泗 洪 县 政府 分 管领 导 多 次 召 开 水 稻 机 械 化 育 插 秧 专 门 会 议 , 周 密 部 署 , 明确 分 工 。利 用 电视 、广 播 、 报纸 和 散 发宣
在 一定 的矛盾 。
化 、标 准 化 的发 展 ,提 高 农 业 生产 水 平 ,提 高农
民生 活 质 量 ,加 快 农 业 现 代 化 进程 ,推 动 现代 农
2 推 广机 械 化 插 秧 技 术 的体 会
2 1强化 领导 ,注重 宣传 . 为 让群 众 更 深 入地 了解 水 稻 机 械化 育 插秧 ,
工 插 秧 ,它 可极 大 地 促 进 水 稻 生产 机 械 化 、 规模
实际 的育 插秧 技术 。
( ) 门独户生产现状的影响。 目前在全县 3 单
农 业 生 产 中 ,一 家 一 户 的 生产 经 营 状 况 占相 当 大
的 比重 ,这 与机 械 化 育插 秧 要 求 的 规模 化 生产 存
传 资 料等 形 式 进 行 宣传 发动 ,营造 推广 水 稻 育插
水稻机插推广工作有感

2 6 南日 农囫 0・ 04
譬 有感
昊小安 江 面 省
灰讥玷
点 工 作要 注意 相 对集 中 。第一 , 械 插 机 水 稻 机 插 技 术 当 前 作 为 水 稻 机 械 化 生 产 的
“ 颈 ”环 节 正 在 全 省 各 地 如 火 如 荼 地 开 展 , 者 瓶 笔
取 秧 面 积 可 以 变 得 更 小 , 且 可 调 (以 适 应 常 规 并
台 , 有 利 用好这 个 平 台 , 民和基 层组 织 才会 积 只 农 极 参 与 配 合 , 能 有 一 个 良好 的 社 会 氛 围 。 是 当 才 这 前 农 机 推 广 要 十 分 注 意 的 问 题 ,我 们 要 力 戒 农 机 老大 、 自成 体 系 的 夜 郎 自大 的 做 派 , 根 本 上 把 机 从 插 变成 农业 部 门乃 至政 府 的声 音 。更何 况 借 用农 业 推 广 平 台 , 以利 用 更 多 的 农 艺 科 技 人 员 资 源 , 可 把 好 育 秧 和 大 田管 理 的 技 术 关 ,这 是 农 机 技 术 人 员 在 短 期 内 无 论 怎 样 学 习也 难 以达 到 的 。 以说 , 可 只 有 利 用 好 这 个 平 台 ,在 技 术 上 可 以达 到 事 半 功 倍 的效果 , 是 水稻 机 插工 作 本身 特点 决定 的。 这 二 、 坚 持走市 场 化运 作 的路 子 。 机推 广部 要 农 门 要 学 会 转 变 角 色 ,要 从 单 纯 传 授 机 插 技 术 转 变 到 帮 助 农 机 手 自觉 依 靠 机 插 技 术 发 家 致 富 上 来 。 从 选 点上 、 策上 、 调关 系上 帮助 农 民走 集 约经 政 协
营 产 业 化 发 展 的道 路 。 学 会 调 动 农 民 的 积 极 性 , 要 发挥 农 民的创 造性 。 其 要 吸纳 农机 大户 、 粮大 尤 种
水稻机插秧个人工作总结

水稻机插秧个人工作总结水稻机插秧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工作,我在这项工作中有幸参与并负责一部分工作。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对水稻机插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能。
以下是我的个人工作总结。
首先,我深入学习了水稻机插秧的操作原理和技术要点,掌握了机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我了解到水稻机插秧操作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技能,才能确保插秧效果和作业安全。
其次,我在工作中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
水稻机插秧是一个需要团队配合的工作,需要与其他工友配合,互相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在工作中,我积极与同事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插秧工作,为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
另外,我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我总结了插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操作技能,提高了插秧效果。
同时,我也注意机器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及时处理机器故障和维护,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减少了插秧过程中的停工时间。
总的来说,通过这段时间的水稻机插秧工作,我不仅掌握了专业的技术和操作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我相信这段经历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是非常宝贵的。
同时,我也将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稻机插秧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项工作中,我所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对于日后的工作和个人发展都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我的工作总结中,我要特别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水稻机插秧工作中,需要与其他工友配合,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在工作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工作和意见,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这不仅是一种团队合作的态度,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心态。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不仅成功地完成了插秧工作,也促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友好关系。
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几点体会

■
随着农业 产业 结构调 整 步伐 的加快 , 农村劳动力
大量 向二 三 产业 转 移 , 农 忙 季 节 劳动 力 紧张 、 成 本
升高 。 近年来 , 陕西 省南郑县水稻栽插 时劳 动力 日
值高达 4 5 ~ 6 0 元 。 因此 , 实现 水稻 生 产机 械化成 为
2009 02 .
农 机 科 技 推 y-
AG R ICU LTUR EM ACH INE R yY , -" E C HNO( LOG ~E XT E N S IO N
Q’E逆
三 、 技术试 验是基础
南郑县属 单季杂交 中晚稻 区 , 需 要 解决 长秧 龄 的
控秧 和茬 口 以及 均匀播种和精量取秧等问题 , 领导 小 组 及 时组 织 县 农机 管理 站 、 农 技 中心 等单位主 要 技术
人 员 , 到外省学 习经 验 , 加强对技术人员 的培训 , 对 杂交 中晚稻 的不 同播期 、 不 同播量 、 药物控制 秧苗秧
功效 。
一 、 领导 重视是 关键
南郑县 成立 了 由县 政 府领 导 任组 长 , 相 关 部 门人
员 为 成员 的领 导 小 组 , 成立 了 由农 机 、 农 艺 等 专业 技
术人 员组 成的技术实施小组 , 对机插秧技术 的试 验示
范推广起 到 了关键 的保障作用 。
二 、
群众认可 是前提
农 民是新技术 、 新 机 具 的应用 者 , 推广机 插秧技 术要 让农 民亲身感受机插秧 的优势 , 认识 到机插秧 的 好处 , 才能调 动他们应用 机插秧技术的积极性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龄 、 机插取秧量 的调 整等技 术进 行 了认 真试 验研 究 , 逐 步探索出 了适 宜南郑县 的软盘育秧和 机 插秧 技 术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03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
引进韩国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
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
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
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
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所插株数来决定的。
不同的水稻品种则有不同的指标。
而PF455S手扶式插秧机行距固定不变,株距有3档可调,再加上取苗量可通过纵横送秧调节机构进行30种量化调节,完全能满足不同品种的基本苗要求,因而易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
这种机器的量化调节作业是人工手插作业无法相比的。
(二)标准的插秧深度,符合现代水稻浅栽理论
现代水稻栽培提倡浅栽,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优势而获得高产。
浅栽是早发的必要前提条件,浅栽的技术指标是表土以下2~3厘米,并非越浅越好,大于3厘米,小于2厘米,对水稻的高产都是不利的,仅仅1厘米左右的深浅变化,人工插秧不易掌握,而PF445S 型手扶式插秧机的标准插秧深度就为2.6厘米左右,就能很好地满足浅栽这个技术要求。
同时,该机还设计有液压仿形和插深控制系统,保证总体插秧深度的一致性,这也是人工手插难以办到的事情。
(三)宽行、窄株距栽培规格设计,符合我国水稻栽培最佳配置方式
在基本苗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栽培行、株距的配置方式不同,则水稻产量就有所不同。
因为行、株距规格不同,则形成的生态小环境则有所不同,如植株间的光照、通风条件和湿度等。
目前,我国移栽
稻的行、株距配置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行、株距相等的正方形栽插方式;第二种是行距较宽,株距较窄的长方形栽插方式;第三种是宽窄行相间,株距不变,形成双行并列,也称宽窄行方式。
实践证明,第二种即宽行、窄株距栽插方式是最佳的配置方式,它形成的生态小环境最好,最利通风透光,改善光能利用率,调节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PF455S型插秧机正是按照这种栽插方式设计的,符合我国水稻栽插农艺要求。
三、机插秧苗培育技术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
机插秧苗的培育技术是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技术,与常规育秧相比,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
其技术成熟与否是推广机插秧成败的关键。
与PF445S型插秧机配套的育秧技术,是简易田间培育技术。
它不用厂房、温棚,不需要设备,而是直接在田间制作苗床、播种、保温、保湿、出苗、绿化并炼苗,与常规育秧相仿,简单、易学、易掌握,技术非常成熟。
只要按照育秧规程操作,一般农户均可轻松培育出适合机插要求规格的秧苗来,对培育过抛秧秧苗的农户那更是轻而易举。
但需要强调的是:1、种子必须进行技术处理。
因机插秧播种密度大,要求成苗率高,总体素质均衡,所以必须进行精选、消毒、浸种、催芽等技术处理;2、为减少漏插,播种特别讲求分布均匀,尽量避免稀密不均状况;3、若是旱育:①为防立枯病,应特别重视苗床、营养土和覆土的消毒处理;②为保顺利出苗和出苗整齐,苗床、营养土水分含量应达80%以上;③为促进盘根,充分发挥旱秧优势,在苗期管理过程中,表
土不发白、秧苗不卷叶就不必补水。
4、若是湿润育秧,为防烂根死苗,两叶期前不能建立水层;5、若机插面积大,应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机手熟练程度和田块具体情况,作好合理的分期播种工作,免插超龄秧。
我们开展机插秧技术试验工作及摸索的相关技术规范,得到了市局的肯定,并于今年10月在我站举行了全市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会。
总体讲,水稻机插秧技术成熟,效益明显,加快发展势在必行,全国许多省市已走在我们前列。
加快推行机插秧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重庆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相信,只要我们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成功。